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及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2686发布日期:2021-12-17 23:2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及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及构造柱。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砌筑工程中,设置构造柱是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3.为了形成构造柱,通常是在墙体内植入构造柱本体,并在构造柱本体的指定位置预留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的时候,会在浇筑口一侧安装料斗,混凝土经料斗从浇筑口流入构造柱本体的内腔,完成构造柱的浇筑,待构造柱腔内混凝土固结后再进行构造柱本体和料斗的拆除。这就导致料斗内的混凝土与构造柱内混凝土固结为一体,在料斗拆除后还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对料斗内固结的混凝土进行敲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敲除料斗内混凝土时还可能会导致构造柱表面出现裂纹等情况,对构造柱产生二次破坏,影响构造柱成品质量。
4.申请号为201821685709.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移动料斗结构,请参阅图1,其具体结构如下:料斗本体10形成入料口和出料口,向入料口输入原料(混凝土),原料经由料斗本体10至出料口并由出料口填至构造柱的内腔中;封口板20滑设于出料口;当混凝土浇筑到顶后,从下至上移动封口板20至完全覆盖出料口,使得封口板20将料斗本体10中的混凝土与构造柱内的混凝土隔开。
5.上述组合式可移动料斗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封口板20上部与料斗本体10内混凝土首先接触的面为一长条形,接触面积较大,在从下到上的覆盖操作过程中,需使用较大的力才能推动封口板20,增大了覆盖操作的难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及构造柱,在使用隔离板隔离构造柱内腔和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内的混凝土时,隔离板的尖端首先与混凝土接触,受力面积较小,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隔离板插入,隔离操作简单省力。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8.本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用于安装于构造柱本体的浇筑口,包括料斗,连接框架和用于封堵浇筑口的隔离板;料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敞口,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浇筑口连通的第二敞口;连接框架设置于第二敞口且具有插槽,隔离板的一侧具有尖端,隔离板用于从尖端处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插槽内。
9.在进行构造柱本体浇筑时,混凝土从料斗第一敞口流入料斗内再经第二敞口进入构造柱本体的内腔,在构造柱本体浇筑完成、混凝土固结前,将隔离板尖端插入连接框架插槽中,直至完成对料斗第二敞口的封堵;隔离板将构造柱本体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内的
混凝土隔离开,待混凝土固结后,将料斗拆除,料斗内的混凝土与料斗一同拆卸下来,无需再对料斗内的混凝土额外进行敲除;同时,在进行隔离时,隔离板的尖端首先与料斗内混凝土接触,受力面积小,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隔离板插入,隔离操作简单省力。
10.可选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浇筑口边缘的第一插槽和用于插设隔离板的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槽口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料斗和连接框架一体成型。
11.构造柱本体浇注口边缘插设于第一插槽,使料斗固定于构造柱本体浇注口一侧,辅助构造柱本体浇筑;浇筑完成、混凝土固结前,隔离板从其尖端处插设于第二插槽,直至封堵料斗第二敞口,将料斗与构造柱本体浇筑口隔离开,完成对构造柱本体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内的混凝土的隔离。
12.可选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浇筑口边缘的第一插槽、用于插设隔离板的第二插槽和用于插设第二敞口边缘的第三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槽口方向相反,第三插槽与第二插槽的槽口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料斗第二敞口边缘为耳板,耳板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第三插槽内。
13.料斗、隔离板和连接框架实现互相独立,构造柱本体浇筑口边缘插设于第一插槽中将连接框架固定于构造柱本体浇筑口一侧,料斗通过耳板插设于连接框架的第三插槽中,使料斗固定于连接框架中且设于构造柱本体浇筑口一侧,辅助进行构造柱本体浇筑;构造柱本体浇筑完成、混凝土固结前,隔离板从其尖端插设于第二插槽中,封堵料斗的第二敞口,完成对构造柱本体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内的混凝土的隔离;同时,料斗可从连接框架第三插槽中抽出,此料斗可用于另一个构造柱本体的浇筑,提高效率;并且,如果在料斗内混凝土固结前将料斗抽出,料斗中的混凝土还可以回收利用,节约成本;构造柱本体上无需长时间挂着突出的料斗,增加整个建筑环境的安全性。
14.进一步的,隔离板的远离尖端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推拉隔离板的握持件.在进行隔离板的插设时,握持件方便施工人员对隔离板的操作,使隔离板的插设更加方便省力。
15.进一步的,料斗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半漏斗状,连接框架为三角框架,隔离板为三角板,三角板从尖端处从上至下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插槽内。
16.便于料斗、连接框架与隔离板成型,且三角板从上至下插设于插槽内封堵第二敞口时,更加省力。
17.进一步的,料斗为不锈钢料斗,隔离板为不锈钢隔离板,连接框架为不锈钢连接框架。
18.在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中,料斗、隔离板和连接框架不易氧化,使用寿命更长;且不锈钢存在一定弯曲性,在进行连接框架与构造柱本体浇筑口固定以及相关插设操作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
19.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构造柱结构,包括构造柱本体和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构造柱本体设置有浇筑口,浇筑口的边缘与第二敞口的边缘通过连接框架连接且浇筑口与第二敞口连通。
20.料斗通过连接框架固定于构造柱本体浇注口的一侧,在进行构造柱本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经由料斗流入构造柱内腔中,直至混凝土填满构造柱本体内腔,此时,料斗内部和构造柱本体内腔中均填满混凝土,在混凝土未固结之前,将隔离板插入构造柱本体与料斗之间完成对料斗内部和构造柱本体内腔中混凝土的隔离。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及构造柱包括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2.在插设隔离板进行构造柱本体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内的混凝土隔离的时候,隔离板的尖端先插入插槽内,隔离板的尖端首先与料斗内混凝土接触,受力面积小,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隔离板插入,从而将构造柱本体的浇筑口和料斗的第二敞口隔离,隔离操作简单省力。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可移动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iv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中

