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32125发布日期:2021-11-03 17:5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房屋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是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密度上升,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人口所需,导致房屋高度越来越高,用以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住房密度,从而缓解人口密度上升导致的住房需求上升的问题。
3.但是,随着房屋高度的增高,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房屋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摇摆以及上下震动,尤其是摇摆的运动,基于房屋的固定点在地面,越远离地面的部位摇摆的幅度就越大,若房屋建筑没有足够的强度,就会在摇摆的过程中断裂。
4.现在的房屋建筑基本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而混凝土材料本身抗裂性能较差,在建筑大幅度摇摆时,弯曲形变的部分会收到压力或拉力,受压的部分,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还尚且能抵抗压力,但是受拉的部分由于混凝土抗裂能力不足,就会出现开裂,最终演变成断裂,因此,房屋建筑通常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钢筋提供抗拉性能。
5.但是,由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横截面积占比是很低的,使得远离钢筋的混凝土依旧存在开裂的危险,通常体现为混凝土局部开裂剥落,而剥落的混凝土会从高空砸落,砸落的冲击若作用在房屋建筑上,又会进一步损伤房屋建筑,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结构的进一步破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房屋破坏,因此,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难以满足所需,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1),搭建浇筑模板;
10.步骤2),在浇筑模板的内壁上粘贴补强网;
11.步骤3),在浇筑模板内放入钢筋网;
12.步骤4),浇筑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13.步骤5),养护脱模;
14.所述补强网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15.聚碳酸酯100份;
16.聚丙乙烯50

60份;
17.乙基纤维素15

20份;
18.抗氧剂0.2

0.3份。
19.优选的,所述补强网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20.聚碳酸酯100份;
21.聚丙乙烯55

58份;
22.乙基纤维素16

18份;
23.抗氧剂0.22

0.25份。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浇筑模板的内壁上粘贴补强网,使得浇筑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后,补强网位于混凝土拌和料的外围,固化后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会形成内部由钢筋网补强而表面由补强网补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建筑结构表面受到补强网的补强作用,在混凝土建筑结构受力而形变时,补强网提供抗拉力,使得混凝土建筑结构远离钢筋网的混凝土难以开裂,利用补强网与钢筋网的配合,使得混凝土建筑结构内外均有较强的抗拉抗裂性能,从而使得制成的房屋建筑不易出现混凝土块开裂剥落的情况,即便出现部分混凝土块剥落,剥落的混凝土块也会因为粘结在补强网上,受到补强网的限制而无法砸落,不易进一步冲击房屋建筑结构,使得在地震中,房屋建筑能更好地抗震,更好地保持结构稳定性,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较大提升。
25.通过采用聚碳酸酯、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制成补强网,使得补强网的抗拉强度较高,抗冲击性能较强,而且由于补强网位于混凝土建筑结构表面,通过高分子材料制成补强网,不会害怕水的侵蚀,而且建筑外表面会施工外墙面保温层等,对光照、热量等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因此补强网不易出现热氧老化等现象使得补强网持久耐用,保护建筑的效果较为持久。
26.优选的,所属补强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所述经线与纬线的直径为0.8

1mm,相邻所述经线的垂直距离为1

2cm,相邻所述纬线的垂直距离为1

2cm。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合适的直径以及合适的间距,使得补强网的抗拉性能较强,补强混凝土建筑结果的效果较佳,同时还能避免材料浪费。
28.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补强网平整贴合在浇筑模板的内壁上。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补强网平整贴合在浇筑模板上,保证补强网平整地粘结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表面,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发生形变时能马上激发补强网的抗拉性能,保证补强的效果。
3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通过双面胶将补强网贴合在浇筑模板上。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面胶贴合,使得拆卸模板时易于拆卸,不易因为粘性过大而难以拆卸,方便施工作业。
32.优选的,所述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33.水泥100份;
34.水29

30份;
35.粉煤灰9.5

10.5份;
36.砂115

120份;
37.石225

230份;
38.减水剂0.5

1份;
39.氟化钾0.3

0.5份;
40.氟化钠0.1

0.2份。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中加入氟化钾、氟化钠,使得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制成的抗裂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配合钢筋网与补强网的抗拉抗裂
补强效果,使得制成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更不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结构更为稳定。
42.对此,发明人猜测,氟化钾、氟化钠的加入,会使得水泥体系中存在氟离子,氟离子作为杂质,会使得氢氧化钙在析出结晶时,晶体成类似针状的结构,而不再是六角形片状结构,使得富集在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的氢氧化钙强度较高不易破损,从而减少了水泥石与骨料界面处的薄弱环节,使得制成的抗裂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好,而且氟化钾、氟化钠按特定比例配合,能有效控制水泥体系中钾离子与钠离子的浓度,避免钾离子与钠离子浓度对氢氧化钙结晶形态造成其他影响,使得获得类似针状的晶体数量最多,因此使得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效果最佳。
43.优选的,所述抗裂混凝土拌和料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44.聚乙烯醇纤维0.5

