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3887发布日期:2022-01-01 00:0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墙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板。


背景技术:

2.保温板是建筑行业中常用的材料,在建筑外墙表面加装保温板,可以有效的对建筑本身进行隔热保温。
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2708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保温板,包括保温层,保温层的上方和下方均复合有隔热层,保温层为阻燃聚酯纤维板,隔热层为石膏板。
4.采用上述保温板,安装保温板时,需要将保温板拼接在一起并手动固定,再对保温板的拼接处涂抹胶水进行粘接固定,手动固定保温板时,保温板之间容易发生错位,导致粘接固定后制得的保温板墙面表面不平整,影响后续对墙面的处理,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固定保温板时保温板之间容易发生错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温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保温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一插接块和所述第二插接块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插接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板体拼接形成有卡接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插槽;所述第二插接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第二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卡接槽供相邻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卡入,所述插槽供相邻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一插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二插接部、卡接槽和限位槽,拼接保温板时,将第一个板体上的第二插接部卡入第二个板体上的卡接槽内,同时第一个板体上的第二连接部卡入第二个板体上的限位槽内,通过第二插接部抵接于相邻板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插接部,并通过第二连接部抵接于相邻板体上的限位槽的内壁,从而实现相邻两个板体之间的限位,减少了粘接固定过程中,板体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使得粘接固定后制得的墙面表面更加平整,进而减少了后续对墙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影响。
9.可选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第二插接块的外侧,且所述定位组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所述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所述定位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板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组件,通过定位组件抵接于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从而对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进行定位,减少了第
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使得其中一个板体上的第二插接部一直抵接于另一个板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插接部,且其中一个板体上的第二连接部一直抵接于另一个板体上的限位槽的内壁,提高了相邻板体之间拼接限位的稳定性,且无需涂抹胶水即可对相邻板体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安装固定板体更加方便。
11.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所述第一拼接块和所述第二拼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块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拼接块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拼接块靠近所述第二拼接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拼接块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组件卡入所述定位槽内并定位所述第一拼接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卡块、卡槽、固定组件和定位槽,当相邻板体拼接好后,将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套设于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的外侧,然后将第一拼接块上的卡块卡入第二拼接块上的卡槽内,再将固定组件卡入卡块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固定组件抵接于定位槽的内壁从而实现卡块在卡槽内的定位,进而实现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之间的拼接定位,使得将定位组件套设于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的外侧更加方便。
1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壁上的弹性件和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卡槽内所述卡块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定位块具有卡入所述定位槽内的趋势,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卡槽槽口的一侧,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弹性件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所述卡槽槽口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件、定位块和倾斜面,当卡块卡入卡槽内时,卡块抵接于定位块上的倾斜面并顺着倾斜面挤压定位块,以便卡块能卡入卡槽内,至定位槽和定位块对准,定位块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定位槽内,即可实现卡块在卡槽内的定位,使得定位卡块更加方便。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拼接块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拼接块远离所述第二拼接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拼接块上开设有供相邻所述第一拼接块上的所述限位块卡入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拼接块上滑移连接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所述限位块并定位所述限位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限位槽和锁定件,当在水平方向上拼接保温板时,将第一拼接块上的限位块卡入相邻第二拼接块上的限位槽内,再朝靠近限位块的方向移动第二拼接块上的锁定件,使锁定件穿设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即可实现相邻定位组件之间的定位,进而实现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之间的定位,再对相邻板体进行粘接固定即可,减少了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使得粘接固定后制得的墙面表面更加平整,进而减少了后续对墙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影响。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拼接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锁定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滑移部和设置于所述滑移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槽、限位凹槽、滑移部和限位部,通过限位部抵接于限位凹槽的内壁,从而对滑移部进行限位,限制了滑移部的移动范围,减少了滑移部滑移
