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2965发布日期:2021-11-06 05:4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国家大力倡导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于日益破坏的自然环境,发展光伏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不受地域及安装环境的限制,无论在地面上,还是建筑屋顶上,都可以安装。在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存在电能消纳问题;相反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用电量大,但是土地资源紧缺,在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屋顶上,同样可以建设光伏电站,实现就地电能消纳。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很好的将太阳能清洁能源与建筑结合起来,使得原有建筑增加了发电功能,不仅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也可以为业主增加电费收益,一举多得。
3.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屋顶,是常见的做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解决防水问题。传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是以钢梁钢柱作为主承重框架结构,在钢梁的檩条上敷设铝合金或钢的导水槽,再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导水槽上,实现结构防水。
4.传统导水槽的防水结构做法成本较高,结构可靠性低,因为导水槽作为支撑光伏板的受力构件,就需要将导水槽设计成较大截面,以起到导水及支撑光伏板的结构构件,在此结构上,光伏板承受的风压和雪压等荷载直接传导到导水槽上,并且设计复杂,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需要对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进行优化,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安装质量又能有效防水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主支架、若干块光伏板和防水结构,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钢结构主支架由若干根檩条垂直搭接在若干根主梁的上端面组成。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主导水槽、次导水槽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光伏板的四周包覆有光伏板铝边框;所述光伏板铝边框的横向两个侧边向同下垂直折弯形成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的末端相向的垂直折弯形成两个卡扣板;所述次导水槽呈开口向上的槽,安装在光伏板的横向接缝下方,且两个卡扣板置于次导水槽的槽内;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檩条上;所述主导水槽呈开口向上的槽,其侧板顶端向外折弯形成两个水平侧边;所述主导水槽与次导水槽垂直设置,安装在光伏板的竖向接缝下方,且次导水槽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的水平侧边上;所述主导水槽固设在主梁上。
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压板和u型螺栓;所述压板呈“几”字状,其两侧是折弯形成的水平压条;通过压板一侧的水平压条将光伏板铝边框的两个卡扣板以及次导水槽的底板压住贴合在檩条的上端面,并通过u型螺栓将压板另一侧的水平压条抱箍在檩条上。
8.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与檩条平行设置,所述次导水槽与主梁平行设置。
9.优选的,所述次导水槽包括次导水槽底板和两侧向上延伸的次导水槽侧板;所述次导水槽侧板设置于压板向下开口的槽内。
10.优选的,所述次导水槽的其中一侧的次导水槽侧板向内折弯形成定位条;安装时,定位条贴合于压板向下开口的槽的内侧壁上。
11.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次导水槽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的水平侧边上,并伸出主导水槽的两个侧板内壁。
12.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的底端面和主梁的上端面之间固设有垫块。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4.1、该结构设计可以使光伏板受力直接传导到钢结构檩条上,次导水槽不受力,只起到导水作用,截面简单,结构紧凑,用u型螺栓将压板抱箍在钢结构的檩条上,不用在檩条上打定位孔,便于安装位置调整,一切操作都在光伏板下方,施工速度快,并且不用像传统的导水槽安装,需要踩光伏板上表面或铝合金边框才能施工,避免了踩踏光伏板对其产生的电池片隐裂风险,保证安装质量;
15.2、主导水槽安装在光伏板的竖向接缝处,次导水槽两端开口压在主导水槽侧边上,并且伸出一段距离,防止水倒流,主导水槽设计成上宽下窄的梯形,可以在连接处实现搭接,承口在次导水槽出水下端,避免接头漏水,用结构就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16.3、导水槽不作为主受力构件,光伏板受力直接在钢架上,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图1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主视图;
19.图2为图1中e

e向剖视图;
20.图3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左视图;
21.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f

f向剖视图;
23.图6为图3中d处放大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导水原理主视图;
25.图8为图7中b处放大示意图;
26.图9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导水原理俯视图;
27.图10为图9中c处放大示意图;
28.图11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主视图;
29.图12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俯视图;
30.图13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左视图;
31.图14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主视图;
32.图15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俯视图;
33.图16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左视图;
34.图17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主视图;
35.图18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俯视图;
36.图19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左视图;
37.图20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搭接结构示意图;
38.其中:1、光伏板;1

