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7300发布日期:2022-03-17 00:5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防撞护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等,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比较利于处理。
3.防撞护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建筑垃圾为原材料的复合式缓冲栏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防撞护栏虽然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与保护性,但是防撞护栏遭遇撞击后,防撞护栏不能快速提醒人员,容易出现二次伤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出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防撞护栏受撞击后不能快速进行警示提醒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肋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远离保护外壳内壁的一侧与隔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插设在隔板的内腔,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警报箱,所述警报箱远离保护外壳侧壁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警报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检测块,所述警报箱的内腔后壁上固定安装有触发警报器,所述警报箱的内腔设置有防滑限位结构。
7.优选的,所述警报箱位于缓冲箱的上方,所述警报箱的宽度小于缓冲箱的宽度。
8.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外表面与隔板的外表面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排气管的中心点与弹性气囊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面。
9.优选的,所述防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在警报箱的内腔,所述限位板的内壁活动插设有长杆,所述长杆靠近警报箱内壁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长杆的一端焊接在警报箱的内壁。
10.优选的,所述长杆的长度小于限位板靠近警报箱内壁的一侧与警报箱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板的长度与长板的长度相等。
11.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外表面活动插设有替换板,所述替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
12.优选的,所述螺栓的长度小于替换板的长度,所述螺栓的外表面与保护外壳的侧
壁螺纹连接。
1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通过限位框、弹性气囊和排气管的配合使用,保护外壳受到撞击后,弹性气囊提供缓冲且内部气体从排气管排出,再通过进气管、长板、检测块和触发警报器的配合使用,警报箱内部压强增大且推动检测块移动,检测块碰撞触发警报器使其工作,并且再通过限位板、长杆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尽量避免检测块意外滑动,从而达到了保护外壳受到撞击后快速提醒相关人员处理的效果;并且通过替换板、固定块和螺栓的配合使用,可定期手动更换保护板,方便维护保养保护外壳,提升保护外壳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保护外壳立体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保护外壳俯视立体剖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缓冲箱平面剖视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警报箱立体剖视示意图。
19.图中:1、保护外壳;2、肋板;3、缓冲箱;4、限位框;5、弹性气囊;6、排气管;7、警报箱;8、进气管;9、长板;10、检测块;11、触发警报器;12、限位板;13、长杆;14、复位弹簧;15、保护板;16、替换板;17、固定块;18、螺栓;1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2,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包括保护外壳1,保护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肋板2,肋板2的长度等于保护外壳1的长度。保护外壳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19,隔板19可将保护外壳1内部空间分割,且隔板19右侧的空间体积大于隔板19左侧的空间体积。保护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箱3,缓冲箱3远离保护外壳1内壁的一侧与隔板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缓冲箱3的长度小于保护外壳1的长度。
22.参照图2-4,缓冲箱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框4,限位框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5,限位框4可限制弹性气囊5的活动空间,且多个弹性气囊5有序稳固的分布在限位框4的内部。弹性气囊5的内腔固定连通有排气管6,排气管6的中心点与弹性气囊5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面,排气管6固定插设在隔板19的内腔,排气管6的长度大于隔板19的宽度,排气管6从隔板19中穿过,弹性气囊5受外力撞击后,弹性气囊5内部的空气从排气管6排出,6的外表面与隔板19的外表面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的设置可尽量避免空气泄露。
23.参照图2和图5,保护外壳1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警报箱7,警报箱7位于缓冲箱3的上方,警报箱7的顶部与保护外壳1的顶壁固定,保护外壳1的外表面与保护外壳1的后壁不接触,警报箱7的宽度小于缓冲箱3的宽度。警报箱7远离保护外壳1侧壁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8,隔板19左侧的空气部分通过进气管8进入警报箱7的内部。警报箱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长板9,两个长板9与警报箱7的顶壁和底壁形成密闭空间。
24.两个长板9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检测块10,检测块10的长度大于两个长板9之间的距离。警报箱7的内腔后壁上固定安装有触发警报器11,触发警报器11远离警报箱7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通过该开关可以对触发警报器11的启闭进行控制。警报箱7的内腔设置有防滑限位结构,防滑限位结构可尽量避免检测块10运动过程中意外反向滑动。
25.防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12,长板9的宽度大于限位板12的宽度,限位板12固定安装在警报箱7的内腔,限位板12的长度与长板9的长度相等。限位板12的内壁活动插设有长杆13,长杆13的长度小于限位板12靠近警报箱7内壁的一侧与警报箱7内壁之间的距离,长杆13的移动过程中不会脱离限位板12。长杆13靠近警报箱7内壁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远离长杆13的一端焊接在警报箱7的内壁,长杆13和复位弹簧14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设置限位板12、长杆13以及复位弹簧14相互配合的结构,当检测块10移动过程中接触长杆13,长杆13受力向后挤压复位弹簧14且不脱离限位板12,又因为长杆13靠近检测块10的一端为楔形,且倾斜面向外,则使得检测块10只能单向前行。
26.参照图1-2,保护外壳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保护板15,保护板15是再生缓冲吸能材料,保护板15的长度小于保护外壳1的长度,且保护板15可完全插进保护外壳1内部。保护外壳1的外表面活动插设有替换板16,自然状态下,替换板16大部分插入保护外壳1的内部,进入保护外壳1内部的替换板16接触保护板15,保护板15在替换板16的作用下相对稳固。替换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两个固定块17以替换板16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替换板16的顶部。
27.固定块17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18,保护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内螺纹,螺栓18的外表面与保护外壳1的内螺纹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栓18,可以便于将固定块17上的替换板16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1的侧壁上。螺栓18的长度小于替换板16的长度,固定块17通过螺栓18与保护外壳1形成相对固定,进而替换板16通过固定块17与保护外壳1形成相对固定。
28.工作原理:该基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复合式缓冲防撞护栏,保护外壳1受到撞击后,保护外壳1内部的缓冲箱3和保护板15均提供缓冲,且保护板15为再生缓冲吸能材料,缓冲箱3受到挤压后,缓冲箱3内部的限位框4开始变形且弹性气囊5逐渐压扁,弹性气囊5受到挤压时,弹性气囊5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管6向隔板19的另一侧排出,隔板19另一侧的多余空气通过进气管8进入警报箱7的内部,并且进气管8位于两个长板9之间,空气进入两个长板9中间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气压的增大推动检测块10移动,检测块10沿着长板9向触发警报器11移动,并且检测块10碰撞触发警报器11使触发警报器11开始工作,同时,检测块10移动过程中接触长杆13,长杆13受力向后挤压复位弹簧14且不脱离限位板12,又因为长杆13靠近检测块10的一端为楔形,且倾斜面向外,则检测块10只能单向前行。
29.对保护外壳1进行维护保养时,先向外转动螺栓18,直到螺栓18完全脱离固定块17和保护外壳1,这时,替换板16和保护外壳1之间不再相对固定,向外抽出替换板16,当替换板16从保护外壳1中离开,将保护外壳1内部的保护板15向外抽出,并放入崭新的保护板15进入保护外壳1,方便定期更换保护板15,尽量长时间保障保护外壳1的缓冲效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