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孔模件及其制造方法、带有成孔模件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35318发布日期:2021-06-18 20:2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成孔模件及其制造方法、带有成孔模件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成孔模件及其制造方法、带有成孔模件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工厂预制的建筑用构件在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其中,建筑用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楼板、预制梁、预制墙、预制柱、预制楼梯等,建筑用构件的材质可以是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

其中,板状结构的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利用预制构件上贯穿厚度方向的预留孔与螺杆配合节点支模以将预制构件形成围护建筑体系,从而完成现场的浇筑施工。因此,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在预设位置留有预留孔。

在现有技术中,在预制构件加工预留孔的方法通常包括两种。

一种方法是在设计位置处设置套管埋件,该套筒埋件一般为铁管、塑料管、pvc套管,当墙板完成脱模后即形成预留孔;之后将固定套筒埋用的螺杆拆除后才可完成预制构件的起吊和脱模。预制构件脱模后,套筒埋件可以留在预制构件中;当套筒埋件为塑料管或pvc套管时,也可通过敲碎套管埋件的方式将其取出。

另一种方法是将成孔模件的顶部固定在横梁上,并在混凝土初凝后将成孔模件拆下,从而防止成孔模件与混凝土联结。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根据预留孔的纵向位置安装固定横梁,根据预留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套筒和固定板(或套筒、丝扣和固定板),根据预留孔的横向位置将安装有套筒的固定板安装至横梁上合适的位置并固定,之后对各部件做细微调整使得套筒紧密贴合于底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养护,即可形成具有预留孔的混凝土板块,正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68637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可拆卸模具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然而,上述的两种方法,无论是将作为成孔模件的套筒埋件留在预制构件中,或是在混凝土初凝时就将成孔模件取出,均涉及到成孔模件的拆模过程,使得预制构件的加工过程较为麻烦,大幅度地依赖于工人的施工经验,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带有预留孔的预制构件加工过程麻烦、施工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成孔模件,并提供该成孔模件的制造方法,从而允许成孔模件在预制构件从成型模具起吊时与预制构件完成脱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带有上述成孔模件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以提高预制构件的加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成孔模件,包括骨架、柔性层和连接部;所述柔性层通过注胶的方式形成并包覆在所述骨架上,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骨架的底面上,该连接部用于与预制构件成型模具的底模连接;

所述骨架和所述柔性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线,所述加强线周向绕扎在所述骨架上,因而在一方面,加强线周向绕扎在骨架上,加强线与骨架之间结合紧密,在另一方面,加强线与柔性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柔性层较大程度地包裹了加强线,使得加强线与柔性层之间结合紧密,从而通过设置加强线提高了柔性层与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本发明的成孔模件能够在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完全凝固仍能与预制构件脱离。

作为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层与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棱,所述凸棱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设置,所述加强线至少部分绕扎在骨架上所述凸棱所在的位置处,因而使得加强线至少部分与骨架的外侧壁脱离接触,从而使得柔性层能够完全包裹于骨架外侧壁脱离接触的加强线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化,为了防止加强线沿骨架轴向移动,所述凸棱上设置有若干个凸齿,若干个所述凸齿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排布,相邻的凸齿之间形成为线槽,当加强线绕扎在线槽内时,线槽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在成孔模件与预制构件脱模时防止加强线沿骨架轴向移动,进一步提高柔性层与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

更进一步地优化,所述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凸棱的高度,因而当加强线绕扎在线槽内时,加强线必然有一部分脱离骨架的外侧壁设置,从而提高柔性层对于加强线的包裹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化,为了防止成孔模件与预制构件脱模时骨架与柔性层发生挤压,从而使得骨架将柔性层刺破,所述凸齿具有弧形结构,或者,所述凸齿的外侧面为曲面结构。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凸棱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加强线绕扎在处于对应位置处的线槽上,并形成为若干线圈。或者,当骨架上不设置有凸棱时,所述加强线在所述骨架上绕扎形成为若干个线圈。

更进一步地优化,所述线圈由所述加强线绕扎若干匝形成,且若干个线圈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排布,相邻的线圈之间存在间隔,以进一步提高加强线与柔性层的接触面积。

