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0665发布日期:2021-07-23 21: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涉及一种能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稳定的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角度液压杆和翻转座相配合对墙板进行快速竖立起吊,同时配合折角撑板对墙板进行承托,以此能够对墙板进行适应性防护,避免墙角拖移和支翘的结构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作业时,由于墙板都是事先预制好然后平放在运输车上被集中运输而来的,在进行墙板竖向构件的装配时,需要将平放的墙板通过吊机变成竖立起吊,而为了避免墙板在被竖立起吊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摇摆晃动,一般会采用翻板机进行辅助翻板起吊,但是现有的翻板机在翻转过程中,由于吊机吊绳的同步向上起吊会导致墙板另一端的端脚会在翻板机底板上产生拖滑和棱角支翘,很容易在翻板过程中造成墙板一端底部棱角和棱边的撞击破损,为后续的装配工作带来影响。

公告号cn205935719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翻板机,包括底盘以及与底盘铰接的托架,在所述底盘上、托架与底盘的铰接处外侧设置有定位块,在翻板之前,所述托架水平放置,该翻板机在翻板过程中无法对墙板另一端未起吊的墙板角进行防护,墙板角容易产生磕碰损伤。

公告号cn104058217a公开了一种建筑墙板专用翻板机,包括底架,底架水平方向边框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铰连座和第二铰连座,第一铰连座和第二铰连座通过铰连轴铰连第一翻折板,第一翻折与底架之间安装起重液压缸,第一翻折板纵向边框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铰连座和第四铰连座,该翻板机在翻板过程中无法对竖立墙板底部的墙板角和棱边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角度液压杆和翻转座相配合对墙板进行快速竖立起吊,同时配合折角撑板对墙板进行承托,以此能够对墙板进行适应性防护,避免墙角拖移和支翘的结构稳定装置。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由折角撑板、避撞槽、限位撑块、位移液压杆、翻板、底座、支撑架、主脚座、固定座、角度液压杆、通槽、辅脚座、翻转座、转动耳、滑轮、滑动座和转动轴组成,导向块置于底座的顶部另一端上,翻转座通过多个支撑架悬置于底座的上部,两个连接块分别置于翻转座的一端两侧,两个连接块和导向块通过连接轴相连接,所述翻转座一端的高度小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翻转座为盒状结构,多个滑轮等距置于翻转座的底部,且位于翻转座的内部,所述滑轮向翻转座两侧的方向延伸,多个位移液压杆的一端置于翻转座的另一端的内壁上,限位撑块的一侧置于多个位移液压杆的另一端上,滑动座的一端置于限位撑块的另一侧上,且和滑轮相接触,两个转动耳置于滑动座的另一端上,折角撑板置于滑动座上,折角撑板为l型板,折角撑板的中部向滑动座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位于两个转动耳之间,且通过转动轴和两个转动耳相连接,所述折角撑板的中部开有避撞槽,所述避撞槽沿折角撑板的折线延伸,所述避撞槽的纵截面为优弧,所述折角撑板的两侧上均置有胶垫,所述折角撑板的一侧和翻板相齐平,所述折角撑板的另一侧和翻板相垂直,翻板通过多个支撑架悬置于底座的上部,翻板的一端和底座的一端相齐平,翻板的另一端和翻转座的另一端相连接,两个主脚座置于底座的底部一端,两个辅脚座置于底座的底部另一端,底座上开有两个和两个主脚座相对应的通槽,固定座置于主脚座上,角度液压杆的一端置于固定座上,角度液压杆的另一端穿过通槽延伸至底座的上部,且通过固定耳置于翻板的中部。

