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8254发布日期:2022-06-10 17:50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上的带车边篷的折叠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

2.车载帐篷是固定在卡车或汽车车顶的与行李架上二合为一的帐篷,由于其在露营时能方便的展开提供给人们一个相对安全并舒适的睡眠空间而普遍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车载帐篷一般包括底板、篷布和用于支撑篷布的多个篷布支架,为了扩展帐篷内空间,现有的车载帐篷的底板大多设置为折叠结构,例如,公告号为cn212927297u、名称为《户外车顶帐篷》的实用新型专利,该车载帐篷的底板包括固定在车顶行李架上的第一底板和与第一底板相铰接的第二底板,此外,车载帐篷离地面较高,上下都需要借助梯子,因此在第二底板上的横梁转动连接梯子,伸缩梯子伸长后能抵住地面供人踩踏,还可支撑第二底板,为了使梯子支撑稳固,将梯子与第二底板之间设有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加固杆、齿轮和第一齿条,加固杆一端连接在第一齿条上,另一端和第二底板连接,齿轮通过轴固定连接梯子,这样的梯子连接装置结构复杂,梯子不能与帐篷相分离。这种结构的车顶帐篷存在以下不足:1、展开空间小,使用受限,人们只能进入车顶,帐篷才能使用;2、梯子与帐篷底板的横梁固定连接,人进入帐篷后,不能收起梯子,在休息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梯子固定连接在帐篷上,增加了整体的重量,不轻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车顶帐篷,这种折叠车顶帐篷可以解决现有车载帐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展开空间小和不轻便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底框、第二底框以及用于支撑蓬布的多个篷布支架,所述第二底框两侧的第二侧梁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框的第一侧梁一端铰接,所述篷布罩在展开的所述第一底框、所述第二底框和所述篷布支架上,所述第二底框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梁的另一端上铰接有边蓬顶框,所述边蓬顶框的自由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底框的第二端梁与所述边蓬顶框的端梁之间设有过人通口,在所述过人通口位置处于所述第二底框的第二端梁上扣接有梯子,所述第二端梁中部设有一对底框耳座,所述底框耳座侧边固定有销子,其中一个销子上设有锁定孔,所述梯子其顶端的一对梯子耳座对应挂接在所述销子上。
5.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销子的其中一个为长销子,另一个为短销子,所述锁定孔设在短销子上;所述梯子底端设有防滑层。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框折叠于所述第一底框之上,所述边蓬顶框的折叠翻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底框的折叠翻转方向相反,所述边蓬顶框折叠于所述第二底框之上,所述边蓬顶框内设置有与所述边蓬顶框的顶框侧梁相互平行的翻转定位管,所述翻转定位管处于边蓬顶框自由端的这端开设有插入所述支撑杆的插孔;所述边蓬顶框自由端的顶角底端设
有插入所述支撑杆的插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框和所述第二底框的两侧侧梁相邻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铰接支座,同一侧的所述铰接支座上部相互铰接,所述篷布支架的两端横跨在底框上并连接在两侧的铰接支座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框内于第一端梁之间连接有多根与所述第一侧梁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底框的两侧第一侧梁之间于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底面连接有一加强梁;所述第二底框内于第二端梁之间连接有多根与所述第二侧梁相互平行的第二加强杆。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由于在第二底框的第二端梁与边蓬顶框的端梁之间设有过人通口,在过人通口位置处于第二底框的第二端梁上扣接有梯子,该梯子拆装方便,不会因为固定在帐篷上而随帐篷收折,减轻帐篷的重量;当梯子稳固扣接在第二端梁处时,梯子可充当支撑杆的作用,使第二底框与边蓬顶框的搭接更稳固;又由于第二底框的一端铰接边蓬顶框,边蓬顶框向车边伸展,扩大了车顶帐篷的展开和使用空间。
