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05406发布日期:2021-12-22 13:0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园林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建造人造山丘有助于提高园林的观赏效果,增加园林的层叠景色,是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方法。
3.现有的人造山丘一般先在地面上设置一次结构,一次结构为通过立方柱堆积形成基层,在基层上设置挡土墙,再在由立方柱堆积成的基层上铺填泥土,使泥土的高度高于挡土墙,以便于在泥土上种植绿化植物。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直接在由立方柱堆积的基层上铺设泥土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泥土填埋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提高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施工的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及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一次结构,所述一次结构上设置有二次结构,所述一次结构包括若干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框架,若干所述框架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二次结构的支撑组件,所述二次结构包括若干平屋盖、斜屋盖和安装模板,若干所述平屋盖和斜屋盖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模板上,所述安装模板可拆卸设置于对应所述框架上的支撑组件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由下而上依次铺设从而形成人造山的基层,框架上的支撑组件用于对安装有平屋盖和斜屋盖的安装模板进行支撑固定,从而能够对框架上的空间进行遮挡,当铺设泥土种植植被时,泥土不会掉落至框架的内部,且无需使用泥土填埋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降低了成本。
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模板四角处的定位支撑件和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模板下表面的支撑框,所述定位支撑件设置有两组或四组,所述定位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表面的拐角处,所述支撑框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上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支撑件对安装模板的四角处进行定位安装,使安装模板能够快速准确安装,同时通过支撑框对安装模板的下表面进行支撑,安装模板安装后更加稳定,从而使安装模板不易发生下陷。
10.可选的,所述定位支撑件包括固定筒和滑动柱,所述固定筒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滑动柱的底端开设有同轴设置的插槽,所述滑动柱套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外部,所述滑动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动柱滑动后位置的螺纹锁紧件,所述滑动柱上穿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件螺纹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筒上开设有多组供所述螺纹锁紧件穿设的插孔,多组所述插孔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柱的插槽套设于滑动柱上,向上移动滑动柱,能够调节滑动柱顶部的高度,再通过螺纹锁紧件穿设滑动柱上的螺纹孔和固定筒上的插孔,且螺纹孔能够使螺纹锁紧件锁紧固定,进而使滑动柱的位置固定,便于调节安装后的安装模板的高度。
12.可选的,所述滑动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用于搭放所述安装模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l形,所述安装模板的四角处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开口处,所述平屋盖、斜屋盖、安装模板和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滑动柱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使安装模板安装时,安装模板的四角处均设置于支撑板的开口内部,当安装模板的角度发生微调时,支撑板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安装模板的外壁始终与支撑板的内壁之间贴合,从而使安装模板安装后更加稳定。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框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螺杆和套管,所述支撑螺杆可拆卸设置于框架上,所述套管套设于对应支撑螺杆的端部,所述套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安装模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支撑螺杆上螺纹套设有活动螺母,所述套管的开口端支撑于所述活动螺母的端面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螺母与支撑螺杆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活动螺母,活动螺母能够在支撑螺杆上沿竖直方向运动,通过使活动螺母向上运动推动套管上升,使套管顶部的支撑块与安装模板底部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模板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安装模板在安装后发生塌陷。
