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534发布日期:2021-09-15 09: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框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2.框架,建筑学概念名词,是由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用于帮助解决或者处理复杂的问题,框架具有约束性和支撑性,主要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承重骨架,桥梁构架或工程构筑物等机械结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门对框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需要安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安装比较困难,还有一些因为安装好,需要拆卸时,会发现即困难又非常浪费时间,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横柱,两个所述横柱之间放置有相对称的立柱,每个所述横柱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每个所述立柱的上表面和立柱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两个所述横柱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插口,每个所述立柱的上表面和立柱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五插口,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均放置有连接筒,每组所述连接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依次贯穿第五插口和第一插口并延伸第一空腔的内部,每组所述连接筒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穿口,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均放置有滑动板,每组所述滑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均贯穿第一穿口并延伸至第一空腔的内部,每个所述滑动板的外表面均通过第一销轴固定铰接有两个呈倾斜状的调节杆,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穿口,每个所述第二穿口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穿口的内部,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两个第二销轴固定铰接有相对称的第二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远离连接筒的一端均依次贯穿第一插口和第五插口并延伸至第二空腔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远离连接筒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三插口。
5.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合页固定铰接有保护壳,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四插口,每个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每个所述推板远离保护壳的一端均贯穿第四插口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滑槽,每个所述滑动板的左右两端均卡接在滑槽的内部。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每个所述连接筒靠近阻挡板的一侧面均与阻挡板靠近连接筒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均放置有第一把手,每个所述第一把手远离保护壳的一端均与推板靠近保护壳的一端固定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螺母槽的正面均放置有固定螺母,每个所述固定螺母靠近立柱的一端均延伸至螺母槽的内部,且螺母槽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横柱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每个所述立柱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和连接筒,可以带动滑动板在滑槽中进行移动,可以更好的使滑动板顺畅的进行移动,避免了滑动板无法移动或者在滑动时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通过滑动板,配合第一销轴,可以更好的使调节杆进行向外移动,避免了调节杆在移动时出现卡死的问题,通过调节杆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柱,可以更好的进入到第三插口,达到了无需太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固定的效果,起到了更好的安装,避免了安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13.该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通过设置推板,可以更好的推动第二连接柱,避免了无法拆卸的为题,通过推动第二连接柱,可以使第二连接柱离开第三插口,达到了需要拆卸时,更好的进行拆卸,避免了安装发生错误或者需要拆卸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柱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筒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横柱;2、立柱;3、连接筒;4、第二销轴;5、第一连接柱;6、固定螺母;7、第二连接柱;8、第一空腔;9、第二空腔;10、第二穿口;11、推板;12、第三把手;13、合页;14、第五插口;15、保护壳;16、第一把手;17、第四插口;18、第三插口;19、阻挡板;20、滑动板;21、第一穿口;22、第一插口;23、滑槽;24、第一销轴;25、调节杆;26、固定柱;27、螺母槽;28、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横柱1,两个横柱1之间放置有相对称的立柱2,每个横柱1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8,每个立柱2的上表面和立柱2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二空腔9,两个横柱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插口22,每个立柱2的上表面和立柱2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五插口14,每个第二空腔9的内部均放置有连接筒3,每组连接筒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依次贯穿第五插口14和第一插口22并延伸第一空腔8的内部,每组连接筒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穿口21,每个连接筒3的内部均放置有滑动板20,每组滑动板2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5,每个第
一连接柱5远离滑动板20的一端均贯穿第一穿口21并延伸至第一空腔8的内部,每个滑动板20的外表面均通过第一销轴24固定铰接有两个呈倾斜状的调节杆25,每个连接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穿口10,每个第二穿口10远离滑动板20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穿口10的内部,每个连接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两个第二销轴4固定铰接有相对称的第二连接柱7,每个第二连接柱7远离连接筒3的一端均依次贯穿第一插口22和第五插口14并延伸至第二空腔9的内部,每个第二连接柱7远离连接筒3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6,每个连接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三插口18。
23.每个连接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合页13固定铰接有保护壳15,每个连接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四插口17,每个保护壳15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11,每个推板11远离保护壳15的一端均贯穿第四插口17并延伸至连接筒3的内部。
24.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5和连接筒3,可以带动滑动板20在滑槽23中进行移动,可以更好的使滑动板20顺畅的进行移动,避免了滑动板20无法移动或者在滑动时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通过滑动板20,配合第一销轴24,可以更好的使调节杆25进行向外移动,避免了调节杆25在移动时出现卡死的问题,通过调节杆25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柱7,可以更好的进入到第三插口18,达到了无需太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固定的效果,起到了更好的安装,避免了安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设置推板11,可以更好的推动第二连接柱7,避免了无法拆卸的为题,通过推动第二连接柱7,可以使第二连接柱7离开第三插口18,达到了需要拆卸时,更好的进行拆卸,避免了安装发生错误或者需要拆卸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25.其中,每个所述连接筒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滑槽23,每个所述滑动板20的左右两端均卡接在滑槽23的内部,可以更好的使滑动板20进行移动。
26.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空腔9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挡板19,每个所述连接筒3靠近阻挡板19的一侧面均与阻挡板19靠近连接筒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可以更好的阻挡连接筒3,避免了连接筒3过多的移动。
27.其中,每个所述保护壳15的内部均放置有第一把手16,每个所述第一把手16远离保护壳15的一端均与推板11靠近保护壳15的一端固定连接,更好的推动推板11进行移动。
28.其中,:每个所述立柱2的正面均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螺母槽27,每个所述螺母槽27的正面均放置有固定螺母6,每个所述固定螺母6靠近立柱2的一端均延伸至螺母槽27的内部,且螺母槽27与固定螺母6螺纹连接,使横柱1和立柱2更好的固定。
29.其中,:每个所述横柱1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8,每个所述立柱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2,可以方便挪动。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当对横柱1与立柱2进行安装时,通过第一连接柱5和滑动板20向下移动,滑动板20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销轴24上的调节杆25,调节杆25向外带动第二连接柱7,第二连接柱7进入到第三插口18中,达到了横柱1对立柱2的固定,当需要对横柱1与立柱2拆卸时,我们只需通过第一把手16和推板11向立柱2的内部推去,推动第二连接柱7离开第三插口18,当第二连接柱7离开第三插口18时,我们便可把横柱1和立柱2进行分离了,起到了快速拆卸的作用,节约了工人们的时间。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