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3829发布日期:2024-01-26 16:50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完成后,由于构件之间受力主筋断开,造成整体刚度差,抗震性能不能满足高烈度区的抗震设防要求;现有混凝土现浇结构的现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现场劳动强度大,不满足国家推广装配式的政策要求;现有混凝土装配式结构采用的叠合梁、叠合楼板技术,仍然需要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预埋穿线管等工艺在现场交叉作业,现场施工管理难度大,而且现场仍然有较大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用以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4、一转角节点预制件,所述转角点预制件包括:

5、一套丝主筋组,所述套丝主筋组包括多个主筋;

6、一直螺纹管组,所述直螺纹管组与所述套丝主筋组套设连接,且,所述直螺纹

7、管组还包括多个直螺纹管;

8、一预制梁a,所述预制梁a与所述套丝主筋组贯穿连接;

9、一预制梁b,所述预制梁b与所述预制b连接;

10、一十字节点预制件,所述十字节点预制件包括:

11、一套丝主筋组,所述套丝主筋组包括多个主筋;

12、一直螺纹管组,所述直螺纹管组与所述套丝主筋组套设连接,且,所述直螺纹

13、管组还包括多个直螺纹管;

14、一预制梁c,所述预制梁c与所述套丝主筋组贯穿连接;

15、一预制梁d,所述预制梁d与所述预制梁c连接;

16、一预制梁e,所述预制梁e与所述预制梁d连接。

17、进一步,所述预制梁a、b、c、d上均设有穿筋波纹管、箍筋、注浆孔和排气孔,所述穿筋波纹管和箍筋捆扎为一个整体,所述注浆孔用于浇筑混凝土,所述排气孔用于浇筑时排气。

18、进一步,所述预制梁a与b之间设有一个“l”型转角钢板和两个拼接螺栓,所述“l”型转角钢板通过所述拼接螺栓与预制梁a、b螺栓连接。

19、进一步,所述预制梁c、d、e之间设有四个“l”型转角钢板和四个拼接螺栓,所述“l”型转角钢板通过所述拼接螺栓与预制梁c、d、e螺栓连接。

20、进一步,所述预制梁a与b的交叉拼接点处预设有穿筋管道,所述预制梁a与预制梁b 的主筋端部之间预设有安装口。

21、进一步,所述预制梁a和预制梁b的主筋端部套丝并设置双螺母,所述双螺母下方还设有垫板。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的预制梁中箍筋和波纹管(浇注混凝土前设置内衬,混凝土终凝后取出内衬)绑扎为整体,有效的利用波纹管的敏感性,使构件受力时力能改传至主筋,主筋的通长设置和端部的螺母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24、2.本发明的预制梁之间设置拼接钢板和拼接螺栓,进一步增强了构件节点位置的抗震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a、b、c、d上均设有穿筋波纹管、箍筋、注浆孔和排气孔,所述穿筋波纹管和箍筋捆扎为一个整体,所述注浆孔用于浇筑混凝土,所述排气孔用于浇筑时排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预制梁a与b之间设有一个“l”型转角钢板和两个拼接螺栓,所述“l”型转角钢板通过所述拼接螺栓与预制梁a、b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预制梁c、d、e之间设有四个“l”型转角钢板和四个拼接螺栓,所述“l”型转角钢板通过所述拼接螺栓与预制梁c、d、e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预制梁a与b的交叉拼接点处预设有穿筋管道,所述预制梁a与预制梁b的主筋端部之间预设有安装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a与预制梁b的主筋端部套丝并设置双螺母,所述双螺母下方还设有垫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结构,包括转角节点预制件和十字节点预制件,转角节点预制件:套丝主筋、直螺纹套管、预制梁A、预制梁B两个部件和与其连接的转角钢板与拼接螺栓,十字节点预制件:套丝主筋、直螺纹套管、预制梁C、预制梁D预制梁E三个部件和与其连接的转角钢板与拼接螺栓,每件预制梁均包括混凝土、穿筋波纹管、箍筋、注浆孔和排气孔,交叉拼接点处的预制梁A预留预制梁B的穿筋管道,预制梁A端部预留预制梁B主筋的安装口,预制梁A和预制梁B的箍筋与穿筋波纹管分别绑扎为整体,本发明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并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水,江瑞瑞,郑志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泰美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