作为进一步优化,当凸棱设置为两个以下时,加强线绕扎时不可避免地会与骨架的外侧壁接触;当凸棱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加强线绕扎时可完全不与骨架的外侧壁接触;而当凸棱的数量多于5个时,凸棱过多地占用了骨架外侧壁的面积,导致加强线能被柔性层包裹的面积变小,从而降低了柔性层与骨架的连接强度,因而所述凸棱设置为3~5个;此外,为了提高加强线受力的均匀性,3~5个所述凸棱均匀分布在所述骨架的周向上。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线为尼龙线,或者为pe线,或者为大力马线,上述这些线材均具有弹性,且为有机聚合材料,与柔性层之间有较高的相容性;所述加强线或者为棉线,或者为毛线,或者为麻线,棉线由棉花纺成,毛线为动物毛发纺成,麻线由麻纺成,与柔性层之间有较高的相容性的同时,这些线材的表面更加粗糙,且有表面形成有杂线,与柔性层的接触面积更大。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柔性层由橡胶材质制成,或者由硅胶材质制成,或者由软性塑胶材质制成。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柔性层为圆台结构,所述柔性层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台阶用于在预制构件的外立面上形成扩口,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的防渗漏效果,同时也能满足预留孔封堵的工艺要求。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柔性层的底面至少包覆住所述骨架底面的边沿设置,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柔性层的底面,因而骨架底面在与模台或者模具固定牢固后,柔性层能够更好的贴合模台或者模具面,阻止混凝土浆液进入骨架底面,又能够起到骨架与模台或者模具之间的缓冲作用;此外,当成形模件固定在底模上时,至少有部分柔性层位于骨架与底模之间,因而成形模件与预制构件脱模时,能够防止混凝土的浆料进入骨架与底模之间缝隙,造成预制构件混凝土飞边或者错台,提升预制构件预留孔洞的成型品质。

作为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成孔模件与底模之间连接强度,可以将连接部的上端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骨架中。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柔性层顶端到所述骨架顶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柔性层外侧壁与所述骨架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因而使得柔性层顶端处不设置骨架,使得柔性层顶端更具有弹性和柔性,从而更方便于脱模时柔性层与预制构件的脱离;此外,顶端的柔性层更有利于表面施工操作时混凝土面的平仓、收面及拉毛。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的成孔模件的制造方法,在浇筑成型的骨架上绕扎加强线后,再将骨架固定在注胶模具中,并向注胶模具中浇筑硅胶/橡胶浇筑;待硅胶/橡胶凝固后,脱模并得到所述成孔模件。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上述述的成孔模件的预制构件成型模具,包括底模,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模上的多个边模,所述成孔模件连接在所述底模上,并位于多个所述边模围成的区域内。

本发明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成孔模件能够通过连接部与底模连接,因而当预制构件被从成型模具中吊起时,与预制构件接触的为柔性层,使得成孔模件能够与预制构件脱离并仍连接在底模上,从而不必须在预制构件成型过程中反复进行成孔模件的拆装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成孔模件能够通过连接部与底模连接,且柔性层为圆台结构,柔性层靠近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因而利用带有本发明的成孔模件的成型模具制得的预制构件,其预留孔在内立面处的内径小于在外立面处的内径,形成“内高外低”的孔洞,在外墙侧的圆形扩孔有台阶,因而当预制构件的螺杆预留孔受到雨水侵袭时,水具有朝向外立面流动的趋势,使得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具有较高的防渗漏性能。

本发明的成孔模件能够通过连接部与底模连接,因而在预制构件成型时,预制构件上不再设置有高于预制构件上表面的横梁等成孔模件固定件,从而特别方便于混凝土的振捣、平仓、收面、压光、拉毛等施工步骤,提高了预制构件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留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构件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成孔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强线在骨架上的绕扎方式示意图;

图6为加强线与骨架的凸棱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7为凸棱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凸棱的数量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骨架的凹槽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骨架的形状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柔性层的形状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由若干个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浇筑后形成。为完成对两个或多个预制构件的拼接和浇筑,参照图1,预制构件300通常在靠近其边沿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孔310。参照图2,该预留孔310一般贯穿预制构件30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该预留孔310用于与螺杆配合,以将预制构件300与支架固定,之后再将固设在预设位置处的两个或多个预制构件现浇固定。

