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9196发布日期:2021-07-02 21:1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搅拌罐内容易发生上下不均匀的问题,而且现有的搅拌机构的搅拌分散细腻程度也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更加均匀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与工艺。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包括混凝土精细搅拌箱,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内为上部开放的混凝土搅拌槽,所述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内循环搅拌器,所述内循环搅拌器包括相互同轴心的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

所述左搅拌器包括左回转筒壁,所述左回转筒壁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左搅拌传动外壁,所述右搅拌器包括右回转筒壁,所述右回转筒壁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右搅拌传动外壁;

所述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沿轴线回转时,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和右搅拌传动外壁对混凝土搅拌槽内的砂浆旋转搅动。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搅拌槽内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和右搅拌传动外壁啮合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旋转能分别带动所述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沿轴线回转;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左搅拌传动外壁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右回转筒壁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的左右两端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电机的左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右电机的右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回转筒壁和右回转筒壁的筒内分别为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

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的左右两端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直线伸缩器和右直线伸缩器;

所述左回转筒壁的左端内壁通过第一轴承相对转动套接有左筒状过渡箱,所述左筒状过渡箱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左端的左过渡仓,所述左筒状过渡箱的左端固定在左活动座上,所述左直线伸缩器的左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动座,从而使所述左直线伸缩器的左伸缩杆能带动所述左回转筒壁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一砂浆导管,所述第一砂浆导管的上端为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所述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位于混凝土搅拌槽内的中部高度;所述第一砂浆导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左筒状过渡箱上,且连通所述左过渡仓,所述第一砂浆导管上设置有第一砂浆循环泵,所述第一砂浆循环泵能通过第一砂浆导管将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中部高度处的砂浆抽入左过渡仓内;

所述右回转筒壁的右端内壁通过第二轴承相对转动套接有右筒状过渡箱,所述右筒状过渡箱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右端的右过渡仓,所述右筒状过渡箱的右端固定在右活动座上,所述右直线伸缩器的右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动座,从而使所述右直线伸缩器的右伸缩杆能带动所述右回转筒壁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二砂浆导管,所述第二砂浆导管的上端为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所述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位于混凝土搅拌槽内上部;所述第二砂浆导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右筒状过渡箱上,且连通所述右过渡仓,所述第二砂浆导管上设置有第二砂浆循环泵,所述第二砂浆循环泵能通过第二砂浆导管将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上部的砂浆抽入右过渡仓内;所述第一砂浆导管和第二砂浆导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右回转筒壁左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一结合面,所述左回转筒壁右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隙记为环状精混口;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的右端与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的左端通过环状精混口的四周连通混凝土搅拌槽底部;左回转筒壁和右回转筒壁沿轴线方向做相互靠近的运动能使所述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密封接触,从而使左过渡仓、右过渡仓、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构成一个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右回转筒壁的壁体左端内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右活塞通道,各所述右活塞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右回转筒壁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合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右活塞杆穿过孔,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的右端分别连通各所述右活塞通道的左端,且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各所述右活塞通道的内径;所述右活塞通道内设置有右活塞,所述右活塞通道内还设置有向左弹性顶压所述右活塞的右弹簧,在右弹簧的向左顶压下,所述右活塞在所述右活塞通道的左端位置,所述右活塞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的右活塞杆,所述右活塞杆的左端同轴心连接有右滚动轮,所述右滚动轮的左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第一精搅分散棒,所述第一精搅分散棒横截面的外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内径,所述第一精搅分散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结合面保持间距。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右回转筒壁同轴心的右环圈,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右滚动轮均与所述右环圈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所述右滚动轮能沿所述右环圈的环圈内壁滚动;所述右环圈由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组合而成的整圆环;所述第一半圆部与第二半圆部做相互远离的运动能使若干右滚动轮脱离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

进一步的,所述左回转筒壁的壁体内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左活塞通道,各所述左活塞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左回转筒壁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左活塞杆穿过孔,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的左端分别连通各所述左活塞通道的右端,且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各所述左活塞通道的内径;所述左活塞通道内设置有左活塞,所述左活塞通道内还设置有向右弹性顶压所述左活塞的左弹簧,在左弹簧的向右顶压下,所述左活塞在所述左活塞通道的右端位置,所述左活塞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的左活塞杆,所述左活塞杆的右端同轴心连接有左滚动轮,所述左滚动轮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截面为正三角形的第二精搅分散棒,所述第二精搅分散棒横截面的外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内径,所述第二精搅分散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面保持间距。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左回转筒壁同轴心的左环圈,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左滚动轮均与所述左环圈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所述左滚动轮能沿所述左环圈的环圈内壁滚动;所述左环圈由第三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组合而成的整圆环;所述第三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做相互远离的运动能使若干左滚动轮脱离第三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