16.可选的,两个相邻所述套管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两个所述套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滑槽滑动适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套管之间,对两个套管起到支撑和拉紧的作用,提高套管的支撑效果,避免平屋盖和斜屋盖上重力增加,造成套管发生形变,提高平屋盖和斜屋盖安装后的强度,且支撑组件的两端设置于套管上的滑槽内,套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不影响支撑组件的支撑效果。
1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两端的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内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套管的内部滑动,两个滑块之间通过支撑杆支撑,结构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20.可选的,所述框架上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支撑螺杆螺纹适配的螺纹通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框架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转动支撑螺杆后能够将支撑螺杆安装于框架上或者从框架上卸下,安拆方式较为简单,提高施工效率。
22.可选的,所述框架上均设置有桁架楼板,所述桁架楼板上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支撑螺杆螺纹适配的螺纹穿孔,所述螺纹穿孔的位置与螺纹通孔对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楼板安装至框架上,能够提高框架安装后的支撑强度,且支撑螺杆穿过桁架楼板上的螺纹穿孔安装至框架上时,能够在将支撑螺纹安装在框架上的同时,使桁架楼板固定于框架上,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先施工一次结构,在待施工区域由下而上依次铺设框架;步骤二:在框架的上表面安装桁架楼板和支撑框,通过安装支撑螺杆,同时能够使桁架楼板固定于框架上表面;步骤三:调节滑动柱移动至合适的高度,通过螺纹锁紧件对滑动柱的位置固定,先铺设安装有平屋盖的安装模板,使安装模板的四角处于支撑板的开口处,在平屋盖上设置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步骤四:一次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同步开展二次结构,在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处铺设安装有斜屋盖的安装模板;步骤五:使套管向上移动,使套管上的支撑块与斜屋盖的底部抵接,再通过转动支撑螺杆上的活动螺母,使活动螺母的端面抵接于套管的下表面;步骤六:在框架上设置挡土墙,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步骤七:设置供堆土机械行进的堆土道路和布料道路,布料道路和堆土道路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回填土施工。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先将框架由下而上依次铺设从而形成人造山的基层,框架上的支撑组件用于对安装有平屋盖和斜屋盖的安装模板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平屋盖和斜屋盖能够对框架上的空间进行遮挡,当铺设泥土种植植被时,泥土不会掉落至框架的内部,且无需使用泥土填埋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降低了成本;2.通过将滑动柱的插槽套设于滑动柱上,向上移动滑动柱,能够调节滑动柱顶部的高度,再通过螺纹锁紧件穿设滑动柱上的螺纹孔和固定筒上的插孔,且螺纹孔能够使螺纹锁紧件锁紧固定,进而使滑动柱的位置固定,便于调节安装后的安装模板的高度;3.通过将支撑螺杆安装于框架上,转动支撑螺杆上的活动螺母,活动螺母能够在支撑螺杆上沿竖直方向运动,通过使活动螺母向上运动推动套管上升,使套管顶部的支撑块与安装模板底部抵接,进一步提高安装模板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安装模板在安装后发生塌陷。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展示图1中a部滑动柱升高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一次结构;11、框架;111、螺纹通孔;12、支撑组件;121、定位支撑件;1211、固定筒;12111、插孔;1212、滑动柱;12121、插槽;12122、螺纹孔;12123、螺纹锁紧件;1213、支撑板;12131、安装孔;1214、螺栓;122、支撑框;1221、支撑螺杆;1222、套管;12221、滑槽;1223、支撑块;1224、活动螺母;123、抵接组件;1231、抵接杆;1232、滑块;13、桁架楼板;131、螺纹穿孔;2、二次结构;21、平屋盖;22、斜屋盖;23、安装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
30.参照图1,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一次结构1,一次结构1上设置有二次结构2,一次结构1包括若干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框架11,通过框架11建造人造山的基层,二次结构2铺设于框架11的上表面,通过二次结构2覆盖框架11,便于向框架11上进行铺土操作。
31.参照图1,为实现对框架11的上表面覆盖,二次结构2包括若干平屋盖21、斜屋盖22和安装模板23,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均可拆连接于对应的安装模板23上,通过安装模板23使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固定于框架11上,平屋盖21水平铺设于框架11上表面,斜屋盖22倾斜铺设于下层边缘部的框架11与上层边缘部的框架11形成的夹角处。
32.参照图1

3,为便于对安装模板23进行安装,框架11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二次结构2的支撑组件12,安装模板23可拆卸设置于对应框架11上的支撑组件12上,支撑组件12包括定位支撑件121,通过定位支撑件121支撑安装模板23的四角处,定位支撑件121设置有两组或四组,安装平屋盖21的框架11的上表面设置有四组定位支撑件121,安装斜屋盖22的框架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组定位支撑件121,定位支撑件121设置于框架11上表面的拐角处。
