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7394发布日期:2021-11-25 22: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铝合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建筑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向节能环保趋势发展,铝合金模板的使用范围得到推广。铝合金模板是一种高周转、可持续利用的新型模板体系,目前广泛应用在房屋及写字楼等建筑中。使用铝合金模板优势在于混凝土成型效果好、精度高、可达到免抹灰效果。但现有的铝合金模板体系多数为单一体系,无法满足现场的施工要求,例如采用螺杆系统时需要在模板上设置螺栓眼,螺栓拆除后在外墙封堵困难,且存在较大的渗水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能够实现结构外墙无螺杆孔洞,不需封堵拉杆眼,避免渗水隐患。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包括结构内墙部分和结构外墙部分,所述结构内墙部分连接在所述结构外墙部分的内侧;所述结构外墙部分包括外墙板、第一内墙板和多个对拉拉片;所述外墙板和所述第一内墙板平行设置,所述对拉拉片垂直于所述外墙板的板面;所述外墙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外墙模板,所述第一内墙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墙模板,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第一内墙模板一一相对,所述对拉拉片第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外墙模板之间,所述对拉拉片第二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墙模板之间;所述结构内墙部分包括第二内墙板、第三内墙板和多个对拉螺杆;所述第二内墙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板平行设置,所述对拉螺杆穿过并连接所述第二内墙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板。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内墙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内墙模板,所述第三内墙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三内墙模板,所述第二内墙模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模板一一相对,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相对的所述第二内墙模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模板;所述第一内墙板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内墙板外侧面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横向背楞,所述螺杆两端穿过所述横向背楞并在所述横向背楞外侧与螺母连接。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墙板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内墙板外侧面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横向方通,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第一内墙模板分别连接有方通扣,所述方通扣将所述横向方通压向相应的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第一内墙模板。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内墙板外侧、所述第二内墙板外侧和所述第三内墙板外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竖向背楞,所述竖向背楞分别抵压在对应的所述横向背楞外侧和所述横向方通外侧;所述竖向背楞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可伸缩调节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末端和所述第二拉杆末端分别连接到预埋底座上,所述第一拉杆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45
°
~60
°
,所述第二拉杆与水平面的夹角≤10
°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个所述对拉螺杆在所述第二内墙模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模板之间沿竖向分布并沿横向间隔地分布;当所述第二内墙模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模板之间距离<600mm时,多个所述对拉螺杆的横向间距≤800mm;当所述第二内墙模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模板之间距离≥600mm时,所述对拉螺杆的横向间距≤650mm。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内墙板和所述第二内墙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内墙板与所述第三内墙板之间分别通过阴角模板连接。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结构内墙部分和所述结构外墙部分分别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结构内墙部分末端和所述结构外墙部分末端,所述外墙板与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第一内墙板与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第二内墙板和所述端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内墙板和所述端板之间分别通过阳角模板连接。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外墙模板之间均连接有竖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对拉拉片;所述对拉拉片的横向间距≤600mm;所述外墙模板包括垂直于所述外墙模板的板面的第一连接部,相邻的所述外墙模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对拉拉片第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外墙模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内墙模板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墙模板的板面的第二连接板,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墙模板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阴角模板包括垂直于所述阴角模板的板面的第三连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墙模板与所述阴角模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对拉拉片第二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墙模板的第二连接部之间,或者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墙模板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阴角模板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优选地,所述对拉拉片的水平间距为400mm~500mm。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对拉螺杆上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抵接在所述第二内墙板和所述第三内墙板之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在结构外墙上采用拉片对拉加固体系,在结构内墙上采用拉片对拉加固体系,实现结构外墙无螺杆孔洞,不需封堵拉杆眼,使得全结构在模板工艺上杜绝从外部渗水的隐患。同时结构内墙采用螺杆对拉体系对工艺技术要求较低,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两种系统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板系统实施例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板系统实施例中结构外墙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板系统实施例中结构内墙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2中a处圈出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5是图2中b处圈出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0.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杆与拉片结合的模板系统,包括结构内墙部分和结构外墙部分,结构内墙部分连接在结构外墙部分的内侧。结构外墙部分通常是用于形成围护建筑物的、区分室内和室外的墙壁的部分,结构内墙部分通常是室内的用于划分不同室内区域的墙壁的部分。结构外墙部分所形成的墙壁用于与外部环境接触,因此要求有防止渗水的功效。
