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2759发布日期:2022-01-08 00:3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混合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teel beam,简称rcs组合框架结构)兼备传统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点,因而在工程应用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它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节约钢材,增加建筑物刚度的特点,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结构跨度、增大结构延性的特点。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两者之间能够可靠传力,合理的结构形式至关重要。
3.对于rcs组合框架结构而言,由于节点是传递荷载的重要部位,一旦节点在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建筑物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目前,现有rcs组合框架结构中应用较多的梁柱连接节点为现场焊接连接节点,现场安装中焊接工作量很大;且焊接质量存在的隐患,构件上因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会影响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工程的整体质量。
4.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中,对于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该梁柱节点传力合理,梁柱节点及预制柱均独立预制,无需现场焊接,运输方便,且装配简单。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柱和设置于所述预制柱顶部的预制梁柱节点,所述预制梁柱节点包括箍板、贯穿钢梁和加劲肋,所述箍板为上下敞口的柱状结构,所述箍板的柱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贯穿钢梁穿过的开口,所述加劲肋设于所述贯穿钢梁的翼板与所述箍板的内壁之间;所述预制柱的顶部预埋有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箍板内部的预留钢筋,所述预制柱与所述箍板外壁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贯穿钢梁呈十字型,包括第一钢梁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梁两侧的两个第二钢梁,所述第一钢梁贯穿所述箍板且所述箍板位于所述第一钢梁的中部,每所述第二钢梁的一端均穿过所述箍板的相应柱壁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梁,另一端均伸出所述箍板。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贯穿钢梁呈t型,包括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所述第一钢梁贯穿所述箍板且所述箍板位于所述第一钢梁的中部,所述第二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箍板的柱壁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梁,另一端伸出所述箍板。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梁、所述第二钢梁的翼板上均开设有供部分所述预留钢筋穿过的过筋孔。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均为h型钢。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梁的腹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钢梁的腹板的伸出端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梁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垂直其腹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钢梁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垂直其腹板的第二支撑板。
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箍板由承压钢板围合形成。
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在施工时,先安装好预制柱,然后将预制梁柱节点整体吊装至预制柱的上方,并使预制柱的预留钢筋穿过箍板,然后采用紧固件和限位板将箍板和预制柱连接在一起,这样预制梁柱节点及预制柱均独立预制,无需现场焊接,运输方便,且装配简单;由于预制梁柱节点包括箍板、贯穿钢梁和加劲肋,保证了梁的贯通,使得该梁柱节点传力合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该梁柱节点传力合理,梁柱节点及预制柱均独立预制,无需现场焊接,运输方便,且装配简单。
16.由于贯穿钢梁呈十字型或t型,这样可以根据预制梁柱节点连接的框架梁的数量,合理选择贯穿钢梁的结构。
17.由于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的翼板上均开设有过筋孔,从而避让预留钢筋,方便装配。
18.由于第一钢梁的腹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钢梁的腹板的伸出端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这样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方便了与框架梁的连接。
19.由于第一钢梁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钢梁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第二支撑板,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提高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的强度。
20.由于箍板由承压钢板围合形成,这样采用承压钢板作为浇筑模板,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预制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贯穿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箍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加劲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预制柱;11、预留钢筋;2、预制梁柱节点;21、箍板;211、开口;22、贯穿钢梁;221、第一钢梁;222、第二钢梁;223、过筋孔;224、第一连接孔;225、第二连接孔;226、第一支撑板;227、第二支撑板;23、加劲肋;3、限位板;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1.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柱1和设置于预制柱1顶部的预制梁柱节点2,预制梁柱节点2包括箍板21、贯穿钢梁22和加劲肋23,箍板21为上下敞口的柱状结构,箍板21的柱壁上开设有供贯穿钢梁22穿过的开口211,加劲肋23设于贯穿钢梁22的翼板与箍板21的内壁之间,加劲肋2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预制柱1的顶部预埋有沿上下方向穿过箍板21内部的预留钢筋11,预制柱1与箍板21外壁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紧固件优选为螺栓4。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贯穿钢梁22呈十字型,包括第一钢梁221和分别位于第一钢梁221两侧的两个第二钢梁222,第一钢梁221贯穿箍板21且箍板21位于第一钢梁221的中部,每个第二钢梁222的一端均穿过箍板21的相应柱壁并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梁221,具体地,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另一端均伸出箍板21。
33.当然,根据预制梁柱节点2连接的框架梁(图中未示出)的数量,贯穿钢梁还可以呈t型(图中未示出),可参考图3中去掉一个第二钢梁222,这样贯穿钢梁包括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第一钢梁贯穿箍板且箍板位于第一钢梁的中部,第二钢梁的一端穿过箍板的柱壁并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梁,另一端伸出箍板。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钢梁221、第二钢梁222的翼板上均开设有供部分预留钢筋穿过的过筋孔223,从而避让预留钢筋11。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钢梁221和第二钢梁222均为h型钢。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第一钢梁221和第二钢梁222还可以采用工字钢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与框架梁的连接,第一钢梁221的腹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24,第二钢梁222的腹板的伸出端均开设有第二连
接孔225。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钢梁221和第二钢梁222的强度,第一钢梁221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垂直其腹板的第一支撑板226;第二钢梁222的上、下翼板之间还设有垂直其腹板的第二支撑板227。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箍板21由承压钢板围合形成,这样采用承压钢板作为浇筑模板,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施工成本。
39.提前预制好预制柱1和预制梁柱节点2,其中,预制梁柱节点2的箍板21、贯穿钢梁22和加劲肋23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施工时,先安装好预制柱1,然后将预制梁柱节点2整体吊装至预制柱1的上方,并使预制柱1的预留钢筋11穿过箍板21,然后采用螺栓4和限位板3将箍板21和预制柱1连接在一起,这样预制梁柱节点2及预制柱1均独立预制,无需现场焊接,运输方便,且装配简单;由于预制梁柱节点2包括箍板21、贯穿钢梁22和加劲肋23,保证了梁的贯通,使得该梁柱节点传力合理。
4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柱节点与预制柱连接结构,该梁柱节点传力合理,梁柱节点及预制柱均独立预制,无需现场焊接,运输方便,且装配简单。
4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