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平结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9768发布日期:2022-05-11 13:3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调平结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平结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背景技术:

2.传统建筑交付毛坯房后,基于湿法工艺,对基础墙面(或者又称之为毛坯墙面)经过抹底层砂浆、贴灰饼等复杂工序实现找平处理,最终得到结构墙面,基于该结构墙面再进行后续的装修流程。抹底层砂浆、贴灰饼的示例性工艺如下:
3.(1)抹底层砂浆:在基础墙面上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107胶水泥素浆结合层,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每一遍厚度宜为5mm,抹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要抹第三遍时,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到把底层砂浆抹平为止。低处填平补齐,最后用木抹子搓出麻面。根据天气情况终凝后浇水养护。
4.(2)贴灰饼:对基层墙面(即上述经过抹底层砂浆得到的墙面称之为基层墙面)打底子灰,按照墙面垂直度和平整度,用稍干点的砂浆在基层墙面上按照控制点的位置做出抹灰的控制点和面。
5.综上可见,传统基于湿法工艺的找平处理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6.(1)由于会用到大量导致污染的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2)工艺较为复杂,耗时耗力,导致施工效率较低,且对工艺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
8.(3)需要结构墙面进行开槽以形成设置管线空腔如水/电管线空腔,由此会额外增加工艺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会对结构墙面,甚至是基础墙面造成破坏;
9.(4)当需要增加管线的空腔时,又需要破坏结构墙面甚至是基础墙面,由此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平结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以克服或者缓解上述问题。
1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2.一种调平结构件,其应用于对墙面的阳角面进行调平处理,所述墙面为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
13.所述调平结构件包括:脊结构体以及翼结构体,其中:
14.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所述脊结构体呈现弯折状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至少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以实施所述按照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
15.每个所述弯折部具有调平侧,所述调平侧设置有所述翼结构体,所述翼结构体与所述弯折部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以使所述弯折部凸出
于所述翼结构体;
16.在调平处理过程中,所述翼结构体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调平间隙,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调平间隙的大小,以对所述墙面的阳角面按照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
17.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所述脊结构体具有两个调平侧,两个所述调平侧按照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方向各形成一个所述第一调平间隙。
18.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脊结构体为具有所述弯折部的第一片状结构体。
19.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l型结构体结构体,或者,之字型结构体,或者z字型结构体。
20.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翼结构体包括第二片状结构体以及间隙调节结构,所述翼结构体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结构与所述弯折部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
21.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整体上一体制成的结构或者分体制造但在所述调平处理时组合到一起的结构。
22.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间隙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孔以及调节杆结构,所述调节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上,所述调节杆结构穿过所述调节孔,以使得所述翼结构体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与所述弯折部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
23.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均为通孔。
24.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调节孔为具有开口的通孔,通过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翼结构体可左右移动以调整调平位置。
25.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结构包括螺母以及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通孔,且,各有一个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通孔的头部旋拧,以使得所述翼结构体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与所述弯折部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
26.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为如下中至少其一:圆孔、矩形孔、长圆孔。
27.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平间隙可作为管线空腔。
28.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平间隙使得所述脊结构体与所述翼结构体的连接处呈现阶梯状,所述阶梯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螺母的高度。
29.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脊结构体和所述翼结构体的数量为多个,至少存在一个所述脊结构体在调平时位于所述阳角面处,以与所述阳角面匹配。
30.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调平角度为0-90度。
31.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脊结构体可固定到平拼龙骨上。
32.一种装配式墙体,其包括本技术任一项实施例所述调平结构件,以及墙面,所述墙
面为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所述调平结构件用于对墙面的阳角面按照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
33.一种装配式结构体,所述装配式结构体包括本技术任一项所述装配式墙体。
34.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5.(1)由于不会用到大量导致污染的材料,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36.(2)工艺较为简单,省时省力,施工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工艺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
