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0828发布日期:2021-09-08 00:1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城市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停车越来越困难,小区、道路两旁、商场、医院、旅游景区等地方频频出现车辆无处停放的现象。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交通中最为关注的事情,尤其是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压力,引发严重的停车问题。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制约下,为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资源,停车设施的发展已向多层次、密集型发展。并且电梯升降技术和巷道堆垛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立体停车库提供了基础。而在非主干道两侧,小区路边,和小型露天停车场侧方停车位也有很大的扩容需求。
3.现有的多层停车支架,停车顺序有先后关系,一旦下层已经停上车辆那么上层车辆将不能停放,且如果上下都停有车辆那么必须是下层的车辆先移除上层的车辆才能移除,因此停车和取车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个车位的面积停放两辆车辆且两辆车辆的停放不会相互影响的双层立体停车装置。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装置,包括上停车台、下停车台和第一支撑杆,所述下停车台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连接、且设于所述下停车台的一侧;所述上停车台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旋转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旋转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上停车台通过第三旋转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为伸缩件;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或与所述上停车台连接、以带动所述上停车台升降;所述第一连接杆收缩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呈180度,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上停车台为90度,使得所述上停车台与所述下停车台上下重叠;所述第一连接杆伸长以抬高所述上停车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旋转件旋转以减小角度、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上停车台之间通过第三旋转件旋转以增大角度,使得所述上停车台以高于预设高度的位置被平移至不与所述下停车台上下重叠,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继续减小角度、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上停车台之间继续增大角度以降低所述上停车台,直至所述上停车台与所述下停车台水平平行。
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上停车台垂直连接、且设于所述上停车台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三旋转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上停车台的两端,两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横栏。
7.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以提供动力控制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所述动力组件液压装置或电动马达。
8.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横栏连接,以提供动力控制所述上停车台升降;所述第一传动件为拉杆或钢绳。
9.优选的,所述上停车台的两端分别设有伸缩拦截块,所述拦截块伸出用于限制所停车辆在所述上停车台上的前后位移。
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通过第四旋转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转孔,所述转孔轴向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轴向垂直;所述第五旋转件穿设于所述转孔内在所述转孔内转动,所述第五旋转件背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背向第三连接杆的一侧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拦截块连接;所述上停车台与所述下停车台水平平行时,所述拦截块收缩于所述上停车台内;所述上停车台上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角度减小,则所述凸块被抬高,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拉,从而拉伸所述拦截块使其伸出所述上停车台;所述上停车台下降,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角度增大,则所述凸块被降低,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下放,从而使得所述拦截块收缩于所述上停车台内。
11.优选的,所述上停车台的底部还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在所述上停车台下降时感应地面的障碍物,所述障碍物包括物体和人体;当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障碍物,则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运动立即停止。
12.优选的,所述横栏的数量大于一个,数个所述横栏平行设置或交叉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面与地面固定设置,侧面与所述下停车台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下停车台的两端;或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一个,设于所述下停车台的中端。
14.优选的,两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上停车台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一侧或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上停车台和下停车台,利用动力组件为上停车台的上升和下降提供动力,实现了双层停车位的结构,空间占积小,停车效率高,可以缓解停车压力;
17.2.连接组件仅由两级连接杆实现总力的传动:所述第一连接杆提供伸缩力,所述第二连接杆提供旋转力改变上停车台的移动方向,使其能向下停车台的侧方下降,从而不干扰下停车台的停放车辆;
18.3.通过设置所述拦截块,可以限制停放车辆在上停车台上的前后位移,保证其停放安全;且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杠杆作用,能使得上停车台在上升的时候,所述拦截块能自动被抬起,而在上停车台下降的时候,拦截块又能自动被放下,无需人工操作,也无需其他机械单独操作,便捷可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立体停车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立体停车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停车台停靠在地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

