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4072发布日期:2022-08-24 00:5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修建的各级公路桥梁还肩负着日渐增大的交通载荷及车流量。由于早期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条件的局限性,旧桥逐渐产生病害。面对数量巨大的问题桥,无论从财政资金还是保障通行运输能力的角度,全部拆除重建是不合理的,因而针对性地对有条件的桥梁进行加固处理成为必然趋势。碳纤维板有自重轻、抗腐蚀、抗疲劳、抗拉强度大等特性,非常适用于混凝土桥梁的加固。
3.现有的碳纤维板预应力锚具,通过提前预埋两端锚具后期夹持碳纤维板张拉的原理来实现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由于施工过程测量及安装误差,加之桥梁配筋位置不明确,很难把控固定端锚具与张拉端锚具的轴线位置,由于安装轴线误差导致在张拉过程中碳纤维板受力不均,难以保证碳纤维板的持续受力及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其包括:
7.固定端组件,所述固定端组件固定安装于浇筑混凝土上,所述固定端组件包括固定端底板、固定端夹具、固定端顶板和固定端盖板,且固定端底板上设置有固定端夹具,该固定端夹具上端安装有固定端顶板和固定端盖板,所述固定端夹具包括固定端楔形板、固定端外套和贯穿孔,且固定端外套内贯穿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内设置有固定端楔形板;
8.张拉端组件,所述张拉端组件位于固定端组件的侧边,且张拉端组件包括张拉端底板、张拉端顶板、张拉端夹具、张拉螺栓和张拉端盖板,所述张拉端底板的两侧贯穿安装有张拉螺栓,且张拉端底板的侧边设置有张拉端盖板,所述张拉端盖板的下端连接有张拉端顶板,且张拉端顶板远离张拉端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张拉端底板,所述张拉端夹具包括张拉端楔形板和张拉端外套,且张拉端外套内设置有张拉端楔形板;
9.所述固定端顶板与张拉端底板之间设置有碳纤维板;
10.张拉工装,所述张拉工装位于张拉螺栓远离张拉端夹具的一端,且张拉螺栓贯穿连接于张拉工装内。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底板上开设有圆孔与固定端外套上的圆形凸块相契合,该圆孔与圆形凸块的圆心位置设置相同,且固定端外套的侧边设为凸起的弧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固定端顶板上开设有弧形凹槽结构,该弧形凹槽结构与固定端外套侧边凸起的弧形相互对应构成弧形连接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固定端楔形板的侧边设为凸圆弧形结构,且固定端楔形板的另一端设为斜面结构,该固定端楔形板与贯穿孔间对应嵌套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张拉端底板上设置有弧形凹槽结构,所述张拉端顶板的侧边设为凸起的弧形结构,该张拉端顶板与张拉端底板上设置的弧形相互对应构成弧形连接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张拉螺栓分别与张拉端夹具、张拉端顶板和张拉工装为贯穿连接,且张拉螺栓与张拉端夹具、张拉端顶板和张拉工装的连接端均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螺母。
16.优选的,所述张拉端外套设有长方形梯形孔与张拉端楔形板相互对应,且张拉端楔形板为斜面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固定端顶板上开设弧形凹槽与固定端外套侧边凸起弧形相配合,形成弧面结构进行传力,增加可转动的特点,能够在预应力碳板张拉过程中自动调节轴线位置,保证碳纤维板均匀受力,减小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精度偏差,有效保证了施工效果,砼构件上钻化学锚栓孔遇到钢筋时,因具有自适应轴线调节功能,可适当以为固定端组件或张拉端组件,保证碳纤维板受力均匀;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张拉端夹具与张拉端顶板件贯穿张拉螺栓,可以用个与之匹配的螺母完成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固,并在张拉端顶板与张拉工装之间贯穿张拉螺栓,采用螺母实现连接限位,能够在张拉端顶板与张拉工装之间放入千斤顶推动张拉工装以实现碳纤维板的张拉。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底板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楔形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楔形板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外套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顶板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盖板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底板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顶板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螺栓安装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盖板结构示意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楔形板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工装与张拉端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张拉工装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固定端组件;11、固定端底板;12、固定端夹具;121、固定端楔形板;122、固定端外套;123、贯穿孔;13、固定端顶板;14、固定端盖板;2、张拉端组件;21、张拉端底板;22、张拉端顶板;23、张拉端夹具;231、张拉端楔形板;232、张拉端外套;24、张拉螺栓;25、张
