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及其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710发布日期:2022-11-03 01:1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厂房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及其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2.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餐厨处理厂、生物质处理厂等异味泄露一直严重影响项目运营,给厂区的运营人员带来了诸多生理心理影响。垃圾储池是一类常见的储存腐蚀性介质的储池,也是以上厂房中常见的建筑物,因使用要求及结构体系上的综合考虑,通常卸料门侧上方墙体(池壁其他墙体为承受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常见做法为以下两种:
3.做法一:墙体采用砌块墙,要求灰缝要饱满,墙内侧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再涂刷环氧树脂封面,墙体外侧用水泥砂浆抹平,最后粉刷。此种做法的缺点:由于此范围墙体为高空作业及现今施工工人砌筑技术参差不齐,多数情况下灰缝难以饱满,砂浆难以抹平,造成墙体存在细小的缝隙,造成异味泄露。
4.做法二:采用与其余池等厚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作为分隔墙。此种做法的缺点:墙体需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增大了结构刚度,且因其下方需要连续开大洞存在转换梁体系,增加了设计难度,且墙体较厚,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用量,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及其结构体系,要解决垃圾储池卸料门侧上方墙体采用砌块墙存在灰缝难以饱满,砂浆难以抹平,墙体存在细小的缝隙,造成异味泄露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墙体采用与其余池等厚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增大了结构刚度,增加了设计难度,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用量,经济性差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由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包括内侧钢筋网片、外侧钢筋网片和墙体混凝土,所述墙体的外侧表面沿竖向开有通长的一组减刚度纵向槽,所述减刚度纵向槽沿横向平行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减刚度纵向槽内填塞有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的外侧表面与墙体的外侧表面平齐,所述外侧钢筋网片在减刚度纵向槽的周围断开并朝向内侧弯折,每道减刚度纵向槽两侧断开的外侧钢筋网片在减刚度纵向槽的内侧通过水平附加筋搭接连接。
8.所述内侧钢筋网片包括内侧水平筋和内侧竖向筋,所述外侧钢筋网片包括外侧水平筋、外侧竖向筋和弯头钢筋,所述外侧水平筋在减刚度纵向槽的两侧断开并朝向内侧弯折形成弯头钢筋,所述弯头钢筋相对墙体外侧表面的埋入深度超出减刚度纵向槽的槽底,所述水平附加筋位于减刚度纵向槽的内侧并且水平附加筋的两端分别拉接在两侧的弯头钢筋上。
9.所述减刚度纵向槽的槽深不超过内侧钢筋网片与墙体外侧表面的距离,并且水平附加筋与减刚度纵向槽的槽底位置的净距满足水平附加筋的保护层厚度,弯头钢筋与减刚度纵向槽的槽侧位置的净距满足弯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10.所述柔性材料为软木条、橡胶条或软质发泡材料。
11.还包括墙体两侧的柱体,所述内侧钢筋网片和外侧钢筋网片均埋入两侧柱体内并与柱体的钢筋固定连接,埋入深度不小于柱体宽度的一半。
12.所述柱体为框架柱或者构造柱。
13.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的结构体系,还包括基础、柱体、框架梁、受力墙和楼板,
14.所述柱体为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的底部与基础连接,所述框架梁的两端连接两侧框架柱,所述楼板搭设在框架梁的上侧,
15.所述受力墙的底部与基础连接并且四面围合形成腐蚀性介质储池,所述受力墙的两侧与框架柱固定连接并且受力墙的高度小于框架柱的高度,所述墙体位于受力墙的上侧,框架柱高于受力墙的位置通过墙体四面围合。
16.所述墙体的厚度小于受力墙的厚度。
17.所述墙体混凝土的标号小于受力墙的混凝土标号,所述墙体的刚度小于受力墙的刚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针对垃圾储池的砌块墙或者与受力墙等厚的混凝土墙在施工环节中存在的缺点而设计,墙体采用厚度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分隔墙进行处理,在墙体的外侧表面设计减刚度纵向槽,并将钢筋在外侧进行断开后加入附加筋仅拉结,这种方式使得地震来临时墙体首先破坏,削弱了墙体的刚度,不必参与到整体结构的计算中,降低了结构设计难度,经济合理,并解决了运行中储池空间的异味泄露的问题。