脱出滑槽的情况,提高了滑移部在滑槽内滑移的稳定性,使得移动滑移部对限位块进行定位更加方便。
19.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锁定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设置,所述锁定件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位于所述锁定件靠近所述永磁体的一端,所述永磁体用于吸附所述磁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永磁体和磁铁,当锁定件穿设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后,通过永磁体吸附磁铁从而对锁定件进行定位,减少了锁定件移动脱离限位块的情况,提高了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定位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板体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板体之间的螺纹配合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安装或拆卸,减少了位于下端的板体上的第一插接块或第二插接块凸出于板体的情况,并减少了位于上端的板体上的第一插接块或第二插接块凸出于板体的情况,使得制得的墙面边缘更加平整,有利于后续将墙面与其他墙面进行粘接固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一插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二插接部、卡接槽和限位槽,拼接保温板时,将第一个板体上的第二插接部卡入第二个板体上的卡接槽内,同时第一个板体上的第二连接部卡入第二个板体上的限位槽内,即可对相邻两个板体进行限位,减少了粘接固定过程中,板体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使得粘接固定后制得的墙面表面更加平整,进而减少了后续对墙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影响;
25.2.通过设置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卡块、卡槽、固定组件和定位槽,当相邻板体拼接好后,将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套设于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的外侧,然后将卡块卡入卡槽内,再将固定组件卡入定位槽内即可实现卡块在卡槽内的定位,进而实现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之间的拼接定位,使得将定位组件套设于第一插接块和相邻板体上的第二插接块的外侧更加方便;
26.3.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槽和锁定件,当在水平方向上拼接保温板时,将第一拼接块上的限位块卡入相邻第二拼接块上的限位槽内,再移动锁定件使锁定件穿设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即可实现相邻定位组件之间的定位,进而实现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之间的定位,减少了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使得粘接固定后制得的墙面表面更加平整。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后的状态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后局部在板体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板体的连接关系;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第二拼接块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卡槽的结构;
30.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固定组件的结构;
31.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锁定件的结构。
32.附图标记说明:1、板体;2、定位组件;21、第一拼接块;211、第一过渡部;212、第一延伸部;22、第二拼接块;221、第二过渡部;222、第二延伸部;3、第一插接块;31、第一连接
部;32、第一插接部;321、插槽;4、第二插接块;41、第二连接部;42、第二插接部;5、卡接槽;6、通孔;7、卡块;71、卡槽;711、容纳槽;72、定位槽;8、固定组件;81、弹性件;82、定位块;821、倾斜面;9、限位块;91、限位槽;92、穿孔;10、滑槽;101、限位凹槽;11、锁定件;111、滑移部;112、限位部;12、永磁体;13、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板。参见图1,保温板包括板体1和定位组件2,当板体1沿竖向进行拼接时,定位组件2位于相邻板体1之间。本实施例中,板体1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
35.参见图2,板体1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块3和第二插接块4,第一插接块3和第二插接块4分别位于板体1的上下两端,且第一插接块3位于第二插接块4的下方。第一插接块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一插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位于板体1的一侧并与板体1螺纹连接,第一插接部32位于第一连接部31远离板体1的一侧,第一插接部3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板体1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插接部3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远离板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
36.参见图2,第一插接部32靠近板体1的端面、板体1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外侧壁和第一连接部31拼接形成有卡接槽5,第一插接部3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槽321,插槽321位于第一插接部32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且插槽321与卡接槽5连通。
37.参见图2,第二插接块4包括第二连接部41和第二插接部42,第二连接部41位于板体1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并与板体1螺纹连接,第二插接部42位于第二连接部41远离板体1的一侧并与第二连接部41固定连接,第二插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1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板体1靠近第二连接部41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连接部41远离板体1的端部位于第二插接部42内。
38.竖直方向上,其中一个板体1上的卡接槽5供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部42卡入,且其中一个板体1上的插槽321供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连接部41卡入。当第二插接部42抵接于相邻板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且第二连接部41抵接于相邻板体1上的插槽321的槽底内壁时,相邻两个板体1对齐设置。
