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以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02378发布日期:2021-07-16 20:5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以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古建筑修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见证者,是我国历史文化凝结的宝贵结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的地基、屋顶、承重柱等地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挽救古建筑,通常需要对古建筑进行人工修复。
3.在对古建筑的屋顶部分进行修复时,如果古建筑的屋顶的损坏面积较大不具备修复价值时,通常会先搭建架子对屋顶的具备修复价值的部分进行支撑,然后将不具备修复价值的部分屋顶进行拆除后,使用新的建材按照古建筑本身的建造方式重新构筑屋顶以达到修复古建筑的目的,被以相同方式重新构筑后的古建筑屋顶能够和原本的古建筑的屋顶重新形成完整的屋顶,在进行外观上的做旧后,使得被修复后的古建筑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外观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通过架子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支撑后直接在古建筑的屋顶的破损处使用建材进行重构,在重构时周围较完整可修复的古建筑屋顶会对工作人员的重构工作产生干扰,降低了修复人员修复古建筑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直接在古建筑的屋顶处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重构修复的修复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竖直滑移安装有多个支撑架,多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可相互拼合,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抬升机构与所述支撑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基座设置有安装架,重构后的屋顶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与多个所述支撑架均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人员可先在地面上的安装架上将屋顶搭建好后,再通过抬升机构将支撑架及安装架向上抬升后,将另一个支撑架与被抬升的支撑架相互拼合,以此重复将安装架及其上的屋顶整体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即可将搭建好的屋顶与周围原有的屋顶进行连接,由于工作人员在搭建屋顶时位于地面,使得屋顶在搭建时不易受到干扰,搭建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对古建筑的修复效率。
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基台和支撑杆,所述基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杆配合的插接孔,所述支撑杆呈竖直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配合穿设在所述插接孔中,所述基台呈水平且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安装架与第一个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基台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插接配合的连接杆,所述抬升机构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抬升机构可带动所述支撑杆竖直向上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站在基台上随着支撑杆及屋顶同步移动至合适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修复时的效率,且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使得前后两根支撑杆的连接更加稳定。
10.可选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缩,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壁开合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将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侧壁贯穿,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液压缸上方的一端侧壁设置有抬升杆,所述连接孔和所述插接孔均呈圆柱形,所述抬升杆可配合嵌设在所述嵌设槽中,所述支撑杆的侧壁设置有加力杆,所述基座设置有限位杆,当所述支撑杆配合插接在所述插接孔中时,所述加力杆可转动至抵紧所述限位杆,此时所述抬升杆位于所述嵌设槽的正上方;所述液压缸的行程大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用液压缸对屋顶进行抬升,使得屋顶在被抬升时较为稳定不易出现抖动,且在安装下一根支撑杆时,可将支撑杆上的抬升杆与液压缸的活塞杆错开,然后通过液压缸将上一根支撑杆下放至连接杆配合插接在连接孔中,使得下方的支撑杆对上方的支撑杆形成支撑后,将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然后通过加力杆转动支撑杆直至加力杆抵紧限位杆后,即可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再次将屋顶及支撑杆继续向上抬升,且液压缸的活塞杆在伸缩时不易受到干扰。
12.可选的,所述基座位于所述液压缸处均设置有多根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加固轮,所述加固轮的侧壁同轴开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环形槽,多个所述加固轮将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包围,且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同时滑移配合嵌设在多个所述加固轮的所述环形槽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上的加固轮贴合抵紧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侧壁是,可对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加固,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在进行伸缩时不易出现偏移,使得屋顶在被抬升时更加稳定。
