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3585发布日期:2021-12-29 17:2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2.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目前大多采用现浇模式进行侧墙施工,然而现浇施工地下结构侧墙时,施工速度慢,地下施工环境较差,模板钢筋等材料运输、堆放不便,且墙体混凝土凝结时间较长,拖累施工工期,且墙体成型质量不易控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解决了现浇侧墙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于地下室底板直接安装预制墙体,无需现场浇筑,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约人力物力,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该预制墙板供与地下结构的底板固定连接,底板对应预制墙板的位置形成有凹槽,该预制墙板包括:
6.墙体;
7.间隔固定于墙体的底部且供置于凹槽的底面的撑脚;以及
8.预埋于墙体且部分自墙体的底部向外伸出的固定筋,以供与底板的钢筋固定连接,固定筋与撑脚错位设置,通过向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后浇结构,使得墙体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固定筋埋设于后浇结构中。
9.本实用新型采用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通过将墙体的撑脚置于凹槽的底面,进而将固定筋与底板的钢筋固定连接,向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后浇结构,此时固定筋和底板的钢筋均埋设于后浇结构中,从而固定连接墙体和底板,解决了现浇侧墙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于地下室底板直接安装预制墙体,无需现场浇筑,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约人力物力,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10.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墙体的侧部且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相邻两个墙体的条形槽拼合形成连通空间,通过向连通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使得相邻两个墙体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条形槽的截面呈圆弧形,连通空间的截面对应呈圆形。
12.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条形槽的长度与墙体的高度相匹配。
13.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地下结构的周围设置有围护结构;
14.墙体的底面靠近围护结构的部分的标高低于远离围护结构的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倾斜的斜面;
15.撑脚的顶部对应斜面呈倾斜状,以与斜面相贴合。
16.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撑脚的高度与后浇结构的厚度相匹配,浇筑形成后浇结构后,该撑脚埋设于后浇结构内。
17.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固定筋的伸出部分的长度小于等于撑脚的高度。
18.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地下结构的周围设置有围护结构;
19.该预制墙板还包括埋设于墙体且部分自墙体远离围护结构的侧部向外露出的预埋件,通过斜撑倾斜地连接于预埋件和底板之间,以支撑墙体,使得墙体保持竖直并贴合于围护结构。
20.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预埋于墙体且部分自墙体的顶部向外伸出的连接筋,以供与地下结构的楼板的钢筋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使用状态正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侧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通过将墙体的撑脚置于凹槽的底面,进而将固定筋与底板的钢筋固定连接,向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后浇结构,此时固定筋和底板的钢筋均埋设于后浇结构中,从而固定连接墙体和底板,解决了现浇侧墙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于地下室底板直接安装预制墙体,无需现场浇筑,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约人力物力,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27.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的使用状态正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进行说明。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结构的预制墙板,该预制墙板供与地下结构的底板12固定连接,底板对应预制墙板的位置形成有凹槽121,该预制墙板包括:
29.墙体11;
30.间隔固定于墙体11的底部且供置于凹槽121的底面的撑脚112;以及
31.预埋于墙体11且部分自墙体11的底部向外伸出的固定筋114,以供与底板12的钢筋固定连接,从而锚固于后浇结构中,固定筋114与撑脚112错位设置,通过向凹槽121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后浇结构13,使得墙体11与底板12固定连接,且固定筋114埋设于后浇结构13中。
32.具体的,该撑脚112的高度与后浇结构13的厚度相匹配,浇筑形成后浇结构13后,该撑脚112埋设于后浇结构13内。
33.较佳地,该固定筋114的伸出部分的长度小于等于撑脚112的高度,若锚固的长度
不够时,可以将固定筋90
°
弯折。
34.进一步的,还包括预埋于墙体11且部分自墙体11的顶部向外伸出的连接筋115,以供与地下结构的楼板的钢筋固定连接。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4所示,还包括开设于墙体11的侧部且沿墙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111,相邻两个墙体11的条形槽111拼合形成连通空间,通过向连通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使得相邻两个墙体11固定连接。
36.具体的,该条形槽111的截面呈圆弧形,连通空间的截面对应呈圆形。
37.较佳地,该条形槽111的长度与墙体11的高度相匹配。
38.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该地下结构的周围设置有围护结构15;
39.墙体11的底面靠近围护结构15的部分的标高低于远离围护结构15的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倾斜的斜面,浇筑形成后浇结构13时,混凝土能够沿斜面充分与固定筋114接触,从而混凝土充分与斜面相接触,使得墙体11的底部完全埋设于混凝土中;
40.撑脚112的顶部对应斜面呈倾斜状,以与斜面相贴合。
41.进一步的,该地下结构的周围设置有围护结构15;
42.该预制墙板还包括埋设于墙体11且部分自墙体11远离围护结构15的侧部向外露出的预埋件113,通过斜撑14倾斜地连接于预埋件113和底板12之间,以支撑墙体11,使得墙体11保持竖直并贴合于围护结构。
4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4.将撑脚112置于凹槽121的底面上,且将墙体11贴合于围护结构15设置;
45.将斜撑14的一端与预埋件1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固定连接,从而顶撑住墙体11,使得墙体11保持竖直;
46.将底板12的钢筋与固定筋114固定连接,进而向凹槽121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后浇结构13,从而固定筋114和撑脚112埋设于后浇结构13中,且底板12与墙体11固定连接;
47.向相邻两个墙体11的条形槽111围合形成的连通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连接相邻两个墙体11;
48.将楼板钢筋与连接筋115固定连接,进而浇筑形成楼板,从而楼板与墙体11固定连接,拆除斜撑14。
4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