39.参见图1和图2,竖直方向上,定位组件2套设于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的外侧,定位组件2包括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分别位于第一插接块3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两侧。
40.参见图2和图3,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拼接形成有通孔6,通孔6用于容纳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且通孔6的内壁抵接于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的上端均抵接于位于定位组件2上方的板体1的下端,且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的下端均抵接于位于定位组件2下方的板体1的上端。
41.参见图3,第一拼接块21包括第一过渡部211和两个第一延伸部212,两个第一延伸部212分别位于第一过渡部211的相对两端,且两个第一延伸部212均位于第一过渡部211靠近第二拼接块22的一侧并与第一过渡部211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延伸部212的外侧壁上均固
定有卡块7,卡块7位于第一延伸部212靠近第二拼接块22的一侧。
42.参见图3,第二拼接块22包括第二过渡部221和两个第二延伸部222,两个第二延伸部222分别位于第二过渡部221的相对两端,且两个第二延伸部222均位于第二过渡部221靠近第一拼接块21的一侧并与第二过渡部22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延伸部222与两个第一延伸部2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延伸部222靠近第一拼接块21的端部均开设有卡槽71,卡槽71用于对应第一延伸部212上的卡块7卡入。
43.参见图3和图4,卡槽71的相对两个内壁上均开设有容纳槽711,两个容纳槽711对齐设置,且两个容纳槽711的内壁均构成卡槽71的内壁。卡槽71内还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8,两个固定组件8与两个容纳槽7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固定组件8均包括弹性件81和定位块82,弹性件81固定于对应容纳槽711的槽底内壁上,定位块82位于弹性件81靠近卡槽71内卡块7的一侧并与弹性件81固定连接,且定位块82靠近弹性件81的端部位于对应容纳槽711内,定位块82远离弹性件81的端部位于对应容纳槽71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81为弹簧。
44.参见图3和图4,卡块7的相对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72,定位槽72供定位块82卡入。当卡块7卡入卡槽71内并抵接于卡槽71的槽底内壁后,卡块7上的两个定位槽72分别与两个定位块82对准,弹性件81使得对应定位块82具有卡入对应定位槽72内的趋势。
45.参见图4,定位块82的外侧壁上加工形成有倾斜面821,倾斜面821位于定位块82靠近卡槽71槽口的一侧,且倾斜面821位于定位块82远离弹性件81的一侧,倾斜面821与对应弹性件81之间的距离朝靠近卡槽71槽口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46.当第一延伸部212上的卡块7卡入对应第二延伸部222上的卡槽71内时,卡块7抵接于两个定位块82上的倾斜面821并顺着倾斜面821挤压两个定位块82,以便卡块7能卡入卡槽71内,至两个定位槽72分别和两个定位块82对准,两个定位块82在对应弹性件81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对应定位槽72内,通过定位块82抵接于对应定位槽72的内壁,从而实现卡块7在卡槽71内的定位,进而实现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之间的定位。
47.参见图3和图5,第一过渡部21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9,限位块9位于第一过渡部211远离第二拼接块22的一侧,第二过渡部2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91,限位槽91位于第二过渡部221远离第一拼接块21的一侧,且限位槽91的位置与对应第一过渡部211上的限位块9的位置对应设置。水平方向上,限位槽91供相邻第一定位组件2上的第一过渡部211上的限位块9卡入。
48.参见图5,第二过渡部2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与限位槽91连通,滑槽10的相对两个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凹槽101,两个限位凹槽101对齐设置。第二过渡部221上还滑移连接有锁定件11,锁定件11包括滑移部111和限位部112,滑移部111滑移连接于滑槽10内,滑移部11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限位槽91内的限位块9设置,限位部112的相对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凹槽101内,且限位部112与滑移部111固定连接。
49.参见图3和图5,限位块9上开设有穿孔92,当限位块9卡入限位槽91内并抵接于限位槽91的槽底内壁后,穿孔92与滑移部111对齐,穿孔92供滑移部111穿设。
50.参见图5,限位槽91的内壁上固定有永磁体12,永磁体12位于限位槽91远离滑移部111的一侧,且永磁体12的位置与滑移部111靠近永磁体12的端部的位置对应设置。滑移部111靠近永磁体12的端部固定有磁铁13,永磁体12用于吸附磁铁13。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板的实施原理为:
52.拼接保温板时,将第一个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部42卡入第二个板体1上的卡接槽5内,同时第一个板体1上的第二连接部41卡入第二个板体1上的限位槽91内,通过第二插接部42抵接于相邻板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一插接部32,并通过第二连接部41抵接于相邻板体1上的限位槽91的内壁,从而实现相邻两个板体1之间的限位。
53.然后将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套设于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的外侧,再将两个卡块7分别卡入对应卡槽71内,通过定位块82卡入卡块7上的定位槽72内从而实现卡块7在卡槽71内的定位,进而实现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之间的拼接定位,通过第一拼接块21和第二拼接块22抵接于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从而对第一插接块3和相邻板体1上的第二插接块4进行定位,进而实现竖直方向上相邻板体1之间的定位,减少了相邻板体1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使得制得的墙面表面更加平整,进而减少了后续对墙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影响。
54.水平方向上,将其中一个定位组件2上的第一拼接块21上的限位块9卡入相邻定位组件2上的第二拼接块22上的限位槽91内,然后朝靠近限位块9的方向移动第二拼接块22上的滑移部111,使滑移部111穿设于限位块9上的穿孔92,并通过永磁体12吸附滑移部111上的磁铁13从而对滑移部111进行定位,通过滑移部111抵接于穿孔92的内壁从而实现限位块9在限位槽91内的定位,并实现相邻定位组件2之间的定位,进而实现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1之间的定位,再对相邻板体1进行粘接固定即可,减少了水平方向上相邻板体1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制得的墙面表面的平整度,减少了后续对墙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影响。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