0.8份。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聚乙烯醇纤维在混凝土结构中进一步提供抗拉力,使得制成的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更好,从而使得制得的房屋建筑结构不易开裂,稳定性好,抗震性能较佳。
46.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
4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萘系减水剂,减水效果加好,同时不易影响氢氧化钙的结晶形态,不易出现对制成的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使得制得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较好。
4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9.1、由于本技术通过在浇筑模板的内壁上粘贴补强网,使得浇筑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后,补强网位于混凝土拌和料的外围,固化后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会形成内部由钢筋网补强而表面由补强网补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建筑结构表面受到补强网的补强作用,在混凝土建筑结构受力而形变时,补强网提供抗拉力,使得混凝土建筑结构远离钢筋网的混凝土难以开裂,利用补强网与钢筋网的配合,使得混凝土建筑结构内外均有较强的抗拉抗裂性能,从而使得制成的房屋建筑不易出现混凝土块开裂剥落的情况,即便出现部分混凝土块剥落,剥落的混凝土块也会因为粘结在补强网上,受到补强网的限制而无法砸落,不易进一步冲击房屋建筑结构,使得在地震中,房屋建筑能更好地抗震,更好地保持结构稳定性,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较大提升。
50.2、本技术中优选通过采用聚碳酸酯、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制成补强网,使得补强网的抗拉强度较高,抗冲击性能较强,而且由于补强网位于混凝土建筑结构表面,通过高分子材料制成补强网,不会害怕水的侵蚀,而且建筑外表面会施工外墙面保温层等,对光照、热量等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因此补强网不易出现热氧老化等现象使得补强网持久耐用,保护建筑的效果较为持久。
51.3、本技术中优选通过在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中加入氟化钾、氟化钠,使得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制成的抗裂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配合钢筋网与补强网的抗拉抗裂补强效果,使得制成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更不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结构更为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3.以下制备例、对比制备例、实施例中各原料的来源信息详见表1。
54.表1
55.原料来源信息聚碳酸酯德国拜耳,牌号2456聚丙乙烯意大利埃尼,型号058,二元乙丙橡胶乙基纤维素深圳乐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9.9%抗氧剂山东多聚化学有限公司,抗氧剂1010水泥燕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钧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粉煤灰杭州质诚钙制品有限公司,一级粉煤灰砂灵寿县恒展矿产品加工厂,河砂石灵寿县耀泰矿产品有限公司,平均粒径8mm减水剂济南辰星化工有限公司,萘系减水剂氟化钾山东国化化学有限公司氟化钠山东国化化学有限公司聚乙烯醇纤维山东浩森新材料有限公司,直径15μm,长度6mm
56.制备例1
‑557.一种补强网,由以下组分制成:
58.聚碳酸酯、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抗氧剂。
59.制备例1

5中,各原料的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2。
60.表2
[0061][0062]
制备例1

5中,补强网的制备方法如下:
[0063]
根据表2称量各原料,然后将聚碳酸酯、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抗氧剂投入搅拌机中,转速120r/min,搅拌5min,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母料,然后将混合母料投入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280℃,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至模具中,冷却成型,冷却至室温后脱模,获得补强网。
[0064]
补强网由经线与纬线构成,经线与纬线相互垂直,制备例1

4中,经线、纬线的直径为0.8mm,相邻经线的垂直距离为1cm,相邻纬线的垂直距离为1cm,制备例5中,经线、纬线的直径为1mm,相邻经线的垂直距离为2cm,相邻纬线的垂直距离为2cm。
[0065]
对比制备例1
[0066]
一种补强网,与制备例5相比,区别仅在于:
[0067]
通过聚碳酸酯,等量代替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
[0068]
对比制备例2
[0069]
一种补强网,与制备例5相比,区别仅在于:
[0070]
通过聚碳酸酯,等量代替乙基纤维素。
[0071]
对比制备例3
[0072]
一种补强网,与制备例5相比,区别仅在于:
[0073]
通过聚碳酸酯,等量代替聚丙乙烯。
[0074]
制备例6
‑8[0075]
一种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组分:
[0076]
水泥、水、粉煤灰、砂、石、减水剂、氟化钾、氟化钠。
[0077]
制备例6

