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3385发布日期:2021-01-23 12:0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运输车辆,特别是一种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基础建设的大量开展,混凝土搅拌车的需求量也是与日剧增。现有搅拌车罐体加料、卸料口为开放式,只能尽量增大罐体轴线倾角来提高容积利用率,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罐体不封闭导致容积利用率较低只有约60%;罐体轴线倾角过大增大了整车重心高度;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水分蒸发,雨天罐体进水,降低混凝土质量。然而现有市场车辆的方量越做越大,对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道路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水分也容易散失,导致混凝土品质变差,另外随着法规的越来越严格,混凝土搅拌车罐体的小型化、封闭化是混凝土搅拌车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提高罐体容积利用率。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包括副车架,置于副车架上的罐体,动力装置,副车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罐体包括圆筒部和锥筒部,圆筒部的筒底与前支架上的动力装置连接,锥筒部通过回转支撑机构与后支架连接,罐体水平设置,圆筒部筒壁的后端设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后端通过密封盖销轴与圆筒部后端的销轴座铰接,密封盖与加料口开闭机构连接;锥筒部的端口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内端设有盖合在其内端口的出料口闸门盖板,出料管的外端固接圆环形的合盖支架,合盖支架的外侧设有出料口开闭机构,出料口闸门盖板与出料口开闭机构连接。
[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07]
罐体水平设置且封闭,将罐体容积利用率提高到90%,同等方量的罐体体积做到更小,实现了罐体容积的最大化利用;在运输的过程中,水分散失大幅减少,有效保证了混凝土的品质;有效减小罐体体积、降低重心高度,提高整车安全性。
[0008]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0009]
出料口开闭机构包括支撑杆、铰接轴、卸料口固定板和第一电动推杆,竖向的卸料口固定板置于合盖支架的外侧,卸料口固定板与合盖支架通过水平的支撑杆和铰接轴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的壳体固接于卸料口固定板的外侧面,第一电动推杆的杆部穿过卸料口固定板和合盖支架与出料口闸门盖板固接,出料口闸门盖板的外侧面设有密封垫。
[0010]
加料口开闭机构包括开闭电动推杆、第一耳座、第二耳座、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第一耳座焊接在加料口盖的上部,第一耳座通过第一销轴与开闭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开闭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耳座铰接,第二耳座焊接在罐体圆筒部的后端。
[0011]
还包括冲洗机构,冲洗机构包括内喷管、第一环形管、外喷管、第二环形管和多路
万向接头,多个内喷管穿过锥筒部的筒壁,内喷管的内端设有朝向出料口闸门盖板内侧的第一喷头,内喷管的外端与第一环形管连通;多个外喷管穿过出料管,外喷管的内端设有朝向出料口闸门盖板外侧的第二喷头,外喷管的外端与第二环形管连通,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通过分别通过软管与多路万向接头连通,多路万向接头与水泵连通。
[0012]
加料口上方的设有加料斗,加料斗与翻转机构连接,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座、翻转支架、料斗支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三耳座和第四耳座,翻转支架和料斗支架为h形,料斗支架的一端与加料斗固接,料斗支架的另一端与翻转支架的上端铰接,翻转支架的下端与固定座铰接,固定座置于环形架上,环形架底部的两端与前支架的两端固接;翻转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耳座,料斗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四耳座,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第三耳座铰接,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底座铰接,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第三耳座铰接,第三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耳座铰接。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5]