下停车台,2

上停车台,3

第一支撑杆,4

第二支撑杆,5

横栏,6

第一连接杆,7

第二连接杆,8

第三连接杆,9

第一旋转件,10

第二旋转件,11

第三旋转件,12

第四旋转件,13

第五旋转件,14

感应装置,15

第二传动件,16

固定环,17

固定板,18

拦截块,19

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5.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9.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30.参见附图1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装置,包括上停车台2、下停车台1和第一支撑杆3,下停车台1与第一支撑杆3垂直连接、且设于下停车台1的一侧,形成下停车台1的l型,保证其稳定性。上停车台2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支撑杆3连接,由此形成上、下停车台的连接。上停车台2、下停车台1的四角为弧形,防止锐角划伤。
31.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6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通过
第一旋转件9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7通过第二旋转件10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7与上停车台2通过第三旋转件11活动连接,三级旋转实现上停车台2的侧方水平位移,保证上停车台2的车辆在下停车台1下降过程中的稳定。
32.由于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在旋转时会导致上停车台2的位置下降,为了不影响下方停放的车辆,将第一连接杆6为伸缩件,先保证上停车台2的高度使其不会碰撞下方停靠车辆、向侧方位移上停车台2,等上停车台2与下停车台1无重叠部分了再继续旋转连接组件,使得上停车台2能平稳停在下停车台1的侧方,由此实现上下车辆的停靠互相不干扰的效果。
33.具体的:第一连接杆6为收缩状态时,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呈180度,第二连接杆7与上停车台2为90度,使得上停车台2与下停车台1上下重叠,实现一个车位停放两辆车的效果。
34.当上停车台2需要停车或取车时,第一连接杆6伸长以抬高上停车台2,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通过第二旋转件10旋转以减小角度、且第二连接杆7与上停车台2之间通过第三旋转件11旋转以增大角度,使得上停车台2以高于预设高度的位置被平移至不与下停车台1上下重叠。该预设高高于下方停靠车辆的高度,保证辆车不会相互干扰。
35.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继续减小角度、且第二连接杆7与上停车台2之间继续增大角度以降低上停车台2,直至上停车台2与下停车台1水平平行,被停放在下停车台1的侧面,此时可以进行停车或是取车。
36.还包括动力组件,本实施例中的动力组件与连接组件连接,直接带动第一连接杆6的伸缩,实现上停车台2的升降。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组件还可以与上停车台2连接、直接带动上停车台2升降。
37.本发明占用一辆车位的面积,把另一辆车通过连接组件举起放在上面,使得两辆车堆叠放置节省了空间占积。且在举起放下车辆的同时不影响另外一辆车的停放,通过连接组件把平行的车辆举到另外一辆车的上方,通过杠杆原理实现了第一连接杆6移动较短距离而被举起物移动较长的距离。
38.较佳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与上停车台2垂直连接、且设于上停车台2的一侧,形成下停车台1的l型,保证其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杆7与第二支撑台的顶端通过第三旋转件11活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7还可与第二支撑台的底端通过第三旋转件11活动连接,都能实现力的传递。
39.第二支撑杆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上停车台2的前后两端,两第二支撑杆4之间设有横栏5,保证上停车台2的的结构的稳定性。
40.较佳的,两第一支撑杆3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上停车台2的第二支撑杆4连接。动力组件与一侧或两侧的第一连接杆6连接,为一侧或两侧的第一连接杆6提供动力。
41.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与第一连接杆6连接,以提供动力控制第一连接杆6伸缩,实现上停车台2的升降。动力组件为液压装置或电动马达,实现结构为第一连接杆6为液压杆或是电动推杆。
42.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组件还可通过第一传动件与上停车台2的横栏5连接,以提供动力直接控制上停车台2升降。第一传动件为拉杆或钢绳。
43.较佳的,上停车台2的两端分别设有伸缩拦截块18,拦截块18伸出用于限制所停车
辆在上停车台2上的前后位移,保证其停放安全。
44.较佳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8,第三连接杆8一端通过第四旋转件12与第一支撑杆3的中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旋转件13与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8的杠杆作用,能使得上停车台2在上升的时候,所述拦截块18能自动被抬起,而在上停车台2下降的时候,拦截块18又能自动被放下,无需人工操作,也无需其他机械单独操作,便捷可靠。
45.具体的,第二支撑杆4上设有转孔,转孔轴向与第三连接杆8轴向垂直,第五旋转件13穿设于转孔内在转孔内转动,第五旋转件13与第三连接杆8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五旋转件13在转孔内旋转,使得第三连接杆8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角度改变。
46.第五旋转件13背向第三连接杆8的一侧固设有凸块19,凸块19的背向第三连接杆8的一侧通过第二传动件15与拦截块18连接。凸块19可以理解为第三连接杆8的延伸部分,第三连接杆8由于角度改变,杆末端的高度则发生变化,从而凸块19的高度发生变化,由此通过第二传动件15带动拦截块18的高度变化,实现拦截块18的伸缩。
47.具体的,上停车台2与下停车台1水平平行时,拦截块18收缩于上停车台2内;上停车台2上升,第二连接杆7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角度减小,则凸块19被抬高,带动第二传动件15上拉,从而拉伸拦截块18使其伸出上停车台2。上停车台2下降,第二连接杆7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角度增大,则凸块19被降低,带动第二传动件15下放,从而使得拦截块18收缩于上停车台2内。从而实现拦截块18随上停车台2的上升下降自动伸出和缩进的效果。
48.在本实施例中,凸块19为一长条形板块,长度接近上停车台2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拦截板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或尺寸,此处并不限制。
49.第二传动件15可以是拉杆或钢绳,且通过第二支撑杆4中部的固定环16与第二支撑杆4连接,防止其位置偏移。
50.较佳的,在上停车台2下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下方有人或物阻挡的情况,因此在上停车台2的下方设置有检查装置用来感应下方的物体,一旦检查转置被触发将停止移动。
51.具体的,上停车台2的底部还设有感应装置14,感应装置14用于在上停车台2下降时感应地面的障碍物,障碍物包括物体和人体。当感应装置14感应到障碍物,则连接组件、动力组件的运动立即停止。
52.感应装置14可以是红外线感应装置14,也可以是雷达感应装置14,但无论何种,其预先设定都需要将地面设为参照物,即不将地面列为障碍物。
53.较佳的,横栏5的数量大于一个,数个横栏5平行设置或交叉设置,增加上停车台2结构的稳定性。
54.较佳的,第一支撑杆3的底面与地面固定设置,侧面与下停车台1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杆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次级撑杆,两次级撑杆之间设有空隙、且通过固定板17和螺栓固定连接。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下停车台1的前后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的数量也可为一个,设于下停车台1的中端,其固定和支撑作用。
56.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