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7050发布日期:2023-02-01 01: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具体为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卷材是聚乙烯、丙纶无纺布、eva、抗老化剂等高分子原料经物理和化学变化由自动化生产线复合后加工制成。其结构是中间层是防水层和防老化层,上下两面是增强粘结层,其特点是抗拉强度高、防水抗渗能力强,施工简便,是现今最具有发展潜力及发展最快的新型防水材料。
3.如公开号为:cn103101239a,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防水卷材的上、下表面分别粘贴有上自粘胶膜层和下自粘胶膜层,所述上自粘胶膜层的外表面覆盖有上隔离膜,所述下自粘胶膜层的外表面覆盖有下隔离膜。本发明在保持高分子防水卷材原有防水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粘胶膜层,使得材料具有冷施工、自粘的特性,保证了防水材料粘结部位的牢固和耐久性能,同时避免了因采用有机溶剂作为胶粘剂而造成潮湿基层无法施工和对环境、施工人员的污染和伤害。
4.再如公开号为:cn107199755a,一种环保型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防水基层,依次设于高分子防水基层一侧的上加强层、上自粘胶层和上隔离层,依次设于高分子防水基层另一侧的下加强层、下自粘胶层和下隔离层;所述高分子防水基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交叉层压膜,所述高分子防水基层内包含有助粘剂,所述高分子防水基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上加强层和下加强层均为聚丙烯无纺布加强层;所述上自粘胶层和下自粘胶层均为高分子sis热熔压敏胶层;所述上隔离层为光催化薄膜隔离层,所述上隔离层的厚度为50~80nm,所述下隔离层为硅油膜隔离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无毒无味、安全环保、抗拉强度高、抗撕裂性能好、施工便捷。
5.然而,在进行使用时,由于卷材的长度和宽度有限,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多个卷材进行拼接,容易在拼接位置,导致防水效果降低,不便于进行使用,且在进行使用时,抗拉伸强度和在进行浇筑水泥时,与水泥之间的连接效果较低,容易发生开层的问题,不方便进行使用,使用性能较低。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在进行拼接时,拼接位置的防水效果较强,便于进行拼接,且在进行使用时,抗拉伸强度以及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效果较强,便于进行使用,避免发生开层的问题,方便进行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在进
行使用时,具有抗拉伸强度较大,且在进行拼接时,拼接位置的防水效果较强,并在进行使用时,便于在浇筑混凝土时,与混凝土之间进行充分连接,避免发生分层,便于进行使用。
8.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包括底粘层、所述底粘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表层,且所述表层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端部连接层,且所述端部连接层的材质与所述表层材质相同,所述表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端粘层,且所述端粘层与所述底粘层的材质相同,所述底粘层与所述表层的两端均开设有铆接孔,所述表层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连接层,且在连接时,所述底粘层与所述表层的两端之间通过所述侧连接层相固定连接,且所述表层的内部镶嵌安装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表层的上端外部,在进行使用时,通过采用所述底粘层,便于将本发明粘覆在合适位置,且通过所述表层,提高抗拉伸强度和防水性能,且在两个本技术方案进行连接时,在两侧,通过采用所述侧连接层,便于将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且在进行固定时,通过采用所述铆接孔,便于通过外部铆钉,使得本技术方案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在两端,并通过所述端部连接层进行翻转,使得所述端粘层与所述表层相粘接,并使用的所述端粘层和所述端部连接层对所述铆接孔进行覆盖,避免在所述铆接孔的位置发生漏水问题,提高防水性能,且通过所述连接件,在进行铺设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在所述表层上,并使得所述连接件与外部混凝土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效果,避免发生开层问题,方便使用,且提高在使用时的牢固效果和防水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底粘层与所述端粘层包括隔离层,且所述底粘层通过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表层相固定粘接,所述端粘层通过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端部连接层相固定粘接,所述隔离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油膜层,且所述隔油膜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高分子自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自粘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拉网层,且所述拉网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高分子自粘层,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自粘层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自粘层之间通过所述拉网层之间的缝隙相固定粘接,所述第二高分子自粘层的下表面粘贴有离型层,所述底粘层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粘层,且所述侧粘层与所述底粘层材质相同,所述侧粘层位于所述侧连接层的下侧,在进行使用时,将所述离型层从所述第二高分子自粘层上揭下,便于进行自粘连接,且通过所述侧粘层,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时,方便进行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采用第一高分子自粘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自粘层之间镶嵌安装有拉网层,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性能,且避免所述第一高分子自粘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自粘层发生流动和挂网的问题,并通过所述隔油膜层和所述隔离层,在进行使用时,避免所述表层对所述底粘层之间产生影响,并提高在使用时的防水防油浸性能,便于进行使用。