14.可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多根连杆,任一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基台连接,所述安装架还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杆,任一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呈竖直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竖直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杆设置有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顶壁设置有用于支撑屋顶的支撑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搭建屋顶时,可通过调节第二固定杆的高度来对屋顶进行配合支撑,使得工作人员在搭建屋顶时更加方便省力,且由于屋顶被配合支撑后不易出现散架现象,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修复的效率。
16.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杆抵紧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侧壁,所述支撑板底壁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壁配合套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抵紧第二固定杆的侧壁即可对第二固定杆进行定位,且由于第二固定杆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使得固定螺栓抵第二固定杆时与第二固定杆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得第二固定杆被固定螺栓抵紧后的定位稳定性更佳,且通过连接筒插接在第二固定杆上的支撑板,使得修复人员在搭建屋顶时可根据
屋顶的具体形状来使用不同形状的支撑板对屋顶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屋顶在搭建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横截面呈多边形的第二固定杆和连接筒之间的插接配合使得支撑板在安装到第二固定杆上后更加稳定,不易出现转动。
18.可选的,多个所述基台呈矩形分布,多根所述连杆也呈矩形分布,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所述连杆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也螺纹转动安装有固定螺栓,转动所述固定螺栓可使得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抵紧所述连杆侧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滑移第一固定杆来调节第二固定杆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对屋顶进行支撑时的适配程度,进而使得屋顶在搭建时更加方便不易出现散架现象。
20.可选的,所述基台设置有多块呈竖直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侧与所述基台竖直转动连接,所述防护板的底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竖直滑移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基台的一侧壁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呈竖直,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呈水平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位于外界,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外界的一端底壁滑移至贴合抵紧所述基台的顶壁,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基台侧壁上;当所述防护板转动至呈水平时,所述防护板的底壁贴合抵紧所述基台侧壁。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板转动至呈竖直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二挡板的一端底壁贴合抵紧基台顶壁,进而限制防护板朝向基台方向转动,防护板朝向背离基台方向转动至一定角度后,第一挡板的下端会抵紧基台侧壁限制防护板朝向背离基台方向转动,使得防护板可用于对基台上的修复人员进行保护,且当工作人员需要更大的维修平台时,通过第二挡板向上滑移第一挡板,使得第一挡板位于滑槽内后,转动防滑板至防护板的底壁与基台侧壁相贴合抵紧后,防护板即可对基台的顶壁面积进行扩展,使得工作人员在维修时不必准备额外的攀高工具来扩大基台的工作面积,减少了维修成本,且提高了维修效率。
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安装架上重构需要替换的古建筑的屋顶;s2,通过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将重构后的屋顶整体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将屋顶与周围的完好的古建筑屋顶进行连接,完成修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屋顶在地面上重构好后再将屋顶通过顶升装置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再将屋顶与周围仍旧存在的屋顶进行连接完成修复,屋顶可在地面上进行搭建,提高了屋顶的重构效率,同时无需搭建支撑架对原本古建筑的屋顶进行支撑,减少了支撑架的搭建工序,进一步提高了古建筑修复时的效率。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修复人员可先在地面上的安装架上将屋顶搭建好后,再通过抬升机构将支撑架及安装架向上抬升后,将另一个支撑架与被抬升的支撑架相互拼合,以此重复将安装架及其上的屋顶整体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即可将搭建好的屋顶与周围原有的屋顶进行连接,由于工作人员在搭建屋顶时位于地面,使得屋顶在搭建时不易受到干扰,搭建效率较高,进而提
高了对古建筑的修复效率;2.防护板用于对基台上的修复人员进行保护,通过第一挡板贴合抵紧基台侧壁、第二挡板贴合抵紧基台顶壁后,使得防护板与基台之间形成固定,且当工作人员需要更大的维修平台时,通过第二挡板向上滑移第一挡板,使得第一挡板位于滑槽内后,转动防滑板至防护板的底壁与基台侧壁相贴合抵紧后,防护板即可对基台的顶壁面积进行扩展,使得工作人员在维修时不必准备额外的攀高工具来扩大基台的工作面积,减少了维修成本,且提高了维修效率;3.将屋顶在地面上重构好后再将屋顶通过顶升装置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再将屋顶与周围仍旧存在的屋顶进行连接完成修复,屋顶可在地面上进行搭建,提高了屋顶的重构效率,同时无需搭建支撑架对原本古建筑的屋顶进行支撑,减少了支撑架的搭建工序,进一步提高了古建筑修复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申请的两根支撑柱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将两根支撑柱剖切。
