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4323发布日期:2021-09-29 02:2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房屋保温节能及防火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房屋的墙板一般都只有一层简单的墙板,保温节能性能及防火性能都有待提高,而且拼装时需要借助外部辅助设备的支撑,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的保温节能性能及防火性能都有待提高,拼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包括外墙板,关键在于:所述外墙板是由第一底板及设置在第一底板两端的侧板连接形成的凵字形防火板,在凵字形防火板内部设置有保温层。
5.在外墙板内部预设有钢筋网架。
6.在第一底板内壁上设置有燕尾条,保温层上开设有燕尾槽,保温层借助燕尾槽和燕尾条的插接配合与第一底板连接。
7.所述组合板还包括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另一端与保温层连接的锁杆。
8.在外墙板的侧板外壁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两个相邻的半圆形凹槽拼接形成为连接杆的安装槽。
9.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h,第一底板内侧面到侧板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d≥2h,在第一底板内侧长度方向的中心处都设置有卡槽,呈一字型排列的相邻两个外墙板拼接在一起的侧板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上的卡槽插接形成为主板体,位于同一卡槽内的两个侧板之间插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位于卡槽对面的相邻两个第一底板卡接、另一端穿过位于卡槽外侧的第一底板上开设的连接孔后与设置在第一底板外侧的锁紧件固定连接,位于卡槽两侧的保温层分别与外墙板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10.在第一底板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凸起的肋板,两个肋板之间的空腔形成为卡槽。
11.在第一底板与侧板的外侧连接处设置有楔形面,连接杆的端部形状与位于其两侧的楔形面相匹配。
12.所述组合板还包括套装在连接杆上且位于锁紧件内侧的防护板。
13.组合板还包括设置在主板体两端、且由第二底板及设置在第二底板一端的侧板连接形成的l形板,l形板内也设置有与其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保温层,位于主板体两端的l形板分别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扣合形成矩形板体且l形板的侧板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上的卡槽插接,位于同一卡槽内的l形板的侧板以及外墙板的侧板也是借助连接杆和锁紧件的配合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外墙板是由第一底板及设置在第一底板两
端的侧板连接形成的凵字形防火板,在凵字形防火板内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外墙板是由防火材料制成的,在保证墙体保温性能的前提下,使墙体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凵字形结构的外墙板本身能够保持竖直状态,拼装时可以降低对外部辅助设备的要求,更加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另外,外墙板两端的侧板可以起到限位和保护保温层的作用,组合板拼装好后,保温层处于外墙板围成的密闭腔内,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板在拼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板与钢筋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l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板与l形板在拼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7中b的放大图。
23.图中:1、外墙板,1

1、第一底板,1

2、燕尾条,1

3、肋板,2、保温层,3、锁杆,4、钢筋网架,4

1、主网片,4

2、侧网片,4

3、斜插筋,5、卡槽,6、连接杆,7、锁紧件,8、l形板,8

1、第二底板,9、半圆形凹槽,10、楔形面,11、防护板,12、容纳槽,13、上定位连接件,14、第一下定位连接件,15、第二下定位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5.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式防火保温组合板,包括外墙板1,所述外墙板1是由第一底板1

1及设置在第一底板1

1两端的侧板连接形成的凵字形防火板,在凵字形防火板内部设置有保温层2。保温层2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外墙板1是由防火材料制成的,在保证墙体保温性能的前提下,使墙体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凵字形结构的外墙板1本身能够保持竖直状态,拼装时可以降低对外部辅助设备的要求,更加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另外,外墙板1两端的侧板可以起到限位和保护保温层2的作用,组合板拼装好后,保温层2处于外墙板1围成的密闭腔内,保温效果更好。
2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墙板1内部预设有钢筋网架4,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提高组合板整体的强度和承重能力。钢筋网架4包括位于第一底板1

1内的主网片4

1和位于侧板内的侧网片4

2,在主网片4

1与侧网片4

2之间连接有斜插筋4

3,如图2和图5所示,使得钢筋网架4整体的强度更高,外墙板1各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更加均匀。
27.保温层2与外墙板1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两种:
28.第一种,在第一底板1

1内壁上设置有燕尾条1

2,保温层2上开设有燕尾槽,保温层2借助燕尾槽和燕尾条1

2的插接配合与第一底板1

1连接。如图1所示,通过燕尾条1

2和燕尾槽的插接将保温层2与外墙板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每个保温层2上都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竖向燕尾槽,竖向燕尾槽贯穿保温层2的高度方向。对应地,每个保温腔内都设置有两个竖向燕尾条,竖向燕尾条贯穿第一底板1

1的高度方向,可以增加外墙板1的抗折抗压
性能。在第一底板1

1内壁上还有水平燕尾条,保温层2上开设有水平燕尾槽,水平燕尾条与水平燕尾槽插接。水平燕尾条与竖向燕尾条交叉设置,在外墙板1内部浇筑好保温层后,燕尾条1

2和燕尾槽配合,可以使保温层2与外墙板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29.第二种,组合板还包括一端与第一底板1

1连接、另一端与保温层2连接的锁杆3。如图2所示,利用锁杆3将保温层2与外墙板1固定在一起,打破了现有的保温层2只能与外墙板1的表面连接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体墙的安全牢固可靠性。为了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在锁杆3上设置有倒刺结构。锁杆3的安装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30.①
当在外墙板1内部设置网格布时,网格布可以是一层、两层、或者是多层,先将锁杆3固定在保温层2上,然后放置于模具中,浇筑浆料形成外墙板1,浇筑成型后,锁杆3的一端与外墙板1的第一底板1

