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6732发布日期:2023-03-18 02:2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的制作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


背景技术:

2.建筑与环保理念有机融合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兴起,致使建筑环保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现代楼宇建筑设计中,更要系统地了解和学习绿色建筑理念,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系统设计,促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实现。
3.工程节能的目的在于最大化的节省各种资源,达到节省能源、节省材料的目标,降低工程施工导致的环境破坏,促进人和自然以及工程的和谐发展。国内建筑规模逐渐在扩展,工程耗材量处于世界前列,同时,大多数的新建工程是高耗能项目,水泥、钢筋消耗量大概是整个世界的40%。
4.为提升建筑节能结构与实际节能结果的拟合程度,需要对建筑内主要耗能指标进行采集,实现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节能结构协同设计,工程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开发一个新的领域,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参考已建成的绿色建筑经验,科学设计、严格管控,从而形成绿色建筑系统设计,为整个建筑的绿色,节能和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工程的节能设计施工目标,一旦展开工程节能设计作用显著,可以降低工程能耗,加速国内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较好的实现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建筑节能不仅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建筑物节能,本技术提供了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
6.本技术的目的一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包括集热混凝土墙体、主混凝土墙体和空气加热通道,所述集热混凝土墙体设置于主混凝土墙体的向阳面,用于采集太阳能,所述空气加热通道设置于集热混凝土墙体内;所述主混凝土墙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流入空气加热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所述主混凝土墙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将空气加热通道的热空气流出的第二空气通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向阳面,使建筑物外表面的作为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温度升高,从而达到集热和储热的效果,并且能够把白天吸收的太阳能保留到蓄电池等蓄电设备中,夜晚就可以利用这些储能来提供电能。通过集热混凝土墙体的高温可以加热其外表面附近的室外空气,使热量向沿集热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向上流动,绝大部分的热量以导热的形式向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内部传
递,加热空气加热通道相接处位置;将室内低温空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进入空气加热通道进入加热,再通过第二空气通道将热空气达到室内,达到供暖的目的。
8.可选的,所述主混凝土墙体包括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卡接钢筋;所述集热混凝土墙体包括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钢筋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钢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接钢筋与第二卡接钢筋相配合,可以使第一钢筋笼与第二钢筋笼的连接效果更好,从而使主混凝土墙体与集热混凝土墙体的整体效果更好。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内固定设置有止水钢板,所述第二钢筋笼外固定设置有挡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上开设有供第二空气通道穿过的通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用于隔档水经主混凝土墙体渗入室内,挡水钢板用于隔档水经集热混凝土墙体渗入到主混凝土墙体与集热混凝土墙体,从而提高止水钢板和挡水钢板之间的挡水紧密度,从而混凝土墙体起到更好的防渗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止水钢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连接处开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设置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陷槽可以更好的放置吸水膨胀型止水条,吸水膨胀型止水条可以更好地在水渗入后吸水并膨胀,将止水钢板与第二空气通道之间的一些缝隙堵住,从而达到减少水渗入室内的情况出现。
14.可选的,所述空气加热通道包括多个加热风道和收集风道,所述加热风道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
,所述加热风道的下部空间位于所述主混凝土墙体与集热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处,且所述加热风道的下部空间注有动物油,其上部空间与收集风道相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的集热混凝土墙体使得相接处位置的动物油温度升高,动物油由固态变为液态,动物油传热以固体导热为主转变为液体对流传热为主,温度升高后的动物油加热加热风道内的空气,热空气在浮力作用下沿加热风道的上表面向上流动进入收集风道,汇集后热空气沿收集风道向上流动,最后沿第二空气通道进入室内,达到利用太阳能被动供暖的目的。
16.可选的,所述收集风道采用pvc材料制成。
17.可选的,所述加热风道的下部空间注有的动物油高度为30mm,所述动物油采用猪油。
18.可选的,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采用n型结构,包括左风道、中风道和右风道,所述左风道与右风道相平行,且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均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
,所述中风道沿重力加速度方向设置。
19.可选的,所述集热混凝土墙体还包括第一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包括水泥、萤石细骨料、萤石粗骨料和炭黑墙体,其材料的重量比为1:2:2:0.05,萤石细骨料直径为0.5-2mm,萤石粗骨料直径为4-6mm。
