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4214发布日期:2022-08-02 22: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


背景技术:

2.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存储的化学试剂多达200多种,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无水甲醇、乙醚、甲苯等100多种易燃易爆危险品,如硝酸、硫酸等具有较强的酸碱腐蚀性,因此,试剂储藏室是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要害部位。
3.目前化学试剂储藏室有如下几种情况:(1)大多数实验楼整体是按民用建筑设计的,在实验楼内安置化学试剂储藏室,这种民用建筑设计的实验楼中没有规定化学试剂储藏室与整体实验楼之间的安全位置关系,安全性不足;(2)少数实验楼整体按工业建筑设计,采取控制存储的化学试剂的量及储藏室占防火分区面积比例,化学试剂储藏室放进实验大楼,但没有规定较为安全的位置和自然通风性,安全性不足;(3)还有极少数单独建设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储藏室,其独立于实验楼之外,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4.从上述目前总体现状来看,现有技术的化学试剂储藏室在设计与建设源头就形成各种安全隐患,导致后期使用安全保障技术不足,成为火灾爆炸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为半敞开式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通过合理的位置确定、自然对流通风、防雨、泄爆、遮光、防腐,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储藏室的安全性。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其特征在于:储藏室设置在实验楼建筑的北侧一角,储藏室包括防爆墙、防火门、百叶墙、采光玻璃窗、排水沟以及地漏,其中,百叶墙为储藏室的相邻连接的两面墙,储藏室的内部空间与室外空间通过百叶墙连通;防爆墙为储藏室的相邻连接的另外两面墙,且防爆墙位于实验楼建筑内,储藏室的内部空间与实验楼建筑的其余内部空间通过防爆墙隔离;排水沟位于储藏室的内侧,且沿百叶墙的墙根设置;地漏设置在排水沟内,且地漏连接排水管道;采光玻璃窗设置在百叶墙的两面墙以及防爆墙的其中一面墙;防火门设置在防爆墙的其中一面墙。
7.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储藏室设置在实验楼建筑的西北角;百叶墙为储藏室的北墙以及西墙;防爆墙为储藏室的东墙以及南墙;防火门设置在防爆墙的南墙。
8.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爆墙的东墙的东侧还设置有隔离室。
9.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地漏设置在储藏室的西北角。
10.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百叶墙安装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百叶板,百叶板的水平截面结构呈s型,百叶板呈等间距排布。
11.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百叶板为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
12.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储藏室不设吊顶。
13.在本发明提供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储藏室的地面为坡度地面,储藏室内靠近百叶墙的一侧的地面低于靠近防火墙一侧的地面。
14.本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该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工程设计技术科学合理,有效提升了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储藏室及主体实验楼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6.1、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与实验楼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确定,位于实验楼建筑中北侧一角,优选设置为西北角,可减少阳光照射时间,同时避开通常工作人员聚集侧。同时,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为半敞开式结构,类同露台,能形成自然对流通风,避免泄漏或微量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聚集。
17.2、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设置有两面百叶墙,竖直设置的异形百叶板集成百叶墙,具有防雨(台风大暴雨时不会形成淋挂向室内飘雨),遮光(异形百叶有效阻挡光线直射进试剂室),泄爆(不锈钢薄板或铝合金薄板集成的竖直百叶墙具有泄爆功能),防腐(材料选用不锈钢或铝合金薄板具有防腐特征)的优点。
18.3、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设置有两面防爆墙,在储藏室或实验楼发生火灾时,具有隔离化学试剂储藏室与主体实验楼建筑的功能。