33.参照图1

3,为实现可调节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的铺设高度,定位支撑件121包括固定筒1211和滑动柱1212,固定筒1211竖直固定连接于框架11上,滑动柱1212的底端开设有同轴设置的插槽12121,滑动柱1212套设于固定筒1211的外部,滑动柱1212的顶端插入插槽12121中,滑动柱121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动柱1212滑动后位置的螺纹锁紧件12123,在本实施例中,螺纹锁紧件12123为螺钉,滑动柱1212上穿设有与螺钉螺纹适配的螺纹孔12122,固定筒1211上开设有多组供螺钉穿设的插孔12111,多组插孔12111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通过调节滑动柱1212的高度,使螺钉穿过滑动柱1212一侧的螺纹孔12122和固定筒1211上的插孔12111,螺钉与滑动柱1212另一侧的螺纹孔12122螺纹连接后能够使滑动柱1212的位置固定,从而改变滑动柱1212顶部的高度。
34.参照图4

5,为便于对平屋盖21、斜屋盖22和安装模板23进行安装,滑动柱121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用于搭放安装模板23的支撑板1213,支撑板1213呈l形,安装模板23的四角处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213的开口处,平屋盖21、斜屋盖22、安装模板23和支撑板121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2131,支撑板1213上的安装孔12131的内部设置有螺栓1214,支撑板1213上的安装孔12131呈条形,以便于当支撑板1213的角度发生变化,螺栓1214能够始终穿过平屋盖21、斜屋盖22、安装模板23和支撑板1213上的安装孔12131,螺栓1214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转动锁紧螺母将平屋盖21、安装模板23和支撑板1213锁紧固定,或者将斜屋盖22、安装模板23和支撑板1213锁紧固定。
35.参照图4

5,支撑组件12还包括支撑框122,支撑框122可拆卸设置于框架11的上表面,支撑框122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螺杆1221和套管1222,支撑螺杆1221可拆卸设置于框架11上,框架11上开设有多组与支撑螺杆1221螺纹适配的螺纹通孔111,通过转动支撑螺杆1221能够实现支撑螺杆1221的安装和拆卸,套管1222套设于对应支撑螺杆1221的端部,套管122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223,支撑块1223能够转动,从而能够始终保持与安装模板23的下表面抵接,对安装模板23进行支撑,支撑螺杆1221上螺纹套设有活动螺母1224,
套管1222的开口端支撑于活动螺母1224的端面上,通过调节活动螺母1224能够确定支撑螺杆1221的位置。
36.参照图4,为提高框架11安装后的支撑强度,框架11上均设置有桁架楼板13,桁架楼板13上开设有多组与支撑螺杆1221螺纹适配的螺纹穿孔131,螺纹穿孔131的位置与螺纹通孔111对应,支撑螺杆1221穿过桁架楼板13上的螺纹穿孔131安装至框架11上时,能够在将支撑螺纹安装在框架11上的同时,使桁架楼板13固定于框架11上,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37.参照图4,两个相邻套管1222之间设置有抵接组件123,两个套管122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12221,抵接组件123与滑槽12221滑动适配,抵接组件123包括抵接杆1231和固定连接于抵接杆1231两端的滑块1232,滑块1232滑动连接于滑槽12221的内部,滑槽12221为t型滑槽12221,滑块1232为与滑槽12221相适配的t型滑块1232,通过抵接杆1231对两个套管1222起到支撑和拉紧的作用,提高套管1222的支撑效果,避免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上重力增加,造成套管1222发生形变,提高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安装后的强度,且支撑组件12的两端设置于套管1222上的滑槽12221内,套管122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不影响支撑组件12的支撑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顶部堆土山形建筑屋面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施工一次结构1,在待施工区域由下而上依次铺设框架11,使相邻的框架11之间固定连接;步骤二:在框架11的上表面安装桁架楼板13和支撑框122,通过安装支撑螺杆1221,支撑螺杆1221穿过桁架楼板13上的螺纹穿孔131,与框架11上的螺纹通孔111螺纹连接,同时能够使桁架楼板13固定于框架11上表面;步骤三:调节滑动柱121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通过螺纹锁紧件12123穿过滑动柱1212的螺纹孔12122和固定筒1211上的插孔12111,螺纹锁紧件12123与螺纹孔12122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对滑动柱1212的位置固定,先铺设安装有平屋盖21的安装模板23,使安装模板23的四角处于支撑板1213的开口处,在平屋盖21上设置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步骤四:一次结构1的顶部和底部同步开展二次结构2,在两块立方柱之间形成的夹角处铺设安装有斜屋盖22的安装模板23,使二次结构2的施工同时向靠近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部位靠近,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步骤五:使套管1222向上移动,使套管1222上的支撑块1223与斜屋盖22的底部抵接,再通过转动支撑螺杆1221上的活动螺母1224,使活动螺母1224的端面抵接于套管1222的下表面;步骤六:在框架11上设置挡土墙,向平屋盖21和斜屋盖22上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步骤七:在框架11上设置供堆土机械行进的堆土道路和布料道路,布料道路和堆土道路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回填土施工。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