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7857发布日期:2022-02-16 11:5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墙结构。


背景技术:

2.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作为预制结构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预制混凝土外墙广泛适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建筑的外墙工程,可以较好满足公共建筑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抗震、围护、防水、防火、隔声、耐久等所有性能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能在住宅项目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装配式建筑外衣的一个推广方向,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目前的连接节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
3.1.承重及拉结连接:分两个连接,一为可调节承重螺栓,另一个为下部拉结连接(角码)。其中可调节承重螺栓处需在墙板背部设置混凝土牛腿或钢牛腿,此做法通常对内部空间使用会造成影响,墙体板背部设置混凝土牛腿也增加了墙板模具制作的难度。此外,承重螺栓被支撑在主体结构中的预埋钢板上,如现场施工误差较大,可能出现螺栓落在钢板外甚至主体结构外的情况,这种情况较难补救。
4.2.拉结连接(角码):同下部拉结连接(角码),需在墙体板中预埋带丝头的钢筋,用螺将角码连到墙板上后,与主体结构中的预埋钢板焊接。此处涉及到多次焊接,增加了墙板安装时间,上部角码更需仰焊,难度大,焊接质量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为了解决了图集做法中,墙板制作复杂,现场误差补救难,节点安装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墙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预制墙结构,包括
7.墙体;
8.主体结构;
9.第一预设组件,所述第一预设组件包括第一预设件、第二预设件与第三预设件;所述第一预设件、第二预设件与第三预设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预设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墙体内;所述第三预设件的一端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
10.第二预设组件,所述第二预设组件包括角码件、第四连接筋与第五连接筋;所述角码件的一夹角面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所述角码件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预制墙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所述第四连接筋和第五连接筋分别与所述角码件连接。
11.上述预制墙结构,通过第一预设组件设于墙体和主体结构内,第二预设组件设于墙体与主体结构内,实现墙体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角码件,实现加固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四连接筋与第五连接筋,实现加强角码件的锚固;在施工误差较大,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间隙较大时,通过第二预设件补偿误差,解决了主体结构无法与墙体连接的问题,实现加强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支撑。该预制墙结构解决了图集做法中,墙板制作复杂,现场误差补救难,节点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筋与第一角码;所述第一角码的一夹角面镶嵌于所述墙体内,所述第一角码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第二预设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筋均设于所述墙体内;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角码靠近所述墙体的一夹角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件包括第一垫片、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与所述第三预设件连接;所述第一角码、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依次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件还包括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第一垫片与第一角码;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第一垫片与第一角码。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件包括第二角码与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角码镶嵌于所述主体结构内,所述第二角码的一夹角面朝向墙体,所述第二角码的另一夹角面朝向所述第二预设件;所述第三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与所述第二角码朝向所述第二预设件的夹角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筋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且与所述第二角码朝向第二预设件的夹角面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件还包括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三连接筋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且与所述第二角码朝向墙体的夹角面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且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角码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筋包括第三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连接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角码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角码件包括第三角码、第二垫片、第二螺母、第三垫片、第四连接块、第三螺母与第二螺栓;所述第三螺母与第四连接块连接且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所述第三角码一夹角面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角码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预制墙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垫片、第三角码、第四连接块并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筋的一端呈螺纹结构设置,所述第五连接筋呈螺纹结构设置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角码和所述第三垫片并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20.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2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剖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左剖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第一预设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第一预设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第一预设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7.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第三预设件的主视图;
28.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第三预设件的右视图;
29.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墙体;2-主体结构;3-第一预设组件;31-第一预设件;311-第一连接块;312-第一连接筋;313-第一角码;32-第二预设件;321-第一垫片;322-第三连接块;323-第二连接块;324-第一螺栓;325-第一螺母; 33-第三预设件;331-第二角码;332-第二连接筋;333-第三连接筋;4
‑ꢀ
第二预设组件;41-角码件;411-第三角码;412-第二垫片;413-第三螺母;42-第四连接筋;43-第五连接筋;44-第二螺母;45-第三垫片;46
‑ꢀ
第四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预制墙结构,包括墙体1、主体结构2、第一预设组件3、第二预设组件4;所述第一预设组件3包括第一预设件31、第二预设件32与第三预设件33;所述第一预设件31、第二预设件32与第三预设件3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预设件31的一端设于所述墙体1内;所述第三预设件33的一端设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所述第二预设组件4包括角码件41、第四连接筋42与第五连接筋43;所述角码件41的一夹角面与所述主体结构2连接,所述角码件41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预制墙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42设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所述第四连接筋42和第五连接筋43分别与所述角码件41连接。