19.4、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储藏室不吊顶,可防止泄漏或微量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在吊顶内聚集。
20.5、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中,储藏室地面有坡度,靠近百叶墙地面低,靠近防爆墙的地面高,且由于百叶外墙根部设计有排水沟和地漏,可方便化学试剂储藏室卫生清理和极少量飘雨的排放。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在实验楼建筑中的位置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百叶墙的立面示意图;
25.图5是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
26.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百叶墙的侧视图(上端部为剖视)。
27.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百叶墙的挡雨原理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实验楼建筑;2-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3-防火门;4-防爆墙;41-防爆墙东墙;42-防爆墙南墙;5-百叶墙;51-百叶墙北墙;52-百叶墙西墙;501-百叶板;501a-筋条;502-螺丝;503-z型连接件;504-固定杆;505-螺母;506-横梁方通;6-排水沟;7-地漏;8-试剂柜;9-采光玻璃窗;10-实验楼建筑的柱结构;11-隔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发明提供一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该储藏室设置在实验楼建筑的北侧一角。参阅图1,优选地将该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设置在储藏室设置在实验楼建筑的西北角。储藏室包括防爆墙、防火门、百叶墙、采光玻璃窗、排水沟以及地漏。百叶墙为储藏室的相邻连接的两面墙,储藏室的内部空间与室外空间通过百叶墙连通。防爆墙为储藏室的相邻连接的另外两面墙,且防爆墙位于实验楼建筑内,储藏室的内部空间与实验楼建筑的其余内部空间通过防爆墙隔离。本发明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呈半敞开式,如图1所示,其类同露台可形成自然对流通风,难以形成易燃易爆气体聚集,同时大多数情况下避开实验楼内通常的人员聚集区。
31.参阅图2,图2示意了某些实施例中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结构,百叶墙5包括储藏室的北墙51以及西墙52。防爆墙4包括储藏室的东墙41以及南墙42。排水沟6位于储藏室的内侧,且沿百叶墙的墙根设置。地漏7设置在储藏室的西北角且位于排水沟内,且地漏连接排水管道。采光玻璃窗9分别设置在百叶墙的北墙51和西墙52以及防爆墙的南墙42,采光玻璃窗9安装有遮光窗帘。防火门3设置于防爆墙的南墙42。试剂柜8根据实际需求排布设置在存储室内。
32.参阅图3,图3示意了另一些实施例中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储藏室的结构,该储藏室的面积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储藏室的面积的1/2,采光玻璃窗9仅设置在百叶墙的北墙和西墙。防爆墙4的东墙的东侧还设置隔离室11。此实施的该结构适用于试剂柜不多的情况,隔离室为实验楼提供多一重的保护。
33.本发明的储藏室不设吊顶,可防止泄漏或微量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在吊顶内聚集。
34.本发明的储藏室的地面为坡度地面,储藏室内靠近百叶墙的一侧的地面低于靠近防火墙一侧的地面,这样的坡度坡度倾斜设置,即使储藏室内有极少量飘雨也会便于流向排水沟,也方便储藏室洒水清扫时污水及时向排水沟排水。
35.参阅图4和图5,百叶墙5安装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百叶板501。百叶板501为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百叶板501的水平截面结构呈s型,百叶板501在对应s型的两侧凹陷位置设置有筋条501a,筋条501a的水平截面呈c字型,筋条501a用于固定百叶板以及挡雨。如图6所示,506为横梁方通,横梁方通作为百叶墙的上边框及下边框,z型连接件503通过螺丝502固定连接在横梁方通506上,z型连接件503上开设有通孔。固定杆504卡接安装在百叶板501的筋条501a的c字型卡槽内,固定杆50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固定杆的端部穿过z型连接
件503的通孔并与螺母505固定。
36.如图7所示,在每一面百叶墙中的百叶板501呈等间距排布,并且设置相邻百叶板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图7所示k)小于百叶板的宽度(图7所示m)。
37.百叶墙的挡雨工作原理如下:参阅图7,图中示意了四种方向的风雨情况:1)箭头a所示,靠近室内侧的筋条阻挡被风吹动呈箭头a向室内流动的飘雨,飘雨被百叶板的筋条阻挡后将沿筋条的外壁竖直向下流。2)箭头b所示,由相邻两个百叶板的凸起处阻挡箭头b所示方向的飘雨由室外侧径直进入到室内。3)箭头c所示,由百叶板靠近室外侧的凸起处阻挡箭头c所示方向的飘雨进入室内。4)箭头d所示,靠近室外侧的筋条阻挡被风吹动呈箭头d向室内流动的飘雨,飘雨被百叶板的筋条阻挡后将沿筋条的外壁竖直向下流。5)箭头e所示,由百叶板靠近室内侧的凸起处阻挡箭头e所示方向的飘雨进入室内。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