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4886发布日期:2022-12-27 23:4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杆,涉及一种易组装电线杆,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


背景技术:

2.公知的,电线杆作为导线电能输送的支撑体,大多设置在路边,由于现在的车辆非常多,出现车辆事故或其它原因导致的电线杆被撞断事故时有发生;在出现事故后电力部门的抢险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但临时架设电线杆的工作非常繁琐,不仅需要挖坑、深埋底盘,在电线杆下端套上卡盘,然后回填土,而且根据规范要求,每回填零点五米便要夯实一次;由于电线杆大多在六米以上,还需要吊车来吊起电线杆才能植入土中,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在一些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通过将电线杆管体采用插接连接方式,实现了便于运输;插板与底板的插接可实现快速植入地面的目的。
4.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骨干骨折夹板一种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包括上管体、横担、下管体、底板和插板,上管体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横担内端,上管体与下管体插接连接,底板的上部面中部设有插接连接下管体的插管,在底板的四周设有多个t字形槽,插板的上端和内侧分别设有上部平板和内侧立板;与t字形槽数量匹配的插板插在t字形槽的立槽中,插板的内侧立板处于t字形槽的水平槽中。
5.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在上管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两夹持板,两横担的内端分别处于两两夹持板之间,由四根固定螺丝分别穿过两夹持板上设置的安装孔和横担内端设置的穿孔后由螺母锁死。
6.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上管体顶部两侧的两夹持板外侧面上下分别设有加强角板。
7.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在上管体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两夹持板,两横担的内端分别处于两两夹持板之间,由四根固定螺丝分别穿过两夹持板上设置的安装孔和横担内端设置的穿孔后由螺母锁死。
8.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在上管体与下管体之间设有中管体;中管体的上部设有内穿管,在内穿管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部孔,在内穿管的两上部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孔;上管体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在上管体的两上穿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所述内穿管穿在上管体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分别穿过上管体的两上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上部孔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分别穿过上管体的两下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下部孔后由螺母锁死。
9.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下管体的上部设有内穿管,在内穿管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部孔,在内穿管的两上部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孔;中管体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在中管体的两上穿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所述内穿管穿在中管体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分别穿过中管体的两上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上部孔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分别穿过中管体的两下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下部孔后由螺母锁死。
10.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底板插管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孔,在插管的两上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孔;下管体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在下管体的两上穿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所述插管穿在下管体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分别穿过下管体的两上穿孔和插管的两上孔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分别穿过下管体的两下穿孔和插管的两下孔后由螺母锁死。
11.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所述插板的外侧下部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刃口。
12.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插板的内侧立板下端两侧分别设有斜面,在插板中部设有至少一个工艺孔。
13.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在上管体的上端设有封口板。