1、光伏板铝边框;1

2、第一侧板;1

3、卡扣板;2、主梁;3、檩条;4、主导水槽;4

1、水平侧边;5、次导水槽;5

1、次导水槽底板;5

2、次导水槽侧板;5

3、定位条;6、压板;6

1、水平压条;7、u型螺栓;8、垫块;9、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39.实施例:
40.参考图1~6,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主支架、若干块光伏板1和防水结构,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钢结构主支架由若干根檩条3垂直搭接在若干根主梁2的上端面组成。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主导水槽4、次导水槽5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光伏板1的四周包覆有光伏板铝边框1

1;所述光伏板铝边框1

1的横向两个侧边向同下垂直折弯形成两个第一侧板1

2,两个第一侧板1

2的末端相向的垂直折弯形成两个卡扣板1

3;所述次导水槽5呈开口向上的槽,安装在光伏板1的横向接缝下方,且两个卡扣板1

3置于次导水槽5的槽内;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檩条3上;所述主导水槽4呈开口向上的槽,其侧板顶端向外折弯形成两个水平侧边4

1;所述主导水槽4与次导水槽5垂直设置,安装在光伏板1的竖向接缝下方,且次导水槽5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4的水平侧边4

1上;所述主导水槽4固设在主梁2上。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压板6和u型螺栓7;所述压板6呈“几”字状,参考图11~13,其两侧是折弯形成的水平压条6

1;通过压板6一侧的水平压条6

1将光伏板铝边框1

1的两个卡扣板1

3以及次导水槽5的底板压住贴合在檩条3的上端面,并通过u型螺栓7将压板6另一侧的水平压条6

1抱箍在檩条3上。所述次导水槽5包括次导水槽底板5

1和两侧向上延伸的次导水槽侧板5

2;所述次导水槽侧板5

2设置于压板6向下开口的槽内。安装好后,参考图4,次导水槽的安装处从上到下依次为:压板6、光伏板铝边框的卡扣板1

3、次导水槽底板5

1、钢结构的檩条3,这种设计可以使光伏板受力直接传导到钢结构檩条上,次导水槽5不受力,只起到导水作用,截面简单,结构紧凑,用u型螺栓将压板抱固在檩条上,不用在檩条上打定位孔,便于安装位置调整,一切操作都在光伏板下方,施工速度快,并且不用像传统的导水槽安装,需要踩光伏板上表面或铝合金边框才能施工。
41.对上述方案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所述主导水槽4与檩条3平行设置,所述次导水槽5与主梁2平行设置。
42.对上述方案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7~19和图4,所述次导水槽5的其中一侧的次导水槽侧板5

2向内折弯形成定位条5

3;安装时,定位条5

3贴合于压板6向下开口的槽的内侧壁上。
43.对上述方案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8、20以及图14~16,所述主导水槽4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次导水槽5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4的水平侧边5

1上,并伸出主导水槽4的两个侧板内壁。该主导水槽4的设,可以在长度方向连接处实现搭接,承口在流水下端,避免接头漏水,用结构就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44.参考图6及图10,所述主导水槽4的底端面和主梁2的上端面之间固设有垫块8,通过垫块8将主导水槽4固定在钢结构的主梁2上,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45.该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使用时的导水原理,参考图7~10,钢结构主支架通过多根立柱9固定安装在地面或房顶上,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次导水槽5安装在光伏板1的横向接缝下方,所述主导水槽4安装在光伏板1的竖向接缝下方,其导水方向如图10中箭头所示,次导水槽5中的水向两侧流入主导水槽4中,再沿主导水槽4长度方向流出。
46.本实用新型是用结构密封的方式来解决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光伏板之间的防水问题。横向防水利用次导水槽防水,纵向防水利用主导水槽防水。这种设计可以使光伏板受力直接传导到钢结构檩条上,次导水槽不受力,只起到导水作用,截面简单,结构紧凑,用u型螺栓将压板抱固在檩条上,不用在檩条上打定位孔,便于安装位置调整,一切操作都在光伏板下方,施工速度快,并且不用像传统的导水槽安装,需要踩光伏板上表面或铝合金边框才能施工。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结构有效避免了踩踏光伏板对其产生的电池片隐裂风险,保证安装质量。
47.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结构,避开了使用导水槽作为光伏板的承重构件,既能起到导水的作用,又使导水槽的结构大大简化,能够降低到传统结构防水成本的1/4,将光伏板受到的荷载直接传导到原有钢架的檩条上,便于安装,成本低廉,便于大面积推广,可以解决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根本性问题,将对行业是一次重大的革新。
4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