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8458发布日期:2021-07-30 13:0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外,最早的调水工程是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引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浇灌出了灿烂的“两河文明”。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兴建了人类第一个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尼罗河水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进行灌溉,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从工业革命至今,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已经是“供不应求”,而水资源的污染更加剧了供需之间的这种矛盾。出于供水、航运、灌溉、发电等种种考虑,许多国家开始兴建调水工程,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50余项调水工程,年调水规模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半条长江。

目前,在调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搭建厂房用于放置加压泵,现有的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复杂,安装十分不便,安装效率低。

因此,发明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简答快捷方便,施工成本低,耗时短,施工效率高,且厂房拆卸简单,便于材料的重复使用,相邻两个竖直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且连接架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与竖直支撑柱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侧壁机构安装稳定,不易变形,竖直支撑柱、连接架、侧壁板、顶板、横梁和顶梁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制作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强度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包括房顶机构和用于支撑房顶机构的侧壁机构,所述侧壁机构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壁机构对称分布在房顶机构的底部前后两侧,所述侧壁机构包括竖直支撑柱,所述竖直支撑柱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柱呈直线等间距分布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圆周边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安装盘的周身,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盘的一侧与竖直支撑柱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侧壁机构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与竖直支撑柱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房顶机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横梁呈直线等间距分布排列,所述横梁位于前后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间固定,所述横梁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顶梁,两个所述顶梁相对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两个所述顶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竖直支撑柱的顶部间固定,横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顶梁的上侧表面共同固定有安装杆,所述房顶机构的外侧面等间距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安装杆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与顶梁之间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柱等间距分布在横梁上,所述顶柱的底部与横梁间焊接固定,所述顶柱的顶端与顶梁间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侧壁板和顶板均采用轻钢材质加工制成。

优选的,所述竖直支撑柱与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呈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与侧壁板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直支撑柱和连接架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

优选的,所述横梁和顶梁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结构简单,安装简答快捷方便,施工成本低,耗时短,施工效率高,且厂房拆卸简单,便于材料的重复使用,相邻两个竖直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且连接架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与竖直支撑柱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侧壁机构安装稳定,不易变形,竖直支撑柱、连接架、侧壁板、顶板、横梁和顶梁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制作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强度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房顶机构、2侧壁机构、3竖直支撑柱、4连接架、5安装盘、6连接杆、7侧壁板、8横梁、9顶梁、10安装杆、11顶板、12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调水工程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包括房顶机构1和用于支撑房顶机构1的侧壁机构2,所述侧壁机构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壁机构2对称分布在房顶机构1的底部前后两侧,所述侧壁机构2包括竖直支撑柱3,所述竖直支撑柱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柱3呈直线等间距分布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连接架4,所述连接架4包括安装盘5,所述安装盘5的圆周边上铰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6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安装盘5的周身,所述连接杆6远离安装盘5的一侧与竖直支撑柱3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侧壁机构2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侧壁板7,所述侧壁板7与竖直支撑柱3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房顶机构1包括横梁8,所述横梁8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横梁8呈直线等间距分布排列,所述横梁8位于前后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3之间,所述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3间固定,所述横梁8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顶梁9,两个所述顶梁9相对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两个所述顶梁9的另一端分别与竖直支撑柱3的顶部间固定,横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顶梁9的上侧表面共同固定有安装杆10,所述房顶机构1的外侧面等间距设置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与安装杆10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8与顶梁9之间设置有顶柱12,所述顶柱1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柱12等间距分布在横梁8上,所述顶柱12的底部与横梁8间焊接固定,所述顶柱12的顶端与顶梁9间焊接固定,提高了对顶梁9的支撑效果,使得顶梁9安装稳定,同时提高了顶梁9与横梁8间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壁板7和顶板11均采用轻钢材质加工制成,结构强度大,重量轻,成本低。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直支撑柱3与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杆6之间呈三角形结构,提高了侧壁机构2的稳定性,使得侧壁机构2不易变形。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盘5与侧壁板7间通过螺栓连接,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侧壁板7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直支撑柱3和连接架4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结构强度大,重量轻,成本低,提高了竖直支撑柱3和连接架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8和顶梁9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结构强度大,重量轻,成本低,提高了横梁8和顶梁9的使用寿命。

实施方式具体为:先将侧壁机构2上的竖直支撑柱3等间距固定在地面上,再在相邻两个竖直支撑柱3之间安装连接架4,将连接架4上位于安装盘5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6与同一侧的竖直支撑柱3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6与竖直支撑柱3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侧壁机构2的稳定性,使得侧壁机构2不易变形,将侧壁板7安装在竖直支撑柱3的外侧,并通过螺栓与竖直支撑柱3连接,通过安装固定住另一个侧壁机构2,再将房顶机构1上的横梁8置于前后两个竖直支撑柱3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依次将多个横梁8进行安装,再将每个横梁8上的两个顶梁9相对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支撑柱3的顶部,在横梁8与顶梁9之间放置顶柱12,顶柱12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横梁8和顶梁9进行固定,提高了对顶梁9的支撑效果,使得顶梁9安装稳定,同时提高了顶梁9的承载能力,再多个顶梁9上固定住安装杆10,将顶板11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杆10上,结构简单,安装简答快捷方便,施工成本低,耗时短,施工效率高,且厂房拆卸简单,便于材料的重复使用,竖直支撑柱3、连接架4、侧壁板7、顶板11、横梁8和顶梁9均采用钢制材料加工制成,制作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强度大,重量轻,提高了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压泵站用的厂房结构复杂,安装十分不便,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