20.可选的,所述主混凝土墙体还包括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包括水泥、砂子、碎石、陶粒、玻化微珠、粉煤灰和水,其材料的重量比为1:1.62:1.48:0.37:0.22:0.19:0.40。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向阳面,使建筑物外表面的作为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温度升高,从而达到集热和储热的效果,并且能够把白天吸收的太阳能保留到蓄电池等蓄电设备中,夜晚就可以利用这些储能来提供电能。通过集热混凝土墙体的高温可以加热其外表面附近的室外空气,使热量向沿集热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向上流动,绝大部分的热量以导热的形式向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内部传递,加热空气加热通道相接处位置;将室内低温空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进入空气加热通道进入加热,再通过第二空气通道将热空气达到室内,达到供暖的目的;2. 高温的集热混凝土墙体使得相接处位置的动物油温度升高,动物油由固态变为液态,动物油传热以固体导热为主转变为液体对流传热为主,温度升高后的动物油加热加热风道内的空气,热空气在浮力作用下沿加热风道的上表面向上流动进入收集风道,汇集后热空气沿收集风道向上流动,最后沿第二空气通道进入室内,达到利用太阳能被动供暖的目的;3. 止水钢板用于隔档水经主混凝土墙体渗入室内,挡水钢板用于隔档水经集热混凝土墙体渗入到主混凝土墙体与集热混凝土墙体,从而提高止水钢板和挡水钢板之间的挡水紧密度,从而混凝土墙体起到更好的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的结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集热混凝土墙体;2、主混凝土墙体;3、空气加热通道;31、加热风道;32、收集风道;4、第一空气通道;5、第二空气通道;51、左风道;52、中风道;53、右风道;6、第一钢筋笼;7、第一卡接钢筋;8、第二钢筋笼;9、第二卡接钢筋;10、止水钢板;11、挡水钢板;12、凹陷槽;13、吸水膨胀型止水条;14、动物油。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
26.参照图1和图2,该混凝土墙包括集热混凝土墙体1、主混凝土墙体2和空气加热通道3,集热混凝土墙体1设置于主混凝土墙体2的向阳面,用于采集太阳能,空气加热通道3设置于集热混凝土墙体1内;主混凝土墙体2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流入空气加热通道3的第一空气通道4,主混凝土墙体2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将空气加热通道3的热空气流出的第二空气通道5。需要说明的是,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厚度为20mm,主混凝土墙体2的厚度为150mm,第一空气通道4与垂直重力加速度方向呈80
°
角,有利于室内低温空气在空气加热通道3下部低压时进入空气加热通道3。其中,集热混凝土墙体1远离主混凝土墙体2的表面涂敷设有浅色图层;通过涂上浅色图层可以加强吸热,从而使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集热和储热效果更好。
27.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主混凝土墙体2与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整体效果更好,主混凝土墙体2包括第一钢筋笼6,第一钢筋笼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卡接钢筋7;集热混凝土墙体1包括第二钢筋笼8,第二钢筋笼8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钢筋7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钢筋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钢筋7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钢筋笼6,第二卡接钢筋9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钢筋笼8;通过第一卡接钢筋7与第二卡接钢筋9相配合,可以使第一钢筋笼6与第二钢筋笼8的连接效果更好,从而使主混凝土墙体2与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整体效果更好。
28.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混凝土墙体起到更好的防渗效果,第一钢筋笼6内固定设置有止水钢板10,第二钢筋笼8外固定设置有挡水钢板11;止水钢板10上开设有供第二空气通道5穿过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止水钢板1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钢筋笼6,挡水钢板1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钢筋笼8;通过止水钢板10用于隔档水经主混凝土墙体2渗入室内,挡水钢板11用于隔档水经集热混凝土墙体1渗入到主混凝土墙体2与集热混凝土墙体1,从而提高止水钢板10和挡水钢板11之间的挡水紧密度,从而混凝土墙体起到更好的防渗效果。
29.参照图2和图3,为了达到减少水渗入室内的情况出现,止水钢板10上且与第二空气通道5连接处开设有凹陷槽12,凹陷槽12内设置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凹陷槽12可以更好的放置吸水膨胀型止水条13,吸水膨胀型止水条13可以更好地在水渗入后吸水并膨胀,将止水钢板10与第二空气通道5之间的一些缝隙堵住,从而达到减少水渗入室内的情况出现。
30.参照图1和图2,空气加热通道3包括多个加热风道31和收集风道32,加热风道31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
,加热风道31的下部空间位于主混凝土墙体2与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连接处,且加热风道31的下部空间注有动物油14,其上部空间与收集风道32相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高温的集热混凝土墙体1使得相接处位置的动物油14温度升高,动物油14由固态变为液态,动物油14传热以固体导热为主转变为液体对流传热为主,温度升高后的动物油14加热加热风道31内的空气,热空气在浮力作用下沿加热风道31的上表面向上流动进入收集风道32,汇集后热空气沿收集风道32向上流动,最后沿第二空气通道5进入室内,达到利用太阳能被动供暖的目的。
31.参照图1和图2,收集风道32采用pvc材料制成,加热风道31的下部空间注有的动物油14高度为30mm,动物油14采用猪油。需要说明书的是,加热风道31的孔道开度为6mm;加热风道31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和数值计算,30
°
角是流体传热最优角度,能够最大限度促使热量进入到收集风道32。
32.参照图1和图2,出口通道采用n型结构,包括左风道51、中风道52和右风道53,左风道51与右风道53相平行,且左风道51和右风道53均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
,中风道52沿重力加速度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左风道51与右风道53相距150mm。
33.参照图1和图2,集热混凝土墙体1还包括第一混凝土,第一混凝土包括水泥、萤石细骨料、萤石粗骨料和炭黑墙体,其材料的重量比为1:2:2:0.05,萤石细骨料直径为0.5-2mm,萤石粗骨料直径为4-6mm。
34.参照图1和图2,主混凝土墙体2还包括第二混凝土,第二混凝土包括水泥、砂子、碎石、陶粒、玻化微珠、粉煤灰和水,其材料的重量比为1:1.62:1.48:0.37:0.22:0.19:0.40。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混凝土墙的房间与不采用该混凝土墙体的房间相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在室内没有热源情况下,可保证室内夜间温度不低于7
°
c,在有热源情况下可提高室内温度3-4
°
c。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混凝土墙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向阳面,使建筑物外表面的作为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1温度升高,从而达到集热和储热的效果,并且能够把白天吸收的太阳能保留到蓄电池等蓄电设备中,夜晚就可以利用这些储能来提供电能。通过集热混凝土墙体1的高温可以加热其外表面附近的室外空气,使热量向沿集热混凝土墙体1外表面向上流动,绝大部分的热量以导热的形式向太阳能采集层的集热混凝土墙体1内部传递,加热空气加热通道3相接处位置;将室内低温空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4进入空气加热通道3进入加热,再通过第二空气通道5将热空气达到室内,达到供暖的目的。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