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7822发布日期:2021-07-27 14:0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铝模板是铝合金制作的建筑模板,是继竹木模板、钢模板之后出现的新一代模板支撑系统,铝模板具有施工周期短,重复使用次数多,平均使用成本低,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等优点,使得铝模板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整体施工效率,模板的搭建需要配合支撑结构来进行,支撑结构负责承担模板及其上覆盖的混凝土的荷载。

现有部分的铝模板支撑结构,已经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但都是通过手动对支撑结构进行调节,但是手动调节会极大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调节不便,适用性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具备便于调节支撑结构高度,且操作简单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表面竖直固定焊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端表面中间位置垂直贯穿设置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固定套筒内腔中竖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处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内底端面相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螺纹贯穿至空腔内部,所述丝杆的底端表面安装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传动轴的端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凹槽块,所述凹槽块与连接块相卡接,所述连接块安装在正反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内腔的内壁表面垂直对称开设有定位升降槽,且定位升降槽开设有两组,所述升降柱底部周侧对称设置有配合定位升降槽升降滑动的定位升降块,且定位升降块与升降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表面粘结有橡胶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端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凹槽等距离开设在支撑座的底端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座,且限位座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座与支撑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正反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顶端端面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置在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侧壁贯穿设置有传动轴,且固定套筒与传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反电机、连接块、凹槽块、传动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丝杆、固定套筒和升降柱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铝模板支撑结构高度调节的目的,达到方便了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建筑施工高度使用的效果,在使用时,需要对不同高度的建筑铝模板进行支撑调节,启动正反电机,正反电机调动连接块转动,在连接块和凹槽块的配合下,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同时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柱进行高度调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满足不同的工程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其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正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与凹槽块相卡接,使得正反电机便于拆装,进行组装,通过一个正反电机便于对多个铝模板支撑结构进行重复利用,以减少铝模板支撑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的凹槽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2、固定板;3、固定套筒;4、升降柱;5、丝杆;6、空腔;7、支撑板;8、支撑块;9、第一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1、正反电机;12、限位座;13、控制器;14、限位块;15、橡胶防滑层;16、传动轴;17、凹槽块;18、连接块;19、定位升降槽;20、定位升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端表面竖直固定焊接有固定套筒3,固定套筒3的顶端表面中间位置垂直贯穿设置有升降柱4,且升降柱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6,升降柱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块8,支撑块8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支撑板7,固定套筒3内腔中竖直设置有丝杆5,丝杆5的底端处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3内底端面相连接,丝杆5的另一端螺纹贯穿至空腔6内部,丝杆5的底端表面安装第一锥形齿轮9,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二锥形齿轮10啮合连接,第二锥形齿轮10安装在传动轴16的端部,传动轴16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凹槽块17,凹槽块17与连接块18相卡接,连接块18安装在正反电机11的输出端,丝杆5的顶端端面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设置在空腔6内,固定套筒3的底部侧壁贯穿设置有传动轴16,且固定套筒3与传动轴16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通过设置正反电机11、连接块18、凹槽块17、传动轴16、第一锥形齿轮9、第二锥形齿轮10、丝杆5、固定套筒3和升降柱4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铝模板支撑结构高度调节的目的,达到方便了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建筑施工高度中使用的效果,以满足不同的工程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其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套筒3的内腔的内壁表面垂直对称开设有定位升降槽19,且定位升降槽19开设有两组,升降柱4底部周侧对称设置有配合定位升降槽19升降滑动的定位升降块20,且定位升降块20与升降柱4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升降柱4的定位,防止升降柱4转动,提高其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7的顶端表面粘结有橡胶防滑层15,通过设置橡胶防滑层15,便于增加铝模板与支撑板7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1的底端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凹槽等距离开设在支撑座1的底端表面的边缘处,凹槽的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固定板2,通过设置固定板2,从而对装置进行支撑,防止倾倒。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座12,且限位座1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限位座12与支撑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限位座12,从而对正反电机11起到限位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控制器13,且控制器13通过导线与正反电机11相连接,通过设置控制器13,便于装置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

使用时,施工人员将装置固定在合适的地方,然后根据铝模板的高度对支撑结构进行调节,施工人员通过控制器13启动正反电机11,正反电机11带动连接块18转动,在连接块18和凹槽块17的相互配合下,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和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连接,从而带动丝杆5转动,进行使得升降柱4进行高度调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工程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其适用性,其中,正反电机11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与凹槽块17相卡接,使得正反电机11便于拆装,进行组装,通过一个正反电机11便于对多个铝模板支撑结构进行重复利用,以减少铝模板支撑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其实用性,支撑座1的底端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固定板2,通过设置固定板2,从而对装置进行支撑,防止装置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