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61203发布日期:2021-07-13 16:1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为直径大于等于10米的混凝土屋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顶部包括多种形状,主要包括平板型混凝土结构、“人”字形型混凝土结构和半球型混凝土结构。

屋盖的常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护模板,然后铺设龙骨,最后铺设胶合板作为内模板支撑。

半球型混凝土机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屋盖呈半球型结构,导致半球型混凝土的高度不一致,这对支护模板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其具有较大直径,导致半球型混凝土的重量较大,对支撑模板的结构强度和承重力具有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该支护模板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适应性,能够适用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施工建造。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支护模板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包括支承底座,所述支承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承柱,所述支承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护杆,若干支护杆的长度由支承底座的中心沿着径向向外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设置在支承底座中心的支护杆垂直设置,其余支护杆倾斜设置且以设置在中心的支护杆为中心轴对称设置,还包括若干与支护杆上端连接的弧形龙骨,在同一径向上的支护杆的上端的弧形龙骨首尾相连形成弧形或半圆形结构,所有弧形龙骨构成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形状匹配的球面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首尾相连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也可以是相接触不连接。

本发明根据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结构,对若干支护杆进行合理设置,其合理布置弧形龙骨,支护模板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适应性,能够适用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施工建造。

进一步地,倾斜设置的支护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支承底座的顶部连接用于支承支护杆,另一端与支护杆连接。

所述支撑杆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护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杆与支护杆铰接,且所述支护杆的下端转动设置在支承底座上,所述支承底座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对应的凹槽内,所述支撑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支承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固定支撑杆。

上述设置能够实现支护杆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能够提高支护模板的使用范围;且在支承底座的顶部设置凹槽,能够适应支护杆的倾斜角度调节时,支撑杆的安装。

进一步地,支承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套筒,两两套筒为一组,所述支护杆的下端垂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同一组的两个套筒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通过螺栓穿过环形槽固定于螺纹孔内实现转轴固定。

所述环形槽具体是指该槽的长度方向在套筒的周向上,由于环形槽具有一定长度,能够满足支护杆转动一定范围后,螺栓还能固定于螺纹孔内不被套筒遮挡。上述设置能够实现支护杆转动设置在支承底座的顶部。

进一步地,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支撑杆上。

具体地,可以在支撑杆的侧壁的竖向方向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通过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支撑杆能调节固定块与支承底座的顶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便于将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凹槽内进行固定,当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凹槽内后,支撑杆与凹槽具有一定间距,即凹槽的尺寸设置相对较大,便于将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凹槽内。

进一步地,设置在支承底座中心的支护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与支承底座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支护杆的上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支护杆通过接头与延长杆连接,所述弧形龙骨与延长杆连接。

所述接头和延长杆的设置可以延长支护杆的长度,使之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且延长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度进行替换。

进一步地,支承柱的底部设置有加强块。

进一步地,支护杆与弧形龙骨一一对应。

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支承柱与支承底座进行组装形成支护体系;

s2、将弧形龙骨安装在支护杆的顶部,然后支护杆的底部安装在支承底座的顶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结构,对若干支护杆进行合理设置,其合理布置弧形龙骨,支护模板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适应性,能够适用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施工建造。

2、本发明能够实现支护杆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能够提高支护模板的使用范围。

3、本发明所述接头和延长杆的设置可以延长支护杆的长度,使之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且延长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度进行替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支护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若干弧形龙骨安装后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加强块,2-支承柱,3-支承底座,4-弧形龙骨,5-延长杆,6-接头,7-支护杆,8-支撑杆,9-固定块,10-凹槽,11-安装块,12-转轴,13-套筒,14-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施工建造支护模板,包括支承底座3,所述支承底座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承柱2,所述支承底座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护杆7,若干支护杆7的长度由支承底座3的中心沿着径向向外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设置在支承底座3中心的支护杆7垂直设置,其余支护杆7倾斜设置且以设置在中心的支护杆7为中心轴对称设置,还包括若干与支护杆7上端连接的弧形龙骨4,在同一径向上的支护杆7的上端的弧形龙骨4首尾相连形成弧形或半圆形结构,附图1所示的为半圆形结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的混凝土屋盖的结构设定,所有弧形龙骨4构成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形状匹配的球面结构,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底座3为圆形结构,其中一个支护杆7布置在圆心位置,然后以穿过圆心的直径方向布置倾斜的一排倾斜的支护杆7,倾斜的支护杆7的数量可以是2个、4个、6个和8个等,多个倾斜的支护杆7对称设置在垂直的支护杆7的两侧,在上述直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多排支护杆7,每排支护杆7的数量沿着径向向外递减,以附图1为例:靠近垂直的支护杆7的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护杆7在同一圆周上,同理,远离的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护杆7在同一圆周上,并且在所有倾斜设置的支护杆7中,设置在同一圆周上的支护杆7以垂直支护杆7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设置,结构类似于雨伞的支撑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倾斜的支护杆7的倾斜角度均为4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个支护模板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支承柱2的底部设置有加强块1;所述支护杆7与弧形龙骨4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加强块1能够增大支承柱2的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承效果,支护杆7与弧形龙骨4一一对应,能够提高支护杆7对弧形龙骨4的支承效果。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支承柱2与支承底座3进行组装形成支护体系;

s2、将弧形龙骨4安装在支护杆7的顶部,然后支护杆7的底部安装在支承底座3的顶部。

本实施例根据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结构,对若干支护杆7进行合理设置,其合理布置弧形龙骨4,支护模板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适应性,能够适用于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的施工建造。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倾斜设置的支护杆7上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一端与支承底座3的顶部连接用于支承支护杆7,另一端与支护杆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8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护杆7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支护杆7和支撑杆8,将所述支撑杆8与支护杆7铰接,且所述支护杆7的下端转动设置在支承底座3上,所述支承底座3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支撑杆8的下端能够插入对应的凹槽10内,所述支撑杆8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与支承底座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固定支撑杆8;

具体地:所述支承底座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套筒13,两两套筒13为一组,所述支护杆7的下端垂直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同一组的两个套筒13内,所述转轴12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套筒13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14,通过螺栓穿过环形槽14固定于螺纹孔内实现转轴12固定;所述固定块9滑动设置在支撑杆8上。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支承底座3中心的支护杆7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块11,所述安装块11通过螺栓与支承底座3的顶部连接。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支护杆7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能够提高支护模板的使用范围;且在支承底座3的顶部设置凹槽10,能够适应支护杆7的倾斜角度调节时,支撑杆8的安装。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支护杆7的上端设置有接头6,所述支护杆7通过接头6与延长杆5连接,所述弧形龙骨4与延长杆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6和延长杆5的设置可以延长支护杆7的长度,使之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大直径球形混凝土屋盖,且延长杆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度进行替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