在沿左回转筒壁或右回转筒壁的轴线方向的视角下,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精搅分散棒在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精搅分散棒的围合范围内。

进一步的,第一半圆部和第三半圆部均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均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混凝土精细搅拌箱的壁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所述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的第一组伸缩杆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的第二组伸缩杆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通过第一组伸缩杆和第二组伸缩杆带动所述第一半圆部和第三半圆部与第二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做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混凝土精混器能产生更加细腻的砂浆,有效防止搅拌罐内的沙粒会有下沉的趋势,进而会避免发生上下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解决现有的搅拌机构的搅拌分散细腻程度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装置隐去外部的混凝土精细搅拌箱后的示意图;

附图4为在附图3的基础上第一半圆部与第二半圆部相互分离,第三半圆部与第四半圆部相互分离;

附图5为附图3的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5中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5的标记104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8为在附图7的基础上隐藏了上环圈和下环圈的示意图;

附图9为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组合成上环圈,第三半圆部和第四半圆部组合而成下环圈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9的基础上第一半圆部与第二半圆部相互分离,第三半圆部与第四半圆部相互分离;

附图11为附图9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增加了第一组伸缩杆和第二组伸缩杆结构);

附图12为第一精搅分散棒(第二精搅分散棒)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3沿右回转筒壁或左回转筒壁轴线方向的视角下,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精搅分散棒在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精搅分散棒的围合范围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13所示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包括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内为上部开放的混凝土搅拌槽133,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内循环搅拌器200,所述内循环搅拌器200包括相互同轴心的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

所述左搅拌器100包括左回转筒壁102,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左搅拌传动外壁117,所述右搅拌器101包括右回转筒壁108,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右搅拌传动外壁116;

所述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沿轴线回转时,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对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旋转搅动。

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内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分别与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啮合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的旋转能分别带动所述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沿轴线回转;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与左搅拌传动外壁117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4与所述右回转筒壁108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

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的左右两端壁1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电机121和右电机130;所述左电机121的左输出轴12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驱动连接,所述右电机130的右输出轴125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4驱动连接。

所述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的筒内分别为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

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的左右两端壁1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直线伸缩器104和右直线伸缩器112;

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左端内壁通过第一轴承106相对转动套接有左筒状过渡箱105,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左端的左过渡仓120,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的左端固定在左活动座119上,所述左直线伸缩器104的左伸缩杆118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动座119,从而使所述左直线伸缩器104的左伸缩杆118能带动所述左回转筒壁102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一砂浆导管128,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的上端为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131,所述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131位于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中部高度;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上,且连通所述左过渡仓120,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上设置有第一砂浆循环泵129,所述第一砂浆循环泵129能通过第一砂浆导管128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中部高度处的砂浆抽入左过渡仓120内;

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右端内壁通过第二轴承109相对转动套接有右筒状过渡箱110,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右端的右过渡仓115,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的右端固定在右活动座113上,所述右直线伸缩器112的右伸缩杆114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动座113,从而使所述右直线伸缩器112的右伸缩杆114能带动所述右回转筒壁108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二砂浆导管127,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的上端为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132,所述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132位于混凝土搅拌槽133内上部;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上,且连通所述右过渡仓115,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上设置有第二砂浆循环泵126,所述第二砂浆循环泵126能通过第二砂浆导管127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上部的砂浆抽入右过渡仓115内;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和第二砂浆导管127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右回转筒壁108左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一结合面47,所述左回转筒壁102右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二结合面48,所述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隙记为环状精混口21;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的右端与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的左端通过环状精混口21的四周连通混凝土搅拌槽133底部;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沿轴线方向做相互靠近的运动能使所述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密封接触,从而使左过渡仓120、右过渡仓115、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构成一个密闭空间。

