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636677发布日期:2021-09-14 23:42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变形缝是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温度、沉降等因素,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一般变形缝两侧结构间距较小,当变形缝设置于两柱之间时,两柱难以单独支设模板,两根柱中间的模板不易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在变形缝两侧设置柱时,两柱中间的模板不易加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
5.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模板;
6.两外模板,两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所述外模板;
7.两内模板,两所述内模板分别设置于两所述外模板的内侧,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两侧连接于两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两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外模板与相对的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柱的浇制空间,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多块限位板,多块所述限位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8.多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设置于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之间,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容置通槽,所述限位板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容置通槽中;以及
9.拉结组件,两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以及两所述外模板之间分别通过所述拉结组件拉结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通槽的槽底可转动地安装有多根滚轴,所述限位板压抵于多根滚轴。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轴竖向设置,所述滚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形成固定轴,所述容置通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轴孔,所述固定轴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固定轴中。
12.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组件包括:
13.对拉螺杆,所述第一侧模板、所述外模板以及所述内模板开设有穿孔,所述对拉螺杆穿设于两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穿孔中,或所述对拉螺杆穿设于两所述外模板和两所述内模板的穿孔中;以及
14.多个螺合件,螺合于所述对拉螺杆的端部,所述螺合件压抵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外侧或所述外模板的外侧。
15.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架设一第一侧模板;
17.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同一侧架设两外模板,并将两所述外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
18.于两所述外模板之间架设两内模板,并将两所述内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板;
19.于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之间设置支承件,将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的容置通槽中,使得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
20.于所述外模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一侧架设另一第一侧模板,将所述另一第一侧模板连接于两所述外模板和两所述内模板,使得所述外模板与相对的所述内模板之间用于浇筑柱的浇制空间,两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
21.于两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以及两所述外模板之间分别安装拉结组件,使得两所述第一侧模板拉结连接在一起、两所述外模板拉结连接在一起。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将两个柱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封模、加固,在两个柱模板之间通过支承件支撑,最后拆模时,先拆除两个柱模板的外侧四周模板(即第一侧模板和外模板),然后将支承件从两限位板之间推出,供以后重复利用,将变形缝内的内模板撬开拆除,供周转使用,这种抽拉式变形缝处双柱的模板加固装置可重复使用,利于变形缝两侧模板拆除周转节约材料,易于制作,方便快捷,节约拆模时间。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具有自限位功能,保障模板加固的间距合规,浇筑时不晃动不松动,成型面垂直度好,提高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承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28.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1.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两第一侧模板1、两外模板2、两内模板3、多个支承件4和拉结组件5。
32.两第一侧模板1相对设置。两第一侧模板1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外模板2。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模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块第一侧模板的第一侧之间连接有一块外模板,两块第一侧模板的第二侧之间连接有一块外模板。
34.两块内模板3分别设置于两外模板2的内侧(即外模板的相对侧)。内模板3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块第一侧模板1之间。两块内模板3之间形成变形缝b。外模板2与其位置相对的一内模板3之间形成浇制空间a。浇制空间a用于浇筑柱。
35.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外模板与两块内模板的位置一一对应,使得两块外模板与两块内模板分别在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围合形成一浇制空间。两浇制空间之间即变形缝b。
36.内模板3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多块限位板31。多块限位板3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支承件4设置于两块内模板的位置相对的两块限位板31之间。支承件4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块内模板3的相对侧。支承件4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容置通槽。限位板31可拆卸地嵌设于容置通槽中。
37.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沿内模板的宽度方向设置。
38.两块第一侧模板1之间以及两块外模板2之间分别通过拉结组件5拉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块第一侧模板1之间通过多根拉结组件5拉结连接;两块外模板2之间分别通过多根拉结组件5拉结连接。其中,两块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通过多根拉结组件拉结连接在一起。拉结组件贯穿浇制空间以及相邻的两支承件之间。
39.本发明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将两个柱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封模、加固,在两个柱模板之间通过支承件支撑,最后拆模时,先拆除两个柱模板的外侧四周模板(即第一侧模板和外模板),然后将支承件从两限位板之间推出,供以后重复利用,将变形缝内的内模板撬开拆除,供周转使用,这种抽拉式变形缝处双柱的模板加固装置可重复使用,利于变形缝两侧模板拆除周转节约材料,易于制作,方便快捷,节约拆模时间。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具有自限位功能,保障模板加固的间距合规,浇筑时不晃动不松动,成型面垂直度好,提高工程质量。
4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承件包括承压楞条和两翼缘板。承压楞条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两块翼缘板的中部。两块翼缘板的侧部与承压楞条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槽。
41.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通槽的内壁涂覆有润滑油脂,在拆模时,由于润滑油脂的作用,可以高效快捷的将支承件从两块限位板之间推出。
4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容置通槽的槽底可转动地安装有多根滚轴。限位板31压抵于多根滚轴。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1沿水平方向设置。滚轴竖向设置。滚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形成固定轴。容置通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轴孔。固定轴可转动地插设于固定轴中。
43.具体的,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所述轴孔,滚轴两端的固定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轴孔中。
4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拉结组件5包括:对拉螺杆51和多个螺合件52。多个螺合件52螺合于对拉螺杆51的端部。螺合件52压抵于第一侧模板1的外侧或外模板2的外侧。
45.具体的,第一侧模板1、外模板2以及内模板3分别开设有穿孔。
46.参阅图1,多根对拉螺杆51穿设于两第一侧模板1的穿孔中。多个螺合件52螺合于
对拉螺杆51的端部。螺合件52压抵于所述第一侧模板1的外侧或。
47.多根对拉螺杆51穿设于两外模板2和两内模板3的穿孔中。多个螺合件52螺合于对拉螺杆51的端部。螺合件52压抵于外模板2的外侧。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模板1、外模板2的外侧分别安装有多根第一背楞。第一背楞沿竖直方向设置。多根第一背楞沿第一侧模板和外模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根第一背楞的远离浇制空间的一侧安装有多根第二背楞,第二背楞沿水平方向设置。对拉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二背楞,螺合件压抵于第二背楞上。
49.参照图4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s1:架设一第一侧模板1。
51.s2:于第一侧模板1的同一侧架设两外模板2,并将两外模板2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模板1的相对两侧。
52.s3:于两外模板2之间架设两内模板3,并将两内模板3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模板。
53.s4:参阅图4,于两内模板3的限位板31之间设置支承件4,将两内模板3的限位板31可拆卸地嵌设于支承件4的相对两侧的容置通槽中,使得支承件4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内模板3的相对侧。
54.s5:于外模板2的远离第一侧模板1的一侧架设另一第一侧模板1,将另一第一侧模板1连接于两外模板2和两内模板3,使得外模板2与相对的内模板3之间用于浇筑柱的浇制空间a,两内模板3之间形成变形缝b。
55.s6:于两第一侧模板1之间以及两外模板2之间分别安装拉结组件5,使得两第一侧模板1拉结连接在一起、两外模板2拉结连接在一起。
56.在两柱浇制后拆模时,先拆除两柱外侧的第一侧模板和外模板,然后使用撬棍将支承件逐个推出两限位板之间,将变形缝中的内侧模板撬开拆除,供以后重复利用即可。
5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