10.进一步的,所述表层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盲孔,且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盲孔的内部,且所述表层包括连接层,所述表层通过所述连接层与所述底粘层相固定粘接,且所述端部连接层通过所述连接层与所述端粘层型固定粘接,所述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高分子隔断层,且所述高分子隔断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垫层,所述垫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抗拉伸网层,且所述抗拉伸网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毛毡层,所述盲孔开设在所述毛毡层和所述抗拉伸网层上,且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垫层的上表面相贴合,在进行使用时,通过采用所述连接层,便于将所述表层与所述底粘层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所述高分子隔断层,提高在使用时的防水性能,且通过所述垫层,避免在使用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对所述高分子隔断层造成破裂影响,提高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通过所述抗
拉伸网层,进一步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性能,并通过所述毛毡层,在进行铺设完成后,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提高所述表层与混凝土之间的附着效果,避免产生开层的问题,便于进行使用,方便进行浇筑混凝土。
11.进一步的,所述侧连接层包括侧连接片,且所述侧连接片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缺口,且所述侧连接层上通过所述缺口之间形成连接条,且所述连接条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一魔力粘,所述表层的上表面两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二魔力粘,且两侧的所述侧连接片上的所述缺口相错开,在进行连接时,所述连接条上的所述第一魔力粘与所述第二魔力粘相粘贴,在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侧面连接时,通过所述缺口,使得所述连接条进行交错穿插,且将所述第一魔力粘与另一个本技术方案上的所述第二魔力粘之间进行粘接,使得所述侧粘层之间进行连接,进而便于本技术方案的侧面之间进行连接,方便进行拼装,且在进行拼装后,提高在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所述侧粘层之间的叠加固定,进一步提高在拼接位置的防水效果,便于进行使用。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突出杆,所述突出杆的上端为层级的雨伞型结构,且所述突出杆的上端竖直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触片,且所述接触片的下表与所述垫层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连接杆插接在所述盲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横向和纵向均开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内部插接有连接丝,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丝相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丝位于所述垫层和所述抗拉伸网层之间,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所述连接丝,便于对所述连接杆之间进行固定,且所述突出杆为层级的雨伞型结构,进而提高在进行浇筑混凝土后,所述突出杆与混凝土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所述接触片,避免在使用时,导致所述连接杆将所述垫层进行扎破,并开设有连接槽,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到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进一步提高在连接后的牢固性,方便使用。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采用拉网层和抗拉伸网层,便于在使用时,提高抗拉伸性能,进而提高使用寿命,且通过采用端部连接层和侧连接层,在进行拼接时,提高拼接位置的连接效果,方便使用,且通过采用连接件和毛毡层,在粘接后,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提高与混凝土连接的牢固性,避免发生开层现象,便于使用,并提高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中底粘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中表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粘层;101、隔离层;102、隔油膜层;103、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4、拉网层;105、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6、离型层;107、侧粘层;2、表层;201、盲孔;202、连接层;203、高分子隔断层;204、垫层;205、抗拉伸网层;206、毛毡层;3、端部连接层;4、端粘层;5、铆接孔;6、侧连接层;601、连接片;602、缺口;603、连接条;604、第一魔力粘;605、第二魔力粘;7、连接件;701、连接杆;702、突出杆;703、连接槽;704、接触片;705、圆孔;706、连接丝。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高分子自粘的防水卷材,包括底粘层1、底粘层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表层2,且表层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端部连接层3,且端部连接层3的材质与表层2材质相同,表层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端粘层4,且端粘层4与底粘层1的材质相同,底粘层1与表层2的两端均开设有铆接孔5,表层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连接层6,且在连接时,底粘层1与表层2的两端之间通过侧连接层6相固定连接,且表层2的内部镶嵌安装有连接件7,且连接件7的上端延伸至表层2的上端外部,在进行使用时,通过采用底粘层1,便于将本发明粘覆在合适位置,且通过表层2,提高抗拉伸强度和防水性能,且在两个本技术方案进行连接时,在两侧,通过采用侧连接层6,便于将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且在进行固定时,通过采用铆接孔5,便于通过外部铆钉,使得本技术方案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在两端,并通过端部连接层3进行翻转,使得端粘层4与表层2相粘接,并使用的端粘层4和端部连接层3对铆接孔5进行覆盖,避免在铆接孔5的位置发生漏水问题,提高防水性能,且通过连接件7,在进行铺设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在表层2上,并使得连接件7与外部混凝土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效果,避免发生开层问题,方便使用,且提高在使用时的牢固效果和防水效果。