处的放大图;
30.图7为图5中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爆炸图。
31.图标:10

料斗本体;20

封口板;100

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110

料斗;120

隔离板;130

连接框架;111

第一敞口;112

第二敞口;113

耳板;121

握持件;131

第一插槽;132

第二插槽;133

第三插槽;210

构造柱本体;211

浇筑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例提供一种构造柱,包括构造柱本体210和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100,构造柱本体210设置有浇筑口211。混凝土从浇筑口211处进入构造柱本体210内腔中。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100安装于浇筑口211一侧,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容易从浇筑口211处进入构造柱本体210内腔。
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v处的放大图。请参阅图2

4,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100包括料斗110,连接框架130和隔离板120。料斗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敞口111,料斗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敞口112;连接框架130设置于第二敞口112上,浇筑口211的边缘与第二敞口112的边缘通过连接框架130连接且浇筑口211与第二敞口112连通。
35.混凝土从料斗第一敞口111流入料斗110内再经第二敞口112从浇筑口211进入构造柱本体210内腔,进行构造柱本体210浇筑;构造柱本体210浇筑完成后,构造柱本体210内
腔与料斗110内部均填满混凝土。
36.隔离板120用于封堵第二敞口112,连接框架130具有插槽,隔离板120的一侧具有尖端,隔离板120用于从尖端处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插槽内,以封堵浇筑口211,将构造柱本体210的内腔和料斗110的内部隔开。
37.在混凝土固结之前,将隔离板120尖端插入连接框架130插槽中,隔离板120的尖端首先与料斗110内混凝土接触,受力面积小,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隔离板120插入,隔离操作简单省力。
38.进一步的,料斗110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半漏斗状,则第二敞口112为三角口,浇筑口211也可以是三角口,连接框架130为三角框架,隔离板120为三角板,三角板从尖端处从上至下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插槽内。
39.便于料斗110、连接框架130与隔离板120成型,且三角板从上至下插设于插槽内封堵第二敞口112时,更加省力。
40.为了方便对隔离板120进行推拉,隔离板120的远离尖端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推拉隔离板120的握持件121。
41.可选地,握持件121可以是隔离板120上端的翻边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件121还可以为拉环结构。
42.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板120也可以不是三角板,例如:隔离板120为方形板和三角板连接起来的结构,形成具有尖端的隔离板120。此时,连接框架130可以是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两侧设置有插槽,浇筑口211可以是方形口,方形框架设置在浇筑口211的边缘,隔离板120从上至下插入第二敞口112处的混凝土内一段距离以后,方形板进入到方形框架的插槽内,然后继续滑动,以实现浇筑口211的封堵。进一步地,该隔离板120也可以从下至上插入方形框架形成的插槽中,以实现浇筑口211的封堵。
43.在其他实施例中,料斗110形状也可设为半棱锥状,只要保证第二敞口112形状为下部具有尖端的形状且隔离板120形状与第二敞口112形状相适即可。
44.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连接框架130上设置有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32,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32的槽口方向相反,料斗110和连接框架130一体成型。将浇筑口211边缘插设在第一插槽131内,可以实现连接框架130的安装,同时,也将料斗110安装完成,以对构造柱本体210进行浇筑。浇筑完成以后,将隔离板120插设在第二插槽132内,可以进行浇筑口211的封堵。
4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槽131也可设置非插槽结构,而是通过螺钉等方式与浇筑口211的边缘进行固定。
4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