11.2、由于梯子是通过底框耳座挂接在第二底框的第二端梁上的底框挂耳销子上,二者之间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12.3、由于在边蓬顶框设置翻转定位管,当要展开帐篷时,可将支撑杆插入边蓬顶框的翻转定位管插孔内,作为杠杆来翻转展开帐篷框架,使手动操作更省力、快捷。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侧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a处放大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正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折叠示意图。
17.图5是帐篷展开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附图序号说明:
19.第一底框1,第一侧梁1-1,第一端梁1-2,第二底框2,第一加强杆1-3,一根加强梁1-4,第二侧梁2-1,第二端梁2-2,第二加强杆2-3,篷布支架3,支撑蓬布4,边蓬顶框5,顶框侧梁5-1,端梁5-2,翻转定位管5-3,插孔5-4,支撑杆6,梯子7,底框耳座8,销子9,梯子耳座10,支座11,过人通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21.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它包括第一底框1、第二底框2以及用于支撑蓬布4的三个篷布支架3,第二底框2两侧的第二侧梁2-1一端与第一底框1的第一侧梁1-1一端铰接,篷布4罩在展开的第一底框1、第二底框2和篷布支架3上,第二底框2两侧的第二侧梁的另一端上铰接有边蓬顶框5,边蓬顶框5的自由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第二底框2的第二端梁2-2与边蓬顶框5的端梁5-2之间设有过人通口12,在过人通口12位置处于第二底框2的第二端梁2-2上扣接有梯子7,第二端梁2-2中部设有一对底框耳座8,底框耳座8侧边横向固定有销子9,如图2和图3所示,右边耳座上的销子为长销子,起导向支撑作用,左边
耳座上的销子为短销子,该短销子上设有锁定孔,梯子7其顶端的一对梯子耳座10对应挂接在销子9上,梯子7底端设有防滑层,梯子与底框这样的连接方式安全可靠,拆装方便,可起到支撑底框的作用,不需要在第二底框与边蓬顶框之间再增加一对支撑杆,节省了材料,也减轻了车载帐篷的重量;经过实践证实,梯子的支撑效果比支撑杆的支撑效果更稳固。边蓬顶框5的折叠翻转方向与第二底框2的折叠翻转方向相反,边蓬顶框5折叠于第二底框2之上,如图4所示。边蓬顶框5内设置有与边蓬顶框5的顶框侧梁5-1相互平行的翻转定位管5-3,翻转定位管5-3处于边蓬顶框自由端的这端开设有插入支撑杆6的插孔5-4;边蓬顶框5自由端的顶角底端设有插入支撑杆6的插孔,支撑杆上部为可插入段,通过插入段插入对应的插孔中。第一底框1和第二底框2的两侧侧梁相邻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铰接支座11,同一侧的铰接支座上部相互铰接,三根篷布支架3的两端横跨在底框上并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铰接支座11上,这些篷布支架3在帐篷折叠后收拢于第二底框2和第一底框1之间,帐篷展开后,这些篷布支架3可呈辐射状态打开,更好地支撑篷布7,篷布7罩在展开的第一底框1、第二底框2和篷布支架5上形成帐篷;第一底框1内于第一端梁1-2之间连接有多根与第一侧梁1-1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强杆1-3,第一底框1的两侧第一侧梁1-1之间于第一加强杆1-3的底面连接有一根加强梁1-4;第二底框2内于第二端梁2-2之间连接有多根与第二侧梁2-1相互平行的第二加强杆2-3。
22.当要展开帐篷时,先掀开蓬罩四侧面,将两根支撑杆6的插入段插入翻转定位管的插孔5-4内,作为杠杆来翻转展开边蓬顶框5和第二底框2至水平状态后,再将两根支撑杆6从翻转定位管的插孔取下,然后将插入段插接到边蓬顶框自由端的顶角底端设有的插孔内支撑边蓬顶框5,底框篷布与边蓬顶框篷布安装好后,取出梯子并拉长,将梯子的右耳座10先挂接在处于右侧的底框耳座8的长销子上并向右侧的底框耳座8推进,然后将左耳座挂接在处于左侧的底框耳座的短销子上,将安全插销插入短销子的锁定孔内,即可将梯子固定好,梯子即可支撑帐篷底座。人通过梯子7直接从过人通口12处进入车顶帐篷内,休息时,如要将梯子收起,可先将安全插销取出,然后将梯子向左平移,梯子即可从销子上脱出,拆装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