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0025发布日期:2022-06-29 01:3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折叠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


背景技术:

2.目前,折叠梯是土木工程用品,协助工作人员在工地上高落低,有如活动楼梯,折梯用时打开,用完折合起来方便转移,折叠梯子要求做工必须坚实牢固,折叠梯子被广泛用于各种土建工程,装修工程,折叠梯子的方便两用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从前战争时代的攻城防守战,折梯也大派用场,夸越敌方的城墙,而守护的一方必须尽快把靠近的折梯推倒,免得对方沿梯爬上来,现在折梯在建筑工程用品商店有售,分为大、中、细码标准尺寸。
3.相关技术中,当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的高处进行施工时,通常会将一个折叠梯搬运至施工处,然后将折叠梯展开摆放在地面上,之后施工人员爬上折叠梯对建筑的高处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从折叠梯上爬下,最后将折叠梯折叠带走。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当地面发生震动时,折叠梯的稳定性较差,当施工人员没有及时从折叠梯上下来,则容易从折叠梯上掉下,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折叠梯的稳定性较差,施工人员容易从折叠梯上掉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包括底座与载板,所述载板架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第一折叠梯、第二折叠梯、承接板,所述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的一端均与所述载板滑移配合,另一端均与所述承接板铰接;且所述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之间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展开与合拢;所述底座与载板之间架设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降低底座与载板之间的震动。
8.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柱、电机、丝杆、丝套,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的一端固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转动架设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丝杆与所述丝套螺纹转动连接,且所述丝套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叠梯、第二折叠梯之间设置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叠梯、第二折叠梯相铰接。
9.可选的,所述减震件包括滑块、连接杆、压缩弹簧,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载板固定,另一端穿入连接杆中,所述压缩弹簧抵紧在滑块与连接杆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滑块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杆固定。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耳块,所述耳块上贯穿设置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耳块滑移配合,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接有万向轮,所述耳块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的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
11.可选的,所述底座背离载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底座固定。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上均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在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横杆上套设有防滑套。
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有益技术效果:
14.施工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件将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展开,驱动件,一方面使得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展开的便捷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展开后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底座与载板之间的减震件能够减缓地面的震动传递至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有助于提升当地面发生震动时,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的稳定性,防止施工人员从第一折叠梯与第二折叠梯上掉下,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结构部分剖视图;
16.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结构的侧视图;
17.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固定柱结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耳块结构剖视图;
19.图5是图1局部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底座;11、载板;111、滑杆;12、第一折叠梯;121、固定块;122、滑套;13、第二折叠梯;14、承接板;15、横杆;151、防滑套;16、支撑杆;161、缓冲弹簧;17、支撑套;18、防滑垫;2、驱动件;21、固定柱;22、电机;23、丝杆;24、丝套;241、铰接座;242、铰接杆;3、减震件;31、滑块;32、连接杆;33、压缩弹簧;4、耳块;41、限位孔;42、固定杆;421、限位板;422、万向轮;423、凹槽;43、复位弹簧;431、弹簧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23.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
26.参照图1-图5,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包括底座1与载板11,载板11架设在底座1上。载板11上设置有第一折叠梯12、第二折叠梯13、承接板14,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的一端均与载板11固定,另一端均与承接板14铰接,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之间设置有驱动件2,驱动件2驱动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展开与合拢。底座1与载板11之间设置有减震件3,减震件3减小地面的震动传递至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上,使得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上的施工人员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27.驱动件2包括固定柱21、电机22、丝杆23、丝套24,固定柱21的内部呈中空结构,电机22安装在固定柱21内部的底端,且电机22的输出轴与丝杆23的底端固定连接,丝杆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柱21内部的顶端上,丝杆23的外侧壁与丝套24螺纹转动连接,且丝套24两端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座241,铰接座241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杆242,铰接杆242的一端与对应的铰接座241铰接,另一端与分别与第一折叠梯12和第二折叠梯13的侧壁相铰接。
28.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的底部两端均固接有固定块121,固定块1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套122,载板11上架设有滑杆111,滑杆111轴线方向与第一折叠梯12、第二折叠梯13展开与合拢的方向相同。使用时,滑套122套设在滑杆111上,滑套122与滑杆111滑动连接。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安装有多根固定横杆15,横杆15上对应设置有防滑套151,使用时,防滑套151防止施工人员与横杆15之间发生打滑的想象,防止施工人员从横杆15上掉下。通过打开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23转动,利用丝杆23的旋转作用力进而带动丝套2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通过丝套24、铰接座241、铰接杆242、第一折叠梯12和第二折叠梯13的连接作用,带动第一折叠梯12和第二折叠梯13底端所连接的滑套122在载板11的滑杆111上左右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梯12与第二折叠梯13之间可以快速的展开与合拢。
29.减震件3包括滑块31、连接杆32、压缩弹簧33,连接杆32位于载板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且连接杆32与底座1固定,滑块31与连接杆32对应,且两个滑块31的一端均与载板11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进连接杆32中,滑块31压缩弹簧33位于连接杆32内,且压缩弹簧33的一端与滑块31的底端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杆42底端内壁固定。
30.载板11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6与支撑套17,支撑套17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另一端向靠近载板11的一侧延伸,支撑杆16的一端与载板11固定,另一端穿入支撑套17内,且支撑杆16与支撑套17在载板11与底座1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6与支撑套17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61,缓冲弹簧161抵紧在支撑杆16与支撑套17之间。通过设置压缩弹簧33和缓冲弹簧161,当使用折叠梯时会对压缩弹簧33和缓冲弹簧161进行施压,从而会产生形变,形变带来的弹性势能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压缩弹簧33和缓冲弹簧161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折叠梯更稳定。
31.连接杆3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耳块4,且耳块4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41,耳块4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杆42,且固定杆42延伸出耳块4的上下两端,固定杆4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21,且固定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22,固定杆42内开设有凹槽423,且凹槽423设置有复位弹簧43,复位弹簧43的一端与固定杆42固定,复位弹簧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销431,弹簧销431与限位孔41卡接。通过放下固定杆42,万向轮422与地面接
触能方便推动整个装置移动。
32.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8,防滑垫18的耐磨防滑性能好,能保证在施工时底座1的稳定性较强。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震能力强的折叠梯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首先推动万向轮422使得整个装置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拉动固定杆42的顶端,固定杆42在耳块4内滑动,当固定杆42表面的弹簧销431滑动到耳块4内上的限位孔41时,复位弹簧43带动弹簧销431卡在耳块4上的限位孔41中,使得底座1能与地面接触,底座1上的防滑垫18,能保证底座1的稳定性,然后打开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23转动,利用丝杆23的旋转作用力进而带动丝套2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通过丝套24、铰接座241、铰接杆242、第一折叠梯12和第二折叠梯13的连接作用,带动第一折叠梯12和第二折叠梯13底端所连接的滑套122在载板11上的滑杆111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折叠梯可以很便捷的展开与合拢,当工作人员爬梯子时,会带动滑块31和支撑杆16对压缩弹簧33和缓冲弹簧161施压,通过压缩弹簧33和缓冲弹簧161进行缓冲,可有效的对载板11上的折叠梯进行抗震减压,使得使用折叠梯时是更加稳定。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