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1116发布日期:2021-12-25 01: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护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行业内,需要通过支撑装置对建筑进行支撑用来辅助施工,当承重柱裸露在外部时,需要对承重柱进行相关的防护。
3.现有公告号为cn2071106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杆防撞防护系统,包括防撞护套、测距雷达、控制器和警报装置,防撞护套包括设置在电力杆底部的外套体和内套体,外套体内侧和内套体外侧均设有防护齿及齿槽,外套体和内套体的防护齿啮合连接,外套体和内套体中至少一个的齿槽为v型结构,所述测距雷达、警报装置和控制器均设置在电力杆上部,测距雷达和警报装置环状分布在电力杆表面并与控制器连接。
4.针对上述技术,发明人发现,当防护系统受到碰撞发生损坏时,使用者需要对防护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换操作,防护系统存在有维护更换较为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防护系统的维护更换过程更加简便,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柱,第一防护柱的一侧可拆式连接有第二防护柱,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面置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护盘,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可拆式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柱工作时,第一防护柱的两端与第二防护柱的两端相连接,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面相抵接,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相配合共同对承重柱进行防护操作,当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或防护盘发生损坏时,通过将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拆卸分离便于对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进行分部维修更换操作,进而使防护系统的维护更换过程更加简便。
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柱靠近第二防护柱的端边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安装块,第二防护柱靠近第一防护柱的端边上开设有与安装块滑动连接的安装槽,安装槽与安装块沿安装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拆卸分离开时,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防护柱,使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相对移动,此时安装块与安装槽相对滑动,当安装块与安装槽滑动分离时,实现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拆卸分离操作。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槽底沿水平方向固设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上固设有定位块,第二防护柱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卡接槽,定位块与卡接槽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
时,定位弹簧恢复正常状态将定位块从定位槽内弹出置于卡接槽内,卡接槽将定位块卡接在所需位置上,使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
13.可选的,所述定位块远离第一防护柱的端面上开设有导向坡,第二防护柱靠近导向坡的位置上开设有倒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相对移动时,倒角与导向坡相对移动,进而使定位块与定位槽的相对移位过程更加顺畅,便于定位块能更好地移动进入卡接槽内。
15.可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移位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部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移位槽,移位杆与移位槽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分离时,沿移位槽方向滑动移位杆,使移位杆带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与卡接槽滑动分离后,便于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移动分离开来。
17.可选的,所述防护盘底端的两侧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防护盘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固设有宽度大于连接块的限位块,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上端部靠近限位块的位置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限位块滑动连接的连接槽,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槽相连通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与连接块、限位块相适配,连接块、限位块与限位槽沿防护盘的周向滑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盘沿竖直方向滑动置于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上,此时限位块与连接块沿竖直方向移动置于连接槽内,沿防护盘的周向转动防护盘使连接块和限位块均滑动置于限位槽内,限位槽将限位块与连接块卡接在所需位置上,实现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之间的稳定连接关系。
19.可选的,所述防护盘的上端面的两侧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锁紧螺栓,一个锁紧螺栓的底端与第一防护柱螺纹连接,另一个锁紧螺栓的底端与第二防护柱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防护盘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将锁紧螺栓旋转穿过防护盘,使两个锁紧螺栓分别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螺纹连接,进而使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外壁上均固设有多个缓冲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对承重柱进行保护操作时,缓冲垫对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进行缓冲防护操作,使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不易受损。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承重柱工作时,第一防护柱的两端与第二防护柱的两端相连接,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的上端面相抵接,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相配合共同对承重柱进行防护操作,当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或防护盘发生损坏时,通过将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拆卸分离便于对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与防护盘进行分部维修更换操作,进而使防护系统的维护更换过程更加简便。
25.2.当需要将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拆卸分离开时,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防护柱,使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相对移动,此时安装块与安装槽相对滑动,当安装块与安装槽滑动分离时,实现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的拆卸分离操作。
