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4204发布日期:2022-04-07 08:5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市面上主要存在两种立轴搅拌形式,一种是普通的行星式搅拌,另一种是对流行星式双向搅拌。所谓对流行星双向搅拌,是指部分行星搅拌轴与公转方向相同,另一部分行星搅拌轴与公转方向相反。
3.但是上述两种搅拌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对于普通行星式搅拌而言,由于是单向搅拌,因此搅拌效率低下,搅拌均匀性差。而对流行星式搅拌存在这些缺陷:由于反转搅拌叶片磨损较大,使得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由于正反不对称的结构,会使传动系统引起附加动载荷,从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最后导致整机可靠性低;还由于搅拌臂、叶片覆盖范围小,几个搅拌臂搅拌的半径范围区域不会有互相叠合的区域,因此搅拌效果不理想。
4.因此,本公司设计一种新型的搅拌装置,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也提高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化结构、制作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受力均匀、运行平稳、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搅拌效果好的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包括设备壳体、驱动电机,多个驱动电机周向地设置在设备壳体的上表面处;
7.所述设备壳体内设置有回转件,驱动电机与回转件驱动相连;
8.所述回转件包括回转支承、公转体,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在设备壳体上,回转支承的内圈通过螺栓与公转体连接成一体;
9.所述公转体,其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套设有受力齿轮;在设备壳体中心处,固定有不转动的中心齿轮;中心齿轮与受力齿轮驱动相连;
10.所述公转体转动时,带动搅拌轴公转,形成公转驱动结构;搅拌轴上的受力齿轮在绕中心齿轮公转的过程时,受力齿轮在中心齿轮反作用力下发生自转,形成自转驱动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公转体上还经辅助轴设置有中间惰轮;受力齿轮经中间惰轮与中心齿轮啮合;当回转件正转时,受力齿轮会反转,从而形成搅拌轴公转和自转的转动方向相反的结构。提高搅拌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的设备壳体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多个减速器,每个减速器对应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驱动相连后,减速器输出齿轮再与回转支承的内齿圈啮合。实现回转支承内圈的多点驱动,提高平稳性。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回转支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滚珠;多个减速器沿回转支承的内圈中心轴对称均匀分布,回转支承的内圈受到减速器和搅拌轴分别从内、外两个方向施加的力,从而形成回转支撑内圈运行平稳的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公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对称均匀分布的刮板臂,刮板臂的端头固定有刮板,刮板的棱边与设备壳体的内侧壁和内底面接触;公转体受到中心齿轮施加的向外的力,也受到设备壳体的内侧壁经刮板臂施加的向内的力,形成公转体运行平稳的结构。
15.进一步,所述的搅拌轴经横杆、斜杆设置有搅拌板;搅拌轴的下端呈棱形柱状,横杆的一端具有安装头,多个安装头抱箍在棱形柱上,横梁的另一端通过夹板将斜杆的上端固定,斜杆的下端固定有搅拌板;搅拌板呈棱形状,其底边与设备壳体的内底面接触;搅拌轴通过横梁带动斜杆转动,斜杆拉动搅拌板动作,对物料进行搅拌。
16.优选地,所述的刮板与设备壳体内侧壁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1)通过设置中心齿轮,驱动电机是驱动回转件转动的,回转件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受力齿轮是通过中间惰轮与中心齿轮啮合的,因此实现了受力齿轮的自转;即受力齿轮并不是驱动电机直接串联驱动的,而是在中心齿轮的反作用力下进行的自转,中心齿轮对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受力齿轮均产生向外的作用力;相比于传统的串联方式,本方案简化了结构,制造方便,装配方便,并且加大了齿轮散热面积,避免了传动系统温升过高;
19.(2)在回转件上设置有中间惰轮,也就是说中心齿轮经中间惰轮与受力齿轮啮合,那么就会让回转件的公转方向与受力齿轮的自转方向相反,即让搅拌轴的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反,提高了搅拌效果;
20.(3)驱动电机经减速器与回转支承的内齿圈啮合,减小了传动半径,从而大幅度减小了各处零件截面尺寸,增加了材料有效利用率,减少加工成本;并且回转件受到从中心向外的多个作用力,而这些力互相抵消,从而保证了回转件运行的平稳性,有效提高了整机可靠性;
