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22458发布日期:2022-12-13 20: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工程领域应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大多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且其自身为多孔结构,水和离子可通过其孔隙渗入其内部,引起混凝土霉化、碳化、开裂等病害,裂缝的存在会进一步导致钢筋锈蚀,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降低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更甚者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结构破坏,因此需要对裂缝进行及时处理。
3.目前,混凝土裂缝的修复的方法主要有:
4.1、表面封闭法,该方法通过设备顺着裂缝的方向切割开槽,根据开槽的位置,通过钢刷清除裂缝杂物,并清洗裂缝处的两侧,往裂缝处刮抹并按压封缝胶对裂缝进行修复;
5.2、自动低压渗注法,该方法对裂缝表面处理后,沿裂缝中心,按设定间距粘贴固定注浆嘴,注浆嘴上拧插充了液剂的渗注器,凭液剂所受的压力持续向缝隙渗注,以实现对裂缝的修复;
6.3、压力灌注法,该方法对裂缝进行处理后,沿裂缝的走向布置注浆嘴,通过注浆嘴往裂缝内进行注浆,以实现对裂缝的修复;
7.以上三种方法,均未对裂缝内部进行任何处理,而当裂缝中有较多灰尘、粉尘时,会导致后续灌注、封闭效果不理想,最终会影响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传统裂缝修复过程中不清理裂缝内浮尘、灰尘的问题,从源头上保证裂缝的可灌注性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
9.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裂缝预处理;
11.s11、用高压空气清理裂缝表面的浮尘;
12.s12、在裂缝的左端设置灌注装置,灌注装置中加满水,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裂缝中;
13.s13、沿裂缝的长度方向在裂缝处间隔布设多个抽真空点,任一抽真空点上设有抽真空装置,水流入裂缝的同时,从左往右依次对抽真空点处负压抽真空,当抽真空装置抽出水后,停止工作,进行下一个抽真空点处的抽真空,直到水充满整个裂缝;
14.s14、持续灌注水和进行最后一个抽真空点处的负压抽真空,直至抽真空装置抽出水;
15.s15、在灌注装置处采用空压机往裂缝内压入高压空气,抽真空装置持续负压抽真
空,直至裂缝内没有水抽出;
16.s16、使用薄膜覆盖裂缝,待其干燥5-7天后进行后续作业;
17.s2、裂缝灌注;
18.将灌注装置内部的水替换为环氧树脂胶,重复步骤s11-s13;
19.s3、裂缝封闭;
20.当裂缝表面布满胶液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裂缝,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充满胶液;
21.s4、养护;
22.持续灌注环氧树脂胶和抽真空1min,当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没有出现空洞时,关闭抽真空装置,并保持灌注装置中有一半以上的环氧树脂胶,待裂缝内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后,保持现场持续养护7d后开放。
23.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中,往裂缝中灌注环氧树脂胶时,环氧树脂胶接触表面张力t与混凝土接触角θ应满足0.05≤2tcosθ。
24.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当裂缝表面未布满胶液时,采用注射装置将胶液涂满裂缝表面,然后用塑料薄膜从左往右覆盖裂缝,边覆盖边观察,当覆盖后的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出现空洞时,掀起塑料薄膜继续注满胶液后重新覆盖,直至整个裂缝被覆盖且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充满胶液。
25.优选的是,塑料薄膜的厚度不低于0.05mm。
2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3中,抽真空负压为0-0.1mpa;步骤s15中高压空气压力不低于2mpa。
2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2中,采用0-10mpa的压力辅助灌注。
2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2中,灌注装置的底部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处于密封状态。
29.优选的是,在裂缝的修复过程中,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料加固法对裂缝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裂缝在修复过程中不会二次开裂。
30.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1.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裂缝修复过程中不清理裂缝内浮尘、灰尘的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裂缝的可灌注性;
32.2、本发明通过对灌注材料与混凝土接触角度的设定,使得在不设压力的情况下,灌注材料也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渗透到裂缝的内部,进一步保证了裂缝的可灌注性;
33.3、本发明的裂缝修复方法,是对传统裂缝修复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混凝土工程裂缝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修复技术,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混凝土修复,可大大降低结构风险。
