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6550发布日期:2023-05-31 23: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墙面抹灰,以提升墙面的耐久性和美观性。在对墙面喷浆抹灰作业过程中,多余的砂浆不可避免地发生掉落,如果在现有的抹平机器人上集成砂浆余量余料回收再利用的功能,可能会导致抹平机器人的外尺寸增加,影响抹平机器人的灵活移动性。

2、图8示出的是一种现有的作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如图8和图9所示,现有的一种作业设备200包括行走底盘210、喷涂执行机构220、余料收集机构230、浆料输送机构240和立柜250,喷涂执行机构220和立柜250安装于行走底盘210,余料收集机构230可滑动地安装于行走底盘210,以在靠近喷涂执行机构220的接料位置和收纳于行走底盘210的收起位置之间切换。浆料输送机构240包括入浆管241、余料管242、喷涂管243和汇合件244,入浆管241、余料管242和喷涂管243通过汇合件244连通。其中,喷涂管243和汇合件244相对于立柜250固定设置,余料管242的两端分别与汇合件244和余料收集机构230的余料出料口连通,余料出料口和汇合件244同侧设置。在余料收集机构230的移动过程中,余料管242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跟随余料收集机构230同步移动。为了适应余料收集机构230的行程范围,余料管设置为软管,且设置有多余管段。当余料收集机构230位于收起位置时,软管弯折为u形,并部分超出行走底盘210的轮廓范围,造成作业设备200的外尺寸增加,作业设备200不仅不能通过狭小空间,还容易与外部障碍物发生剐蹭,其灵活移动性严重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作业设备,能够回收并再次利用砂浆余料,结构紧凑,具有较好的移动灵活性。

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作业设备,包括:

3、喷涂执行机构,用于向作业表面喷涂浆料;

4、余料收集机构,用于接收所述喷涂执行机构的余料,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具有余料出料口;

5、浆料输送系统,包括:

6、入浆管,用于与外部的供浆设备连通以输入浆料;

7、余料管,用于与所述余料出料口连通以输出所述余料;

8、喷涂管,用于输送浆料至所述喷涂执行机构;和

9、汇合件,所述入浆管、所述余料管和所述喷涂管通过所述汇合件连通;

10、位移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汇合件和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同步移动,以使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在接料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切换。

11、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设备中,汇合件和余料收集机构由位移机构同步驱动,余料管的一端与余料收集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汇合件连接。余料收集机构在接料位置和收起位置切换过程中,余料管的两端同步移动,从而容许将余料管设置为直管,使其不增加作业设备的外形尺寸,提高作业设备的移动灵活性。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合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

13、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实现汇合件与余料收集机构同步移动,组装方便简单。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出浆泵,设置于所述料仓的底部,所述出浆泵的入口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浆泵的出口为所述余料出料口,所述余料出料口通过所述余料管与所述汇合件连通。

15、通过该种结构形式,余料从底部的出料口进入出浆泵,出浆泵将余料泵送至余料管,以通过余料管进入汇合件。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余料出料口和所述余料管通过连接部连通,所述出浆泵的所述余料出料口处安装有导料部,所述导料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用以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漏料。

17、通过该种结构形式,导料部可以承接连接部的漏料,避免漏料掉落至行走底盘上。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料部具有坡面,沿着远离所述余料出料口的方向,所述坡面自上而下倾斜延伸,所述坡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用以承接且导引所述连接部的漏料。

19、通过该种结构形式,坡面承接漏料,且能够及时排出漏料。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设备进一步包括行走底盘,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走底盘且相对于所述行走底盘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收起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余料收集机构位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坡面的延伸末端超过所述行走底盘的边缘。

21、通过该种结构形式,漏料从坡面的延伸末端排出,坡面的延伸末端超过行走底盘的边缘,能够将漏料排出至行走底盘以外的区域,避免漏料即使经过坡面引导后仍然掉落至行走底盘上。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合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料仓的外壁。

23、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利用料仓外壁的面积安装汇合件,且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降低组装难度。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浆料输送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喷涂管和所述汇合件通过所述流量计连通,所述流量计固定设置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

25、通过该种结构形式,汇合件通过流量计固定设置于余料收集机构,不仅能够将流量计牢固安装于余料收集机构,且能够带动汇合件跟随余料收集机构同步移动。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浆料输送系统还包括: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所述流量计安装于所述支架。

27、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牢固、可靠地将流量计固定于余料收集机构,组装简单,易于实现。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余料管为硬管。

29、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增加余料管的强度以及固定余料管的位置。

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余料管为直管。

31、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减小余料管的长度。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涂管为软管。

33、通过该种结构形式,喷涂管的一端与汇合件连通,另一端与喷涂执行机构连通,能够适应喷涂执行机构的行程范围和汇合件跟随余料收集机构的行程范围。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位移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余料收集机构沿前后移动,沿着前后方向,所述汇合件和所述喷涂执行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的相对的两侧。

35、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在余料收集机构的一侧布置喷涂执行机构,并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喷涂作业,在余料收集机构的另一侧布置汇合件,并具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浆料输送系统,汇合件与喷涂执行机构沿着余料收集机构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在喷涂管既满足汇合件的移动行程,又缩短了喷涂管的长度。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合件和所述余料出料口布置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的同侧。

37、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减小汇合件与余料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余料管的长度。

3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设备包括:行走底盘;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前侧升降连接所述喷涂执行机构以实现升降作业;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走底盘且位于所述升降机构沿着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汇合件固定于所述余料收集机构的后方且与所述升降机构沿着前后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39、通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在行走底盘上合理设置升降机构、喷涂执行机构、余料收集机构和汇合件,使作业设备结构紧凑;且汇合件与升降机构沿前后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汇合件跟随余料收集机构同步移动过程中不会与升降机构发生位置干涉。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设备还包括:立柜,用以收纳电气元件,安装于所述行走底盘且位于所述升降机构沿着所述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第一拖链,所述第一拖链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立柜的后侧且与所述汇合件沿着所述左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拖链的另一端向前延伸连接所述喷涂执行机构;其中,所述喷涂管自所述汇合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拖链的第一端且沿着所述第一拖链的延伸轨迹向前延伸连接所述喷涂执行机构,所述喷涂管自所述汇合件至所述第一拖链的第一端的部分定义为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行走底盘的边缘内。

41、通过该种结构形式,喷涂管从第一拖链中穿过,通过第一拖链限制布置位置,能够在保证喷涂管容许汇合件和喷涂执行机构移动的基础上降低喷涂管的自由度,避免喷涂管超出行走底盘的边缘,降低作业设备的移动灵活性。第一管段设置于行走底盘的边缘内,第一管段的设置不会影响作业设备的移动灵活性。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合件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通道、向上竖直延伸的第二通道以及向后且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彼此汇合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向下连通所述余料管,所述第二通道向上连通喷涂管,所述第三通道向后连通所述入浆管。

43、通过该种结构形式,汇合件通过三个通道分别与余料管、喷涂管和入浆管连通,以使余料管的余料和入浆管中的浆料共同进入喷涂管。喷涂管向上延伸,能够避免喷涂管中的浆料存在气泡;第三通道向后连通入浆管,易于与外部的供浆设备连通。

4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