21.(4)回转件中,回转支承内圈、公转体的受力方式,进一步保证了回转件受力均衡,运行平稳;
22.(5)刮板通过斜杆拉动的方式,其刮板底面抵在设备壳体内底面的方式,使得刮板受到物料的反作用力时,不会发生偏转,进一步保证了良好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 为搅拌轴、搅拌板、刮板臂、刮板设置的俯视图;
25.图3 为搅拌臂旋转一圈的轨迹示意图;
26.图4 为搅拌轨迹效果图;
27.图中:1-设备壳体,2-驱动电机,3-回转件,4-回转支承,5-公转体,6-搅拌轴,7-受力齿轮,8-中心齿轮,9-辅助轴,10-中间惰轮,11-减速器,12-搅拌板,13-刮板臂,14-刮板,15-横杆,16-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9.如图1~图4所示,一种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回转件3、搅拌轴6;回转件3设置在设备壳体1上且自身能转动,回转件3经驱动电机2驱动,并且回转件3上转动的部分还设置有搅拌轴6。
30.本方案中,回转件3中,回转支承4的内齿圈与多个减速器11啮合,多个减速器11沿回转件3的中心对称设置;每个减速器11分别与一个驱动电机2驱动相连。减速器11与回转件3这种内啮合的方式,减小了传动半径,大幅度减小了各处零件截面尺寸,增加了材料有效利用率,减少加工成本,有效提高了整机可靠性。
31.本方案较为核心的设计是:在回转件3上设置有搅拌轴6、辅助轴9,搅拌轴6上套设有受力齿轮7,辅助轴9上套设有中间惰轮10;同时在设备壳体1的中心处固定有不转动的中心齿轮8,中心齿轮8经中间惰轮10与受力齿轮7啮合。
32.搅拌轴6上设置有搅拌板12,那么就可以得出本方案的搅拌方式:驱动电机2通过减速器11带动回转件3的转动;回转件3的转动实现了搅拌轴6的公转;当搅拌轴6公转时,由于中心齿轮8是不动的,那么当搅拌轴6绕中心齿轮公转时,搅拌轴6的受力齿轮7经中间惰轮10与中心齿轮8啮合,那么在反作用力下,搅拌轴6会形成自转;并且会形成搅拌轴6的公转与自转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情形,从而提高搅拌效果。
33.这种通过搅拌轴6的公转,在反作用力下自动实现了自转,相比于普通的传动方式,结构更为简化紧凑,制造更为简单,装配更为方便。
34.本实施例中,回转件3包括回转支承4和公转体5,回转支承4的外圈固定在设备壳体1上,回转支承4的内圈通过螺栓与公转体5相连,回转支承4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滚珠;回转支承4的内圈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并且公转体5上设置有搅拌轴6。
35.并且回转支承4的内齿圈与减速器11输出齿轮啮合,多个减速器11之间沿回转支承4的内圈中心轴对称均匀分布,回转支承4的内圈受到减速器11和搅拌轴6分别从内、外两个方向施加的力,从而形成回转支承4内圈运行平稳的结构。
36.具体地,在公转体5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轴6、辅助轴9,搅拌轴6的受力齿轮7通过中间惰轮10与中心齿轮8啮合,即会受到中心齿轮8从内向外的作用力。在公转体5上还设置有多个对称均匀分布的刮板臂13,刮板臂13的端头固定有刮板14,刮板14的棱边与设备壳体的内侧壁和内底面接触,即公转体5也受到设备壳体1的内侧壁经刮板臂13施加的向内的力。公转体5受到内外两个方向的力,从而保持平稳的运行。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刮板14与设备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间隙设置。
37.优选地,刮板14与设备壳体1内侧壁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38.在搅拌轴6的下端,经横杆15、斜杆16设置有搅拌板12;搅拌轴6的下端呈棱形柱状,横杆15的一端具有安装头,多个安装头抱箍在棱形柱上,横梁15的另一端通过夹板将斜杆16的上端固定,斜杆16的下端固定有搅拌板12;搅拌板12呈棱形状,其底边与设备壳体1的内底面接触;搅拌轴6通过横梁15带动斜杆16转动,斜杆16拉动搅拌板12动作。即当搅拌板12对物料施加力的时候,物料垂直搅拌板12或者物料与搅拌板12具有一定角度,搅拌板12绕搅拌轴6和中心齿轮8旋转,使物料充分混合,从而达到搅拌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搅拌装置,主要应用于中低标号混凝土,而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搅拌方式,可使搅拌运动轨迹圆滑、连续,搅拌密度高,速度快,搅拌省力,搅拌过程物料形成的摩擦要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搅拌机;同时正转的公转运动与反转的自转运
动,使物料间更剧烈地进行三维搅拌、剪切、揉搓,极易打散凝聚的物料,特别是抱成团的水泥颗粒,使水泥进行充分水化,搅拌均匀性更好。与常规行星搅拌机相比,搅拌无死角,生产相同强度的混凝土成品,具有搅拌时间短、水泥用量低、节约能耗,搅拌轨迹更复杂,搅拌运动更加高效等优势。对于干硬性、半干硬性、塑性混凝土及各种配比的混凝土均能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充分搅拌。
40.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