拉端盖板;3、张拉工装;4、碳纤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42.一种轴线自适应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具,其包括:
43.固定端组件1,固定端组件1固定安装于浇筑混凝土上,固定端组件1包括固定端底板11、固定端夹具12、固定端顶板13和固定端盖板14,且固定端底板11上设置有固定端夹具12,该固定端夹具12上端安装有固定端顶板13和固定端盖板14,固定端夹具12包括固定端楔形板121、固定端外套122和贯穿孔123,且固定端外套122内贯穿开设有贯穿孔123,且贯穿孔123内设置有固定端楔形板121,固定端底板11上开设有圆孔与固定端外套122上的圆形凸块相契合,该圆孔与圆形凸块的圆心位置设置相同,且固定端外套122的侧边设为凸起的弧形结构,固定端楔形板121的侧边设为凸圆弧形结构,且固定端楔形板121的另一端设为斜面结构,该固定端楔形板121与贯穿孔123间对应嵌套连接,可保证在张拉碳纤维板4时,轴线根据受力特点自动调节,保证整体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
44.固定端顶板13上开设有弧形凹槽结构,该弧形凹槽结构与固定端外套122侧边凸起的弧形相互对应构成弧形连接结构,通过固定端顶板13上开设弧形凹槽与固定端外套122侧边凸起弧形相配合,形成弧面结构进行传力,增加可转动的特点,能够在预应力碳纤维板4张拉过程中自动调节轴线位置,保证碳纤维板4均匀受力,减小了预应力碳纤维板4张拉精度偏差,有效保证了施工效果;
45.张拉端组件2,张拉端组件2位于固定端组件1的侧边,且张拉端组件2包括张拉端底板21、张拉端顶板22、张拉端夹具23、张拉螺栓24和张拉端盖板25,张拉端底板21的两侧贯穿安装有张拉螺栓24,且张拉端底板21的侧边设置有张拉端盖板25,张拉端盖板25的下端连接有张拉端顶板22,且张拉端顶板22远离张拉端盖板25的一端设置有张拉端底板21,
张拉端底板21上设置有弧形凹槽结构,张拉端顶板22的侧边设为凸起的弧形结构,该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端底板21上设置的弧形相互对应构成弧形连接结构,圆弧形接触传力结构保证在张拉碳纤维板4时,轴线根据受力特点自动调节,使得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
46.在张拉端夹具23与张拉端顶板22间贯穿张拉螺栓24,可以用与之匹配的螺母完成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固,并在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工装3之间贯穿张拉螺栓24,采用螺母实现连接限位,完后张拉工装3的安装处理,张拉端夹具23包括张拉端楔形板231和张拉端外套232,且张拉端外套232内设置有张拉端楔形板231,张拉端外套232设有长方形梯形孔与张拉端楔形板231相互对应,且张拉端楔形板231为斜面结构,便于完成张拉端楔形板231在张拉端外套232内的安装;
47.张拉螺栓24分别与张拉端夹具23、张拉端顶板22和张拉工装3为贯穿连接,且张拉螺栓24与张拉端夹具23、张拉端顶板22和张拉工装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螺母,通张拉螺栓24与螺母配合实现连接限位;
48.固定端顶板13与张拉端底板21之间设置有碳纤维板4,在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工装3之间放入千斤顶推动张拉工装3以实现碳纤维板4的张拉;
49.张拉工装3,张拉工装3位于张拉螺栓24远离张拉端夹具23的一端,且张拉螺栓24贯穿连接于张拉工装3内,张拉工装3设有两个圆孔,张拉螺栓24通过穿过张拉工装3后与螺母连接,张拉完成后锁死张拉端顶板22处的螺母,张拉工装3即可拆卸后重复利用。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固定端顶板13通过对应的螺栓与固定端底板11连接,固定端顶板13中间的方形碳纤维板4通道,可以将碳纤维板4穿过固定端顶板13后与固定端夹具12连接,再通过固定端夹具12的圆形凸台与固定端底板11的中心圆孔进行相互配合实现旋转,在张拉过程中,配合面发生转动满足轴线变形需要,随之将固定端顶板13与固定端底板11用内六角螺栓进行连接紧固,固定端顶板13凹弧形结构与固定端夹具12的凸弧形结构与相配合,同时配合固定端顶板13上的碳纤维板4通道,满足在张拉过程中碳纤维板4轴线变形需要,然后将固定端盖板14与固定端顶板13相连接固定时将化学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在混凝土上,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端底板21上的弧面相配合,再通过在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端夹具23之间连接张拉螺栓24,将张拉端盖板25与张拉端底板21进行连接;
51.张拉工装3与张拉螺栓24之间安装螺母进行固定,再通过在张拉螺栓24一端安装螺母与张拉端夹具23进行连接限位,继而将张拉螺栓24穿过张拉端顶板22的另一端与张拉工装3之间完成螺母连接限位,并通过在张拉端顶板22与张拉工装3间放入千斤顶推动张拉工装3以实现碳纤维板4的张拉,张拉完成后锁死张拉端顶板22上的螺母,再将张拉工装3拆卸进行重复的利用。
5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