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6829发布日期:2021-11-03 19: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篮,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施工吊篮。


背景技术:

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常用的建筑设备。
3.公布号为cn10856089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篮,包括悬吊平台、与悬吊平台配合的左右悬挂机构和将左右悬挂机构分别与悬吊平台相接的左右牵引绳索,左、右悬挂机构均包括靠近悬吊平台的前支架和设置在前支架后方的后支架,在后支架上安装有若干配重块,所述后支架与前支架之间设有支撑吊梁,在支撑吊梁向外伸出前支架的一端端部安装有定滑轮;所述悬吊平台包括搭载平台、安装在搭载平台四周的围栏和固定在围栏上控制搭载平台升降的控制箱,在与左右悬挂机构对应的左右围栏上均分别安装有提升机和安全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一般建筑外墙的施工面积较大,为了能够完成建筑外墙的施工,需要人工多次调整后支架、前支架以及吊篮的位置,但是由于后支架上安装有若干配重块,工作人员调整前、后支架的难度较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建施工吊篮。
6.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建施工吊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房建施工吊篮,包括吊篮本体、安装于吊篮本体上的提升机、设置于建筑物顶部的悬挂装置以及连接提升机与悬挂装置的钢丝绳,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下端面设置有两组定向轮组以及控制至少一组定向轮组转动的控制组件,所述定向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底部的驱动轴以及固定于驱动轴两端的定向轮子;滑轨,固定在建筑物的顶部且用于供底座沿建筑物顶部边缘移动,滑轨上端面开设有沿滑轨轨迹方向延伸的滑槽,底座的下端面垂直设置有两个滑动连接于滑槽中的导向杆;支撑架,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用于与钢丝绳远离提升机的一端连接;其中,支撑架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两个水平设置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吊梁以及安装于第二固定架上的若干配重块;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固定座以及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的两个竖向延伸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上的两个竖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柱,两个第二支撑柱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柱一一对应,第二固定座可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座的方向滑移;所述吊梁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柱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梁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梁穿设于通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第二支撑
柱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梁远离第二连接梁的一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朝向相对或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调节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吊篮本体位置的调整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驱动轴与定向轮子转动,由于底座的两个导向杆位于滑轨内,使得底座沿滑槽带动吊篮本体移动,从而实现吊篮位置的调节,较为方便,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8.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蜗轮、控制电机以及同轴固定于控制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轮同轴固定于其中一个驱动轴上,所述控制电机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转动时,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使得第一蜗轮带动驱动轴与定向轮子转动,从而使底座进行移动,同时当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时,通过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之间的自锁功能,能够有效的阻止底座发生位移。
10.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双向螺杆,两个所述双向螺杆各与一个吊梁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供双向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同轴固定于双向螺杆中部的第二蜗轮、转动连接于调节座上端的第二蜗杆以及控制第二蜗杆转动的驱动电机,两个所述第二蜗轮同时与第二蜗杆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吊篮本体的位置时,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蜗杆转动,使得第二蜗杆带动两个第二蜗轮同步转动,两个双向螺杆随之同步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固定座带动配重块进行移动,使得吊梁两端的受力更为均匀。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连接的滑道,所述滑道沿吊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滑道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二固定座与底座之间的滑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使得第一固定座可从底座上拆卸下来,从而方便运输。
16.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的设置,能够提高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固定有与通孔同轴且用于供第一连接梁穿过的支撑套筒。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套筒的设置,能够对吊梁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提高吊梁的结构强度。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固定座与第一支撑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底座与滑轨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吊篮的位置进行调节;