图中:液压马达1;减速机2;前支架3;副梁4;罐体5;圆筒部5-1;锥筒部5-2;后支架6;环形架6-1;出料口闸门盖板7;出料管7-1;盖板密封垫8;第一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支架9-1;出料斗10;可拆卸锂电池11;万向接头12;接头安装杆13;卸料口固定板14;支撑杆15、卸料口16;合盖支架17;铰接轴18;第二环形管19;外喷管19-1;内喷管20;第一环形管20-1;回转钢圈21;第二电动推杆22;固定座22-1;翻转支架22-2;第三耳座22-3;第三电动推杆23;料斗支架24;第四耳座24-1;开闭电动推杆25;第一耳座25-1;第一销轴25-2;第二耳座25-3;第二销轴25-4;加料斗26;加料口密封盖27;加料口27-1;销轴座27-2;密封盖销轴27-3;支撑轮28。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0017]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封闭混凝土搅拌车工作装置,由副车架、罐体5、动力装置、加料口开闭机构、出料口开闭机构、加料斗26、翻转机构和冲洗机构等构成。副车架、动力装置和罐体5构成了混凝土搅拌车的机械结构结构骨架和功能附着载体。副车架是焊接构件,其由前支架3、副梁4和后支架6等构成,副梁4水平设置,其用于与运输车的底盘连接,副梁4的前后两端的上部分别焊接前支架3和后支架6,后支架6为v形。罐体5安装在副车架上,罐体5水平设置或角度较小布置,大幅度降低罐体5的重心,降低罐体5的高度,运输过程中罐体5呈密封状态,大幅度提高罐体5容积利用率,相同方量罐体5的体积能够做的更小。
[0018]
罐体5内设置有导料螺旋叶片,罐体5由圆筒部5-1和锥筒部5-2等构成,圆筒部5-1的筒底与动力装置的减速机2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2由液压马达1驱动,液压马达1和减速机2安装在前支架3上。锥筒部5-2通过回转支撑机构与后支架6连接,回转支撑机构由回转钢圈21和支撑轮28等构成,回转钢圈21焊接在锥筒部5-2的中部, 两个支撑轮28分别安装在后支架6的上端的两侧,回转钢圈21置于支撑轮28上,液压马达1和减速机2驱动罐体5旋
转。针对电动底盘,液压马达1采用电动机替代,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旋转的动力源,配套纯电动底盘车辆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19]
罐体5的圆筒部5-1的筒壁的后端加工有加料孔,加料孔焊接有加料口27-1,加料口27-1为圆管或矩形管,加料口密封盖27盖合在加料口27-1上,加料口密封盖27的底面设有密封垫,加料口密封盖27为圆形或矩形。加料口密封盖27的后端与横向的密封盖销轴27-3焊接,密封盖销轴27-3与销轴座27-2铰接,销轴座27-2焊接在圆筒部5-1的筒壁的后端。加料口密封盖27与加料口开闭机构连接,加料口开闭机构由开闭电动推杆25、第一耳座25-1、第一销轴25-2、第二耳座25-3和第二销轴25-4等构成,第一耳座25-1焊接在加料口盖27的上部,第一耳座25-1通过第一销轴25-2与开闭电动推杆25的一端铰接,开闭电动推杆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25-4与第二耳座25-3铰接,第二耳座25-3焊接在罐体5的圆筒部5-1的后端。加料时开闭电动推杆25将加料口密封盖27开启,加料完成后加料口密封盖27关闭加料口,便于罐体5密封和转运封闭,开闭电动推杆25能够用液压油缸替代。
[0020]
罐体5的锥筒部5-2的端口焊接有出料管7-1,出料管7-1的内端设有盖合在其内端口的出料口闸门盖板7,出料口闸门盖板7的外侧面安装盖板密封垫8。出料管7-1的外端焊接圆环形的合盖支架17,合盖支架17的外侧面焊接圆环形的卸料口16,卸料口16的内圆周面为圆锥形,卸料口16的下方设置出料斗10。合盖支架17的外侧设有出料口开闭机构,出料口开闭机构由支撑杆15、铰接轴18、卸料口固定板14和第一电动推杆9等构成,卸料口固定板14置于合盖支架17的外侧,卸料口固定板14竖向设置,其为圆形,其与合盖支架17通过水平的三根支撑杆15和一根铰接轴18连接,三根支撑杆15和一根铰接轴18均布于卸料口固定板14的圆周,三根支撑杆15分别与卸料口固定板14和合盖支架17通过螺纹连接,铰接轴18分别与卸料口固定板14和合盖支架17铰接连接,方便卸料口固定架14的拆卸维修,维修时只需拆卸三根支撑杆15,将卸料口固定板14围绕铰接轴18转动至检修合适位置。第一电动推杆9的壳体与电动推杆支架9-1铰接,电动推杆支架9-1安装在卸料口固定板14的外侧面,第一电动推杆9的杆部穿过卸料口固定板14和合盖支架17与出料口闸门盖板7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9控制出料口闸门盖板7的打开与关闭。出料口开闭机构采用电动开合机构,运输过程中封闭,便于罐体5密封和转运封闭。第一电动推杆9由可拆卸锂电池11供电,可拆卸锂电池11安装在卸料口固定板14上,确保一用一备不耽误施工。锂电池11和电器连接线与罐体5一同旋转,既解决了旋转罐体的电气物理连线问题,又方便更换备用电池,提高施工作业效率。