处的放大图,图7为图5中构造柱辅助浇筑装置的爆炸图。请参阅图2、图5

7,连接框架130上设置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插槽132和第三插槽133,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32的槽口方向相反,第三插槽133与第二插槽132的槽口方向相同。料斗110和连接框架130是分开的两个部件,将浇筑口211边缘插设在第一插槽131内,可以将连接框架130固定于浇筑口211一侧,将第二敞口112的边缘插设在第三插槽133内,可以实现料斗110的安装,以对构造柱本体210进行辅助浇筑。浇筑完成以后,将隔离板120插设在第二插槽132内,可以进行浇筑口211的封堵。
47.可选地,为了方便料斗110安装在连接框架130上,料斗第二敞口112边缘为耳板113,耳板113可拆卸地滑动插设于第三插槽内133。
48.本技术实施例中,料斗110为不锈钢料斗,隔离板120为不锈钢隔离板,连接框架130为不锈钢连接框架。
49.在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中,料斗110、隔离板120和连接框架130不易氧化,使用寿命更长;且不锈钢存在一定弯曲性,在进行连接框架130与浇筑口211固定以及相关插设操作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
50.本技术实施提供的构造柱结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51.构造柱本体210设置有浇筑口211,将浇筑口211的边缘插设在连接框架130的第一插槽131内,实现连接框架130以及连接框架130上的料斗110的安装。如果料斗110和连接框架130是两个分开的部件,则将料斗110的耳板113插设在第三插槽133内,实现料斗110的安装。
52.混凝土由第一敞口111进入料斗110内再经由第二敞口112经浇筑口211流入构造柱本体210内腔中,辅助浇筑装置辅助构造柱本体210的浇筑。
53.在构造柱本体210浇筑完成、混凝土固结前,通过握持件121将隔离板120从尖端由上至下地插入连接框架130的第二插槽132中,直至完成对料斗第二敞口112的封堵,将构造柱本体210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110内的混凝土隔离开,待混凝土固结后,拆除料斗110即可。或者在混凝土固结前,将料斗110从连接框架第三插槽133中由下至上抽出。
54.本技术实施提供的构造柱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
55.(1)、在对构造柱本体210内腔中的混凝土和料斗110内的混凝土进行隔离时,隔离板120的尖端首先与料斗内混凝土接触,受力面积小,使用较小的力即可插入隔离板120,隔离操作简单省力。
56.(2)、若在混凝土固结前,将料斗110从连接框架130第三插槽133中由下至上抽出,此料斗110可用于另一个构造柱本体210的浇筑,提高效率;料斗110中的混凝土还可以回收利用,节约成本;且构造柱本体210上无需长时间挂着突出的料斗110,增加整个建筑环境的安全性。
57.(3)、料斗110、连接框架130与隔离板120便于成型,且隔离板120从上至下插设于插槽内封堵第二敞口112时,更加省力。
58.(4)、在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中,料斗110、隔离板120和连接框架130不易氧化,使用寿命更长;且不锈钢存在一定弯曲性,在进行连接框架130与构造柱本体210浇筑口211固定以及相关插设操作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