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6559发布日期:2021-09-04 08:5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叠合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预制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部件,整体性好,预制叠合板的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但是目前预制叠合板的模具还存在一些不足:
3.第一,目前预制叠合板模具零部件较多,拆装复杂,增加了施工时间,另外间接使模具生产成本较高;
4.第二,目前预制叠合板模具高度单一,适应范围小,或需要重新加工后使用,增加模具费用。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叠合板预制用模具,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具框,所述矩形模具框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模具段,多个所述模具段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模具段均包括水平板、与水平板垂直布设的竖直板和安装在竖直板上且沿竖直板长度方向布设的调节块;
7.所述调节块伸入竖直板内,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带动调节块提升滑移的提升滑移部件;
8.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穿筋孔,多个所述穿筋孔沿竖直板的长度方向布设。
9.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0.所述穿筋孔为腰形孔,所述穿筋孔的底部和所述水平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穿筋孔的顶部和所述竖直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11.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滑移部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上且竖向板布设的调节板、穿设在调节板中的螺纹杆和安装在螺纹杆上且贴合调节板的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调节块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出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杆和水平板平行布设;
12.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竖向腰形孔,所述竖向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螺纹杆能沿竖向腰形孔升降。
13.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靠近调节块的侧面上设
置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定位块,所述调节板靠近调节块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水平腰形孔,所述水平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板的宽度方向相同;
14.所述定位块包括连接块和与连接块一体成型的半圆环块,所述半圆环块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杆配合的螺纹部,所述连接块能沿水平腰形孔滑移。
15.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包括伸入竖直板内的第一竖直板、与第一竖直板平行布设且贴合竖直板外侧面的第二竖直板和连接在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顶部的顶部连接板,所述竖直板内设置有供第一竖直板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和穿筋孔之间设置有间隙。
16.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段记作第一模具段和第二模具段,所述第一模具段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模具段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
17.上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和第三左平板,以及连接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与第三左平板的第一连接板;
18.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右平板、第二右平板,以及连接第一右平板与第二右平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右平板位于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之间,所述第二右平板位于第二左平板和第三左平板之间,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左平板、第一右平板、第二左平板、第二右平板和第三左平板。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0.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1.2、本实用新型模具段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调节块,通过水平板与钢台车的固定,实现矩形模具框安装在钢台车的钢板上,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围设的空腔形成待浇筑空腔,从而实现叠合板的预制。
22.3、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块,是为了通过对调节块进行上升与滑移,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顶部正上方,从而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增加了矩形模具框的高度;另外通过对调节块进行滑移与下降,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内,减少了矩形模具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
23.4、本实用新型设置提升滑移部件,是为了通过提升滑移部件先带动调节块升降,然后沿竖直板顶部滑移,从而确保调节块的内侧面和竖直板的内侧面相齐平,提高了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质量。
24.5、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模具段可拆卸连接,以使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具框安装拆卸便捷,提升工人作业效率,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减少人力。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2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左视图。
29.图3为图1除去提升滑移部件后的俯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第一模具段;
ꢀꢀꢀꢀꢀꢀꢀꢀ1‑
1—凹槽;
ꢀꢀꢀꢀꢀꢀꢀꢀꢀꢀꢀꢀꢀ1‑
2—竖直板;
[0032]1‑
3—水平板;
ꢀꢀꢀꢀꢀꢀꢀꢀꢀꢀ1‑
4—穿筋孔;
ꢀꢀꢀꢀꢀꢀꢀꢀꢀꢀꢀ1‑
5—加强筋;
[0033]
2—第二模具段;
ꢀꢀꢀꢀꢀꢀꢀꢀ
3—调节板;
ꢀꢀꢀꢀꢀꢀꢀꢀꢀꢀꢀꢀꢀ
4—提升滑移部件;
[0034]4‑
1—水平腰形孔;
ꢀꢀꢀꢀꢀꢀ4‑
2—连接块;
ꢀꢀꢀꢀꢀꢀꢀꢀꢀꢀꢀ4‑
3—半圆环块;
[0035]
5—螺纹杆;
ꢀꢀꢀꢀꢀꢀꢀꢀꢀꢀꢀꢀ
6—调节块;
ꢀꢀꢀꢀꢀꢀꢀꢀꢀꢀꢀꢀꢀ6‑
1—第一竖直板;
[0036]6‑
2—第二竖直板;
ꢀꢀꢀꢀꢀꢀ6‑
3—顶部连接板。
[0037]
7—竖向腰形孔;
ꢀꢀꢀꢀꢀꢀꢀꢀ
8—第一连接件;
ꢀꢀꢀꢀꢀꢀꢀꢀꢀ8‑
1—第一左平板;
[0038]8‑
2—第二左平板;
ꢀꢀꢀꢀꢀꢀ8‑
3—第三左平板;
ꢀꢀꢀꢀꢀꢀꢀ8‑
4—第一连接板;
[0039]
9—第二连接件;
ꢀꢀꢀꢀꢀꢀꢀꢀ9‑
1—第一右平板;
ꢀꢀꢀꢀꢀꢀꢀ9‑
2—第二右平板;
[0040]9‑
3—第二连接板;
ꢀꢀꢀꢀꢀꢀ
10—调节螺母;
ꢀꢀꢀꢀꢀꢀꢀꢀꢀꢀ
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具框,所述矩形模具框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模具段,多个所述模具段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模具段均包括水平板1

