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4518发布日期:2022-01-15 10:2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纤维添加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土木工程材料,但同时也是典型的准脆性材料,脆性大是混凝土的固有缺点,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引起结构失效与耐久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传统的混凝土在抗渗、抗冻、抗冲击和抗高温方面也有所欠缺。传统混凝土一般采用普通材料进行混合加工,韧性较差,因此现有建筑施工多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因纤维素纤维本身具有的特性,如天然的亲水性,卓越的握裹力,巨大的纤维比表面积,及较高的韧性和强度等,加入混凝土中后,水的浸泡和外力作用下,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细小纤维,纤维在混凝土中呈三维立体分布,可有效的降低微裂尖端的应力集中,可有效阻止混凝土塑性收缩,干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裂缝的发生,降低了混凝土的泌水性,减少了混凝土的泌水通道;在高温环境中,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上升到165℃以上时,纤维熔化,形成内部连通的孔道以供强高压蒸气从混凝土内部逃逸,所以可有效的避免火灾环境下的爆裂,而传统混凝土在生产时,利用80%的水先搅拌混凝土,再将纤维材料直接投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再补充剩余的20%的水,这样往往造成纤维搅拌不均匀,结团现象严重,导致生产的混凝土韧性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利用纤维料桶预先将纤维和水搅拌,避免干燥纤维直接进入混凝土搅拌机的结团现象,且纤维和水在纤维料桶中预混合阻力小,再注入混凝土搅拌机后混合阻力小、快捷、效率高,提高了纤维搅拌均匀度,纤维混凝土性能有保证,便于推广使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纤维料桶,纤维料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位于纤维料桶内的管段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进水管位于纤维料桶内的一端设置有网片,进水管位于纤维料桶外的管段上安装有电磁阀,进水管位于纤维料桶外的一端与进水泵连接,出水管通过添料管给混凝土搅拌机的进料槽中添加纤维混凝土所需的纤维和剩余水,出水管和添料管之间通过出水泵连接,纤维料桶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端固定连接有伸入至纤维料桶内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5.上述的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行走轮为自锁式行走轮。
6.上述的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搅拌机内盛放有混凝土和初始水,所述初始水的水量与所述剩余水的水量之和为纤维混凝土所需水的总量。
7.上述的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
集成有控制器,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进水泵和出水泵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8.上述的一种纤维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料桶的顶部为纤维料桶顶板,所述纤维料桶顶板与纤维料桶可拆卸连接。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行走轮的车体盛放纤维料桶、进水泵和出水泵,便于纤维添加装置的移动灵活,便于推广使用。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纤维料桶盛放纤维混凝土所需的纤维和剩余水,具体使用时,在混凝土搅拌机内盛放有混凝土和初始水先搅拌混凝土,同时利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实现搅拌叶片对纤维和剩余水的搅拌,纤维料桶预先将纤维和水搅拌,避免干燥纤维直接进入混凝土搅拌机的结团现象,且纤维和水在纤维料桶中预混合阻力小,再注入混凝土搅拌机后混合阻力小、快捷、效率高,提高了纤维搅拌均匀度,纤维混凝土性能有保证,使用效果好。
12.3、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在进水管上安装流量传感器,检测剩余水的水量,精准可靠,进水管位于纤维料桶内的一端设置有网片,避免纤维进入进水管。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利用纤维料桶预先将纤维和水搅拌,避免干燥纤维直接进入混凝土搅拌机的结团现象,且纤维和水在纤维料桶中预混合阻力小,再注入混凝土搅拌机后混合阻力小、快捷、效率高,提高了纤维搅拌均匀度,纤维混凝土性能有保证,便于推广使用。