20.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既解决了传统砌块墙体因施工质量不达标异味泄露影响运营的问题,又能降低设计难度,缩短设计周期,密封效果好,综合经济效良好。
2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腐蚀性储池空间异味泄露,简化设计,方便施工,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体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系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内侧钢筋网片、11-内侧水平筋、12-内侧竖向筋、2-外侧钢筋网片、21-外侧水平筋、22-外侧竖向筋、3-墙体混凝土、4-减刚度纵向槽、5-水平附加筋、6-柔性材料、7-柱体、8-基础、9-框架梁、10-受力墙、13-楼板、14-腐蚀性介质储池、1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包括墙体15,所述墙
体由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其中墙体内侧为储池内壁,包括内侧钢筋网片1、外侧钢筋网片2和墙体混凝土3,所述墙体的外侧表面沿竖向开有通长的一组减刚度纵向槽4,所述减刚度纵向槽4沿横向平行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减刚度纵向槽4内填塞有柔性材料6,所述柔性材料6的外侧表面与墙体的外侧表面平齐,所述外侧钢筋网片2在减刚度纵向槽4的周围断开并朝向内侧弯折,每道减刚度纵向槽4两侧断开的外侧钢筋网片2在减刚度纵向槽4的内侧通过水平附加筋5搭接连接。此槽可有效降低墙体刚度,在地震力作用下先开裂,符合整体计算无需考虑其刚度的假定。
27.所述柔性材料6为软木条、橡胶条或软质发泡材料。本实施例中为软木条。
28.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包括内侧水平筋11和内侧竖向筋12,所述外侧钢筋网片2包括外侧水平筋21、外侧竖向筋22和弯头钢筋23,所述外侧水平筋21在减刚度纵向槽4的两侧断开并朝向内侧弯折形成弯头钢筋23,所述弯头钢筋23相对墙体外侧表面的埋入深度超出减刚度纵向槽4的槽底,所述水平附加筋5位于减刚度纵向槽4的内侧并且水平附加筋5的两端分别拉接在两侧的弯头钢筋23上。
29.所述减刚度纵向槽4的槽深不超过内侧钢筋网片1与墙体外侧表面的距离,并且水平附加筋5与减刚度纵向槽4的槽底位置的净距满足水平附加筋5的保护层厚度,弯头钢筋23与减刚度纵向槽4的槽侧位置的净距满足弯头钢筋23的保护层厚度。
30.这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还包括墙体两侧的柱体7,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和外侧钢筋网片2均埋入两侧柱体内并与柱体7的钢筋固定连接,埋入深度不小于柱体7宽度的一半。此做法可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有效抵抗由于温度应力产生墙体表面裂缝的影响。所述柱体7为框架柱或者构造柱。
31.这种包括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的结构体系,还包括基础8、柱体7、框架梁9、受力墙10和楼板13,所述柱体7为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的底部与基础连接,所述框架梁9的两端连接两侧框架柱,所述楼板13搭设在框架梁的上侧,所述受力墙10的底部与基础8连接并且四面围合形成腐蚀性介质储池14,所述受力墙10的两侧与框架柱固定连接并且受力墙10的高度小于框架柱的高度,所述墙体位于受力墙10的上侧,框架柱高于受力墙10的位置通过墙体四面围合。
32.所述墙体的厚度小于受力墙10的厚度。所述墙体混凝土13的标号小于受力墙10的混凝土标号,所述墙体的刚度小于受力墙的刚度。
33.本实施例中,储池位于厂房的一侧,受力墙围合在四周,左侧纵向受力墙两端连接框架柱,右侧纵向受力墙位于厂房的中央,并且右侧纵向受力墙与右侧框架柱之间还设置有楼板13,楼板的端部搭接在框架梁上,受力墙的高度相同,但是都小于框架柱的高度,框架柱其余未围合的位置预留给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作为围合墙,围合墙在左侧立于受力墙的顶部,在右侧利于框架梁的上侧,并且随着框架柱的厚度逐渐由下至上依次减薄,围合墙的厚度可保持不变。本实施例中,围合墙设计了两层,上层围合墙通过框架梁直接传力至下层围合墙或者通过楼板传递至下层框架梁上进而传递至下层围合墙。
34.这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的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35.步骤一,对厂房进行结构设计;
36.步骤二,根据设计结构配置基础8、柱体7、框架梁9、受力墙10、墙体和楼板13的钢筋;
37.步骤三,先施工基础8,然后在基础8上施工柱体7和受力墙10,在设计框架梁9的位置施工框架梁,在设计楼板13的位置施工楼板,然后进行设备安装;
38.步骤四,在柱体7的顶部之间开始绑扎墙体钢筋,分别为内侧钢筋网片1和外侧钢筋网片2;
39.步骤五,支设墙体的模板,并且在墙体外侧设计刚度减小的位置安装减刚度纵向槽4的内模,并在外侧钢筋网片2设计刚度减小的位置断开,并通过水平附加筋5拉结,做好钢筋的弯锚固及搭接工作;
40.步骤六,浇筑墙体混凝土13;
41.步骤七,养护,待墙体混凝土13达到龄期后方可拆模,在形成的减刚度纵向槽4内塞入柔性材料6;
42.步骤八,在墙体的外侧表面涂刷饰面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