1连接、另一端与保温层2连接;
31.②
当外墙板1内预设有钢筋网架4时,先将锁杆3与钢筋网架4固定在一起,然后浇筑浆料形成外墙板1,浇筑成型后,锁杆3与外墙板1连接在一起,,然后将锁杆3与保温层2上开设的卡接槽卡接即可,如图2所示。
3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外墙板1的侧板外壁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9,两个相邻的半圆形凹槽拼接形成为连接杆6的安装槽。这样可以增大连接杆6与外墙板1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避免对外墙板1造成损坏,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3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和图2所示,保温层2的厚度为h,第一底板1

1内侧面到侧板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d≥2h,在第一底板1

1内侧长度方向的中心处都设置有卡槽5,呈一字型排列的相邻两个外墙板1拼接在一起的侧板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1上的卡槽5插接形成为主板体,位于同一卡槽5内的两个侧板之间插装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与位于卡槽5对面的相邻两个第一底板1

1卡接、另一端穿过位于卡槽5外侧的第一底板1

1上开设的连接孔后与设置在第一底板1

1外侧的锁紧件7固定连接,位于卡槽5两侧的保温层2分别与外墙板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的卡槽5将外墙板1内部分隔成结构相同的左右两部分,左右两个保温层2分别借助燕尾条1

2和燕尾槽的配合与外墙板1连接,或者是借助锁杆3与外墙板1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两侧的外墙板1扣合在一起时,先使相接触的两个侧板与对面外墙板1上的卡槽5插接卡紧,然后在相接触的两个侧板之间插装上连接杆6,使连接杆6的一端同时与相接触的两个侧板的外侧面卡接,使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锁紧件7连接在一起,即可将两侧的外墙板1固定在一起,安装简单方便,省时省力。而且这种扣合的外墙板1,扣合好后整体的厚度是一定的,不需要再进行调节,更加简单省力。
3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底板1

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凸起的肋板1

3,两个肋板1

3之间的空腔形成为卡槽5。在不影响外墙板1强度的前提下,使得卡槽5具有足够大的深度,从而使得外墙板1的侧板与卡槽5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卡接更加牢固。卡槽5的深度等于保温层2的厚度h且肋板1

3的外端面与保温层2的外侧面齐平,这样使得两个外墙板1扣合在一起时,两个保温层2紧密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没有间隙,整体的强度更高,牢固性更好。
3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底板1

1与侧板的外侧连接处设置有楔形面10,连接杆6的端部形状与位于其两侧的楔形面10相匹配。如图4所示,安装好连接杆6后,连接杆6的端部正好与两侧的楔形面10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将连接
杆6的端部隐藏在相邻的两个外墙板1之间,整体更加整齐美观,同时可以起到牢固的卡接锁紧的作用。在将连接杆6紧固过程中,楔形面10可以将力传导至整个墙板,使相邻的外墙板1紧密接触。
3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组合板还包括套装在连接杆6上且位于锁紧件7内侧的防护板11。如图3和图4所示,防护板11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安装锁紧件7时锁紧件7直接与外墙板1接触而对外墙板1产生磨损。为了省去现场套装防护板11的过程,将防护板11预设在外墙板1内部,并且直接将防护板11固定在钢筋网架4上,如图5所示。在外墙板1上开设有容纳槽12,锁紧件7和连接杆6的端部都位于容纳槽12内,外形更加整齐美观。锁紧件7可以是与连接杆6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也可以是与连接杆6上开设的销孔插接的销轴。
3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组合板还包括l形的上定位连接件13,上定位连接件13的竖板下端与钢筋网架4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定位连接件13的水平板向外墙板1内侧弯折延伸且水平板上开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位于保温层2上方。如图5所示,安装时,将连杆的上端与顶面结构连接、下端与保温层2连接,即可实现组合板与顶面结构的连接,简单方便。上定位连接件13位于每个保温层2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受力更加均衡。上定位连接件13的上端面与外墙板1的上端面齐平,保温层2上端面与上定位连接件1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调节槽,方便将保温层2与顶面结构连接。
39.如图5所示,在主网片4

1下端固定有第一下定位连接件14,在斜插筋4

3上固定有第二下定位连接件15,第一下定位连接件14位于第二下定位连接件15上方,利用第一下定位连接件14和第二下定位连接件15将外墙板1与地面结构连接在一起。
4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组合板还包括设置在主板体两端、且由第二底板8

1及设置在第二底板8

1一端的侧板连接形成的l形板8,l形板8内也设置有与其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保温层2,位于主板体两端的l形板8分别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1扣合形成矩形板体且l形板8的侧板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1上的卡槽5插接,位于同一卡槽内的l形板8的侧板以及外墙板1的侧板也是借助连接杆6和锁紧件7的配合与位于其对面的外墙板1固定连接。
41.如图6所示,l形板8也就是外墙板1的一半,两个结构大小都相同的l形板8拼接在一起即可组成外墙板1。外墙板1内的保温层2可以借助燕尾条1

2和燕尾槽的配合与外墙板1连接,如图6所示;或者是借助锁杆3与外墙板1连接。l形板8的侧板外壁上也开设有半圆形凹槽9,第二底板8

1远离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肋板1

3和半个卡槽5。l形板8内部也预设有与其形成相匹配的钢筋网架4。将四个外墙板1均分成两组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主板体如图3所示,在主板体两端都扣合连接上l形板8后形成的矩形板体如图7所示。由图8和图4可以看出,三个外墙板1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与两个外墙板1和一个l形板8连接在一起的方式相同,l形板8与外墙板1配合,使得拼装成墙体时更加简单方便。外墙板1可以起到防火和承重的作用,保温层2所用材料的密度低于外墙板1所用材料的密度,使得墙体中间部位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及吸音、降噪功能,保温层2采用不易燃的材料制成,即使采用易燃材料制成,在外墙板1的包裹下,位于中间的独立的保温层2也不会形成整体燃烧,安全性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