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1847发布日期:2021-11-18 12:0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期防噪减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建设活动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对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办公、学习带来的影响日益加剧。建设活动可能出现在城市、郊区、农村、河湖边、山区等地方,建筑噪音污染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在城镇居民集聚区、鸟类保护区、护渔区等区域,噪音污染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
3.近年来,公众自身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各地对噪音污染反应越来越强烈,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噪音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控制施工噪音。噪音控制方法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方面着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噪音声源控制主要方法有选用产生噪音较低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等,是消除或降低噪音污染最基本的控制方法;传播途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的主要方式有布置隔音屏障、吸音屏障等方法;噪音接受者可能是人类、鸟类等,群体较大,从噪音接受者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噪音较为困难。
4.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选用产生噪音较大的施工机械,此时,最佳的降低噪音影响的方法就是从传播途径着手,即设置隔音屏、吸音屏障等结构物。
5.在台风等异常天气多发区,固定式隔音屏障结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台风荷载等,其基础、立柱及隔音屏障材料设计强度等级较高,成本投入较大。若遇到超出设计荷载的极端天气,容易造成隔音屏障大面积毁坏,经济损失较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针对在台风等异常天气多发区施工的建筑工程,选取一种降低台风毁坏风险,降低施工成本的隔音屏障结构。
7.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能向上展开和向下折叠的隔音结构、围挡以及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立柱内部设置升降导向槽,所述隔音结构包括两页及以上的隔音板材,隔音板材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件相连接,顶部的隔音板材的上部穿设滚轮轴,滚轮轴的两端设置滚轮,滚轮与升降导向槽限位配合,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向下折叠后的隔音板材。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可相互配合的地锚和提升环,地锚与地面相固定,顶部的隔音板材顶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提升环。
10.进一步的:所述两根立柱之间通过限位导轨进行定位。
11.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开设上部限位孔和下部限位孔,上部限位孔和下部限位孔上穿设插销,上部限位孔设置在隔音板材提升到位后,滚轮轴的下方。
12.进一步的:底部的隔音板材的下部穿设阻尼轴,阻尼轴的两端设置阻尼元件,阻尼轴两端与立柱的连接部位设置定位部件连接孔,定位部件连接孔与下部限位孔相对设置。
13.进一步的:顶部隔音板材上端和底部隔音板材下端分别固定设置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滚轮轴和阻尼轴分别穿设在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的内部,并分别通过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与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进行连接,所述阻尼元件一端与钢管连接,另一端与阻尼轴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围挡设置在立柱的外侧,立柱的内侧用于隔音板材折叠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合理地利用钢立柱作为隔音屏障的支撑结构,采用可折叠隔音板材,在台风等异常天气来临前将隔音板材折叠起来,减少作用在隔音屏障上面的风荷载,有效避免了台风等异常天气造成的隔音屏障的毁坏及因隔音屏障毁坏造成的人员伤亡。本实用新型对立柱基础要求较低,无需考虑台风等异常天气情况下隔音屏障承受的巨大风荷载,大大节约了施工期临时隔音屏障的施工成本。
17.2、本实用新型利用隔音板材折叠、提升过程中阻尼轴及阻尼元件蓄力、蓄力释放过程,降低隔音板材折叠时的下降速度,节省重新提升隔音板材的人力,并在隔音屏障外侧设置通透围挡,在隔音屏障折叠期间,能够起到施工围挡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工程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引发的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4是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图3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是图3c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7是限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立柱安装工艺示意图。
26.附图中的标记为:1

