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324发布日期:2021-11-06 03:0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配式房屋凭借组装方便,工期短,易于运输、安装、拆迁,重复使用的特点彻底颠覆了传统房屋建造与不可循环的模式,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特殊用途。现有装配式房屋中龙骨与立柱的固定多采用焊接方式,不方便拆卸和重复利用;龙骨与围挡板之间通过打钉固定,重复利用钉孔影响美观,重复利用率低现场安装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该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能够方便龙骨与立柱之间的组装和拆卸,提高装置利用率,同时围挡板与龙骨无需打钉固定,现场卡接,安装效率高,重复利用无配件损耗。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包括龙骨,所述龙骨的一侧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龙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不少于两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设有档杆,所述档杆的下端与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口的形状为l型,所述插接口等距离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垂直且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不少于两个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螺栓或自攻钉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不少于两个螺栓孔,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立柱通过自攻钉或螺栓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与围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围挡板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竖板,所述横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均与所述横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插接口卡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均为c型,所述第一卡槽与另一个所述围挡板的所述第二卡槽卡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槽的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横板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13.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所述连接件、所述龙骨和所述围挡板均为钢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连接件将龙骨与立柱固定连接,解决了龙骨与立柱焊接连接不方便组装和拆卸的问题,提高龙骨和立柱的重复利用率;同时龙骨上设有与围挡板结构相配合的插接口,方便龙骨与围挡板的固定连接,无需打钉固定,现场卡接,安装效率高,重复利用无配件损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龙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龙骨使用方法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围挡板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

立柱、2

龙骨、201

第一支撑板、202

第二支撑板、203

插接口、204

档杆、205

弹簧、206

凹槽、3

连接件、301

第一支板、302

第二支板、303

螺栓孔、4

围挡板、401

第一卡槽、402

第一竖板、403

横板、404

第二竖板、405

第二卡槽、406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如图1

图6所示:
28.一种装配式围挡龙骨装置,包括龙骨2,龙骨2的一侧与立柱1固定连接,立柱1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3,如图6所示,连接件3包括第一支板301和第二支板302,第一支板301和第二支板302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一支板301与第二支撑板202固定连接,第一支板301上设有不少于两个螺栓孔303,第一支板301与第二支撑板202通过螺栓或自攻钉固定连接。第二支板302与立柱1固定连接,第二支板302上设有不少于两个螺栓孔303,第二支板302与立柱1通过自攻钉或螺栓固定连接。
29.将龙骨2与立柱1通过连接件3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将龙骨2和立柱1固定连接中存在的现场施工复杂,拆卸不方便,龙骨2和立柱1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若立柱1采用方形钢管,采用自攻钉将连接件3与立柱1固定连接,方便安装,若立柱1采用槽钢,则可通过螺栓将连接件3和立柱1固定连接,拆卸更加方便,重复利用不影响固定效果。
30.如图2

图4所示,龙骨2包括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02上设有不少于两个插接口203,插接口203内设有凹槽206,凹槽206内设有弹簧205,弹簧205的下端与凹槽206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205的上端设有档杆204,档杆204的下端与弹簧205的上端固定连接。插接口203的形状为l型,插接口203等距离分布在第二支撑板202上。
31.龙骨2上插接口203的数量根据所需围挡板4的数量来定,插接口203之间的距离根据围挡板4的宽度来定,现有技术中围挡板4需要打钉与龙骨2固定,不方便拆卸,重复利用钉孔影响美观,重复利用率低现场安装速度慢。插接口203设计为l型,而不是直型槽,保证围挡板4更牢固的卡接在龙骨2上。
32.龙骨2与围挡板4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围挡板4包括横板403,横板403的一侧设有第一竖板402,横板403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竖板404,第一竖板402和第二竖板404均与横板403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一竖板402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槽401,第二竖板404的下端设有第二卡槽405,第二卡槽405与插接口203卡紧连接。第一卡槽401和第二卡槽405的形状均为c型,第一卡槽401与另一个围挡板4的第二卡槽405卡紧连接。第一卡槽401的下端与第一竖板402固定连接,第二卡槽405的上端与第二竖板404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卡槽405的下端设有挡板406,挡板406与横板403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立柱1、连接件3、龙骨2和围挡板4均为钢板。
33.围板之间的卡接方式为第一个围挡板4的第一卡槽401卡入第二个围挡板4的第二卡槽405内,第一卡槽401与第二卡槽405的形状相同,为过盈配合,第二卡槽405与插接口203也是过盈配合。由于围挡板4为钢板制成,具有一定弹性,方便卡接又能保证卡紧效果,防止围挡板4松动脱落。
34.工作原理:
35.将连接件3的第二支板302通过螺栓或自攻钉固定在立柱1上,将龙骨2放置在第一支板301的下面,通过螺栓或自攻钉将龙骨2和第一支板301固定连接。将第一个围挡板4的第二卡槽405卡入第一个插接口203内,将该围挡板4的第一卡槽401卡入第二个插接口203内,将第二个围挡板4的第二卡槽405卡入第二个插接口203内与第一个围挡板4的第一卡槽401卡紧固定,该第二卡槽405也与第二个插接口203卡紧固定,第二个围挡板4的第一卡槽401卡入第三个插接口203内,如此循环操作,需要多少个围挡板4就在龙骨2上固定多少个
围挡板4。
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连接件3将龙骨2与立柱1固定连接,解决了龙骨2与立柱1焊接连接不方便组装和拆卸的问题,提高龙骨2和立柱1的重复利用率;同时龙骨2上设有与围挡板4结构相配合的插接口203,方便龙骨2与围挡板4的固定连接,无需打钉固定,现场卡接,安装效率高,重复利用无配件损耗。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