37.上述预制墙结构,通过第一预设组件3设于墙体1和主体结构2内,第二预设组件4设于墙体1与主体结构2内,实现墙体1与主体结构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角码件41,实现加固墙体1与主体结构2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四连接筋42与第五连接筋43,实现加强角码件41的锚固;在施工误差较大,墙体1与主体结构2之间的间隙较大时,通过第二预设件32补偿误差,解决了主体结构2无法与墙体1连接的问题,实现加强墙体1与主体结构2之间的支撑。该预制墙结构解决了传统连接节点的牛腿结构占用建筑内部空间的问题。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组件3、主体结构2与第二预设组件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所述第一预设件31包括第一连接块311、第一连接筋312与第一角码313;所述第一角码313的一夹角面镶嵌于所述墙体1内,所述第一
角码313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第二预设件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311与所述第一连接筋312均设于所述墙体1内;所述第一连接块311与所述第一角码313靠近所述墙体1的一夹角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筋312与所述连接块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角码313,实现加固墙体1与主体结构2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筋312,实现加强第一角码313的锚固。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与图9所示,所述第二预设件32 包括第一垫片321、第二连接块323与第三连接块322;所述第三连接块 32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323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块322和所述第二连接块323均与所述第三预设件33连接;所述第一角码313、所述第一垫片32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23依次连接。如此,根据第一角码313与第二连接块323之间的间距,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垫片321,实现调整安装第二预设组件4后,第一角码313与第二连接块323之间的间隙误差。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与图9所示,所述第二预设件32 还包括第一螺栓324与第一螺母325,所述第一螺栓324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323、第一垫片321与第一角码313;所述第一螺栓324与所述第一螺母325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323、第一垫片321与第一角码313。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螺栓324,实现加固第二连接块323第一垫片321与第一角码313的连接。
42.具体地,所述第一角码313上设有长度为40~50mm的供第一螺栓324 穿过的第一条型孔。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条型孔,实现适应现场施工误差。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7与图8所示,所述第三预设件33 包括第二角码331与第二连接筋332;所述第二角码331镶嵌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所述第二角码331的一夹角面朝向墙体1,所述第二角码331 的另一夹角面朝向所述第二预设件32;所述第三连接块322与所述第二角码331朝向所述第二预设件32的夹角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筋332设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且与所述第二角码331朝向第二预设件32的夹角面连接;所述第三预设件33还包括第三连接筋333;所述第三连接筋333 设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且与所述第二角码331朝向墙体1的夹角面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二连接筋332与第三连接筋333,实现加强第二角码 331的锚固。
44.具体地,述第二连接筋332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且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角码33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筋333包括第三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连接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角码331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实现第二连接筋332与第三连接筋333弯曲插设于主体结构2内,实现加固第三预设件33的锚固。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角码件41包括第三角码411、第二垫片412、第二螺母44、第三垫片45、第四连接块46、第三螺母413与第二螺栓;所述第三螺母413与第四连接块46连接且设于所述主体结构2内;所述第三角码411一夹角面与第四连接块46连接,所述第三角码411的另一夹角面与所述预制墙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垫片412、第三角码411、第四连接块46并与所述第三螺母413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42与所述第四连接块46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筋43的一端呈螺纹结构设置,所述第五连接筋43呈螺纹结构设置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角码411和所述第三垫片45并与所述第二螺母44螺纹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三螺母413与第第二螺母44,减少了安装难度并
且避免了焊接的质量风险。
46.具体地,所述第三螺母413为长条螺,所述第三螺母4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母413的另一端设有封板;并通过点焊加固第三螺母413与封板的连接。
47.具体地,所述第三角码411与主体结构2连接的一夹角面上设有供第五连接筋43穿过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三角码411的另一夹角面上设有供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二条型孔;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二条型孔,实现适应现场施工误差。
48.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块323为槽钢。如此,通过设置有槽钢,加强第二预设件32整体的支撑和承重能力。
49.具体地,所述墙体1靠近所述主体结构2的一侧设有与第三角码411 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第五连接筋43穿过的第二圆孔;通过点焊加固固定板与第五连接筋43的连接。
50.工作原理:
51.在所述主体结构2上放线确定定位位置,并定位所述第二预设件32 的位置;根据定位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件32连接于所述第三预设件33 上。具体地,根据所述墙体1的布置图,在所述主体结构2上放线确定定位位置,并定位所述第一螺栓324的位置;根据定位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件32连接于所述第三预设件33上;
52.调校所述墙体1的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继而第一预设件31与第二预设件32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螺栓324穿过所述第一预设件31,并在第一螺栓324与第二连接块323之间进行点焊;对所述墙体1进行水平及竖向调校;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件31与所述第二预设件32之间的间隙,选用不同厚度的所述第一垫片321,将所述第一垫片321插入所述第一预设件31与所述第二预设件32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325与所述第一螺栓324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预设件31、第二预设件32与第三预设件33;
53.安装所述第三角码411;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垫片 412、第三角码411、第四连接块46并与所述第三螺母413螺纹连接;继而所述第五连接筋43呈螺纹结构设置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第三角码411和所述第三垫片45并与所述第二螺母44螺纹连接。
5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