8中,各组分的具体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3。
[0078]
表3
[0079] 制备例6制备例7制备例8水泥100100100水293029.5粉煤灰9.510.510砂115120118石225230228减水剂0.510.7氟化钾0.30.50.4氟化钠0.10.20.15
[0080]
制备例6

8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1]
将水泥、水、粉煤灰、减水剂、氟化钾、氟化钠投入搅拌釜中,转速80r/min,搅拌10min,投入砂、石,转速60r/min,搅拌15min,获得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082]
制备例9

11
[0083]
一种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与制备例8相比,区别仅在于:
[0084]
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中还包括聚乙烯醇纤维。
[0085]
制备例9

11中,聚乙烯醇纤维的具体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4。
[0086]
表4
[0087] 制备例9制备例10制备例11聚乙烯醇纤维0.50.80.6
[0088]
制备例9

11中,聚乙烯醇纤维与水泥、水、粉煤灰、减水剂、氟化钾、氟化钠一起投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
[0089]
对比制备例4
[0090]
一种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与制备例8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1]
通过砂等量代替氟化钾、氟化钠。
[0092]
对比制备例5
[0093]
一种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与制备例8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4]
通过砂等量代替氟化钠。
[0095]
对比制备例6
[0096]
一种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与制备例8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7]
通过砂等量代替氟化钾。
[0098]
实施例1
[0099]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0]
步骤1),根据施工步骤,大局房屋建筑结构的浇筑模板。
[0101]
步骤2),在浇筑模板内壁上用双面胶粘贴补强网,将补强网平整贴合在浇筑模板上且完全覆盖浇筑模板内壁。
[0102]
步骤3),在浇筑模板包裹的范围内放入钢筋网,钢筋网位于浇筑模板包裹的浇筑区域的中心区域。
[0103]
步骤4),浇筑抗裂混凝土拌和料,捣实,静置10min,再次浇筑至与浇筑模板顶部平齐。
[0104]
步骤5),静置10h后,脱模,洒水养护28天。
[0105]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把房屋建筑所有结构部件施工完毕,即完成房屋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然后施工外墙,如粘贴隔热层、防水层、外墙面等,以完成房屋建筑施工。
[0106]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1的补强网。
[0107]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6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08]
实施例2
[0109]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0]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2的补强网。
[0111]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7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12]
实施例3
[0113]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4]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3的补强网。
[0115]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8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16]
实施例4
[0117]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8]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4的补强网。
[0119]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9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20]
实施例5
[0121]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22]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5的补强网。
[0123]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10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24]
实施例6
[0125]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26]
本实施例中补强网采用制备例5的补强网。
[0127]
本实施例中抗裂混凝土拌和料采用11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
[0128]
实验1
[0129]
根据gbt1040

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检测制备例1

5、对比制备例1

3的混合母料制成的塑料试样的拉伸强度。
[0130]
实验2
[0131]
根据gbt1843

2008《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检测制备例1

5、对比制备例1

3的混合母料制成的塑料试样的悬臂梁冲击强度(缺口)。
[0132]
实验3
[0133]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016》,检测制备例6

11、对比制备例4

6的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制成的混凝土试样的7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28d劈裂抗拉强度。
[0134]
实验1

2的具体检测数据详见表5。
[0135]
实验3的具体检测数据详见表6。
[0136]
表5
[0137][0138]
根据表5中,制备例5与对比制备例1

3的数据对比可得,在聚碳酸酯中同时加入聚丙乙烯、乙基纤维素,能有效提高制成的试样的拉伸强度以及悬臂梁冲击强度,即使得制成的补强网具有较强抗拉性能,从混凝土结构表面保护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不易在远离钢筋网的部分开裂,而且补强网的抗冲击性能较强,在震动时不易断裂,遇到外力冲击也不易断裂,持久保护混凝土结构,使得制成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较强。
[0139]
表6
[0140][0141]
根据表6中制备例8与对比制备例4

6的数据对比可得,在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中同时加入氟化钾和氟化钠,能有效提高制成的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尤其是劈裂抗拉强度的提升尤为明显,可见,通过抗裂混凝土拌和料制得的房屋建筑结构稳定,不易开裂,抗震性能较佳。
[0142]
根据表6总制备例8与制备例9

11的数据对比可得,在抗裂混凝土拌和料中加入聚乙烯醇纤维,能进一步提高试样的抗压抗裂性能,使得制得的房屋建筑更为稳定,抗震性能更好。
[014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