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3936发布日期:2021-08-10 16:3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具体为一种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属于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安装施工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屋面彩钢板在厂房类建筑中使用越来越多,屋面彩钢板由屋面内层板和屋面外层板组成,屋面内层板为反扣压型钢板,这种反扣板(以下将屋面内层反扣压型钢板简称反扣板)的常规施工方法为:先做地面硬化,然后用钢管架在地面上搭设可移动式架子,架子上搭设操作平台,工人在平台上安装反扣板。

但当时项目现场不具备这种条件,原因是:

1)项目工期紧,占地面积大,土建方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场地的地面硬化。

2)为了完成屋面断水节点,大部分的人力、设备都投入到屋面外板的安装,留给屋面内板的安装时间和人力、设备非常有限。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常规施工方法变得不可行,而屋面内外板的安装工期仅有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这给项目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本发明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厂房类反扣板及屋面吊顶安装困难,实现了厂房由主体结构-地坪-屋面结构转变为主体结构-屋面结构-地坪的施工顺序,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如今重工业厂房对地坪高质量的保障,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地面的未平整、未硬化,屋面未断水导致的多道工序无法施工。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包括该方法具体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将轴线控制桩施放好后,再次进行校核,并用50米尺进行桩点距离的校核,在两次校核之后,确定点的准确性。通过线坠将点位转移到高空上,并采用钢钉标记在厂房建筑屋面上方两跨的檩条或行车梁上;

步骤二:拼装移动桁架,此移动桁架是运用了tekla软件应用技术进行结构设计和深化设计,通过迈达斯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在加工厂加工成型,将移动桁架的若干个拼节板拼装在桁架本体两端,在桁架上安装行走盘、限位轨和电动机,在厂房建筑屋面两跨上方的行车梁上分别安装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用25吨汽车吊吊装到行车梁上,并将行走盘上的行车轮套在第一滚槽中,滚轮套在第二滚槽中,调试运行;

步骤三:屋面内层板压制,采用压瓦机在现场将钢卷压制成屋面内层板,并用汽车吊将压型钢板吊起来叠放在移动桁架的桁架本体上方的木模板上;

步骤四:屋面内层板定位,将屋架上的屋面内层板根据之前的放线定位点,根据屋面板排版图纸,仔细核对,并按照排版图纸位置定位;

步骤五:屋面内层板固定,根据图纸要求,利用自攻钉、胶条、泛水包边板等对屋面内层板进行安装固定,自攻钉的固定间距根据图纸节点要求不大于100mm;

步骤六:移动桁架本体,用吊车将屋面内层板吊至桁架本体上方的木模板上,施工人员在木模板上直接进行安装,安装完通长轴线的一跨屋面内板后,再用25吨履带吊吊装到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安装通长轴线另一跨的屋面内板;

步骤七:依据之前的工序,依次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继续安装后续屋面内层板。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移动桁架包括桁架本体、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桁架本体底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且桁架本体底部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下方安装有第一槽钢,且第二底板下方安装有第二槽钢;

其中,所述桁架本体包括边挂板、拼节板和木模板,且桁架本体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边挂板,且桁架本体两侧的两个边挂板之间交叉安装若干个拼节板,若干个拼节板两两之间的连接处均贯穿安装有铰轴,所述桁架本体顶部水平设置有木模板;

所述第一槽钢中部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滚槽,且第一槽钢上方安装有行走盘,且行走盘一侧侧壁两端均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一端通过输出轴转动连接有行车轮,所述行车轮下方连接到第一滚槽中;

所述第二槽钢中部上方设置有第二滚槽,且第二底板底部中部竖向焊接有两个支板,两个支板之间下方贯穿安装有销轴,且销轴上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下方连接到第二滚槽中,防止桁架本体移动时不同步并行。

优选的,第一槽钢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限位轨,且第一底板底部设置有两个呈倒“u”型结构的滑盖,两个滑盖分别套接在两个限位轨上,且滑盖与限位轨之间涂抹有润滑油,使桁架本体能够同步并行移动,通过润滑油使滑盖在限位轨上滑动更加平滑。