34.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抽真空点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灌注过程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灌注完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裂缝预处理;
42.s11、用高压空气清理裂缝表面的浮尘,以防止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裂缝表面的浮尘掉入到裂缝的内部,影响修复效果;
43.s12、在裂缝的左端设置灌注装置,灌注装置中加满水,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裂缝中;往裂缝内灌水,用于冲洗裂缝内部的杂质;
44.s13、如图1所示,沿裂缝的长度方向在裂缝处间隔布设多个抽真空点,任一抽真空点上设有抽真空装置,水流入裂缝的同时,从左往右依次对抽真空点处负压抽真空,当抽真空装置抽出水后,停止工作,进行下一个抽真空点处的抽真空,如图3所示,直到水充满整个裂缝;通过灌注装置往裂缝内灌水,配合裂缝表面的抽真空装置依次抽真空,可使得水快速的充满整个裂缝,提高施工效率;
45.s14、持续灌注水和进行最后一个抽真空点处的负压抽真空,直至抽真空装置抽出水;水充满裂缝后,还进行最后一个抽真空点处的负压抽真空,目的是将带有杂质的水抽出裂缝外部,为后续填充环氧树脂胶做准备;
46.s15、在灌注装置处采用空压机往裂缝内压入高压空气,抽真空装置持续负压抽真空,直至裂缝内没有水抽出;通过高压机在裂缝的一端压入高压空气,抽真空装置从裂缝的另一端持续抽真空,两者相互配合可加快裂缝内的水排出裂缝的外部,加快施工效率;
47.s16、使用具有防尘和透水效果的薄膜覆盖裂缝,待其干燥5-7天后进行后续作业;
48.s2、裂缝灌注;
49.将灌注装置内部的水替换为环氧树脂胶,重复步骤s11-s13;环氧树脂胶选用可在潮湿表面固化的一种,当裂缝存在潮湿部位时,环氧树脂胶可在潮湿表面固化的功能,也能很好的密封裂缝,保证裂缝的修复效果,且为保证后续的修复效果,选用的环氧树脂胶的强度需要大于被修补的混凝土裂缝的强度;
50.s3、裂缝封闭;
51.当裂缝表面布满胶液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裂缝,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充满胶液;
52.s4、养护;
53.持续灌注环氧树脂胶和抽真空1min,当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没有出现空洞时,关闭抽真空装置,并保存灌注装置中有一半以上的环氧树脂胶,保持现场持续养护7d后开放。本发明对裂缝进行预处理,解决了传统裂缝修复过程中不清理裂缝内浮尘、灰尘的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裂缝的可灌注性,保证了修复效果,为混凝土工程裂缝提供了合理、
有效的修复技术,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混凝土修复,可大大降低结构风险。
5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往裂缝中灌注环氧树脂胶时,环氧树脂胶接触表面张力t与混凝土接触角θ应满足0.05≤2tcosθ。
5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灌注材料与混凝土接触角度的设定,可使得在不设压力的情况下,环氧树脂也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渗透到裂缝的内部,进一步保证了裂缝的可灌注性。
5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当裂缝表面未布满胶液时,采用注射装置将胶液涂满裂缝表面,然后用塑料薄膜从左往右覆盖裂缝,边覆盖边观察,当覆盖后的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出现空洞时,掀起塑料薄膜继续注满胶液后重新覆盖,直至整个裂缝被覆盖且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充满胶液。
57.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保证裂缝内部的胶液灌注饱满,裂缝内部充满胶液的情况下,其表面也需布满胶液,而当塑料薄膜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出现空洞时,有可能是灌注不饱满导致的,所以需要重新注满胶液后重新覆盖薄膜,以保证后续裂缝的修复效果。
5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塑料薄膜的厚度不低于0.05mm。
5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3中,抽真空负压为0-0.1mpa;步骤s15中高压空气压力不低于2mpa。
6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2中,采用0-10mpa的压力辅助灌注。
6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力辅助持续灌注,可以确保环氧树脂胶注入到裂缝的细微部位,进一步提高了灌注效果。
6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2中,灌注装置的底部与混凝土面接触部分处于密封状态。
63.在本技术方案中,灌注装置底部与混凝土面密封,可以保证灌注装置内的材料不会从接触面处流出,影响后续作业。
6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裂缝的修复过程中,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料加固法对裂缝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裂缝在修复过程中不会二次开裂。
6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