37.(3)不需要对结构墙面进行开槽以形成设置管线空腔如水/电管线空腔,减少了工艺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避免了对结构墙面,甚至是基础墙面造成的破坏;
38.(4)当需要增加管线的空腔时,无需需要破坏结构墙面,由此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装配式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装配式结构体的爆炸示意图;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装配式结构体的背面示意图;
42.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一结构示意图;
43.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
44.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再一结构示意图;
45.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调平结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46.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调平结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装配式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俯视角度对所述装配式结构体进行说明,其具体可以包括:墙面100、调平结构件101、龙骨102、墙板103,所述调平结构件101与所述墙面100固定,所述龙骨102与所述调平结构件101固定,所述墙板103与所述龙骨102固定。其中,所述调平结构件101用于对墙面100的阳角面按照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从而在调平处理后的阳角面上进一步实施后续的装配步骤,包括但不限于龙骨102固定、墙板103固定等。
49.可选地,所述墙面100可以为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基础墙面比如为毛坯墙面,或者,钢板墙面。结构墙面可以是在基础墙面上进行了装配一些结构件形成的墙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式领域,基础墙面、结构墙面仅仅是相对概念,并非绝对概念。
50.可选地,所述墙面100可以位于室外,也可以位于室内,进一步,所述装配式结构体可以应用于室外,也可以应用于室内。
51.可选地,所述墙板103根据应用场景确定,其可以是若个墙板103体的复合结构,也可以为单一结构。
5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装配式结构体的爆炸示意图;结合该爆炸结构示意图,对装配式结构体的施工方法做简要说明:
53.(1)、将所述调平结构件101固定到所述墙面100上,以实现对墙面 100的阳角面按照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所述调平结构件101固定到所述墙面100的方式不做特别限定。
54.(2)、将所述龙骨102固定到所述调平结构件101上;比如通过螺钉的方式。
55.(3)、将所述墙板103固定到龙骨102上;比如通过插接的方式。比如,龙骨为工字型,同时在墙板103的侧端面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在装配时滑入龙骨中。
56.图3中所示箭头为爆炸的方向,也为结构件之间的装配方向。
57.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墙面100、调平结构件101、龙骨102、墙板103 的使用数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并不做特别限定。
5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装配式结构体的背面示意图;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如果以阵列(纵向、横向)的方式将多个所述调平结构件101固定在所述墙面100的阳角上以对所述墙面100进行调平处理得到调平处理后的阳角面,在阵列的方式(纵向、横向)将龙骨102固定在所述调平结构件101上,再将多张墙板103固定在龙骨102上,从而提供一面积较大的墙面结构体。
59.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装配以及考虑结构体的强度,所述龙骨102为一长条状结构体。
60.再参照上述图1-3,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主要使用所述调平结构件 101,以及墙面100形成,从而便于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在现场便捷装配。
61.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调平结构件101的示例性结构。
62.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所述调平结构件包括:所述调平结构件包括:脊结构体111以及翼结构体121,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所述脊结构体111呈现弯折状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 1111,每个弯折部111`凸出于所述翼结构体121,以对所述墙面的阳角面按照所述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上述图1-3中的龙骨可固定在所述脊结构体111上。
63.再参见图4a可见,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个脊结构体111和两个翼结构体121为例对调平结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两个脊结构体111和两个翼结构体121,或者,两个脊结构体111和三个翼结构体121。
64.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与上述图4a不同的是,调平结构件包括两个脊结构体111和两个翼结构体121。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所述脊结构体111呈现弯折状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1111,另外一个脊结构体111呈现一字型结构,以匹配平拼面。
65.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调平结构件再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c所示,与上述图4a不同的是,调平结构件包括三个脊结构体111和两个翼结构体 121。与所述阳角面匹配的所述脊结构体111呈现弯折状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1111,另外两个脊结构体111呈现一字型结构,以匹配平拼面。
66.综上图4a-图4c,在调平结构件的结构中,在可以实现本技术调平目的的前提下,脊结构体和翼结构体在数量匹配关系上,并无绝对的要求。
67.以下以图4a提供的调平结构件形态为例,对调平结构件的具体结构做示例性说明。
68.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调平结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调平结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5a、图5b所示,所述脊结构体111的每个所述弯折部1111具有调平侧,所述调平侧设置有一个所述翼结构体121,所述翼结构体121与所述弯折部1111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a1,以使所述弯折部1111凸出于所述翼结构体 121;在调平处理过程中,所述翼结构体121与所述平拼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调平间隙a2,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调平间隙a2的大小,以对所述墙面100的阳角面按照所述预设的调平角度进行调平处理。
6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调平角度为0-90度。比如,如果基础墙面为毛坯墙,其凸凹程度不同,在阳角面的不同位置处,具有不同的凸凹程度,从而通过选择不同的调平角度,从而墙角处的每个阳角面各自在一个平面内。或者,比如适用于一些娱乐产所,即形成特定形状的装配效果,即局部的阳角面在一个平面内,另外一个局部的阳角面在另一个平面内,这两个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70.具体地,参见上述图5a、5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脊结构体111具体具有两个弯折部1111,每个弯折部1111具有一个调平侧,两个所述调平侧分布在墙面拐角的两侧,以在所述脊结构体111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所述第一调平间隙a1,从而调平处理时,调平结构件101整体横向放置,从而形成左右两个调平点,便于快速的实现调平处理。