2.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两个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的位置,能够使吊梁两端的受力到达均衡。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吊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体现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体现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双向螺杆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架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吊篮本体;2、提升机;3、钢丝绳;4、底座;5、支撑架;6、滑轨;61、直线部;62、弧形过渡部;7、驱动轴;8、定向轮子;9、第一蜗轮;10、第一蜗杆;11、控制电机;12、滑槽;13、导向杆;14、第一固定架;15、第二固定架;16、吊梁;17、配重块;18、第一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20、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加固杆;23、加强筋;24、滑块;25、滑道;26、第一连接梁;27、第二连接梁;28、通孔;29、支撑套筒;30、调节座;31、双向螺杆;32、第二蜗轮;33、第二蜗杆;34、螺纹孔;35、连接耳;3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建施工吊篮。参照图1、2,房建施工吊篮包括吊篮本体1、安装于吊篮本体1两端的提升机2、用于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悬挂装置以及连接提升机2与悬挂装置的钢丝绳3。施工作业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提升机2来实现吊篮本体1的升降,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外墙进行施工。
27.参照图1、2,悬挂装置包括底座4、设置于底座4上的支撑架5以及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滑轨6,滑轨6沿靠近建筑物的边缘布置,底座4设置于滑轨6上,并通过滑轨6沿建筑物的边缘移动,从而调整吊篮本体1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吊篮本体1能够在大范围的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施工。
28.参照图2、3,底座4的下端面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定向轮组以及驱动至少一组定向轮组转动的控制组件,定向轮组包括驱动轴7以及固定于驱动轴7两端的定向轮子8,底座4的下端面设置有供驱动轴7转动连接的铰接座,驱动轴7通过轴承与铰接座转动连接。
29.参照图3,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蜗轮9、第一蜗杆10以及控制电机11,第一蜗轮9同轴固定在其中一个驱动轴7外周侧,控制电机11固定于底座4,且控制电机11的输出轴竖直穿过底座4,第一蜗杆10同轴固定于控制电机11的输出轴,且第一蜗杆10与第一蜗轮9相互啮合,第一蜗杆10与第一蜗轮9之间的啮合满足自锁参数。
30.参照图3、4,滑轨6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12,底座4的下端面垂直固定有两个导向杆13,两个导向杆13一同滑动连接于滑槽12中,且两组定向轮组位于两个导向杆13之间。当建筑物矩形结构时,滑轨6可包括为直线部61以及弧形过渡部62,滑轨6在建筑物的对角处可
通过弧形过渡部62对两个直线部61进行过渡,使得底座4可借助导向杆13沿弧形过渡部62从滑轨6的一个直线部61切换至另一个直线部61。为了方便滑轨6的安装,可将滑轨6拆分为多段,并通过螺栓拼接固定在建筑物顶部。
31.参照图5、6,支撑架5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架14和第二固定架15、两个水平设置于第一固定架14与第二固定之间的吊梁16以及安装于第二固定架15上的若干配重块17。钢丝绳3的一端与吊梁16悬伸出建筑物边缘的一端连接。
32.参照图7,第一固定架14包括第一固定座18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8的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柱20,第一支撑柱20与第一固定座18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3,且两个第一支撑柱20之间垂直焊接有加固杆22,用于增加第一支撑柱20的结构强度。第一固定座18通过多个螺栓可拆卸固定在底座4的上端面,且第一支撑柱20竖直向上延伸。
33.参照图6、8,第二固定架15包括第二固定座19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座19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1,两个第二支撑柱21相互平行,且第二支撑柱21与第二固定座19之间同样设置有加强筋23,配重块17堆叠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9上。第二固定座19靠近底座4的一侧中部焊接有滑块24,底座4上开设有供滑块24滑动连接的滑道25,滑道25沿垂直于第一固定座18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固定座19可借助滑块24和滑道25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座18的方向移动。
34.参照图5、6,吊梁16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第一支撑柱20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梁26适配的通孔28,第一支撑柱2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通孔28同轴的支撑套筒29,第一连接梁26滑动连接于通孔28中,并穿过支撑套筒29向外悬伸。钢丝绳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26远离第二连接梁27的一端连接。
35.参照图5、6,第二连接梁27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1焊接,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同轴设置。底座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朝向相对或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调节组件。当吊篮本体1要从矩形建筑物的一侧外墙移动至另一侧外墙时,调节组件可驱动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朝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梁26带动吊篮本体1朝向远离外墙的方向移动,使得吊篮本体1与外墙之间形成足够的转动空间,接着底座4借助弧形过渡部62将吊篮本体1转移至另一外墙位置,然后借助调节组件将吊篮本体1复位至靠近墙体的位置处,即可完成吊篮本体1位置的切换。
36.参照图5、6,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4上的调节座30,调节座30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双向螺杆31,两个双向螺杆31各与一个吊梁16对应,且位于吊梁16的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之间。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供双向螺杆31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4,双向螺杆31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对于的螺纹孔34中。此处要说明的是,双向螺杆31的左半部分的螺纹纹路与右半部分的螺纹纹路相反,当双向螺杆31转动时,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可朝向相靠近或者相远离方向移动。
37.具体的,调节座30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座,连接座包括两个连接耳35,双向螺杆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接耳35中。
38.参照图5、6,调节组件还包括同轴固定于双向螺杆31中部的第二蜗轮32、转动连接于调节座30上端的第二蜗杆33以及控制第二蜗杆33转动的驱动电机36。驱动电机36固定于调节座30上端的一侧,且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33焊接固定。第二蜗杆33与两个第二蜗轮32啮合,且满足自锁参数,当第二蜗杆33转动时,两个第二蜗轮32随之同步转动,
并带动两个双向螺杆31转动,从而驱使第一连接梁26与第二连接梁27朝向相靠近或相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固定座18与第二固定座19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受力的均衡。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建施工吊篮的实施原理为:当吊篮完成一个竖直方向的施工后,控制电机11驱动第一蜗杆10转动,使得第一蜗杆10带动驱动轴7转动,定向轮子8随之转动,并带动底座4与吊篮本体1发生移动,从而实现吊篮本体1横向位置的调整。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