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吊件及夹芯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6856发布日期:2022-01-05 13: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埋部(3041),适于设置于外预制板(1)内;第二预埋部(3042),适于设置于内预制板(6)内;吊装部(301);第一连接部(3021),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装部(301)连接;第二连接部(3022),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装部(3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适于穿过保温层(2),且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的外表面均包覆有隔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箍筋(305),所述箍筋(30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连接,适于限制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朝相反方向移动;所述箍筋(305)由frp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303),所述水平支撑件(3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抵接,适于限制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朝相近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支撑件(308),所述锁紧支撑件(3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连接,适于限制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的相对位移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支撑件(308)包括:支撑杆(3081),构造为杆状结构,所述支撑杆(3081)由frp

钢复合材质或钢或frp材质制成;卡件(308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081)沿长度方向的至少其中一端,所述卡件(3083)构造为u型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卡接连接;紧固件(3084),适于固定呈u型设置的所述卡件(3083)的相对两侧边,并将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锁定在u型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309),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板(309)由frp

钢复合材质或钢或frp材质制成;所述固定板(309)上设置有两个插孔(3091),两个所述插孔(3091)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插接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弯段(306),由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的至少部分区域弯折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吊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钢筋(307),与所述第一预埋部(304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部(3042)的至少部分区域固定连接,适于增加所述预埋吊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10.一种夹芯保温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预制板(6);外预制板(1),与所述内预制板(6)间隔设置;保温层(2),第一侧表面与所述外预制板(1)贴合设置,第二侧表面与所述内预制板(6)间隔设置;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内预制板(6)之间形成有中空腔(4),所述中空腔(4)适于填充现浇混凝土;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吊件(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吊件及夹芯保温叠合剪力墙。所述预埋吊件包括:第一预埋部,适于设置于外预制板内;第二预埋部,适于设置于内预制板内;吊装部;第一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装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装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穿过保温层,且所述第一预埋部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埋吊件,通过在第一预埋部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层,从而提高外预制板内的第一预埋部的保温性能,减少穿过保温层的钢筋形成的冷桥,保证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史红彬 盛珏 马钊 张猛 马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