22.其中,结构外墙部分包括外墙板10、第一内墙板20和多个对拉拉片30。外墙板10和第一内墙板20平行地相对地设置,对拉拉片30垂直于外墙板10的板面,即对拉拉片也垂直于第一内墙板20的板面。外墙板1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外墙模板11,第一内墙板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墙模板21,外墙模板11和第一内墙模板21一一相对,相对的外墙模板11和第一内墙模板21至少横向尺寸大小相同并在横向上相互对齐。对拉拉片30第一端连接在相邻的外墙模板11之间,对拉拉片30第二端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内墙模板21之间,使得对拉拉片30易于安装,对拉拉片30能够起到控制外墙板10和第一内墙板20之间距离的作用,即控制结构外墙厚度包括厚度均匀性的作用。且使用对拉拉片30施工完成后不会在所形成的结构外墙上残留螺杆孔,避免了结构外墙的渗水问题。
23.结构内墙部分包括第二内墙板40、第三内墙板50和多个对拉螺杆60。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平行地相对设置,对拉螺杆60穿过并连接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对拉螺杆60能够起到控制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之间距离的作用,即控制结构内墙厚度包括厚度均匀性的作用。结构内墙部分采用对拉螺杆60的方式进行连接,对拉螺杆60具有易于安装等优点,在对防水要求不高的结构内墙上采用对拉螺杆60进行施工,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
24.优选地,第二内墙板4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内墙模板41,第三内墙板5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三内墙模板51,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一一相对,相对的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至少横向尺寸大小相同并在横向上相互对齐。对拉螺杆60穿过相对的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第一内墙板40外侧面和第二内墙板50外侧面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横向背楞42,对拉螺杆60两端穿过横向背楞42并在横向背楞42外侧与螺母61连接。通过螺母61控制对拉螺杆60所连接的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的厚度。横向背楞42一方面起到定位对拉螺杆60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使多个第二内墙模板41或第三内墙模板51保持在同一平面的作用。
25.优选地,外墙板10外侧面和第一内墙板20外侧面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横向方通12,外墙模板11和第一内墙模板21分别连接有方通扣13,方通扣13将横向方通12压向相应的外墙模板10和第一内墙模板20。方通扣13可以是现有的方通扣,例如方通扣可以包括安装板以及在外力作用下例如在敲打时可相对于安装板移动并压紧横向方通12的压板。安装板与外墙模板11或第一内墙模板21连接,压板在横向方通12的外侧。横向方通12能够起到使多个外墙模板11或第一内墙模板21保持在同一平面的作用。
26.优选地,第一内墙板20外侧、第二内墙板40外侧和第三内墙板50外侧分别连接例如通过其他螺杆连接结构连接有至少一个竖向背楞22,竖向背楞22抵压在对应模板的横向背楞42和横向方通12外侧。竖向背楞22的竖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可伸缩调节的第一拉杆70和第二拉杆80,第一拉杆70末端和第二拉杆末端80分别连接到预埋底座71上,预埋底座
71可以预设在相对于室内地面的位置上。第一拉杆70和第二拉杆80例如可以通过内螺纹杆与外螺纹杆配合实现伸缩调节。第一拉杆7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
~60
°
,第二拉杆80与水平面的夹角≤10
°
,第一拉杆70和第二拉杆80形成斜撑,能够起到控制第一内墙板20、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的垂直程度的作用。相邻的竖向背楞22的横向间距≤1500mm,可有效保证墙体的稳固及垂直度。
27.优选地,多个对拉螺杆60在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之间沿竖向分布并沿横向间隔地分布,例如可以排列成矩阵阵列的形式,沿横向间隔地分布是指不必要每个第二内墙模板41或每个第三内墙模板51均连接有对拉螺杆60,对拉螺杆60间隔地连接依次排列的第二内墙模板41或第三内墙模板51即可。当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之间距离<600mm时,对拉螺杆60的横向间距≤800mm。当第二内墙模板41和第三内墙模板51之间距离≥600mm时,对拉螺杆60的横向间距≤650mm。如此设置能够更好地控制结构内墙的厚度。
28.优选地,第一内墙板20和第二内墙板40之间以及第一内墙板20与第三内墙板50之间分别通过阴角模板90连接。结构内墙部分和结构外墙部分分别还包括端板91,端板91设置在结构内墙部分末端和结构外墙部分末端,外墙板10与端板91之间、第一内墙板20与端板91之间、第二内墙板40和端板91之间以及第三内墙板50和端板91之间分别通过阳角模板92连接。
29.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的外墙模板11之间均连接有竖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对拉拉片30,对拉拉片30的横向间距≤600mm,优选为400mm~500mm,例如400mm或500mm,使得对拉拉片30更好地控制结构外墙的厚度。外墙模板11包括垂直于外墙模板11的板面的第一连接部15,相邻的外墙模板11在第一连接部15连接,对拉拉片30第一端连接在相邻的外墙模板11的第一连接部15之间。第一内墙模板21包括垂直于第一内墙模板21的板面的第二连接板22,相邻的第一内墙模板21在第二连接部22连接;阴角模板90包括垂直于阴角模板90的板面的第三连接部93,相邻的第一内墙模板21与阴角模板90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93连接。对拉拉片30第二端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内墙模板21的第二连接部22之间,或者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内墙模板21的第二连接部22与阴角模板90的第三连接部93之间,对拉拉片30无需在模板上打孔进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中相应的模板也包括类似的连接部,外墙板10、第一内墙板20、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中相邻的相应模板之间的连接部采用销钉连接。各个模板的标准宽度为400mm,根据结构情况补充50~350mm的非标准替补模板,满足不同宽度的墙壁成型需求。
30.优选地,对拉螺杆60上套设有套管62,套管62抵接在第二内墙板40和第三内墙板50之间,浇灌混凝土时套管62与混凝土接触,避免对拉螺杆60难以拆除。
31.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