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2440发布日期:2021-10-12 17:0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拆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2.建筑物的支撑体系包括钢筋砼冠梁、腰梁、支撑梁、砼板,砼是混凝土的同义词,冠梁是设置在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腰梁是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点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
3.在常规的拆除方案中,支撑梁采用静力切割技术或静态爆破拆除技术。
4.采用静态爆破拆除技术,不仅需要在支撑梁底部做内支撑架,且静态爆破拆除后,清理碎石繁多,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工期长。如图1所示,采用静力切割技术拆除支撑梁,面临着支撑梁底部做内支撑架的问题,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造成工期长,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改进型的拆除装置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建筑物拆除消耗人力,效率低导致工期长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将支撑梁底部的内支撑架优化为拆撑吊装的支撑架,第一顶部连接杆的端部和第二顶部连接杆的端部连接,第一顶部连接杆和第二顶部连接杆的连结点与竖直杆上端连接,由第一底部连接杆和第二底部连接杆连接竖直杆的下端,在第一顶部连接杆或第二顶部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钢筋头,两个钢筋头之间形成用于悬挂钢丝绳的限位部,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待切割的支撑梁连接,免去了到下方放置普通支撑架的麻烦,配合静力切割技术,施工速度快,所需人力少,能够大大节省工期,降低了成本。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顶部连接杆、至少两个第二顶部连接杆、至少四个竖直杆、至少两个第一底部连接杆、至少两个第二底部连接杆和多个钢筋头;第一顶部连接杆的端部和第二顶部连接杆的端部连接,竖直杆的上端与第一顶部连接杆的端部连接,竖直杆垂直于第一顶部连接杆和第二顶部连接杆;竖直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底部连接杆的端部、第二底部连接杆的端部连接,竖直杆垂直于第一底部连接杆和第二底部连接杆,第一底部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底部连接杆的端部连接;钢筋头安装在第一顶部连接杆或第二顶部连接杆上,相邻两个钢筋头之间组成用于对钢丝绳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8.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竖直杆的下端,所述底座设置有连续的沟槽,所述沟槽用于适配竖直杆、第一底部连接杆和第二底部连接杆。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整体呈圆台形,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侧面为圆角过渡。
10.进一步的,竖直杆与第一底部连接杆、第二底部连接杆还连接有用于增强稳定性的斜撑。
11.进一步的,所述钢筋头两端还设有球形缓冲帽,所述缓冲帽表面为圆滑的球面。
12.优选的,第一顶部连接杆垂直于第二顶部连接杆。
13.优选的,第一顶部连接杆、第二顶部连接杆和竖直杆为工字钢,第一底部连接杆和第二底部连接杆为角钢。
14.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规格为20#a,所述角钢为等边角钢。
15.优选的,第一顶部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顶部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竖直杆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底部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底部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
16.优选的,钢筋头的数量为十六个。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将支撑梁底部的内支撑架优化为拆撑吊装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悬挂钢丝绳的限位部,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待切割的支撑梁连接,免去了到下方放置普通支撑架的麻烦,配合静力切割技术,施工速度快,所需人力少,能够大大节省工期,降低了成本。另外,第一顶部连接杆、第二顶部连接杆和竖直杆采用工字钢结构件,具有抗弯能力强、加工简便、残余应力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的优点;底座增大了竖直杆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使之更加平稳,底座的圆形及圆角过渡对人体更加安全,圆角过渡又可以使应力分布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安全系数;斜撑的使用构成了三角形稳定性结构,进而增强了支撑架的稳定性;钢筋头两端设置有圆滑的球面的缓冲帽,可以减轻意外碰触时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拆除支撑梁施工方案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布置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梁切割平面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底座的支撑架;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斜撑的支撑架;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帽的钢筋头。
27.图中:支撑架1;支撑梁3;钢丝绳4;吊装位5;切割位6;第一顶部连接杆10;第二顶部连接杆20;钢筋头21;缓冲帽22;竖直杆30;第一底部连接杆40;第二底部连接杆50;底座60;竖直杆放置位61;第一底部连接杆放置位62;第二底部连接杆放置位63;斜撑7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
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图,该工支撑架1包括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顶部连接杆10的端部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的端部连接,具体是以焊接形式或螺栓结构连接;第一顶部连接杆10或第二顶部连接杆20上以焊接形式安装有多组钢筋头21,每组钢筋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筋头21之间组成用于对钢丝绳4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31.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的连接处,向下设置有竖直杆30,竖直杆30垂直于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组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围合成平行四边形,优选为矩形,即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相互垂直,对应设置四个竖直杆30,第一顶部连接杆10、第二顶部连接杆20和竖直杆30优选为采用工字钢结构件,也可以是h型钢、c型钢、方管钢或其它种类,该工字钢具体规格为20#a,钢筋头21的数量为十六个。