图3示出了用于制造预制构件300的成型模具100,该成型模具100由底模110,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底模110上的多个边模120围成。为在预制构件300上形成若干个预留孔310,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底模110的设计位置处设置成孔模件200。预制构件300的加工过程中,在成型模具100内浇筑混凝土并经过振捣密实和养护等工序后,将成型的预制构件300脱模并吊起时,成孔模件200与预制构件300完成脱模并保留在底模110上,预制构件300在成孔模件200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预留孔3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预制构件300吊起时,完成成孔模件200与预制构件300的脱模,参照图4,成孔模件200具体可包括骨架210,以及包覆于骨架210设置的柔性层220;骨架210的底端可设置有连接部230,该连接部230用于将成孔模件200连接在底模110上。其中,骨架210可以是钢制骨架、铝合金骨架、钛合金骨架等,也可由具有较强韧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塑包钢骨架、玻璃钢骨架等;柔性层220可以是胶体材料制成,特别是硅胶材料,或是橡胶材料,且柔性层220可以通过注胶的方式形成并包裹在骨架210上;此外,柔性层也可以是软性塑胶材质制成,例如tpu、tpe、tpr、tpv、cpe。

在成孔模件200与预制构件300脱模的过程中,成孔模件200的柔性层220会受到较强的轴向拉力,因而为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的结合力,即为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连接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架210上可以绕扎有加强线240。一方面,加强线240绕扎在骨架210上,因而与骨架210之间紧密连接;另一方面,柔性层220能够包覆加强线240设置,从而提高柔性层220与加强线240之间的结合强度。

加强线240的材质可以采用为棉线、毛线、麻线等,也可采用具有较高强度、韧性的有机聚合物丝线,例如尼龙线、pe线、大力马线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线240能够显著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连接强度,从而防止成孔模件200与预制构件300脱模的过程中,柔性层220与骨架210发生脱离而造成成孔模件200的损坏。

以下,

图5示出了若干种加强线240绕扎在骨架210上的实施方式。

在加强线240绕扎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a,加强线240可以采用一个线圈一个线圈的方式绕扎在骨架210上。线圈上,加强线240的匝数没有限制。加强线240绕扎形成的若干个线圈可以沿着骨架210的轴向设置,线圈本身可以垂直于骨架210的轴向设置。作为进一步地优化,若干个线圈可以等距地排布在骨架210的轴向上,从而提高加强线240带来的柔性层220与骨架210间结合强度的均匀性。

应当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称的沿着骨架210的轴向设置,或者排布在骨架210的轴向,其中的轴向均指的是骨架210轴线的大致方向,而不应理解为完全与骨架210的轴线方向平行;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与骨架210的轴线方向具有较小的倾斜角,仍应理解为轴向。

此外,参照图5b,线圈也可与骨架210的轴向形成有夹角。更进一步地,线圈之间也可以形成有夹角,即线圈之间不平行设置。

在加强线240绕扎方式的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5c,加强线240可以螺旋状地分布在骨架210上,因而加强线240在绕扎时可连续操作,提高绕扎的效率。

在加强线240绕扎方式的第三实施例中,参照图5d,加强线240可以采用一个线圈一个线圈的方式绕扎在骨架210上,且若干个线圈之间可以是连续的。具体到加强线240的绕扎方法中,可以先绕扎第一线圈,绕扎完毕后相对移动骨架和绕丝机,使得绕丝机能够在第二线圈的位置进行绕扎。因此,第三实施例可以兼具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骨架210上绕扎加强线240的方式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连接强度,其本质在于提高加强线240与柔性层220的接触面积。因此,参照图6,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可以在骨架210上沿其轴向设置凸棱211,当加强线240绕扎在具有凸棱211的骨架210上时,至少有部分加强线240会脱离骨架210的外表面设置,使得柔性层220能够完全包裹该部分的加强线240,从而进一步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连接强度。

以下,

图7示出了若干种凸棱211结构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在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凸棱211为平整的条状结构,凸棱211沿着骨架210的轴向设置,当加强线240绕扎在图7a所示的骨架210上时,加强线240与骨架210之间存在间隙,因而在注胶柔性层220时,柔性层220能够进入加强线240与骨架210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完全包覆加强线240设置。

