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3698发布日期:2021-08-20 17: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叠合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叠合梁是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预制场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吊装安放在钢骨柱上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目前的混凝土叠合梁结构,没有支撑板筋,通过增大体积保证自身硬度和支撑力,且框架梁或次梁的对接连接一般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对套筒注浆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不易浇筑对接。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99758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骨混凝土叠合梁结构,包括骨筋和混凝土本体,所述骨筋的外侧包裹有箍筋,且箍筋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本体,所述箍筋由腹筋和顶筋组成,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腹板,且腹板的内侧中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混凝土粗糙面,且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混凝土本体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单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插筋,且插筋设置在凸出筋的单体之间。通过在叠合梁中增加腹板和连接板,增大梁的硬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叠合梁的接头处的钢筋仍需要与钢骨柱进行焊接,现场工作量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

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包括叠合梁本体和钢骨柱,所述叠合梁本体朝向所述钢骨柱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板,所述钢骨柱朝向叠合梁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平行抵接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连接端均设置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正对设置,且两个固定孔内穿设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叠合梁本体与钢骨柱的连接,当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抵接时,第一连接钢板上的固定孔与第二连接钢板上的固定孔对准,固定件可以插设在两个正对的固定孔中完成对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了传统叠合梁与钢骨柱之间钢筋焊接的大量工作量,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连接工作。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且所述固定栓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栓和压紧螺母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实现快捷安装连接,另一方面在两个压紧螺母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抵接更加紧密,从而加强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均设置有数目相同的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目相同的若干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连接可以加强钢骨柱与叠合梁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靠近钢骨柱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钢板靠近叠合梁本体一端均设置有辅助孔,两个所述辅助孔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孔和辅助连接件的设置可以在防止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连接端的固定件出现损坏或松动时,对第一连接钢板以及第二连接钢板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连接件包括呈凵字形设置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插设于所述辅助孔中的固定段以及用于连接固定段的连接段,所述固定段上设置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凵字形连接架的设置可以避免辅助连接件与固定件之间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宽度均设置为3-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的宽度限制在3-5cm内,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钢板与第二连接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叠合梁本体与钢骨柱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

优选的,所述叠合梁本体中沿所述叠合梁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加强叠合梁本体的强度和韧性。

优选的,所述叠合梁本体端部设置有浇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凹槽的设置可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使混凝土进入浇筑凹槽中形成钩状结构,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固之后对叠合梁本体有勾连结构,进而加强钢骨柱与叠合梁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叠合梁本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钢板、钢骨柱上设置得到第二连接钢板以及固定件从而简化了叠合梁本体与钢骨柱之间的连接安装工序,从而避免了传统叠合梁与钢骨柱之间钢筋焊接的大量工作量,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连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固定结构以及辅助连接件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叠合梁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叠合梁本体;2、钢骨柱;3、第一连接钢板;4、第二连接钢板;5、固定件;51、固定孔;52、固定栓;53、压紧螺母;6、辅助孔;7、连接架;71、固定段;72、连接段;73、固定螺母;8、加强板;9、浇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钢混叠合梁混凝土结构,包括叠合梁本体1和钢骨柱2,叠合梁本体1朝向钢骨柱2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钢板3,钢骨柱2朝向叠合梁本体1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钢板3数目相同的第二连接钢板4,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平行抵接设置,同时考虑到后期的混凝土浇筑工序,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的位置不能妨碍到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将第一连接钢板3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钢板4的宽度均限制在3-5cm内,且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呈矩形阵列排布,且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连接端均设置有固定孔51,两个固定孔51正对设置,且两个固定孔51内穿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包括固定栓52,固定栓52插设于所述固定孔51内,且固定栓52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固定栓52两端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53。第一连接钢板3上的固定孔51与第二连接钢板4上的固定孔51对准,固定件5可以插设在两个正对的固定孔51中完成对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了传统叠合梁本体1与钢骨柱2之间钢筋焊接的大量工作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固定栓52和固定。

参照图2,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固定件5出现断裂或固定孔51处出现破损导致第一连接钢板3与第二连接钢板4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在第一连接钢板3靠近钢骨柱2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钢板4靠近叠合梁本体1一端均设置有辅助孔6,两个辅助孔6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件,辅助连接件包括呈凵字形设置的连接架7,连接架7包括插设于辅助孔6中的固定段71,以及两个固定段71之间的连接段72,固定段71上设置有用于将固定段7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钢板3以及第二连接钢板4上的固定螺母73。

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叠合梁本体1的强度,在叠合梁中设置有若干加强板8,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个加强板8。同时考虑到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凝固后处于钢骨柱2以及叠合梁本体1之间的连接部位,在叠合梁本体1朝向钢骨柱2的端部设置有浇注凹槽,浇注凹槽设置为向叠合梁本体1内部凹陷的l型槽。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使混凝土进入浇筑凹槽9中形成钩状结构,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固之后对叠合梁本体1有勾连结构,进而加强钢骨柱2与叠合梁本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叠合梁的安装时,首先将叠合梁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钢板3以及钢骨柱2上的第二连接钢板4连接在一起,将第一连接钢板3以及第二连接钢板4上的固定孔51对准,之后将固定栓52插入固定孔51中,之后将压紧螺栓固定在固定栓52两端,之后将辅助连接件中的连接架7插入辅助孔6中,并将固定螺母73紧固在固定段71上,最后向钢骨柱2以及叠合梁本体1之间的缝隙中浇筑混凝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