14.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通过将横担、上管体、中管体、下管体、底板和插板制作为分体结构,使用时现场组装,安装方便;本技术的四块插板固定底板,在确保使用时的坚固度同时,减少了作业工时,为快速抢通提供了保障;本发明无需开挖基坑,使用锤击插板的上部平板便可使底板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插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上管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中管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横担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横担;2、固定螺丝;3、加强角板;4、夹持板;5、上管体;6、中管体;7、长螺丝;8、下管体;9、底板;10、上部平板;11、内侧立板;12、插板;13、工艺孔;14、刃口;15、插管;16、上孔;17、下孔;18、t字形槽;19、斜面;20、安装孔;21、封口板;22、上穿孔;23、下穿孔;24、内穿管;25、上部孔;26、下部孔;27、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6中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包括上管体5、横担1、下管体8、底板9和插板12,在上管体5的上端设有封口板21,在上管体5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两夹持板
4,上管体5顶部两侧的两夹持板4外侧面上下分别设有加强角板3,两横担1的内端分别处于两两夹持板4之间,由四根固定螺丝2分别穿过两夹持板4上设置的安装孔20和横担1内端设置的穿孔27后由螺母锁死形成单根横担;本技术可适应两根横担,在上管体5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两夹持板4,两横担1的内端分别处于两两夹持板4之间,由四根固定螺丝2分别穿过两夹持板4上设置的安装孔20和横担1内端设置的穿孔27后由螺母锁死形成上下两层横担;上管体5与下管体8插接连接,底板9的上部面中部设有插接连接下管体8的插管15,在底板9的四周设有多个t字形槽18,插板12的上端和内侧分别设有上部平板10和内侧立板11,插板12的内侧立板11下端两侧分别设有斜面19;与t字形槽18数量匹配的插板12插在t字形槽18的立槽中,插板12的内侧立板11处于t字形槽18的水平槽中,所述插板12的外侧下部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刃口14,在插板12中部设有至少一个工艺孔13。
17.结合附图1、2、3、4和5,在上管体5与下管体8之间设有中管体6;中管体6的上部设有内穿管24,在内穿管24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部孔25,在内穿管24的两上部孔25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孔26;上管体5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22,在上管体5的两上穿孔22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23,所述内穿管24穿在上管体5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7分别穿过上管体5的两上穿孔22和内穿管24的两上部孔25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7分别穿过上管体5的两下穿孔23和内穿管24的两下部孔26后由螺母锁死;下管体8的上部设有内穿管,在内穿管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部孔,在内穿管的两上部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孔;中管体6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在中管体6的两上穿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所述内穿管穿在中管体6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7分别穿过中管体6的两上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上部孔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7分别穿过中管体6的两下穿孔和内穿管的两下部孔后由螺母锁死;底板9插管15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孔16,在插管15的两上孔16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孔17;下管体8的靠近下部前后分别设有上穿孔,在下管体8的两上穿孔与下端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穿孔,所述插管15穿在下管体8下端面的管孔中,长螺丝7分别穿过下管体8的两上穿孔和插管15的两上孔16后由螺母锁死;另一长螺丝7分别穿过下管体8的两下穿孔和插管15的两下孔17后由螺母锁死。
18.实施本发明所述的电力抢险储备易组装电杆,结合附图1至6,底板9使用厚度为一公分厚度的钢板,通过气割在圆形底板9周边等距制作出四个t字形槽18,然后在插管15上打出两上孔16和两下孔17,利用焊接使插管15与底板9的上部面中部固定连接形成一体;使用钢板制作出四块插板12并切割出工艺孔13,然后将四块插板12的外侧下部和下端面分别制作出刃口14,将四个上部平板10和四个内侧立板11分别按照附图3焊接形成一体,所述四块插板12的高度至少占电杆总高度的五分之一;在上管体5、中管体6和下管体8的下部分别打出上穿孔22和下穿孔23,然后在中管体6和下管体8的上部分别焊接连接具有上部孔25和下部孔26内穿管24;将封口板21焊接固定在上管体5上端,在上管体5的靠近上端两侧和中部两侧分别焊接出夹持板4并焊接加强角板3;制作四根横担1;前述所有结构件进行镀锌处理待用。
19.使用时,在被撞断的电线杆临近位置扒开地砖下挖出十公分左右的基坑,确认地下无国防通信光缆、高压地埋线路、市政供水管网、液化气或供暖管道等,然后将底板9放在土地地面并保持水平,然后使用四块插板12分别插入底板9的四个t字形槽18,利用锤击方
式使四块插板12深入地下土层中,最后使四个上部平板10的下部面紧贴底板9,然后将下管体8套在插管15上,使用两根长螺丝7固定;将四根横担1使用固定螺丝2分别与上管体5的夹持板4连接;将上管体5套在中管体6上,使用两根长螺丝7固定;利用三脚架将上管体5和中管体6吊装在下管体8上并使用长螺丝7固定;在基坑上回填一些土,剩余的土做垃圾处理,将扒开的地砖去除出下管体8的占用部分,安放地砖即可将原电线杆的电力导线对接并在横担1上安装瓷瓶和架设。
20.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