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8776发布日期:2022-05-11 12:2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支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房屋采用水泥和砖进行建造,这样的房屋建造周期长,施工比较麻烦,而轻钢铝合金房屋的出现,能够适应短时间居住,如工地上的工人、防疫时的临时住所等等,铝合金房屋在建造时往往会需要支撑结构,现有的支撑结构往往对其支撑效果不好,受到外力如刮大风时很可能会散架,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以及现有的房屋墙体在安装时可能会倾斜,这样即使完成了盖房组装之后,也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问题:铝合金房屋在建造时往往会需要支撑结构,现有的支撑结构往往对其支撑效果不好,受到外力如刮大风时很可能会散架,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贴合板,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内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且两端的所述固定螺栓分别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螺纹连接,每个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且位于第二贴合板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安装螺母;
5.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内侧且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贴合板,所述第三贴合板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用于防止顶板活动。
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转动条和第二固定块;
7.所述第三贴合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且所述第二固定块与顶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l型板,所述固定l型板的一侧固定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一斜面,所述卡接块的顶部且位于连接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l型板的内部且位于连接体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板,所述滑动支撑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卡接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转动条以及转动条与第二固定块均通过一转动销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与连接体为间隙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有一固
定片,所述连接体与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卡接块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与滑动杆相对应的凹槽。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块、转动条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能够对顶板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顶板在固定完成之后受到外力而晃动,进而提升了房屋整体的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l型板、第一弹簧和滑动支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滑动支撑板能够对第一墙体或第二墙体在安装时进行支撑固定,避免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在安装时倾斜甚至倾倒,有利于后续的安装过程。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墙体、顶板和转动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固定螺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l型板、滑动支撑板和连接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体的剖视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第一贴合板;4、第二贴合板;5、固定螺栓;6、安装螺母;7、顶板;8、第三贴合板;9、第一固定块;10、转动条;11、第二固定块;12、固定l型板;13、连接体;14、卡接块;15、第一弹簧;16、滑动支撑板;17、卡接槽;18、滑动杆;1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轻钢铝合金房屋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一墙体1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墙体2,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贴合板3,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贴合板4,第一贴合板3和第二贴合板4内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5,且两端的固定螺栓5分别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螺纹连接,每个固定螺栓5的外侧且位于第二贴合板4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安装螺母6;
25.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7,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内侧且靠近顶板7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贴合板8,第三贴合板8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连接机构,转动连接机构用于防止顶板7活动。
26.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9、转动条10和第二固定块11;
27.第三贴合板8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9,第一固定块9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条10,转动条10远离第一固定块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9与转动条10以及转动条10与第二固定块11均通过一转动销转动连接,使得转动条10的转动效果更好,且第二固定块11与顶板7固定连接。
28.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l型板12,固定l型板1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体13,连接体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卡接块14,卡接块14与连接体13为间隙配合,使得卡接块14在连接体13上移动的效果更加优异,卡接块14的底部设置有一斜面;
29.卡接块14的顶部且位于连接体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5,固定l型板12的内部且位于连接体1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板16,连接体1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8,滑动杆18的一端固定有一固定片,连接体13与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9,卡接块14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与滑动杆18相对应的凹槽,在卡接块14上移使得凹槽与滑动杆18相对应,松开滑动杆18,使得滑动杆18在第二弹簧19的作用力下,向着凹槽移动,从而对卡接块14进行卡住,此时使用者便可随意移动滑动支撑板16,滑动支撑板16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卡接槽17。
30.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者安装该房屋时,首先将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连接在地面上,通过第一贴合板3和第二贴合板4之间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贴合固定,且通过固定螺栓5与第一贴合板3、第二墙体2和固定螺栓5以及固定螺栓5与第二贴合板4、第一墙体1和固定螺栓5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固定的效果更好,避免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在居住时晃动;
31.固定好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后,将顶板7架设固定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顶部,转动转动条10,使得转动条10上的第二固定块11与顶板7相接触并固定,随后将第二固定块11固定于顶板7上,从而完成对顶板7的安装;
32.该结构通过第一固定块9、转动条10和第二固定块11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能够对顶板7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顶板7在固定完成之后受到外力而晃动,进而提升了房屋整体的稳定性。
33.在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安装时,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可能会受到外力而倾斜,通过固定l型板12的设置,使得固定l型板12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有一定的阻挡能力,有效避免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倾斜,接着向着靠近第一墙体1或第二墙体2的方向移动滑动支撑板16,进而通过卡接块14底部设置的斜面,且通过卡接块14与连接体1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卡接块14不会阻挡滑动支撑板16向前移动,当移动至滑动支撑板16与第一墙体1或第二墙体2相抵触时,卡接块14能够插入卡接槽17内部,且通过第一弹簧15的设置,使得卡接块14能够插入卡接槽17内部不会使滑动支撑板16移动,从而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在安装时固定的更好;
34.该结构通过固定l型板12、第一弹簧15和滑动支撑板16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滑动支撑板16能够对第一墙体1或第二墙体2在安装时进行支撑固定,避免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在安装时倾斜甚至倾倒,有利于后续的安装过程;
35.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安装完成之后,卸掉固定l型板12即可完成工序,当需要调节滑动支撑板16适应下一次支撑时,滑动滑动支撑板16,使得卡接块14移动至两个卡接
槽17之间,进而卡接块14上移使得凹槽与滑动杆18相对应,松开滑动杆18,使得滑动杆18在第二弹簧19的作用力下,向着凹槽移动,从而对卡接块14进行卡住,此时使用者便可随意移动滑动支撑板16。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