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5626发布日期:2021-12-08 13:3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砂浆是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例如: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浆,也作沙浆,砂浆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砂浆的拌制一般用砂浆搅拌机,要求拌合均匀,在砂浆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上料装置。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22275457.4中公开了一种一种砂浆生产上料机构,包括底部车,所述底部车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杆,且四组支撑杆上端共同连接有进料框,所述底部车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增固连装置,所述底部车上端右部穿插连接有上料装置,所述进料框右端下部和上料装置左端下部共同固定安装有运输斜框,所述上料装置外表面中部穿插安装有支撑圆架,且支撑圆架下端和底部车上端共同连接在一起,占地面积小且上料位置灵活,设置上料装置配合使用伸缩投料装置,能够防止运输和投料时砂浆料的滑落,该装置存在上料角度无法调节,无法将出料口放置在工作装置的上方,不方便使用等问题。
4.因此,提出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管,所述上料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上料管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工作箱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住,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中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推杆,所述顶板的右侧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推杆,所述第二液压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相对一侧中部通过第二滚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顶块,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顶块,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相对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8.优选的,所述上料管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正上方,所述工作箱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住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壁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住的表面设置有齿牙。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齿牙,所述固定杆远离顶板的一端贯穿第一凹槽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腔右侧壁体的内部,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在前后两个固定住的正下方,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壁体与固定住的底部壁体相啮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块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二顶块设置在固定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顶块的顶部壁体与固定杆的底部壁体相贴合,所述第二顶块设置在固定住的正下方。
11.优选的,所述进料箱的内腔底部壁体设置有斜面,所述进料箱的内腔底部右侧低于左侧,所述第一滚轴贯穿工作箱的顶部壁体并延伸至上料管的内部,所述螺旋叶设置在上料管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推杆的位置位于上料管的正右侧,所述第一顶块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一顶块的顶部形状与上料管的壁体相贴合。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监理巡视记录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料箱与第一软管、上料管、的配合,可以将原料输送到上料管的内部,进而方便上料。
16.2、该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的工作箱与发动机、第一滚轴、螺旋叶、第二软管的配合,可以将进入上料管内部的原料从第二软管的位置输出,方便上料。
17.3、该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与第一顶杆、顶板、固定杆、固定住的配合,可以对工作箱与上料管的角度进行调节,进而调整上料的角度,方便上料。
18.4、该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三固定块与第二顶块的配合,可以对固定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防止固定住与固定杆在工作中出现脱轨的现象,起到防护的作用。
19.5、该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的二八与第二顶杆、第一固定块、第二滚轴、第二固定块、第一顶块的配合,可以使上料管倾斜上料时起到支撑稳固的作用,防止上料管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立体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液压推杆的立体图。
23.图中:1、底板;2、万向轮;3、第一凹槽;4、进料箱;5、第一软管;6、上料管;7、工作箱;8、发动机;9、第一滚轴;10、螺旋叶;11、第二软管;12、固定住;13、第二凹槽;14、顶板;15、第一顶杆;16、第一液压推杆;17、固定杆;18、第二液压推杆;19、第二顶杆;20、第一固定块;21、第二滚轴;22、第二固定块;23、第一顶块;24、第三固定块;25、第二顶块;26、支撑杆;27、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

3所示,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底板1的顶部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底板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4,进料箱4的内腔底部壁体设置有斜面,进料箱4的内腔底部右侧低于左侧,进料箱4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5,第一软管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管6,上料管6设置在第一凹槽3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的进料箱4与第一软管5、上料管6、的配合,可以将原料输送到上料管6的内部,进而方便上料,上料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7,工作箱7设置在第一凹槽3的内部,工作箱7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发动机8,发动机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9,第一滚轴9贯穿工作箱7的顶部壁体并延伸至上料管6的内部,第一滚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0,螺旋叶10设置在上料管6的内部,上料管6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11,通过设置的工作箱7与发动机8、第一滚轴9、螺旋叶10、第二软管11的配合,可以将进入上料管6内部的原料从第二软管11的位置输出,方便上料,工作箱7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住12,固定住1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3的内腔前后两侧壁体转动连接,固定住12的表面设置有齿牙,第一凹槽3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3,第二凹槽13的中部设置有顶板14,顶板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杆15,第一顶杆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推杆16,顶板14的右侧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顶部设置有齿牙,固定杆17远离顶板14的一端贯穿第一凹槽3并延伸至第一凹槽3内腔右侧壁体的内部,前后两个固定杆17对称设置在前后两个固定住12的正下方,固定杆17的顶部壁体与固定住12的底部壁体相啮合,通过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16与第一顶杆15、顶板14、固定杆17、固定住12的配合,可以对工作箱7与上料管6的角度进行调节,进而调整上料的角度,方便上料,底板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推杆18,第二液压推杆18的位置位于上料管6的正右侧,第二液压推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杆19,第二顶杆19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0,两个第一固定块20的相对一侧中部通过第二滚轴21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顶块23,第一顶块23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卡槽,第一顶块23的顶部形状与上料管6的壁体相贴合,通过设置的二八与第二顶杆19、第一固定块20、第二滚轴21、第二固定块22、第一顶块23的配合,可以使上料管6倾斜上料时起到支撑稳固的作用,防止上料管6左右晃动,第一凹槽3的内腔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4,第三固定块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顶块25,第二顶块25的顶部开设有半圆形卡槽,第二顶块25设置在固定杆17的正下方,第二顶块25的顶部壁体与固定杆17的底部壁体相贴合,第二顶块25设置在固定住12的正下方,通过设置的第三固定块24与第二顶块25的配合,可以对固定杆17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防止固定住12与固定杆17在工作中出现脱轨的现象,起到防护的作用,底板1的顶部左侧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6,两个支撑杆26的顶部相对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7。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砂浆生产用上料装置,使用时只需将原料倒入进料箱4的内部,启动发动机8带动第一滚轴9与螺旋叶10旋转,即可将进料箱4内部的原料从第二软管11的位置输出,当需要调节第二软管11的位置时,只需启动第一液压推杆16将第一顶杆15向左侧移动,从而带动顶板14向左侧移动,进而使顶板14向左侧移动,通过固定
杆17与固定住12相啮合,可以带动固定住12顺时针旋转,进而使上料管6的顶部向右侧倾斜,当角度合适后,只需启动第二液压推杆18将第二顶杆19向上移动,直至第一顶块23的顶部壁体与上料管6的壁体相贴合,即可对上料管6起到支撑的作用。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