3、与水平板1

3垂直布设的竖直板1

2和安装在竖直板1

2上且沿竖直板1

2长度方向布设的调节块6;
[0042]
所述调节块6伸入竖直板1

2内,所述水平板1

3上设置有带动调节块6提升滑移的提升滑移部件4;
[0043]
所述竖直板1

2上设置有多个穿筋孔1

4,多个所述穿筋孔1

4沿竖直板1

2的长度方向布设。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1

3和竖直板1

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

5;
[0045]
所述穿筋孔1

4为腰形孔,所述穿筋孔1

4的底部和所述水平板1

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穿筋孔1

4的顶部和所述竖直板1

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004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滑移部件4包括设置在水平板1

3上且竖向板布设的调节板3、穿设在调节板3中的螺纹杆5和安装在螺纹杆5上且贴合调节板3的调节螺母10,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与调节块6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另一端伸出调节螺母10,所述螺纹杆5和水平板1

3平行布设;
[0047]
所述调节板3上设置有竖向腰形孔7,所述竖向腰形孔7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3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螺纹杆5能沿竖向腰形孔7升降。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3靠近调节块6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定位块,所述调节板3靠近调节块6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水平腰形孔4

1,所述水平腰形孔4

1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板1

2的宽度方向相同;
[0049]
所述定位块包括连接块4

2和与连接块4

2一体成型的半圆环块4

3,所述半圆环块4

3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杆5配合的螺纹部,所述连接块4

2能沿水平腰形孔4

1滑移。
[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块6包括伸入竖直板1

2内的第一竖直板6

1、与第一竖直板6

1平行布设且贴合竖直板1

2外侧面的第二竖直板6

2和连接在第一竖直板6

1与第二竖直板6

2顶部的顶部连接板6

3,所述竖直板1

2内设置有供第一竖直板6

1插入的凹槽1

1,所述凹槽1

1和穿筋孔1

4之间设置有间隙。
[005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段记作第一模具段1和第二模具段2,所述第一模具段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二模具段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9通过螺栓11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8包括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和第三左平板8

3,以及连接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与第三左平板8

3的第一连接板8

4;
[0053]
所述第二连接件9包括第一右平板9

1、第二右平板9

2,以及连接第一右平板9

1与第二右平板9

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9

3,所述第一右平板9

1位于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之间,所述第二右平板9

2位于第二左平板8

2和第三左平板8

3之间,所述螺栓11依次穿过第一左平板8

1、第一右平板9

1、第二左平板8

2、第二右平板9

2和第三左平板8

3。
[0054]
本实施例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0055]
本实施例中,模具段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调节块,通过水平板与钢台车的固定,实现矩形模具框安装在钢台车的钢板上,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围设的空腔形成待浇筑空腔,从而实现叠合板的预制。
[0056]
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节块,是为了通过对调节块进行上升与滑移,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顶部正上方,从而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增加了矩形模具框的高度;另外通过对调节块进行滑移与下降,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内,减少了矩形模具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
[0057]
本实施例中,设置提升滑移部件4,是为了通过提升滑移部件4先带动调节块升降,然后沿竖直板顶部滑移,从而确保调节块的内侧面和竖直板的内侧面相齐平,提高了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质量。
[0058]
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模具段可拆卸连接,以使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具框安装拆卸便捷,提升工人作业效率,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减少人力。
[0059]
本实施例中,设置穿筋孔1

4,是为了供钢筋的穿设,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绑扎的钢筋网。
[0060]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在绑扎的钢筋网的底部布设混凝土垫块。
[0061]
本实施例中,设置穿筋孔1

4为腰形孔,从而便于调节穿筋孔1

4中的钢筋距离水平板1

3底部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厚度预制叠合板需求。
[0062]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块6连接的连接板,以使螺纹杆5的一端和调节块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63]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凹槽1

1的宽度小于第一竖直板6

1和第二竖直板6

2之间的宽度,所述凹槽1

1和竖直板1

2的内侧面顶部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一竖直板6

1的宽度。
[0064]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增加竖直板1

2的顶部高度时,操作螺纹杆5和调节螺母10沿竖向腰形孔7向上移动,直至螺纹杆5贴合竖向腰形孔7的顶部,在螺纹杆5和调节螺母10沿竖向腰形孔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块6提升出凹槽1

1,直至调节块6的底部与竖直板1

2的顶部相齐平;然后将连接块4

2沿水平腰形孔4

1滑移,直至两个半圆环块4

3的内侧面均与螺纹杆5贴合,实现对螺纹杆5的夹持固定,并将螺钉通过连接块4

2和水平腰形孔4

1固定;之后,通过调节螺母10旋转带动螺纹杆5水平移动,另外调节螺母10旋转过程中始终
和调节板3相贴合,确保螺纹杆5的一端靠近或者远离调节板3水平移动,通过螺纹杆5的水平移动带动调节块6沿竖直板1

2顶部滑移,直至调节块6的内侧面和竖直板1

2的内侧面相齐平。反之,当减少竖直板1

2的顶部高度时,先通过调节螺母10反向旋转,螺纹杆5的一端带动调节块6靠近调节板3水平移动,直至调节块6中的第一竖直板6

1和凹槽1

1对应;然后将螺纹杆5和调节螺母10沿竖向腰形孔7向下移动,在螺纹杆5和调节螺母10沿竖向腰形孔7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块6中第一竖直板6

1插入凹槽1

1。
[0065]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多个模具段拼接成矩形模具框,并将矩形模具框安装在钢台车顶部的钢板上,用滚筒在钢台车表面涂刷水性脱模剂,用毛刷在矩形模具框内侧面上涂刷脱模剂或者缓凝剂;待脱模剂或者缓凝剂成膜后,根据通过穿筋孔1

4穿设钢筋,且钢筋穿延伸至矩形模具框的外部,将钢筋交叉处均用扎丝绑扎,绑扎好的钢筋网的底部布设混凝土垫块;然后用堵浆塞把穿筋孔1

4封堵;之后给矩形模具框中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拆模,得到叠合板预制用模具。
[006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了模具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006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