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2699发布日期:2022-05-30 22:4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集中进行,通过预制建筑构件和配件,直接将构件和配件成品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减少了在传统建筑方式中的浇筑、砌筑作业,可大大缩短建筑的建造时间。拼装式建筑中,预制墙体是最常用到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结构之一。但是现有的预制墙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墙体拼装时,由于建筑基础存在高度和水平误差,墙体拼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台和缝隙,进而导致墙体拼装后的连接强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2、常规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在拼装后需要通过外部抹平消除缝隙,但是抹平的浆料难以深入缝隙中,只能沾附在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隙,影响墙面的密封性。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拼接结构稳定,且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拼装操作方便快捷,且灌浆后结构强度高,密封性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矩形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成型有对接槽,该对接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板体的两端,所述板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形状匹配所述对接槽的若干个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等距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侧面,且竖直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
6.所述插接部由插头和顶块组成,所述插头与所述顶块均为矩形块,且长度一致,所述顶块位于所述插头的中部,且背向所述板体设置;
7.所述对接槽侧面成型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与所述对接槽槽口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插头的厚度。
8.作为优选,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四个,且均布在所述板体侧面的长度方向,所述插接部的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插接部的间距,且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插接部距所述板体的端部距离不大于所述插接部的长度。
9.作为优选,所述插接部的厚度与所述对接槽的深度一致。
10.作为优选,所述插头位于所述板体侧面水平方向的中部,且宽度小于所述板体侧面的宽度,所述插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柔性的密封带,该密封带长度与所述板体的长度一致。
11.作为优选,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柔性的密封件,该密封件铆接固定在所述板体侧面
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下方。
12.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带与所述密封件均为橡胶件。
13.作为优选,所述对接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板体厚度的2/3。
1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间隔设置的插接部和对接槽,在两块板体拼接后,插接部和对接槽和作为拼接的导向,并在两者插接后自然对齐,提高墙板的装配效率和平整性;并且在相邻的板体拼装后,对接槽与插接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注浆腔,向注浆腔内部注入混凝土浆液后,可在填充缝隙的同时,紧密连接插接部与对接槽,从而加固相邻两块板体的连接,提高拼装的结构强度;
15.2、通过在板体的底部设置密封件,可封闭注浆腔的底部,从而在注浆过程中减少渗液,并且在注浆后,消除两块板体之间的缝隙,提高墙面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拼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1、板体;2、密封带;3、插接部;31、插头;32、顶块;4、对接槽;5、注浆孔;6、密封件;7、注浆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3.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矩形的板体1,所述板体1的一侧成型有对接槽4,该对接槽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板体1的两端,所述板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形状匹配所述对接槽4的若干个插接部3,所述插接部3等距分布于所述板体1的侧面,且竖直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对接槽4相对应;所述插接部3由插头31和顶块32组成,所述插头31与所述顶块32均为矩形块,且长度一致,所述顶块32位于所述插头31的中部,且背向所述板体1设置,设置顶块32后,首先可在插入对接槽4内后,在注浆腔7内部形成连通结构,以方便注浆扩散,其次可通过顶块32与对接槽4底部的接触,避免插头31与对接槽4接触位置晃动,提高稳定性;所述对接槽4侧面成型有注浆孔5,所述注浆孔5与所述对接槽4槽口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插头31的厚度,如此,可保证注浆孔5在对接槽4内部的位置对应顶块32,可在注浆过程中预留出水泥浆液流动的通道,提高注浆的顺畅度。施工时,将板体1固定在对应的预留位置,而后将其上的插接部3插入与其相邻板体1的对接槽4
中,插接部3与对接槽4接触紧密后,封闭下方的注浆孔5,从上方的注浆孔5向注浆腔7内部注入水泥混凝土浆液,通过水泥混凝土浆液与板体1、对接槽4内壁和插接部3的连接,提高两块板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度,消除缝隙,同时提高板体1连接的结构强度。
24.所述插接部3设置有四个,且均布在所述板体1侧面的长度方向,所述插接部3的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插接部3的间距,且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插接部3距所述板体1的端部距离不大于所述插接部3的长度;采用间隔分布的插接部3,在后续关注水泥浆液时,可增加水泥浆液在注浆腔7内部与两块板体1侧面的有效接触面积,配合插接部3与对接槽4的接触与水泥浆液的连接,可大大提高两块板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度,减少开裂,提高结构强度;
25.所述插接部3的厚度与所述对接槽4的深度一致,若插接部3厚度较短,则在插入对接槽4内部后,顶块32处于活动状态,导致相邻两块板体1对接位置容易出现晃动,若插接部3厚度大,则会导致两块板体1之间接触位置产生缝隙,不利于后续的缝隙填平;
26.所述插头31位于所述板体1侧面水平方向的中部,且宽度小于所述板体1侧面的宽度,所述插头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柔性的密封带2,该密封带2长度与所述板体1的长度一致,在相邻两块板体1对接时,将其中一块板体1的插接部3插入另一板体1的对接槽4中,完全插入后,密封带2与对接槽4槽口位置相接,因其为柔性,可提高对接处的密封性,对接槽4在配合插接部3后,其内部的中空区域形成注浆腔7,密封带2可提高该密封腔的密封性,以减少注浆的溢出;所述板体1上设置有柔性的密封件6,该密封件6铆接固定在所述板体1侧面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3的下方;密封件6用于密封注浆腔7的底部,在插入对接槽4的底部后,通过与对接槽4的过盈配合进行底部密封,该密封与密封带2的密封仅为相对密封,主要作用为减小两块板体1对接后的缝隙,减少灌注混凝土浆液时漏出即可;所述密封带2与所述密封件6均为橡胶件;密封带2与密封件6均可采用铆接固定在板体1上,也可通过结构胶、泡沫双面胶等粘接在板体1上;
27.所述对接槽4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板体1厚度的2/3,且对接槽4位于板体1侧面的中部,以保证对接槽4两侧槽壁与板体1正面与反面之间的厚度一致,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在拼接过程中损坏。
28.采用上述结构,采用间隔设置的插接部3和对接槽4,在两块板体1拼接后,插接部3和对接槽4和作为拼接的导向,并在两者插接后自然对齐,提高墙板的装配效率和平整性;并且在相邻的板体1拼装后,对接槽4与插接部3之间的空隙形成注浆腔7,向注浆腔7内部注入混凝土浆液后,可在填充缝隙的同时,紧密连接插接部3与对接槽4,从而加固相邻两块板体1的连接,提高拼装的结构强度;通过在板体1的底部设置密封件6,可封闭注浆腔7的底部,从而在注浆过程中减少渗液,并且在注浆后,消除两块板体1之间的缝隙,提高墙面的密封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