33.采用工字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翼缘两表面相互平行使得连接、加工及安装简便;与一般型钢相比,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残余应力小;与砼结构相比,工字钢结构可增大6%的使用面积,而结构自重减轻,减少结构设计内力。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顶部连接杆10的长度为3200mm,第二顶部连接杆20的长度为6300mm,竖直杆30的长度为1800mm。
35.四个竖直杆30的底部连接有四根底部连接杆,分别为两个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两个第二底部连接杆50,以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第一底部连接杆40平行于第一顶部连接杆10,第二底部连接杆50平行于第二顶部连接杆20,即竖直杆30垂直于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第二底部连接杆50。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部连接杆40的长度为3000mm,第二底部连接杆50的长度为6300mm,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第二底部连接杆50采用角钢,优选为等边角钢,具体采用50mm x 50mm的等边角钢。
37.本实施例用于解释说明列举了一些部件的数量及一些参数,包括两个第一顶部连接杆10、两个第二顶部连接杆20、四个竖直杆30、两个第一底部连接杆40、两个第二底部连接杆50和十六个钢筋头21。可以看出,第一顶部连接杆10、第二顶部连接杆20、竖直杆30、第一底部连接杆40、第二底部连接杆50和钢筋头2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或扩展。
38.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底座的支撑架,为了使竖直杆30与支撑面接触更平稳,在竖直杆30底部还设置有底座60,即底座60安装在竖直杆30的下端,增大了竖直杆30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使之更加平稳。
39.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图,底座60整体呈圆台形,圆台内设置有连续的沟槽,分别为用于适配竖直杆30的竖直杆放置位61、用于适配第一底部连接杆40的第一底部连接杆放置位62和用于适配第二底部连接杆50的第二底部连接杆放置
位63。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部连接杆放置位62的宽度为50mm或略大,第二底部连接杆放置位63的宽度为50mm或略大,竖直杆放置位61尺寸为200mm x 100mm或略大。
41.原有的竖直杆30、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第二底部连接杆50均为棱角,由于棱角较为尖锐,对有体不够安全,不小心碰触时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采用底坐60将竖直杆30、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第二底部连接杆50的棱角转化为对外的圆形面,对人体更加安全。
42.进一步的,底座60的上表面与侧面为圆角过渡,不仅对人体安全,而且应力分布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安全系数。
43.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斜撑的支撑架,为进一步增强支撑架的稳定性,竖直杆30与第一底部连接杆40、第二底部连接杆50之间还连接有斜撑70,竖直杆30、第一底部连接杆40和斜撑70围合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竖直杆30、第二底部连接杆50和斜撑70围合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定、坚固和耐压的特点,进而增强了支撑架的稳定性。斜撑70可以采用角钢或钢筋,优选为等边角钢。
44.斜撑70与竖直杆30的连接点可以在竖直杆30的上端部,也可以在竖直杆30的中部,还可以在竖直杆30的上端部与中部之间,优选的,连接点在竖直杆30的上端部。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共设置有八条斜撑70,即每根竖直杆30分别连接有两条斜撑70。
46.显而易见,还可以更多的斜撑70,例如设置在第一顶部连接杆10和第二顶部连接杆20之间。
47.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帽的钢筋头,为了增强保护措施,防止钢筋头21两端截面对人体造成意外伤害,钢筋头21两端设置有缓冲帽22,缓冲帽22表面为圆滑的球面,可以减轻意外碰触时对人体的伤害。
48.使用方法:
49.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布置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梁切割平面图,支撑梁3结构采用分段(面积小的可一次切除)切除,一块支撑梁3分两段切除。施工时,预先采用钢丝绳4直拉支撑梁,具体是将钢丝绳4缠绕在吊装位5处,将钢丝绳4的另一端连接在由两个钢筋头21中间的限位部上,再利用绳锯机切割支撑梁3的切割位6处,切割完成后,采用塔吊将支撑梁3吊运出去。
50.施工顺序:分段定位

放置支撑架

钢丝绳直拉支撑梁

施工机械进场

切除支撑梁

现场清理,塔吊吊运

材料、机械转移

进入下一道区段施工。
51.实施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5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拆除用的支撑架,将支撑梁底部的内支撑架优化为拆撑吊装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悬挂钢丝绳的限位部,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待切割的支撑梁连接,免去了到下方放置普通支撑架的麻烦,配合静力切割技术,施工速度快,所需人力少,能够大大节省工期,降低了成本。第一顶部连接杆、第二顶部连接杆和竖直杆采用工字钢结构件,具有抗弯能力强、加工简便、残余应力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的优点;底座增大了竖直杆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使之更加平稳,底座的圆形及圆角过渡对人体更加安全,圆角过渡又可以使应力分布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安全系数;斜撑的使用构成了
三角形稳定性结构,进而增强了支撑架的稳定性;钢筋头两端设置有圆滑的球面的缓冲帽,可以减轻意外碰触时对人体的伤害。
5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