在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直接在平整的凸棱211上绕扎加强线240时,加强线240可能会在柔性层220的注胶过程中沿着骨架210的轴向发生窜动,因而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可以在凸棱211上设置若干个凸齿212,并在相邻的凸齿212之间形成为线槽213。该线槽213用于对加强线240限位,防止加强线240在注胶过程中沿着骨架210的轴向窜动。线槽213的深度可以小于凸齿212的高度设置,因而当加强线240绕扎在线槽213内时,加强线240可以与骨架2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具体的,图7b、图7c、图7d中示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凸齿212。在图7b中,凸齿212为矩形结构,相邻的凸齿212之间形成为线槽213;在图7c中,凸齿212为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结构的凸齿212在骨架210轴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上均为斜面,因而对于具有弹性的加强线240,仍然具有上下窜动的可能性;在图7d中,凸齿212也为三角形结构,但三角形结构的凸齿212仅在骨架210轴向的一个方向上为斜面,更具体是斜面背向于骨架210底端的连接部230设置,凸齿212的另一面垂直于骨架210的轴向设置。因而预制构件300起吊时,预制构件300具有迫使柔性层220远离骨架210底端运动的趋势,此时凸齿212垂直于骨架210轴向的一面能够阻挡加强线240远离骨架210底端运动,从而防止柔性层220与骨架210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柔性层220由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凸齿212的棱角可能会对柔性层220造成损坏。因此,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参照图7e,可以将凸齿212的外侧面为曲面结构,例如设置为半圆面结构,或者弧面结构,或者椭圆面结构;当然,也可以将图7b、图7c、图7d中示出的凸齿212进行倒角加工,形成为弧形结构,而当骨架210是浇筑形成时,可通过设置制造模具的形状,使得凸齿212具有弧形结构;参照图7f,还可以将凸齿212设置为倒刺结构,并将倒刺结构的尖端设置为倒角。

以下,

图8示出了凸棱211设置数量及排布方式的实施方式。凸棱211的数量具体没有限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图8a所示的两个,或者更多个,例如图8b所示的三个,图8c所示的四个,图8d所示的五个。加强线240至少部分绕扎在骨架210上凸棱211所在的位置处。

当凸棱211设置为两个时,加强线240绕扎时不可避免地会与骨架210的外侧壁接触;当凸棱211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加强线240绕扎时可完全不与骨架210的外侧壁接触;且当凸棱211的数量增加时,为使加强线240完全不与骨架210的外侧壁接触,凸棱211所需的最低高度逐渐小。

但是,当凸棱211的数量过多时,例如十个,或者更多个,骨架210的制造模具的开模难度显著提升,且凸棱211过多地占用了骨架外侧壁的面积,导致加强线240能被柔性层220包裹的面积变小,从而降低了柔性层220与骨架210的连接强度。

凸棱211的排布方式没有限制,当凸棱211设置为两个以上时,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两个以上的凸棱211均匀分布在凸棱211的周向上。凸棱211本身可以沿着骨架210的轴向设置,也可以螺旋状地围绕着骨架210的外侧壁设置。凸棱211可以是自骨架210的底端延伸至骨架210底端的整段设置,也可以是分段设置,也可以仅在骨架210轴向上的某一段或某几段上设置。

为了在骨架210与加强线240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提高加强线240与柔性层220的接触面积,直接在骨架210上设置凸棱211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在骨架210的外侧壁上开设凹槽214,因而允许柔性层220的胶料可以进入凹槽214内,完成对加强线240的包覆,以提高加强线240与柔性层220的接触面积。

以下,

图9示出了骨架210上开设凹槽214的实施方式。图9a示出的是沿着骨架210轴向开设的凹槽214,图9a中的凹槽214实用于图5a、图5b、图5c和图5d中的任一种绕扎方式,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图9a中的凹槽214可以是整段的槽体,可以是多段槽。图9b示出的是螺旋状排布的凹槽214。凹槽214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包括各种异形结构的槽,其只要能够在加强线240对应的位置,至少是部分加强线240对应的位置形成允许柔性层的胶料进入的空间,均能够达到本是释放中凹槽214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成孔模件200与底模110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接;当然,为了方便于成孔模件200的更换,从而使得成型模具100适用于不同厚度、尺寸、大小、形状的预制构件的制作,成孔模件200与底模110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在成孔模件200与底模110连接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底模110为钢结构,直接在底模110的设计位置钻孔,并在孔壁上加工内螺纹,同时将连接部230设置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成孔模件200与底模110是较为方便的做法。此外,也可在底模110上焊接螺母或螺杆,并将连接部230设置为与螺母配合的螺杆,或将连接部230设置为与螺杆配合的螺母,也是可行的做法。

在其它实施例中,成孔模件200与底模110之间也可采用强磁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将连接部230设置为强磁性物质,或者在底模110上与成孔模件20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强磁铁。