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壁体左端内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右活塞通道49,各所述右活塞通道49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结合面47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右活塞杆穿过孔53,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53的右端分别连通各所述右活塞通道49的左端,且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53的内径小于所述各所述右活塞通道49的内径;所述右活塞通道49内设置有右活塞55.1,所述右活塞通道49内还设置有向左弹性顶压所述右活塞55.1的右弹簧52,在右弹簧52的向左顶压下,所述右活塞55.1在所述右活塞通道49的左端位置,所述右活塞55.1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53的右活塞杆56.1,所述右活塞杆56.1的左端同轴心连接有右滚动轮57.1,所述右滚动轮57.1的左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第一精搅分散棒58.1,所述第一精搅分散棒58.1横截面的外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孔53内径,所述第一精搅分散棒58.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59.1,所述第一凸起59.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结合面48保持间距。

还包括与所述右回转筒壁108同轴心的右环圈39,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右滚动轮57.1均与所述右环圈39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所述右滚动轮57.1能沿所述右环圈39的环圈内壁滚动;所述右环圈39由第一半圆部34和第二半圆部35组合而成的整圆环;所述第一半圆部34与第二半圆部35做相互远离的运动能使若干右滚动轮57.1脱离第一半圆部34和第二半圆部35。

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壁体内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左活塞通道50,各所述左活塞通道50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结合面48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左活塞杆穿过孔54,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54的左端分别连通各所述左活塞通道50的右端,且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54的内径小于所述各所述左活塞通道50的内径;所述左活塞通道50内设置有左活塞55.2,所述左活塞通道50内还设置有向右弹性顶压所述左活塞55.2的左弹簧51,在左弹簧51的向右顶压下,所述左活塞55.2在所述左活塞通道50的右端位置,所述左活塞55.2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54的左活塞杆56.2,所述左活塞杆56.2的右端同轴心连接有左滚动轮57.2,所述左滚动轮57.2的右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截面为正三角形的第二精搅分散棒58.2,所述第二精搅分散棒58.2横截面的外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孔54内径,所述第二精搅分散棒58.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59.2,所述第二凸起59.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面47保持间距。

还包括与所述左回转筒壁102同轴心的左环圈40,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左滚动轮57.2均与所述左环圈40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所述左滚动轮57.2能沿所述左环圈40的环圈内壁滚动;所述左环圈40由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组合而成的整圆环;所述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做相互远离的运动能使若干左滚动轮57.2脱离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

在沿左回转筒壁102或右回转筒壁108的轴线方向的视角下,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在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精搅分散棒58.1的围合范围内。

第一半圆部34和第三半圆部37均固定在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二半圆部35和第四半圆部38均固定在第二支架42上;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的壁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5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6,所述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5的第一组伸缩杆43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1,所述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6的第二组伸缩杆44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5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6通过第一组伸缩杆43和第二组伸缩杆44带动所述第一半圆部34和第三半圆部37与第二半圆部35和第四半圆部38做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和技术效果如下:

混凝土的生产系统的精细搅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5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6通过第一组伸缩杆43和第二组伸缩杆44带动第一半圆部34与第二半圆部35相互远离,第三半圆部37与第四半圆部38相互远离;第一半圆部34与第二半圆部35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所有右滚动轮57.1脱离第一半圆部34和第二半圆部35;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所有左滚动轮57.2脱离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

步骤二,控制左直线伸缩器104和右直线伸缩器112,使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做沿轴线方向相互靠近的运动;从而使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逐渐相互靠近,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结合面47会向左顶压所有的第二凸起59.2,从而使第二凸起59.2、第二精搅分散棒58.2、左滚动轮57.2、左活塞杆56.2和左活塞55.2所构成的一体结构克服左弹簧51的弹力向左位移,并且左活塞55.2向左压缩左活塞通道50内的空气;

与此同时,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第二结合面48会向右顶压所有的第一凸起59.1,从而使第一凸起59.1、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右滚动轮57.1、右活塞杆56.1和右活塞55.1所构成的一体结构克服右弹簧52的弹力向右位移,并且右活塞55.1向右压缩右活塞通道49内的空气;

当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相互靠近至密封接触时,第二精搅分散棒58.2已经完全向左运动到左活塞通道50中,左活塞55.2刚好向左位移至左活塞通道50的中部;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已经完全向右运动到右活塞通道49中,右活塞55.2刚好向右位移至右活塞通道49的中部;

这时由于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已经相互靠近至密封接触,从而使左过渡仓120、右过渡仓115、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构成一个密闭空间。