[0021]
加料口27-1上方的设有加料斗26,加料斗26与翻转机构连接,翻转机构由固定座22-1、翻转支架22-2、第二电动推杆22、第三电动推杆23、第三耳座22-3、料斗支架24和第四耳座24-1等构成。翻转支架22-2和料斗支架24为h形,料斗支架24的前端与加料斗26焊接,料斗支架24的后端与翻转支架22-2的上端铰接,翻转支架22-2的下端与固定座22-1铰接,两个固定座22-1焊接在环形架6-1上,环形架6-1的底部两端与前支架6的两端固定连接。翻转支架22-2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三耳座22-3,料斗支架2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四耳座24-1,第二电动推杆22的一端与第三耳座22-3铰接,第二电动推杆2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2-1铰接,第三电动推杆23的一端与第三耳座22-3铰接,第三电动推杆23的另一端与第四耳座24-1铰接。运输状态时,加料斗26在翻转支架22-2、第二电动推杆22、第三电动推杆23、料斗支架24作用下,向车尾方向倾翻约180度,加料斗26水平倒置,保证了加料斗26不超高和折叠
放置。环形架6-1对罐体5形成围护,保证即使急转弯罐体甩尾等故障状态下也不会出现罐体5脱落的情况,避免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0022]
罐体5设置冲洗机构,冲洗机构由内喷管20、第一环形管20-1、外喷管19-1、第二环形管19和万向接头12等构成,多个内喷管20穿过锥筒部5-2的筒壁,内喷管20的内端安装有朝向出料口闸门盖板7内侧的第一喷头(图中为画出),内喷管20的外端与第一环形管20-1连通。多个外喷管19-1穿过出料管7-1,外喷管19-1的内端安装有朝向出料口闸门盖板7外侧的第二喷头(图中为画出),外喷管19-1的外端与第二环形管19连通,第一环形管20-1和第二环形管19通过分别通过软管与多路万向接头12连通,多路万向接头12与水泵连通,多路万向接头12安装在接头安装杆13上,万向接头12围绕接头安装杆13转动,接头安装杆13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9的外端面。高压清水通过水路万向接头12输送给内喷管20和外喷管19-1,内喷管20和外喷管19-1能够单独控制通断,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应部位进行清洁。进料口、出料口设计喷水冲洗机构,提高罐体密封处的洁净度,有利于密封的严密性。
[0023]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加料时将出料口闸门盖板7、盖板密封垫8闭合,将罐体5上的加料口27-1旋转至罐体5上方,控制开闭电动推杆25将加料口密封盖27打开,加料斗26在翻转支架22-2、第二电动推杆22、第三电动推杆23、料斗支架24作用下,向车头方向倾翻180
°
,将加料斗26和加料口27-1对齐,就可以加注混凝土,混凝土加注完成将加料口密封盖27用清水冲洗干净,控制开闭电动推杆25将加料口密封盖27绕第二销轴25-4关闭,然后加料斗26在翻转支架22-2、第二电动推杆22、第三电动推杆23、料斗支架24作用下,向车尾方向倾翻180
°
可靠固定,加料完成。卸料时根据需求将第一电动推杆9伸出,出料口闸门盖板7开启一定间隙,混凝土便顺畅的由罐体5的出料管7-1和出料口16流到出料斗10进行卸料;卸料完成或暂停卸料,第一电动推杆9缩回,关闭出料口闸门盖板7,然后根据情况开启外喷管19-1或内喷管20清洁出料口闸门盖板7和盖板密封垫8上的剩余料浆,避免混凝土泥浆凝固挂留。
[0024]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罐体运输状态下的全封闭设计,加料口和卸料口分离设计,既实现了大容积利用率加料,又实现了出料口闸门盖板开合的电动控制,实现了罐体容积的最大化利用,从另一方面有效减小罐体体积、降低重心高度,提高整车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前支架、后支架处安装称重传感器,时刻监测罐体总重量,使操作人员合理控制混凝土载重量。加料口开合盖、卸料口开合盖采用有线控制或采用无线遥控控制。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