优选的,所述铰轴靠近边挂板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边挂板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与铰轴相适配的螺孔,铰轴一端螺接到螺孔中,桁架在地面完成拼装,相邻的拼节板7端部均套接在铰轴18上,桁架本体1上的构件安装、拆卸十分便捷。

优选的,所述行走盘两端均设置有与行车轮相适配的空槽,方便行走轮在空槽中滚动,带动桁架本体整体移动,改变屋面内层板的位置,提高工作人员对屋面内层板施工安装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木模板的厚度为14mm,木模板能够减轻自重,防滑、绝缘,减少了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以及提高了在施工时的安全性。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移动桁架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将第一槽钢和两个限位轨安装在厂房建筑屋内的其中一跨的行车梁上,再把第二槽钢安装在厂房建筑屋内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再用汽车吊把桁架本体吊装到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上方,行车轮下方连接到第一滚槽中,两个滑盖分别盖接在两个限位轨上,滚轮下方连接到第二滚槽中;

s:用吊车将屋面内层板吊至桁架本体上方的木模板上,施工人员在木模板上直接进行安装,安装完通长轴线的一跨屋面内板后,再用吨履带吊吊装到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安装通长轴线另一跨的屋面内板,电动机带动行车轮在第一滚槽中滚动,带动桁架本体整体前后移动调节,改变屋面内层板被安装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使用的移动桁架是通过厂房类钢结构模块化的研究及应用技术,由tekla软件应用技术及受力分析,而设计并加工出的一种移动桁架,解决厂房类反扣板及屋面吊顶安装困难,实现了厂房由主体结构-地坪-屋面结构转变为主体结构-屋面结构-地坪的施工顺序。

2、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如今重工业厂房对地坪高质量的保障,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地面的未平整、未硬化,屋面未断水导致的多道工序无法施工。

3、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了地面搭设移动式钢管架对地面的要求,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安全性能,对场地空间的要求低,减小了自身作业半径,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顺利实现各类厂房屋面结构安装困难,且安全系数高。

4、本发明通过可移动式桁架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多道工序方可同时施工,科学有效的缩短工期。

5、本发明的移动桁架在施工完成后可拆卸,方便运输,重复利用,本发明适用于各类厂房屋面系统工程,可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步骤二中使用的移动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第一槽钢与行走盘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行走盘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行走盘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第二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第二底板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1中b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中:1、桁架本体;2、第一底板;3、第一槽钢;4、限位轨;5、第二底板;6、第二槽钢;7、拼节板;8、木模板;9、第一滚槽;10、行走盘;11、电动机;12、行车轮;13、第二滚槽;14、支板;15、销轴;16、滚轮;17、边挂板;18、铰轴;19、滑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厂房类建筑屋面内层板快速安装施工工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将轴线控制桩施放好后,再次进行校核,并用50米尺进行桩点距离的校核,在两次校核之后,确定点的准确性。通过线坠将点位转移到高空上,并采用钢钉标记在厂房建筑屋面上方两跨的檩条或行车梁上;

步骤二:拼装移动桁架,此移动桁架是运用了tekla软件应用技术进行结构设计和深化设计,通过迈达斯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在加工厂加工成型,将移动桁架的若干个拼节板7拼装在桁架本体1两端,在桁架上安装行走盘10、限位轨4和电动机11,在厂房建筑屋面两跨上方的行车梁上分别安装第一槽钢3与第二槽钢6,用25吨汽车吊吊装到行车梁上,并将行走盘10上的行车轮12套在第一滚槽9中,滚轮16套在第二滚槽13中,调试运行;

步骤三:屋面内层板压制,采用压瓦机在现场将钢卷压制成屋面内层板,并用汽车吊将压型钢板吊起来叠放在移动桁架的桁架本体1上方的木模板8上;

步骤四:屋面内层板定位,将屋架上的屋面内层板根据之前的放线定位点,根据屋面板排版图纸,仔细核对,并按照排版图纸位置定位;