有益效果。

一、能够在翻板过程中辅助队墙板一角进行适应性的防护,使得墙板翻板更加平稳同时不会对墙角产生拖移和支翘的破损。

二、能够保证墙板的快速安全的竖立起吊工作。

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四、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为:折角撑板(1),避撞槽(2),限位撑块(3),位移液压杆(4),翻板(5),底座(6),支撑架(7),主脚座(8),固定座(9),角度液压杆(10),通槽(11),辅脚座(12),翻转座(13),转动耳(14),墙板(15),滑轮(16),滑动座(17),转动轴(18),吊绳(19),吊环(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由折角撑板(1)、避撞槽(2)、限位撑块(3)、位移液压杆(4)、翻板(5)、底座(6)、支撑架(7)、主脚座(8)、固定座(9)、角度液压杆(10)、通槽(11)、辅脚座(12)、翻转座(13)、转动耳(14)、滑轮(16)、滑动座(17)和转动轴(18)组成,导向块置于底座(6)的顶部另一端上,翻转座(13)通过多个支撑架(7)悬置于底座(6)的上部,两个连接块分别置于翻转座(13)的一端两侧,两个连接块和导向块通过连接轴相连接,所述翻转座(13)一端的高度小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翻转座(13)为盒状结构,多个滑轮(16)等距置于翻转座(13)的底部,且位于翻转座(13)的内部,所述滑轮(16)向翻转座(13)两侧的方向延伸,多个位移液压杆(4)的一端置于翻转座(13)的另一端的内壁上,限位撑块(3)的一侧置于多个位移液压杆(4)的另一端上,滑动座(17)的一端置于限位撑块(3)的另一侧上,且和滑轮(16)相接触,两个转动耳(14)置于滑动座(17)的另一端上,折角撑板(1)置于滑动座(17)上,折角撑板(1)为l型板,折角撑板(1)的中部向滑动座(17)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位于两个转动耳(14)之间,且通过转动轴(18)和两个转动耳(14)相连接,所述折角撑板(1)的中部开有避撞槽(2),所述避撞槽(2)沿折角撑板(1)的折线延伸,所述避撞槽(2)的纵截面为优弧,所述折角撑板(1)的两侧上均置有胶垫,所述折角撑板(1)的一侧和翻板(5)相齐平,所述折角撑板(1)的另一侧和翻板(5)相垂直,翻板(5)通过多个支撑架(7)悬置于底座(6)的上部,翻板(5)的一端和底座(6)的一端相齐平,翻板(5)的另一端和翻转座(13)的另一端相连接,两个主脚座(8)置于底座(6)的底部一端,两个辅脚座(12)置于底座(6)的底部另一端,底座(6)上开有两个和两个主脚座(8)相对应的通槽(11),固定座(9)置于主脚座(8)上,角度液压杆(10)的一端置于固定座(9)上,角度液压杆(10)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1)延伸至底座(6)的上部,且通过固定耳置于翻板(5)的中部。

使用时,首先使用吊架将平放运送来的墙板(15)吊放在翻板(5)上,然后在墙板(15)一侧安设吊环(20)并与吊机的吊绳(19)连接,然后吊机启动上吊对平放的墙板(15)进行翻板(5),折角撑板(1)对墙板(15)进行限位承托,折角撑板(1)的一侧和墙板(15)的底部相接触,折角撑板(1)的另一侧和墙板(15)的侧面相接触,同时角度液压杆(10)伸长推动翻板(5)绕着其一端铰接的翻转座(13)翻转倾斜角度辅助平放的墙板(15)进行竖立,在翻板(5)过程中,位移液压杆(4)收缩带动滑动座(17)向右滑动,同时折角撑板(1)由于墙板(15)的翻转伴随着墙板(15)端部进行角度的旋转,以此避免翻板(5)过程中吊绳(19)起吊带动墙板(15)一端角在翻板(5)角处产生滑动和撬动,避免墙板(15)一端的棱边受到过多支翘而产生破损;

所述翻转座(13)一端的高度小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翻转座(13)为盒状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折角撑板(1)的一侧和底座(6)始终保持齐平,以此能够对墙板(15)进行承托;

所述滑轮(16)向翻转座(13)两侧的方向延伸的设计,能够减小滑动座(17)和翻转座(13)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滑动座(17)能够顺畅的进行滑动,同时能够对滑动座(17)进行导向,避免滑动座(17)偏移;

所述折角撑板(1)的中部开有避撞槽(2),所述避撞槽(2)沿折角撑板(1)的折线延伸的设计,能够对墙板(15)的边角进行防护,避免墙板(15)翻板(5)时对边角施加过大的挤压力使得墙板(15)棱边与折角撑板(1)的棱角发生碰撞;

所述避撞槽(2)的纵截面为优弧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墙板(15)的边角进行避位,从而进一步的对墙板(15)的边角进行防护;

所述折角撑板(1)的两侧上均置有胶垫的设计,能够通过胶垫的弹性对墙板(15)进行进一步的防护;

所述位移液压杆(4)配合滑动座(17)带动折角撑板(1)移动的设计,能够使得墙板(15)在翻板(5)的过程中,折角撑板(1)始终和墙板(15)相契合对墙板(15)进行承托,从而能够对墙板(15)一角进行适应性防护,避免墙板(15)拖移。

所述角度液压杆(10)配合翻转座(13)对墙板(15)进行翻转的设计,能够保证墙板(15)快速安全的竖立起吊;

所述翻转座(13)和折角撑板(1)上的凸起部相配合,对墙板(15)进行承托的设计,能够使得墙板(15)在翻转的过程中,折角撑板(1)在墙板(15)的带动下绕凸起部旋转,以此能够避免墙板(15)的边角产生滑动和撬动;

达到通过角度液压杆(10)和翻转座(13)相配合对墙板(15)进行快速竖立起吊,同时配合折角撑板(1)对墙板(15)进行承托,以此能够对墙板(15)进行适应性防护,避免墙角拖移和支翘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