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9158发布日期:2022-06-24 21: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2.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在设计房屋的时候,为了防止在地震的时候房屋会因为地震被破坏,从而通过防震缝来将房屋分割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均匀的独立部分,从而可以在地震的时候可以较大程度的保护房屋不会因为地震而被破坏,而一些地区为了加强防震缝的保护措施,在防震缝中加装了防碰撞装置,但是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在面对较大的地震时,表现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仍会出现建筑因碰撞而倒塌的情况,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而且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的安装环境是狭窄的防震缝内,因此可能会存在防碰撞装置并没有固定牢固的情况,在没有地震的时候可以放置很长时间,但是当有地震发生时就会因为没有固定牢固而掉落,从而无法在地震的时候对防震缝起到防碰撞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解决了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在面对较大的地震时,表现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仍会出现建筑因碰撞而倒塌的情况以及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的安装环境是狭窄的防震缝,当有地震发生时就会因为没有固定牢固而掉落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包括防震缝本体、连接杆和支撑板,所述防震缝本体上连接有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上固定连接有避震杆,且装置外壳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避震架,所述避震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且避震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避震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5.优选的,所述避震杆设置有两组,且每组避震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两组避震杆对称分布在装置外壳的上下两端。
6.优选的,所述滑槽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滑槽设置有四个,并且每组内的滑槽分布对称分布在装置外壳的上下两端和左右两端,而且两组滑槽对称分布在装置外壳的前后两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与滑槽一一对应,所述避震架与第一弹簧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避震架的中央位置,所述连接块与避震架一一对应,且连接块的长度小于装置外壳内部空间的宽度。
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中央位置,且支撑柱的长度与装置外壳的宽度相等,并且支撑柱外端面为倾斜状,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中央位置。
9.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
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在连接柱内,所述连接柱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对称分布在连接柱的左右两端,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中央位置,所述支撑板对称分布在连接杆的左右两端。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通过避震杆,当房屋因为地震发生震动时,防震缝会朝内移动,从而挤压避震杆,并且会挤压支撑柱,使支撑柱移动挤压连接块,从而使避震架进行移动,而避震架的滑动将第一弹簧挤压,进而对施加在防震缝上的力进行抵消,避免了防震缝碰撞到一起,解决了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在面对较大的地震时,表现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仍会出现建筑因碰撞而倒塌的情况的问题。
13.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采用支撑板以及连接杆,将连接杆与带有螺纹杆的连接柱相连,之后挤压防碰撞装置,因为装置外壳受到挤压因此支撑架会因为挤压将连接柱向上推挤,随后将防碰撞装置放置进防震缝内,因为之前施加的力以及消失,因此防碰撞装置会因为弹力的作用被推挤到两边的防震缝上,从而完成固定,同时将支撑板放置在放置缝上,既可以防尘防水,也可以避免防碰撞装置脱离,解决了常规的防震缝防碰撞装置的安装环境是狭窄的防震缝,当有地震发生时就会因为没有固定牢固而掉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避震杆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弹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防震缝本体;2、装置外壳;3、避震杆;4、滑槽;5、第一弹簧;6、避震架;7、第二弹簧;8、连接块;9、支撑柱;10、第三弹簧;11、支撑架;12、转动轴;13、连接柱;14、螺纹杆;15、连接杆;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防震缝本体1、连接杆15和支撑板16,防震缝本体1上连接有装置外壳2,装置外壳2上固定连接有避震杆3,且装置外壳2内设置有滑槽4,滑槽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且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避震架6,避震架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且避震架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避震架6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柱9,支撑柱9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0。
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避震杆3设置有两组,且每组避震杆3设置有两个,并且两组避震杆3对称分布在装置外壳2的上下两端,四个避震杆3可以更稳定的对因为地震产生的力进行抵消,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2.滑槽4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滑槽4设置有四个,并且每组内的滑槽4分布对称分布在
装置外壳2的上下两端和左右两端,而且两组滑槽4对称分布在装置外壳2的前后两端,分别对称分布的滑槽4可以使避震架6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运动,从而更有效做到防震缝的防碰撞效果。
23.第一弹簧5与滑槽4一一对应,避震架6与第一弹簧5一一对应,第二弹簧7固定连接在避震架6的中央位置,连接块8与避震架6一一对应,且连接块8的长度小于装置外壳2内部空间的宽度,通过避震架6、第一弹簧5以及滑槽4之间的连动,使装置可以运转的更加稳定,同时小于装置外壳2内部空间宽度的连接块8可以在装置内部运转的更加流畅。
24.支撑柱9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2中央位置,且支撑柱9的长度与装置外壳2的宽度相等,并且支撑柱9外端面为倾斜状,第三弹簧10固定连接在支撑柱9的中央位置,当支撑柱9被挤压的时候,会通过倾斜的外端面将连接块8推动,从而使避震架6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联动性,同时固定连接在支撑柱9中央位置的第三弹簧10可以更加稳定的对支撑柱9进行推送,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5.优选的,装置外壳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转动连接在转动轴12上,转动轴12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内,连接柱13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架11对称分布在连接柱13的左右两端,螺纹杆14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的中央位置,支撑板16对称分布在连接杆15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的支撑架11会在受到挤压的时候将连接柱13稳定的朝上推送,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螺纹杆14进行连接,提高了装置拆卸的便捷性。
26.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27.第一步:当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开始工作时,结合图1-图5,工作人员首先对装置外壳2进行挤压,使装置外壳2的宽度可以放进防震缝本体1内;
28.第二步:装置外壳2被挤压因此支撑架11会被装置外壳2推动,而因为支撑架11转动连接在转动轴12上,而转动轴12又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上,从而会将连接柱13向上推送,之后将被挤压的防碰撞装置放进防震缝内,放置在指定位置后,停止挤压装置外壳2,从而使防碰撞装置因为弹力被弹开,并将装置外壳2推送到防震缝本体1外端面上;
29.第三步:因为装置外壳2的回弹,连接柱13会被朝下带动,随后将连接杆15通过螺纹杆14连接在连接柱13上,从而使支撑板16位于防震缝本体1的上方。
30.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31.第一步:当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开始工作时,结合图1-图5,当房屋因为地震而开始震动时,进防震缝本体1会因为地震而进行左右晃动,而当两端的防震缝本体1动朝同一方向晃动时,装置外壳2会挤压避震杆3,通过避震杆3来消耗一部分的力;
32.第二步:同时装置外壳2会挤压支撑柱9,而支撑柱9被挤压时,会使支撑柱9上的第三弹簧10被挤压,再通过第三弹簧10对防碰撞装置上的力进行消耗,因为支撑柱9被挤压,因此被挤压的支撑柱9会朝内移动,那么连接块8就会被支撑柱9倾斜的外端面所推动,从而带动避震架6在滑槽4上进行移动;
33.第三步:随着避震架6的移动,会将固定连接在滑槽4内的第一弹簧5挤压,从而再次消耗掉一部分力,同时连接块8的移动会拉伸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10,这样就可以避免了防震缝本体1之间的碰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