1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混凝土搅拌机;
ꢀꢀꢀꢀꢀꢀ
2—进料槽;
ꢀꢀꢀꢀꢀꢀꢀꢀꢀꢀꢀꢀ
3—车体;
18.4—行走轮;
ꢀꢀꢀꢀꢀꢀꢀꢀꢀꢀꢀꢀ
5—纤维料桶;
ꢀꢀꢀꢀꢀꢀꢀꢀꢀꢀ
6—电机;
19.7—转动杆;
ꢀꢀꢀꢀꢀꢀꢀꢀꢀꢀꢀꢀ
8—搅拌叶片;
ꢀꢀꢀꢀꢀꢀꢀꢀꢀꢀ
9—进水管;
20.10—电磁阀;
ꢀꢀꢀꢀꢀꢀꢀꢀꢀꢀꢀ
11—流量传感器;
ꢀꢀꢀꢀꢀꢀꢀ
12—网片;
21.13—出水管;
ꢀꢀꢀꢀꢀꢀꢀꢀꢀꢀꢀ
14—出水泵;
ꢀꢀꢀꢀꢀꢀꢀꢀꢀꢀꢀ
15—添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3和设置在车体3上的纤维料桶5,纤维料桶5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3,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内的管段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11,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内的一端设置有网片12,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外的管段上安装有电磁阀10,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外的一端与进水泵连接,出水管13通过添料管15给混凝土搅拌机1的进料槽2中添加纤维混凝土所需的纤维和剩余水,出水管13和添料管15之间通过出水泵14连接,纤维料桶5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转动端固定连接有伸入至纤维料桶5内的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8。
2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带有行走轮4的车体3盛放纤维料桶5、进水泵和出水泵
14,便于纤维添加装置的移动灵活;通过设置纤维料桶5盛放纤维混凝土所需的纤维和剩余水,具体使用时,在混凝土搅拌机1内盛放有混凝土和初始水先搅拌混凝土,同时利用电机6带动转动杆7转动,进而实现搅拌叶片8对纤维和剩余水的搅拌,纤维料桶5预先将纤维和水搅拌,避免干燥纤维直接进入混凝土搅拌机1的结团现象,且纤维和水在纤维料桶中预混合阻力小,再注入混凝土搅拌机后混合阻力小、快捷、效率高,提高了纤维搅拌均匀度,纤维混凝土性能有保证,在进水管9上安装流量传感器11,检测剩余水的水量,精准可靠,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内的一端设置有网片12,避免纤维进入进水管9,使用效果好。
24.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3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4,行走轮4为自锁式行走轮。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搅拌机1内盛放有混凝土和初始水,所述初始水的水量与所述剩余水的水量之和为纤维混凝土所需水的总量。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3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有控制器,流量传感器11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10、进水泵和出水泵14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27.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采用stc系列的单片机。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料桶5的顶部为纤维料桶顶板,所述纤维料桶顶板与纤维料桶5可拆卸连接。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混凝土搅拌机1内先盛放有混凝土和初始水先搅拌混凝土,初始水的水量为总水量的80%,再打开纤维料桶顶板,将所需的纤维放入纤维料桶5,将纤维料桶顶板与纤维料桶5连接牢固,其中,电机6、转动杆7和搅拌叶片8与纤维料桶顶板连接为一体;开启电磁阀10和进水泵向纤维料桶5内注水,利用流量传感器11检测纤维料桶5内注水量,当流量传感器11检测纤维料桶5内注水量为总水量的20%后关闭进水泵,利用电机6带动转动杆7转动,进而实现搅拌叶片8对纤维和剩余水的搅拌,纤维料桶5预先将纤维和水搅拌,避免干燥纤维直接进入混凝土搅拌机1的结团现象,且纤维和水在纤维料桶中预混合阻力小,再注入混凝土搅拌机后混合阻力小、快捷、效率高,进水管9位于纤维料桶5内的一端设置的网片12,避免纤维进入进水管9,当纤维搅拌均匀后,开启出水泵14,出水管13通过添料管15给混凝土搅拌机1的进料槽2中添加纤维混凝土所需的纤维和剩余水,提高了纤维搅拌均匀度,纤维混凝土性能有保证。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