隔音板材;2

上部钢管;3

滚轮轴;4

普通滚轮;5

上部轴承;6

立柱;7

提升环;8

合页连接件;9

阻尼元件;10

上部限位孔;11
‑ꢀ
下部限位孔;12

地锚;13

插销;14

围挡;15

l型窄钢板;16

u型扣件;17
‑ꢀ
下部钢管;18

阻尼轴;19

下部轴承;20

升降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8.如图1

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包括支撑结构、能向上展开和向下折叠的隔音结构、围挡以及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6,立柱6可选用工字钢或c型钢改造而成,由打桩机打入规定位置,立柱6打入之前,先放置所述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尺寸根据隔音板材1宽度调整,立柱6内部设
置升降导向槽,所述隔音结构包括两页及以上的隔音板材1,所述隔音板材1由隔音或吸音材料制作,通过反射或吸收声音来削弱施工噪音,隔音板材1的使用数量根据设计隔音屏障高度决定,隔音板材1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件8相连接,合页连接件8的设置方式与隔音板材 1折叠后所处的区域相配合,如图2所示,最佳为使得隔音板材在折叠后处在立柱的内侧,顶部的隔音板材1的上部穿设滚轮轴3,滚轮轴3的两端设置滚轮,滚轮与升降导向槽限位配合,滚轮在升降导向槽内运动,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向下折叠后的隔音板材1。
29.如图2所示,所述围挡14设置在立柱6的外侧,隔音板材在向下折叠后,整体处在立柱6的内侧,立柱6的内侧用于隔音板材折叠放置,围挡14为通透围挡,安装于上述隔音屏障外侧,用于施工期隔音屏障折叠后的施工区围护。所述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设置多个,并在地面上依次排列。
30.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可相互配合的地锚12和提升环7,地锚12与地面相固定,顶部的隔音板材1顶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提升环7。提升环7用于提升隔音板材1,以及在隔音板材1下降折叠后将隔音板材1固定至地锚12上。
31.所述限位导轨包括两条横置的l型窄钢板15和两个u型扣件16,两条l 型窄钢板15相互拼合成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限位腔体,两个u型扣件16分别扣合在限位腔体的两端,在限位腔体的两端将两条l型窄钢板15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导轨用于相邻两立柱6的对正,所述限位腔体的宽度与立柱的内外侧方向上的宽度一致,两块l型窄钢板15具有一定的高度而能在对立柱6打桩时起导向作用,u型扣件16和l型窄钢板15为可拆卸式连接,在立柱打桩结束后,直接向旁或向上抽出u型扣件16,即可拆除限位导轨,并在下一个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的立柱6打桩时重新组合使用。所述u形扣件16也可以是由钢板通过组角连接件连接而成的可拼接结构。
32.所述立柱6上开设上部限位孔和下部限位孔11,上部限位孔和下部限位孔 11上穿设插销13,上部限位孔设置在隔音板材1提升到位后,滚轮轴3的下方,插销13插入上部限位孔,防止隔音板材1下降。
33.底部的隔音板材1的下部穿设阻尼轴18,阻尼轴18的两端设置阻尼元件9,阻尼轴18两端与立柱6的连接部位设置定位部件连接孔,定位部件连接孔与下部限位孔11相对设置,插销13插入下部限位孔11及定位部件连接孔内,限制阻尼轴18的转动。所述阻尼元件9和阻尼轴18用于降低隔音板材1折叠时的下降速度并节省重新提升隔音板材1的人力,所述阻尼元件9的规格参数根据所述隔音板材1的重量计算后选取。
34.顶部隔音板材1上端和底部隔音板材1下端分别固定设置上部钢管2和下部钢管17,滚轮轴3和阻尼轴18设置分别穿设在上部钢管2和下部钢管17的内部,并分别通过上部轴承5和下部轴承19与上部钢管2和下部钢管17进行连接,所述阻尼元件一端与钢管连接,另一端与阻尼轴相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及受力特征,采用焊接、锚固或穿孔绑扎。隔音板材安装后,阻尼轴通过插销固定在钢立柱上,隔音板材折叠时,相对于阻尼轴发生转动,阻尼元件变形蓄力,对隔音板材产生反向阻力,防止隔音板材在自重作用下直接跌落造成损坏;当提升隔音板材时,阻尼元件变形恢复,蓄力释放,对隔音板材产生正向作用力,减少操作人员提升力。阻尼元件可采用可选用弹簧阻尼、阻尼油缸类阻尼元件。
35.当需要折叠隔音板材时,下拉顶部隔音板材1,滚轮轴3两端的滚轮在升降导向槽内向下滑动,相邻两隔音板材1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件8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同时,阻尼元件
在钢管内部形变蓄能,顶部隔音板材1下降到最低位置后,通过提升环7与地锚12相扣合对隔音板材1进行固定;当需要提升隔音板材1 时,解开提升环7并向上提拉提升环7,提拉底部隔音板材1的过程中,阻尼元件释放势能,使得隔音板材1的提升更便捷。
36.在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地的隔音屏障可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上述的施工期可折叠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所述围挡组合结构的安装步骤如下:
37.s1:平整场地,在设计隔音屏障位置测量放线,标出钢立柱6所在点位;
38.s2:在标注的点位上放置限位导轨,并在限位导轨两端的u型扣件16内施打两根立柱6;
39.s3:立柱6施工完成后,对限位导轨进行拆除,并进行下一个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的立柱6施工,同时在首先施工隔音屏障围挡组合结构的两根立柱6之间安装底部的隔音板材1,安装底部隔音板材1之前,预先在底部隔音板材1上安装阻尼轴18和阻尼元件9;
40.s4:在底部隔音板材1上方依次安装其他隔音板材1,并用合页连接件8进行连接,安装顶部隔音板材1之前,预先在顶部隔音板材1上安装滚轮和滚轮轴 3;
41.s5:在立柱6的一侧安装围挡。
42.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本质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或参数进行修改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