骨架210可采用金属材质的丝杆,例如钢制骨架、铝合金骨架、钛合金骨架等,此时可在丝杆的底端设置外螺纹以作为连接部230。当骨架210设置为金属材质的丝杆时,柔性层220与骨架210的结合力不强,导致预制构件300吊起脱模时,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容易发生脱离,导致成孔模件200的损坏。为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的结合力强度,可在骨架210上设置若干个垫圈,若干个垫圈可沿着骨架210的轴向分布;也可在骨架210上设置若干个金属分支。垫圈与金属分支的作用均在于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的结合强度。

当骨架210为塑包钢骨架、玻璃钢骨架时,骨架210的形状和结构没有具体限制,骨架210可以是棱台、棱柱、棱锥、圆柱、圆台、圆锥结构,或是其他可以拟作上述形状之一的异形结构。其中,骨架210优选的是圆柱和圆台结构,例如,骨架210可以是图10a中示出的圆台结构,且骨架210从其底端至顶端的直径逐渐减小,也可以想图10c中所示的那样从其底端至顶端的直径逐渐增大。又例如,参照图10b,骨架210也可以是圆柱结构。

此外,为了提高成孔模件200与底模之间连接强度,可以将连接部230的上端至少部分插设在骨架210中。连接部230的上端插入骨架210中的深度具体没有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220可以是图11a所示的圆台结构,即柔性层220自其底部至顶部的直径逐渐减少。在成型模具100中,由于成孔模件200固定在底模110上,且成孔模件200直径较小的一端背向底模110设置,使得预制构件300上,其预留孔在上表面的内径小于预留孔在下表面的内径。基于本领域技术员人的公知常识,用于提供预制构件300吊点的预埋件一般开口朝向,使得起吊螺栓可以从预制构件300的上表面方向与预埋件连接。同时,预埋件作为预制构件300立起时的斜拉支点,因而当预制构件300为墙体时,预制构件300的上表面一般设置为墙体的内立面,预制构件300的下表面一般设置为墙体的外立面。

柔性层220的底面可以至少包覆住骨架210底面的边沿设置,连接部230至少部分露出于柔性层220的底面,因而骨架210底面的边沿处设置的柔性层220既能够阻止混凝土进入骨架210的底面,又能够起到骨架210与底模之间的缓冲作用;此外,当成形模件200固定在底模上时,至少有部分柔性层220位于骨架210与底模之间,因而成形模件200与预制构件脱模时,能够进一步防止柔性层220与骨架210之间发生脱离。

柔性层220顶端到骨架210顶端的距离可以大于柔性层220外侧壁与骨架210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因此,柔性层220顶端能够具有更好的柔性和弹性,当柔性层220的高度略大于预制构件的厚度时,也能够较为方便的对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进行振捣/平整,因为即使柔性层220的上端超过了预制构件的上表面,其柔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避开振捣设备/平整设置。

此外,柔性层220顶端处不设置骨架210,使得柔性层220顶端更具有弹性和柔性,从而更方便于脱模时柔性层220与预制构件的脱离。

因此,参照图2,利用带有本实施方式成孔模件200的成型模具100所制得的预制构件300,其预留孔310在内立面301处的内径小于在外立面302处的内径,且预留孔310轴线一般垂直于内立面301,因而进入预留孔310内的水具有朝向外立面302流动的趋势,使得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00制得的预制构件300具有较高的防渗漏性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参照图11b和图11c,柔性层220的底端可以设置有台阶221,骨架210在台阶22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凸缘215。台阶221为圆柱形结构,也可以为圆台形结构。台阶221用于在预制构件300的外立面上形成扩口311,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预制构件300的防渗漏效果。

以下,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成孔模件200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制丝杆固定在制造模具中,确保钢制丝杆漏出在制造模具中的长度;该钢制丝杆可作为连接部。

步骤二、向制造模具中进行注塑或者玻璃钢浇筑,并形成为骨架。

其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制造模具的结构,使得骨架浇筑形成后具有相应的凸棱、凹槽、线槽等结构。

步骤三、利用绕丝机,将加强线绕扎在骨架上,加强线具体可以是棉线、尼龙线、pe线等。

步骤四、缠绕完成后,将骨架固定在注胶模具中,并进行硅胶浇筑或者橡胶浇筑;待凝固后取出,即得本实施方式的成孔模件。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