步骤五:屋面内层板固定,根据图纸要求,利用自攻钉、胶条、泛水包边板等对屋面内层板进行安装固定,自攻钉的固定间距根据图纸节点要求不大于100mm;

步骤六:移动桁架本体1,用吊车将屋面内层板吊至桁架本体1上方的木模板8上,施工人员在木模板8上直接进行安装,安装完通长轴线的一跨屋面内板后,再用25吨履带吊吊装到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安装通长轴线另一跨的屋面内板;

步骤七:依据之前的工序,依次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继续安装后续屋面内层板。

如图1-8所示,步骤二中移动桁架包括桁架本体1、第一槽钢3和第二槽钢6,桁架本体1底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2,且桁架本体1底部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5,第一底板2下方安装有第一槽钢3,且第二底板5下方安装有第二槽钢6;

其中,桁架本体1包括边挂板17、拼节板7和木模板8,且桁架本体1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边挂板17,且桁架本体1两侧的两个边挂板17之间交叉安装若干个拼节板7,若干个拼节板7两两之间的连接处均贯穿安装有铰轴18,桁架本体1顶部水平设置有木模板8;

第一槽钢3中部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滚槽9,且第一槽钢3上方安装有行走盘10,且行走盘10一侧侧壁两端均安装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一端通过输出轴转动连接有行车轮12,行车轮12下方连接到第一滚槽9中;

第二槽钢6中部上方设置有第二滚槽13,且第二底板5底部中部竖向焊接有两个支板14,两个支板14之间下方贯穿安装有销轴15,且销轴15上套接有滚轮16,滚轮16下方连接到第二滚槽13中,防止桁架本体1移动时不同步并行。

第一槽钢3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限位轨4,且第一底板2底部设置有两个呈倒“u”型结构的滑盖19,两个滑盖19分别套接在两个限位轨4上,且滑盖19与限位轨4之间涂抹有润滑油,使桁架本体1能够同步并行移动,通过润滑油使滑盖19在限位轨4上滑动更加平滑。

铰轴18靠近边挂板17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边挂板17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与铰轴18相适配的螺孔,铰轴18一端螺接到螺孔中,桁架在地面完成拼装,相邻的拼节板7端部均套接在铰轴18上,桁架本体1上的构件安装、拆卸十分便捷。

行走盘10两端均设置有与行车轮12相适配的空槽,方便行走轮12在空槽中滚动,带动桁架本体1整体移动,改变屋面内层板的位置,提高工作人员对屋面内层板施工安装的效率。

木模板8的厚度为14mm,木模板能够减轻自重,防滑、绝缘,减少了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以及提高了在施工时的安全性。

步骤二中移动桁架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将第一槽钢3和两个限位轨4安装在厂房建筑屋内的其中一跨的行车梁上,再把第二槽钢6安装在厂房建筑屋内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再用汽车吊把桁架本体1吊装到第一槽钢3与第二槽钢6之间上方,行车轮12下方连接到第一滚槽9中,两个滑盖19分别盖接在两个限位轨4上,滚轮16下方连接到第二滚槽13中;

s2:用吊车将屋面内层板吊至桁架本体1上方的木模板8上,施工人员在木模板8上直接进行安装,安装完通长轴线的一跨屋面内板后,再用25吨履带吊吊装到另一跨的行车梁上安装通长轴线另一跨的屋面内板,电动机11带动行车轮12在第一滚槽9中滚动,带动桁架本体1整体前后移动调节,改变屋面内层板被安装的位置。

本发明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厂房类反扣板及屋面吊顶安装困难,实现了厂房由主体结构-地坪-屋面结构转变为主体结构-屋面结构-地坪的施工顺序,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如今重工业厂房对地坪高质量的保障,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地面的未平整、未硬化,屋面未断水导致的多道工序无法施工,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桁架解决了地面搭设移动式钢管架对地面的要求,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安全性能,对场地空间的要求低,减小了自身作业半径,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顺利实现各类厂房屋面结构安装困难,且安全系数高,本发明通过可移动式桁架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科学有效的缩短工期。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