7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由于调平侧的数量跟翼结构体121 有关,而翼结构的数量没有特定限定,因此,上述图5a、图5b的结构仅仅是示例,并非唯一性限定。
72.具体地,所述脊结构体111为具有所述弯折部1111的第一片状结构体,从而降低调平结构件101的结构复杂性,提高了现场进行调平的施工速度,同时,也便于快速将龙骨固定在该脊结构体111上。
73.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的结构为l型结构体结构。
7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之字型结构,或者z字型结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l型结构体结构、之字型结构、z字型结构,是只从脊结构体111所在的平面进行描述的。
75.当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的结构并非只能是上述三种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调平处理即可。
76.具体地,所述翼结构体121包括第二片状结构体以及间隙调节结构,所述翼结构体121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结构与所述弯折部1111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a1,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a2。所述翼结构体121包括第二片状结构体为,从而降低调平结构件101 的结构复杂性,提高了现场进行调平的施工速度。
77.具体地,每个第二片状结构体的长度根据需求设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8.具体地,为了降低生产难度以及工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整体上一体制成的结构。
79.当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在进行调平处理时,再在现场进行组装。
80.另外,上述“片状”包括绝对的“片状”,也包括相对的“片状”。
81.具体地,参见上述图5a,所述间隙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孔1211以及调节杆结构,所述
调节孔1211设置在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上,所述调节杆结构穿过所述调节孔1211,以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与所述弯折部1111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a1,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a2。
82.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调节孔1211和调节杆结构的方式,便于在调平处理时快速地实施。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a1,又可以形成第二调平间隙a2,通过改变第二调平间隙a2的大小,即可实现调平,从而保证了调平处理的精度,降低了调平处理的难度。
8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1211均为通孔,所述调节杆结构包括螺母1212以及螺杆1213,所述螺杆1213穿过所述通孔,且,各有一个所述螺母1212与所述螺杆1213穿过所述调节孔1211的头部旋拧,以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与所述弯折部1111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设定的高度差以形成第一调平间隙a1,以及在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调节杆结构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与所述阳角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平间隙a2。
84.具体地,所述螺杆1213可以为双头螺杆1213,各有一个所述螺母1212 与所述螺杆1213穿过所述调节孔1211的头部旋拧,且所述螺杆1213旋入到墙面100中,从而快速稳定地实现了调平结构件101与墙面100的固定。另外,通过螺母1212在螺杆1213上的高度位置,或者,螺杆1213在墙面100中的插入深度,从而可根据墙面100的平整度,便捷地实现第二调平间隙a2的大小调节,有效地实现了调平处理。
8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5a、图5b,调节孔1211的数量和调节杆结构的数量,与翼结构体121的数量一致。
86.具体地,这两个调节孔1211都可以为有开口的通孔。通过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可左右移动(包括抬高或者降低其所在的调平侧导致的左右移动)以调整调平位置。所述开口的方向通孔的径向。
8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所述调节孔1211为具有开口的通孔,另一个为无开口的通孔,在调平过程中,无开口的通孔与螺杆1213固定状态不变,而主要调整开口的通孔与螺杆1213固定状态,通过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可左右移动(包括抬高或者降低其所在的调平侧导致的左右移动) 以调整调平位置。所述开口的方向通孔的径向。
88.当然,如果有多个调节孔1211,则至少部分所述调节孔1211为具有开口的通孔,通过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翼结构体121可左右移动以调整调平位置。
89.通过在通孔上设置开口,也便于调平过程中拆卸所述调平结构件101。
90.具体地,实施例中,无开口的所述调节孔1211为:圆孔,而有开口的所述调节孔1211为长圆孔。
9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孔1211也可以为矩形孔。
9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平间隙a2可作为管线空腔,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湿法工艺需要对结构墙面进行开槽以形成设置管线空腔如水/电管线空腔,减少了工艺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避免了对结构墙面,甚至是基础墙面造成的破坏。当需要增加管线的空腔时,无需破坏结构墙面,直接在第二调平间隙a2中布置管线空腔即可,从而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9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平间隙使得所述弯折部 1111与所述翼结构体121的连接处呈现阶梯状,所述阶梯状的高度与所述螺母1212的高度相等,从而避免了由于螺母1212太高而妨碍后续墙板固定到龙骨上。
94.综上可见,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个调平处理是基于调平结构件,保证了干法工艺的实现,从而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
95.(1)由于不会用到大量导致污染的材料,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96.(2)工艺较为简单,省时省力,施工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工艺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
97.(3)不需要对结构墙面进行开槽以形成设置管线空腔如水/电管线空腔,减少了工艺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避免了对结构墙面,甚至是基础墙面造成的破坏;
98.(4)当需要增加管线的空腔时,无需需要破坏结构墙面,由此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9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0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0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10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