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4073发布日期:2022-01-29 13:2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


背景技术:

2.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
3.在建筑当中通常会通过多个砖的堆砌,搭配粘接剂的粘接来制作墙体,因而砖的性质直接会影响到建筑整体的性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各类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隔音性能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若建筑整体的隔音性能较差,不仅使得人们的隐私受到影响,还会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休息过程。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强砖体整体隔音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包括若干砖体,所述砖体内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所述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增大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相互远离一侧的响度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的共同作用,实现对传递到砖体上的噪音的层层吸收,确保砖体整体隔音性能的稳定,进而增强墙体整体隔音性能的稳定,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提高住户的住宅体验。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均包括刚性层以及与刚性层固定连接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增大砖体位于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相互远离一侧的振幅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性层实现对弹性层的稳定支撑,确保弹性层所处的状态更加稳定,确保弹性层整体功能的稳定,利用弹性层具有的弹性实现对振动的吸收和抵消作用,进而减小传递至内侧的噪音响度,增强结构整体的隔音性能。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的弹性层均朝向相同方向,所述弹性层远离刚性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四棱锥状的若干吸音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邻吸音块之间围设的开口朝向远离弹性层一侧的扩口槽,实现对传递至弹性层处的噪音的吸收和抵消,进而确保结构整体隔音性能的稳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设置为秸秆层,沿所述中间层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消音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秸秆层具有的保温和隔音性能好的特点来增强砖体整体的隔音和保温性能,秸秆层的设置实现对秸秆的废物利用,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资源,
更加地节能环保,消音孔的开设使得传递至秸秆层处的噪音可以进入到消音孔内,利用设置的消音孔来进一步增强结构整体的隔音性能。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内填充有抑菌材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抑菌材料来实现对中间层内微生物滋生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少微生物对于中间层的降解,进而增强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砖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砖体的若干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可拆卸连接有贯穿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的限位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通过砖体上开设的插接孔穿入到砖体内,通过限位杆与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的相互插接,实现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与砖体的相对固定。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内埋设有套设在限位杆外侧的加强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环实现对中间层强度的加强,确保限位杆与加强环插接过程的稳定,进而确保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上开设有供中间层放入的通槽,所述砖体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供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穿入的放置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槽的开设实现对中间层的放置,放置槽的开设实现对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的放置,确保砖体整体消音功能的稳定,进而确保墙体消音功能的稳定。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通过设置的第一消音层、中间层和第二消音层的共同作用,实现对传递到砖体上的噪音的层层吸收,确保砖体整体隔音性能的稳定,进而增强墙体整体隔音性能的稳定,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提高住户的住宅体验。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砖体的爆炸图;
2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8.图中:1、砖体;2、第一消音层;3、中间层;4、第二消音层;5、刚性层;6、弹性层;7、吸音块;8、消音孔;9、插接孔;10、限位杆;11、加强环;12、通槽;13、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0.一种绿色建筑用环保生态墙,如图1-图3所示,包括若干砖体1,砖体1内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增大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相互远离一侧的响度差,利用设置的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实现对传递至砖体1上噪音的逐级削减,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隔音性能,砖体1上开设有供中间层3放入的通槽12,开设的通槽12来确保中间层3的隔音性能可以更好地作用到砖体1上,砖体1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供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穿入
的放置槽13,放置槽13的开设确保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与砖体1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进而确保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消音的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
3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均包括刚性层5以及与刚性层5固定连接的弹性层6,设置的刚性层5实现对弹性层6的稳定支撑,确保弹性层6整体结构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进而确保弹性层6隔音性能的稳定,弹性层6增大砖体1位于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相互远离一侧的振幅差,第一消音层2和第二消音层4的弹性层6均朝向相同方向,弹性层6远离刚性层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四棱锥状的若干吸音块7,弹性层6和吸音块7的材质均设置为弹性橡胶,利用弹性橡胶具有的弹性实现对噪音振动的吸收和抵消,确保弹性层6降噪功能的实现,利用四棱锥状的吸音块7来围设成开口朝向远离弹性层6一侧的若干扩口槽,通过扩口槽实现对噪音的稳定收集,同时利用逐渐缩小的孔径实现对噪音的稳定抵消。
32.如图2-图4所示,中间层3设置为秸秆层,将中间层3设置为秸秆层,一方面实现对秸秆的废物利用,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材料,更加地绿色环保,另一方面利用秸秆层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来增强砖体1整体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进一步增强墙体整体的保温和隔热能力,沿中间层3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消音孔8,设置的消音孔8进一步增强中间层3整体的消音性能,中间层3内填充有抑菌材料,抑菌材料设置为纳米铜粉,利用纳米铜粉中游离的铜离子实现对微生物滋生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小微生物滋生对于中间层3的降解,进而延长结构整体的使用寿命,中间层3内埋设有套设在限位杆10外侧的加强环11,利用加强环11自身具有的强度实现对中间层3整体强度的增强,进而确保中间层3与砖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变得更加稳定。
33.如图2-图4所示,沿砖体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砖体1的若干插接孔9,插接孔9内可拆卸连接有贯穿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的限位杆10,限位杆10通过开设的插接孔9穿入到砖体1的内部,通过限位杆10与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的相互插接实现对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滑动的限制,进而实现第一消音层2、中间层3和第二消音层4与砖体1的固定连接。
34.工作原理:传递至砖体1上的噪音传递到吸音块7处,在吸音块7围设的扩口槽的作用下实现对噪音的稳定收集,同时在孔径逐渐缩小的扩口槽的作用下实现对噪音响度的逐渐降低,同时利用弹性层6以及吸音块7具有的弹性实现对噪音振动的吸收,实现对噪音响度的降低,噪音继续在砖体1上传递,传递至中间层3处,在中间层3自身的材质以及中间层3上开设的消音孔8的作用下,实现对噪音响度的进一步降低,在第二消音层4进一步的作用下实现对噪音响度的进一步降低,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