27.图3是本申请的基台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9.图5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基座;11、底板;111、插接孔;12、限位杆;13、加固杆;131、加固轮;1311、环形槽;2、支撑架;21、基台;211、防护板;212、滑槽;213、第一挡板;214、长孔;215、第二挡板;22、支撑杆;221、连接孔;222、连接杆;223、加力杆;3、抬升机构;31、液压缸;311、嵌设槽;32、抬升杆;4、安装架;41、连杆;42、第一固定杆;421、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杆;44、支撑板;441、连接筒;4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参照图1,包括基座1,基座1呈由钢管焊接拼合形成的矩形框状,基座1设置有四个支撑架2、四个抬升机构3以及一个安装架4。
33.参照图1,基座1的四个顶角处固定焊接有四块呈水平的底板11,四块底板11的底壁均贴合放置在地面,四块底板11的顶壁均开设有轴线呈竖直的圆柱形插接孔111。
34.参照图1和图2,第一个支撑架2包括一根呈竖直的支撑杆22和呈水平的矩形基台21,四根支撑杆22的下端分别配合滑移插设在四个插接孔111中,基台21焊接在支撑杆22侧壁且朝向背离基座1方向延伸。支撑杆22的顶壁同轴一体设置有连接杆222,支撑杆22的底壁同轴开设有呈圆柱形的连接孔221,连接孔221与连接杆222相互插接配合,第二个及之后的支撑架2仅包括一根支撑杆22,第一个支撑架2的支撑杆22和基台21被抬升后,将后续的支撑杆22的下端配合插设在插接孔111中,然后将后续的支撑杆22的顶壁的连接杆222与被抬升的支撑杆22的底壁的连接孔221同轴对其后,将被抬升的支撑杆22放下,使得连接杆222配合插设在连接孔221中,依次往复将第一个支撑架2进行抬升。
35.参照图1和图3,基台21设置有来两块呈竖直的防护板211,防护板211的下端与基台21之间通过合页竖直主动连接,防护板211朝向背离基台21的方向转动至水平时,防护板211的底壁贴合抵紧基板侧壁,使得防护板211和基板之间形成固定,用于扩大基台21的范围。防护板211的底壁开设有滑槽212,滑槽212的长度方向沉竖直,滑移内配合滑移安装有第一挡板213,防护板211朝向基板的一侧壁开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长孔214,长孔214的长度方向呈竖直且长孔214与滑槽212连通,长孔214的下端低于基台21的顶壁。
36.参照图1和图3,第一挡板213侧壁固定设置有两块第二挡板215,第二挡板215的板面与第一挡板213的板面垂直,第二挡板215远离第一挡板213的一端穿过长孔214位于外界,且第二挡板215与长孔214滑移配合。将防护板211转动至其板面与基板的顶壁垂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挡板215位于通孔外的一端底壁贴合抵紧基台21顶壁,此时第一挡板213的下端侧壁与基台21底壁齐平,且第一挡板213与基台21平行。通过第一挡板213和第二挡板215可限制防护板211仅能在有限角度转动,继而可对位于基台21上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
37.参照图1,安装架4包括四根横截面呈矩形的连杆41,四根连杆41呈矩形分布且分别位于第一个支撑架2的两根相邻的支撑杆22之间,连杆4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杆22的基台21上,使得第一个支撑架2的四根支撑杆22形成整体。安装架4还包括三根第一固定杆42,三根第一固定杆42相互平行且呈水平,三根第一固定杆42的两端均与位于矩形长边处的两根连杆41滑移连接,且第一固定杆42的长度方向与位于矩形长边处的连杆41的长度方向垂直。
38.参照图1和图4,第一固定杆4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的固定板421,固定板421上螺纹安装有轴线呈水平的固定螺栓45,拧紧固定螺栓45可使得固定螺栓45的一端抵紧连杆41侧壁。任一第一固定杆42上均竖直滑移安装有四根第二固定杆43,四根第二固定杆43沿第一固定杆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固定杆42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螺纹安装在第一固定杆42上的四根与第二固定杆43对应的固定螺栓45,拧紧固定螺栓45可使得固定螺栓45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杆42抵紧第二固定杆43的侧壁。第二固定杆4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44,支撑板44的底壁一体设置有内孔呈方孔状与第二固定杆43相配合的连接筒441,支撑板44通过连接筒441插接安装在第二固定杆43的上端。
39.参照图1和图5,抬升机构3包括一个液压缸31,液压缸3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进行伸缩,四个液压缸31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四个顶角处,液压缸31的行程大于支撑杆22的长度。四个液压缸31处的基座1均固定安装有四根呈竖直的加固杆13,四根加固杆13围绕液压缸31的缸体周向间隔设置。加固杆13侧壁贴合抵紧液压缸31的侧壁,加固杆13的上端竖直转动安装有加固轮131,加固轮131的侧壁同轴开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环形槽1311,加固轮131的环形槽1311的槽底贴合抵紧液压缸31的活塞杆侧壁。
40.参照图1和图5,液压缸31的活塞杆顶壁开设有嵌设槽311,嵌设槽311的两端将液压缸31的活塞杆侧壁贯穿。支撑杆2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抬升杆32,抬升杆32呈水平且抬升杆32远离支撑杆22的一端与嵌设槽311相嵌设配合,支撑杆2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的加力杆223,基座1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的限位杆12,工作人员通过加力杆223较省力地推动支撑杆22转动,当支撑杆22转动至抬升杆32的一端位于嵌设槽311的正上方时,加力杆223抵紧限位杆12。此时启动液压缸31将其活塞杆推出至抬升杆32配合嵌设在嵌设槽311中,然后
液压缸31的活塞杆继续移动将支撑杆22及与其连接的机构一同抬起。
41.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完成调节第一固定杆42的水平位置和第二固定杆43的高度后,在第二固定杆43的支撑下完成屋顶的重构,然后启动液压缸31将四根支撑杆22、四个基台21以及安装架4整体抬升至液压缸31的行程极限后停止,工作人员将四根新的支撑杆22的下端插入到插接孔111中,使得新的支撑杆22的连接杆222与位于上方的支撑杆22的连接孔221同轴对齐、且抬升杆32与液压缸31的活塞杆错开后,液压缸31的活塞杆回收,位于上方的支撑杆22的连接孔221与位于下方的支撑杆22的连接杆222相互插接,完成一次抬升,然后以相同方式将安装架4及其上的屋顶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将屋顶与周围原本的屋顶进行连接完成修复。
42.在抬升时,工作人员可站在基台21上进行同步抬升,被第一挡板213和第二挡板215限位的防护板211用于保护工作人员不易从基台21上跌落,同时若基台21面积不够,通过第二挡板215将第一挡板213滑入到滑槽212内,然后将防护板211转动至水平后,通过防护板211可扩展基台21的面积。
43.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安装架4上重构需要替换的古建筑的屋顶;s2,通过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将重构后的屋顶整体抬升至合适高度后,将屋顶与周围的完好的古建筑屋顶进行连接,完成修复。
4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