步骤三,将预定比例的水、水泥和沙粒导入到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由于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已经密封接触,因此这时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不会进入到左过渡仓120、右过渡仓115、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中;

步骤四,同时左电机121和右电机130,在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的啮合下使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沿同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对混凝土搅拌槽133底部形成大幅度的旋转搅动,从而对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水、水泥和沙粒所混合的砂浆进行初步拌匀,形成初步拌匀的混凝土砂浆;初步拌匀的混凝土砂浆存在上下不均匀,砂浆分散不细腻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精细搅拌;

步骤五,控制左直线伸缩器104和右直线伸缩器112,使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做沿轴线方向相互远离的运动;这时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隙记为环状精混口21;由于这时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已经存在间距;这时右活塞通道49中的右弹簧52和压缩空气会向左推动右活塞55.1,从而使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向左运动到环状精混口21中,与此同时,左活塞通道50中的左弹簧51和压缩空气会向右推动左活塞55.2,从而使第二精搅分散棒58.2向右运动到环状精混口21中,并完全恢复到“步骤二”未开始时的状态;

步骤六,控制第一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5和第二组水平直线伸缩器46通过第一组伸缩杆43和第二组伸缩杆44带动第一半圆部34与第二半圆部35相互靠近,第三半圆部37与第四半圆部38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半圆部34和第二半圆部35组合而成整圆环结构的右环圈39,第三半圆部37和第四半圆部38组合而成整圆环结构的左环圈40;这时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右滚动轮57.1均与所述右环圈39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左滚动轮57.2均与左环圈40的环圈内壁滚动配合;从而恢复到“步骤一”还未开始时的状态;

步骤七,控制第一砂浆循环泵129和第二砂浆循环泵126,第一砂浆循环泵129通过第一砂浆导管128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中部高度处的砂浆源源不断的抽入左过渡仓120以及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内;第二砂浆循环泵126通过第二砂浆导管127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上部的砂浆源源不断的抽入右过渡仓115以及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内,直至左过渡仓120以及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内和右过渡仓115以及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内均被砂浆完全填充,这时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液面会自动下降一段距离,但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液面高度仍然高出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132;控制第一砂浆循环泵129和第二砂浆循环泵126继续持续运行,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内的砂浆挤压力会变大,从而使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右端的砂浆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左端的砂浆汇合后源源不断的通过在环状精混口21向四周挤出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底部,从而形成持续的砂浆流动循环,这种砂浆流动循环使混凝土搅拌槽133上部的砂浆和中部的砂浆源源不断的在环状精混口21处汇合并向四周挤出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底部高度处,从而避免砂浆上下不均匀的问题;

步骤八,在维持“步骤七”的基础上分别控制左电机121和右电机130,在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的啮合下使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做方向相反的回转运动,从而使若干第一精搅分散棒58.1以左回转筒壁102/右回转筒壁108轴线为中心顺时针搅动流过环状精混口21的混凝土砂浆,若干第二精搅分散棒58.2以左回转筒壁102/右回转筒壁108轴线为中心逆时针搅动流过环状精混口21的混凝土砂浆,在若干第一精搅分散棒58.1顺时针搅动和若干第二精搅分散棒58.2逆时针搅动的组合周向搅动下,在环状精混口21处汇合的砂浆会被充分相互穿插混合,从而实现将混凝土搅拌槽133上部的砂浆和中部的砂浆源源不断在混凝土搅拌槽133的底部相互穿插混合;

与此同时,由于右滚动轮57.1还会在持续沿所述右环圈39的环圈内壁滚动;左滚动轮57.2还会在持续沿左环圈40的环圈内壁滚动;从而使若干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和若干第二精搅分散棒58.2在沿左回转筒壁102/右回转筒壁108轴线周向回转的基础上,各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和各第二精搅分散棒58.2还会沿自身轴线持续旋转,进而使各第一精搅分散棒58.1和各第二精搅分散棒58.2的附近还会形成局部旋流,从而进一步的对环状精混口21处汇合的砂浆颗粒五相互穿插、剪切滑移和扩散,最后达到分散细腻均匀的目的;

步骤九,“步骤八”持续预定时间后,混凝土搅拌分散罐体7内的混凝土砂浆全部变为分散细腻的精混砂浆;暂停左电机121和右电机130后将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内已经分散细腻的精混砂浆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