23.底粘层1与端粘层4包括隔离层101,且底粘层1通过隔离层101与表层2相固定粘接,端粘层4通过隔离层101与端部连接层3相固定粘接,隔离层1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油膜层102,且隔油膜层10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3,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拉网层104,且拉网层10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且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3与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之间通过拉网层104之间的缝隙相固定粘接,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的下表面粘贴有离型层106,底粘层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粘层107,且侧粘层107与底粘层1材质相同,侧粘层107位于侧连接层6的下侧,在进行使用时,将离型层106从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上揭下,便于进行自粘连接,且通过侧粘层107,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时,方便进行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采用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3和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之间镶嵌安装有拉网层104,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性能,且避免第一高分子自粘层103和第二高分子自粘层105发生流动和挂网的问题,并通过隔油膜层102和隔离层101,在进行使用时,避免表层2对底粘层1之间产生影响,并提高在使用时的防水防油浸性能,便于进行使用。
24.表层2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盲孔201,且连接件7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盲孔201的内部,且表层2包括连接层202,表层2通过连接层202与底粘层1相固定粘接,且端部连接层3通过连接层202与端粘层4型固定粘接,连接层20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高分子隔断层203,且高分子隔断层20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垫层204,垫层20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抗拉伸网层205,且抗拉伸网层20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毛毡层206,盲孔201开设在毛毡层206和抗拉伸网层205上,且连接件7的下端与垫层204的上表面相贴合,在进行使用时,通过采用连接层202,便于将表层2与底粘层1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高分子隔断层203,提高在使用时的防
水性能,且通过垫层204,避免在使用时,连接件7的下端,对高分子隔断层203造成破裂影响,提高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通过抗拉伸网层205,进一步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性能,并通过毛毡层206,在进行铺设完成后,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提高表层2与混凝土之间的附着效果,避免产生开层的问题,便于进行使用,方便进行浇筑混凝土。
25.侧连接层6包括侧连接片601,且侧连接片6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缺口602,且侧连接层6上通过缺口602之间形成连接条603,且连接条603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一魔力粘604,表层2的上表面两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二魔力粘605,且两侧的侧连接片601上的缺口602相错开,在进行连接时,连接条603上的第一魔力粘604与第二魔力粘605相粘贴,在两个本技术方案之间进行侧面连接时,通过缺口602,使得连接条603进行交错穿插,且将第一魔力粘604与另一个本技术方案上的第二魔力粘605之间进行粘接,使得侧粘层107之间进行连接,进而便于本技术方案的侧面之间进行连接,方便进行拼装,且在进行拼装后,提高在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侧粘层107之间的叠加固定,进一步提高在拼接位置的防水效果,便于进行使用。
26.连接件7包括连接杆701,且连接杆70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突出杆702,突出杆702的上端为层级的雨伞型结构,且突出杆702的上端竖直开设有连接槽703,连接杆70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触片704,且接触片704的下表与垫层204的上表面相接触,连接杆701插接在盲孔201的内部,连接杆701的下端横向和纵向均开设有圆孔705,且圆孔705的内部插接有连接丝706,连接杆701之间通过连接丝706相固定连接,且连接丝706位于垫层204和抗拉伸网层205之间,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连接丝706,便于对连接杆701之间进行固定,且突出杆702为层级的雨伞型结构,进而提高在进行浇筑混凝土后,突出杆702与混凝土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接触片704,避免在使用时,导致连接杆701将垫层204进行扎破,并开设有连接槽703,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到连接槽703的内部,进一步提高在连接后的牢固性,方便使用。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