26.3.将防护盘沿竖直方向滑动置于第一防护柱与第二防护柱上,此时限位块与连接块沿竖直方向移动置于连接槽内,沿防护盘的周向转动防护盘使连接块和限位块均滑动置于限位槽内,限位槽将限位块与连接块卡接在所需位置上,实现防护盘与第一防护柱、第二防护柱之间的稳定连接关系。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块和限位块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槽和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槽和定位弹簧的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坡和移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防护柱;2、第二防护柱;3、防护盘;4、安装块;5、安装槽;6、定位槽;7、定位弹簧;8、定位块;9、卡接槽;10、导向坡;11、倒角;12、移位杆;13、移位槽;14、连接块;15、限位块;16、连接槽;17、限位槽;18、锁紧螺栓;19、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参照图1,包括第一防护柱1,第一防护柱1的一侧可拆式连接有第二防护柱2,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呈圆柱形状的防护盘3,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可拆式连接。当承重柱工作时,第一防护柱1的两端与第二防护柱2的两端相连接,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的上端面相抵接,此时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与防护盘3相配合共同对承重柱进行防护操作。当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或防护盘3发生损坏时,使用者将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与防护盘3拆卸分离,便于使用者对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与防护盘3进行分部维修更换操作。
35.参照图1,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横截面均呈扇形状,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上端面置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内壁与外壁均呈圆柱形状。当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对承重柱起防护作用时,圆柱形状的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外壁使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不易对路过的行人造成伤害。
36.参照图1,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外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固设有多个缓冲垫19,相邻缓冲垫19之间的间距相同。当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对承重柱进行保护操作时,缓冲垫19置于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外侧对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进行缓冲防护操作,当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受到撞击时,缓冲垫19使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不易受损。
37.参照图2和图3,防护盘3底端的两侧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连接块14,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上端部靠近连接块14的位置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连接块14活动连接的连接槽16,连接块14与连接槽16沿竖直方向活动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将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相分离时,使用者移动防护盘3使防护盘3沿竖直方向移动,此时连接块14沿竖直方向移出连接槽16,实现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的分离操作。
38.参照图2和图3,连接块14远离防护盘3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固设有宽度大于连接块14的限位块15,限位块15与连接槽16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上端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槽16相连通的限位槽17,限位槽17的形状与连接块14、限位块15相适配,连接块14、限位块15与限位槽17沿防护盘3的周向滑动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将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连接起来时,使用者将防护盘3沿竖直方向滑动置于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上,此时限位块15与连接块14沿竖直方向移动置于连接槽16内,使用者再沿防护盘3的周向转动防护盘3使连接块14和限位块15均滑动置于限位槽17内,限位槽17将限位块15与连接块14卡接在所需位置上,实现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之间的稳定连接关系。
39.参照图2和图3,防护盘3的上端面的两侧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锁紧螺栓18,锁紧螺栓18位于防护盘3靠近连接块14的端部,其中一个锁紧螺栓18的底端与第一防护柱1螺纹连接,另一个锁紧螺栓18的底端与第二防护柱2螺纹连接。当使用者使连接块14和限位块15滑动置于限位槽17内后,防护盘3移动至所需位置上,此时使用者转动锁紧螺栓18使锁紧螺栓18旋转穿过防护盘3,进而使两个锁紧螺栓18分别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螺纹连接,使防护盘3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40.参照图3和图4,第一防护柱1靠近第二防护柱2的端边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垂直于第一防护柱1端边的安装块4,第二防护柱2靠近第一防护柱1的端边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安装块4滑动连接的安装槽5,安装槽5与安装块4沿安装槽5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拆卸分离开时,使用者沿安装块4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防护柱1,使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相对移动,此时安装块4与安装槽5沿安装槽5的深度方向相对滑动,当安装块4与安装槽5滑动分离时,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相互分离。
41.参照图4和图5,安装块4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定位槽6,定位槽6与安装块4的侧壁相互垂直,定位槽6槽底沿水平方向固设有定位弹簧7,定位弹簧7上固设有定位块8,第二防护柱2上开设有与安装槽5相连通的卡接槽9,定位块8与卡接槽9滑动连接,当定位块8的端部置于卡接槽9内时,定位弹簧7处于正常状态。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连接起来时,使用者移动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使其相对移动,此时定位块8置于定位槽6内,定位弹簧7被压缩,当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定位弹簧7恢复正常状态将定位块8从定位槽6内弹出置于卡接槽9内,卡接槽9将定位块8卡接在所需位置上,使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
42.参照图4和图5,定位块8远离第一防护柱1的端面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坡10,定位块8靠近第一防护柱1的端部宽于定位块8远离第一防护柱1的端部,第二防护柱2靠近导向坡10的位置上开设有倒角11,倒角11的倾斜方向与导向坡10的倾斜方向相同。当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相对移动时,安装槽5与安装块4滑动连接,此时倒角11与导向坡10相对移动,倒角11沿导向坡10的倾斜方向移动将定位块8抵至定位槽6内,进而使定位块8与定位槽6的相对移位过程更加顺畅,便于定位块8能更好地移动进入卡接槽9内。
43.参照图4和图5,定位块8的上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移位杆12,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的上端部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移位槽13,移位杆12与移位槽13沿安装块4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分离时,使用者沿安装块4的宽度方向滑动移位杆12,使移位杆12带动定位块8向移位槽13内移动,定位块8与卡接槽9滑
动分离后,使用者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防护栏,便于将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移动分离开来。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稳固的防撞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或防护盘3发生损坏时,使用者将锁紧螺栓18从防护盘3上旋转取下,再沿防护盘3周向转动防护盘3,使连接块14与限位块15从限位槽17内转动出来,再沿竖直方向移动防护盘3将防护盘3从第一防护柱1、第二防护柱2上取下。使用者沿安装块4的宽度方向滑动移位杆12,使移位杆12带动定位块8向移位槽13内移动,定位块8与卡接槽9滑动分离后,使用者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防护栏,使安装块4与安装槽5相分离,进而将第一防护柱1与第二防护柱2移动分离开来。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